201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文盲文阅读 (一)默写(8分) 1.东市买骏马, 轻烟老树寒鸦 灵旗空际看。 ○4.落花水香茅舍晚, :(二)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56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对这首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曲题为“秋思”,“秋思”就是“思考秋天”的意思 B.“枯藤老树昏鸦”六字,起首便展现一幅萧瑟的秋天景象,凝冻而隽永 ○C“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旅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D此曲既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的人和景都经过作者精心选择,最能 表现“秋思”。 :6有人认为“小桥流水人家”和“古道西风瘦马”两句连起来最能表现游子断肠的原因,请谈谈 你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诗,完成第710题(8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妺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 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文段节选自《 》,作者 :8.翻译选段前一句: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2分) :9.(2分)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10.(2分)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1(八年级语文试卷)
1(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0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 文言文阅读: (一) 默写(8 分) 1. 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 3. 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 4. 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 5——6 题(5 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对这首曲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________(2 分) A.这首曲题为“秋思”,“秋思”就是“思考秋天”的意思。 B.“枯藤老树昏鸦”六字,起首便展现一幅萧瑟的秋天景象,凝冻而隽永。 C.“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旅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D.此曲既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的人和景都经过作者精心选择,最能 表现“秋思”。 6.有人认为“小桥流水人家”和“古道西风瘦马”两句连起来最能表现游子断肠的原因,请谈谈 你的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诗,完成第 7——10 题(8 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 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 文段节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2 分) 8. 翻译选段前一句: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2 分)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10. (2 分)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密 ○………………………………………封 ○……………………………………… ○线………………………………………………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1-14题(8分) ①喜人面谀俗称“好戴高帽" ②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往辞其师。师诫之曰:“地方官为之不易也,慎之。” 其人曰:“学生已备高帽一百,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不吝也。当不使有所龃龉。 师怒日:“吾辈素以正直立身,岂可谀人如此!其人日:“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 能有几人耶?″师颔其首日:“诚哉,斯言 ③其人还,自语日:“吾备高帽一百,未赠已损一顶。” 【注释】③面谀:当面奉承。②龃龉(jyu):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③颔首点头。 11.解释加点词语。(共2分) (1)诣尊长,与同仁辄遍送之 (2)其人还 1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 B师诫之曰 C.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 D.地方官为之不易也 13翻译句子:诚哉,斯言!(2分) 14.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披露,读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2分)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2分) 青铜器 ①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有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②从考古发掘的实物看,商、周两代是青铜器生产的鼎盛时期,此时的作品主要有礼器 兵器、乐器等,都标志着当时青铜器制作的高超水平。如商代晩期的司母戊鼎,器物极为庞 大:方形,四足,高至1.33米,重达875公斤。又如湖南醴陵出土的商代铜像尊则表现出 构思的精巧。铜像尊用高举的象尊作为注酒的口,象鼻尖端呈凤头状,凤头上再伏一虎象 的四足敦实厚重,着地有力,栩栩如生。象尊全身满布花纹,有兽面、夔龙、凤鸟和虎等图 2(八年级语文试卷)
2(八年级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1——14 题(8 分) ①喜人面谀俗称“好戴高帽”。 ②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往辞其师。师诫之曰:“地方官为之不易也,慎之。” 其人曰:“学生已备高帽一百,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不吝也。当不使有所龃龉.。” 师怒曰:“吾辈素以正直立身,岂可谀人如此!”其人曰:“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 能有几人耶?”师颔其首日:“诚哉,斯言!” ③其人还,自语曰:“吾备高帽一百,未赠已损一顶。” 【注释】 ①面谀:当面奉承。 ②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③颔首:点头。 11.解释加点词语。(共 2 分) ⑴诣.尊长,与同仁辄遍送之 ⑵其人还. 12. 下列各句中的“ 之”与 “王以巾笥 而藏之庙堂 之上”中 的“之 ”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 (2 分) A. 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 B.师诫之.曰 C.. 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 D. 地方官为之.不易也 13.翻译句子:诚哉,斯言!(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披露,读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7 题(12 分) 青铜器 ①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有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②从考古发掘的实物看,商、周两代是青铜器生产的鼎盛时期,此时的作品主要有礼器、 兵器、乐器等,都标志着当时青铜器制作的高超水平。如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器物极为庞 大:方形,四足,高至 1.33 米,重达 875 公斤。又如湖南醴陵出土的商代铜像尊则表现出 构思的精巧。铜像尊用高举的象尊作为注酒的口,象鼻尖端呈凤头状,凤头上再伏一虎,象 的四足敦实厚重,着地有力,栩栩如生。象尊全身满布花纹,有兽面、夔龙、凤鸟和虎等图
案,以繁缛细密的云雷衬托。至于1978年出土的随州编钟更是规模惊人。六十五件青铜分 三层八组大大小小编排有序地悬于架上,至今仍能演奏出精妙的乐曲。 ③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作品从宗庙重器向日常用品转化,甚至出 现了供赏玩的“弄器”(玩具),造型和花纹也由深沉凝重转向轻盈精巧。而到汉代,青铜器 逐渐被铁器、漆器和陶瓷器替代,生产数量日减,青铜器逐步退岀了历史舞台。 ④历史流传下来以及商周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数量达几万件,其中带有铭文的就有四干 种以上。这些铭文为我们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如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西周 初期的大孟鼎,记载了周康王一次就赏给大奴隶主孟一千多个奴隶的史实。西周晚期的散氏 盘,记载了奴隶主之间交换田邑关系的事件。另外。商周青铜器铭文,其内容可作为文学作 品来欣赏,其书体(被称为钟鼎文或金文)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⑤青铜器研究的意义还在于它和文字、城邦一起,是作为人类文明产生的一个标志的, 我们用这三个标志作为文化和文明的分界。中国有五千年文化,更有三干年文明,这是值得 我们自豪的。 15我国商周青铜器的制作水平高超,这高超的水平与下列不甚相关的一项是 (2分) A.栩栩如生 B.器物庞大 C.构思精巧 D规模惊人 16.说明性的文章一般不用描写手法,但本文寓说明于描写之中,例如所描写 的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分) 17.青铜器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6分) (3)书法临摹的对象 (4)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22分) 旗手 题记:腾冲国殇墓园埋葬着中国远征军将土,其中有一个被称作“旗手”的小兵。 ①腾冲反击战开始之前,他不是旗手,只是一个当兵才几个月的新兵蛋子。因全家毁 于日军炮火,他苦大丑深,才满十八岁,就扛枪上了抗日战场。 3(八年级语文试卷)
3(八年级语文试卷) 案,以繁缛细密的云雷衬托。至于 1978 年出土的随州编钟更是规模惊人。六十五件青铜分 三层八组大大小小编排有序地悬于架上,至今仍能演奏出精妙的乐曲。 ③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作品从宗庙重器向日常用品转化,甚至出 现了供赏玩的“弄器”(玩具),造型和花纹也由深沉凝重转向轻盈精巧。而到汉代,青铜器 逐渐被铁器、漆器和陶瓷器替代,生产数量日减,青铜器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④历史流传下来以及商周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数量达几万件,其中带有铭文的就有四千 种以上。这些铭文为我们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如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西周 初期的大孟鼎,记载了周康王一次就赏给大奴隶主孟一千多个奴隶的史实。西周晚期的散氏 盘,记载了奴隶主之间交换田邑关系的事件。另外。商周青铜器铭文,其内容可作为文学作 品来欣赏,其书体(被称为钟鼎文或金文)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⑤青铜器研究的意义还在于它和文字、城邦一起,是作为人类文明产生的一个标志的, 我们用这三个标志作为文化和文明的分界。中国有五千年文化,更有三千年文明,这是值得 我们自豪的。 15.我国商周青铜器的制作水平高超,这高超的水平与下列不甚相关的一项是 (2 分) A.栩栩如生 B.器物庞大 C.构思精巧 D.规模惊人 16. 说 明 性的 文 章 一般 不 用 描写 手 法 , 但本 文 寓 说明 于 描 写之 中 , 例如 所 描 写 的 ,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 分) 17.青铜器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6 分) (1) (2) (3)书法临摹的对象 (4)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3 题(22 分) 旗手 题记:腾冲国殇墓园埋葬着中国远征军将士,其中有一个被称作“旗手”的小兵。 ①腾冲反击战开始之前,他不是旗手,只是一个当兵才几个月的新兵蛋子。因全家毁 于日军炮火,他苦大丑深,才满十八岁,就扛枪上了抗日战场
②连里本来不配旗手,可这次他们一连是师里的突击队,必须在黄昏前夺下被日军占 领的那处炮楼,得把军旗插上顶端。当时也不知道连长是怎么想的,从师长手里接过军旗以 后,随手就交给了身后的新兵 ③新兵到队伍里刚三个月,经历过两次战斗。第一次,他竟吓得趴在一个土堆后面, 双手捂住耳朵,一枪也没放,气得连长兜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熊货『一一全连将土都 在看着连长,不知道连长为什么会把军旗交给这么一个胆小鬼。 ④新兵感觉到周围射过来刀子样的目光,自觉不配。他捧着那面军旗,像捧着一团红红 的火炭,放下也不是,捧着也不是,轻声问了句:“连长……该我啦? ⑤连里有个一脸凶相的麻脸士兵,作战十分英勇。他当年是29军大刀队的一员,在喜 峰口战役中,曾抡大刀砍下七个鬼子的脑袋。只见他-步跨岀队伍:“报告连长,他不配当 旗手,把军旗交给我吧,我保证完成任务! ⑥连长看着新兵。他的目光是复杂的——那是从铁血军人眼睛里轻易看不到的一种目 光。这新兵实在太年轻了,要不是日寇问鼎,大敌当前,他应该在庄稼地里忙农活呢!他前 两仗表现是嫩了点,可他还是个孩子啊!他知耻,知耻而后勇,他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战 土的。他默默地盯了一会儿,从新兵手里取回军旗,郑重地交给了那位麻脸土兵。 ⑦新兵不觉脸红了,眼睛湿润了……他读懂了连长眼睛里的意思。 ⑧战斗终于打响了日军的子弹像蝗虫一样贴着士兵的头顶飞压得弟兄们抬不起头来。 连长急了,抓起帽子扔了,撕开了衣扣,露出紫红色的胸膛。他挥动着驳壳枪爬了起来:“弟 兄们,冲啊 ⑨全连的士兵看连长站起来,也跟着从地上爬起来。一排手榴弹投掷出去,顿时腾起 片硝烟。借着弥漫的硝烟,九连终于打破了一直在地上匍匐前行的被动局面,开始冲锋了。 只见麻脸旗手一马当先,擎着军旗,呼啦啦地跑在队伍的最前面。身影那么矫健,步伐那么 4(八年级语文试卷)
4(八年级语文试卷) ②连里本来不配旗手,可这次他们一连是师里的突击队,必须在黄昏前夺下被日军占 领的那处炮楼,得把军旗插上顶端。当时也不知道连长是怎么想的,从师长手里接过军旗以 后,随手就交给了身后的新兵。 ③新兵到队伍里刚三个月,经历过两次战斗。第一次,他竟吓得趴在一个土堆后面, 双手捂住耳朵,一枪也没放,气得连长兜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熊货!”——全连将士都 在看着连长,不知道连长为什么会把军旗交给这么一个胆小鬼。 ④新兵感觉到周围射过来刀子样的目光,自觉不配。他捧着那面军旗,像捧着一团红红 的火炭,放下也不是,捧着也不是,轻声问了句:“连长……该我啦?” ⑤连里有个一脸凶相的麻脸士兵,作战十分英勇。他当年是 29 军大刀队的一员,在喜 峰口战役中,曾抡大刀砍下七个鬼子的脑袋。只见他一步跨出队伍:“报告连长,他不配当 旗手,把军旗交给我吧,我保证完成任务!” ⑥连长看着新兵。他的目光是复杂的——那是从铁血军人眼睛里轻易看不到的一种目 光。这新兵实在太年轻了,要不是日寇问鼎,大敌当前,他应该在庄稼地里忙农活呢!他前 两仗表现是嫩了点,可他还是个孩子啊!他知耻,知耻而后勇,他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战 士的。他默默地盯了一会儿,从新兵手里取回军旗,郑重地交给了那位麻脸士兵。 ⑦新兵不觉脸红了,眼睛湿润了……他读懂了连长眼睛里的意思。 ⑧战斗终于打响了,日军的子弹像蝗虫一样贴着士兵的头顶飞,压得弟兄们抬不起头来。 连长急了,抓起帽子扔了,撕开了衣扣,露出紫红色的胸膛。他挥动着驳壳枪爬了起来:“弟 兄们,冲啊!” ⑨全连的士兵看连长站起来,也跟着从地上爬起来。一排手榴弹投掷出去,顿时腾起一 片硝烟。借着弥漫的硝烟,九连终于打破了一直在地上匍匐前行的被动局面,开始冲锋了。 只见麻脸旗手一马当先,擎着军旗,呼啦啦地跑在队伍的最前面。身影那么矫健,步伐那么
敏捷。军旗所向,万马奔腾…新兵在后面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备受鼓舞,他热血沸腾,他 奋起直追。 ⑩远远地,他看到麻脸旗手一个趔趄,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后面的连长朝他大喊着 “起来,站起来,冲啊『麻脸旗手硬撑着站起来…他只迈岀去几步,又有几颗子弹射中 了他……麻脸旗手再也没有站起来。紧跟着他的土兵抓起麻脸旗手身边的军旗,举起手接着 朝前冲。不过,他也很快倒在了枪弹下 11战斗打得十分惨烈,九连已经有近一半的人倒在了血泊中,只有那面军旗一直没倒 第三个擎起军旗的是连长。只要军旗不倒,前进的脚步就不会停!这面军旗已经被孑弹射穿 了无数的洞眼儿,浸染了鮮血,却一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猎猎飘动。 12短短的功夫,麻脸旗手死了,解题麻脸旗手的士兵也死了,周围不断有新兵熟悉的 人倒下去。若不是连长也倒在了血泊中,新兵还不会成为旗手。一颗迫击炮弹带着尖锐的呼 啸声从半空中跌落下来,在爆炸声中,连长也倒下了,战旗的一角被炮弹皮子撕掉了。紧跟 在连长后面的新兵想也没想,高喊着:“连长——该我啦″抓起军旗,前仆后继,朝枪林弹 雨中冲去。他决心无愧地当个旗手。 13在军旗的引导下,队伍很快接近了他们的目标。 14跃过沙包袋,翻越水泥墙,登上岗楼顶,军旗在跃进,在战地上高高飘扬. 战斗接近尾声了,但雾里的孑弹还在胡乱地飞舞着,带着凄厉的尖叫声从人们的头顶或 身边掠过…新兵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似的,向前踉跄了两步,双手抓住旗杆,慢慢挪到 墙角那里,半斜着身子靠上去,终于又站稳了——他不愧是旗手! 15在战旗的引导下,一连胜利了。士兵们高兴地在楼顶上举起枪欢呼雀跃,只有那位 新兵还一直撑着旗杆,斜着身子靠在墙角,纹丝不动,旗手一直都没有倒下 16啊!松山巍巍,残阳似血,军旗猎猎,雄关如铁 5(八年级语文试卷)
5(八年级语文试卷) 敏捷。军旗所向,万马奔腾……新兵在后面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备受鼓舞,他热血沸腾,他 奋起直追。 ⑩远远地,他看到麻脸旗手一个趔趄,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后面的连长朝他大喊着: “起来,站起来,冲啊!”麻脸旗手硬撑着站起来……他只迈出去几步,又有几颗子弹射中 了他……麻脸旗手再也没有站起来。紧跟着他的士兵抓起麻脸旗手身边的军旗,举起手接着 朝前冲。不过,他也很快倒在了枪弹下。 11 战斗打得十分惨烈,九连已经有近一半的人倒在了血泊中,只有那面军旗一直没倒。 第三个擎起军旗的是连长。只要军旗不倒,前进的脚步就不会停!这面军旗已经被子弹射穿 了无数的洞眼儿,浸染了鲜血,却一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猎猎飘动。 12 短短的功夫,麻脸旗手死了,解题麻脸旗手的士兵也死了,周围不断有新兵熟悉的 人倒下去。若不是连长也倒在了血泊中,新兵还不会成为旗手。一颗迫击炮弹带着尖锐的呼 啸声从半空中跌落下来,在爆炸声中,连长也倒下了,战旗的一角被炮弹皮子撕掉了。紧跟 在连长后面的新兵想也没想,高喊着:“连长——该我啦”抓起军旗,前仆后继,朝枪林弹 雨中冲去。他决心无愧地当个旗手。 13 在军旗的引导下,队伍很快接近了他们的目标。 14 跃过沙包袋,翻越水泥墙,登上岗楼顶,军旗在跃进,在战地上高高飘扬…… 战斗接近尾声了,但雾里的子弹还在胡乱地飞舞着,带着凄厉的尖叫声从人们的头顶或 身边掠过……新兵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似的,向前踉跄了两步,双手抓住旗杆,慢慢挪到 墙角那里,半斜着身子靠上去,终于又站稳了——他不愧是旗手! 15 在战旗的引导下,一连胜利了。士兵们高兴地在楼顶上举起枪欢呼雀跃,只有那位 新兵还一直撑着旗杆,斜着身子靠在墙角,纹丝不动,旗手一直都没有倒下…… 16 啊!松山巍巍,残阳似血,军旗猎猎,雄关如铁!
18.针对第15段划线句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句话说他不小心伤了脚,行走不稳 B这句实际上是说他中弹了 C在文章中能找到的与“踉跄”意思相近的词是“趔趄” D不能将“向前踉跄了两步”写作“向前踉跄了二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是()(2分) A.只见麻脸旗手一马当先 B他备受鼓舞,他热血沸腾,他奋起直追, C.身影那么矫健,步伐那么敏捷。 D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生产的鼎盛时期 20本文故事情节的划分和概括如下:(4分) (1)第一个情节发生在“松山反击战打响之前”。这个情节可概括为:他不是旗手。 (2)第二个情节发生在 ”以后,这个情节可概括为 (3)第三个情节发生在 时,这个情节可概括为: 21新兵最后能胜利地完成任务,其原因可概括为 (4分) 2.第17段诗歌抒情段落,它以的修辞方法,赞叹了战士们 (4分) 23.第⑦段末尾,用60个字左右的篇幅,续写新兵此时的心理活动,希望写得形象生动些(6 分) 土十十 三、写作: 24.(37分,作文35分,写字2分) 题目:成长纪实 要求:600字左右,字迹工整,卷面清洁,不写错别字,能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6(八年级语文试卷)
6(八年级语文试卷) 18.针对第 15 段划线句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句话说他不小心伤了脚,行走不稳。 B.这句实际上是说他中弹了。 C.在文章中能找到的与“踉跄”意思相近的词是“趔趄” D.不能将“向前踉跄了两步”写作“向前踉跄了二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2 分) A.只见麻脸旗手一马当先。 B.他备受鼓舞,他热血沸腾,他奋起直追。 C.身影那么矫健,步伐那么敏捷。 D.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生产的鼎盛时期。 20.本文故事情节的划分和概括如下:(4 分) (1)第一个情节发生在“松山反击战打响之前”。这个情节可概括为:他不是旗手。 (2)第二个情节发生在“ ”以后,这个情节可概括为: (3) 第三个情节发生在“ ”时,这个情节可概括为: 21.新兵最后能胜利地完成任务,其原因可概括为 和 (4 分) 22.第 17 段诗歌抒情段落,它以 的修辞方法,赞叹了战士们 (4 分) 23.第⑦段末尾,用 60 个字左右的篇幅,续写新兵此时的心理活动,希望写得形象生动些(6 分) 三、写作: 24. (37 分,作文 35 分,写字 2 分) 题目:成长纪实 要求:600 字左右,字迹工整,卷面清洁,不写错别字,能用规范的修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