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学诗句理解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大意。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系列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 Ⅰ、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学习关键点 1、体会杨万里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的情感,感受诗人清新、明快的 诗风。 2、体会古诗独特的文化现象和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 学法指导 1、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与不同诗比较,感受诗人清新自然的诗风,感悟杨 万里高洁的人品。引导学生领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学习过程 学习《采莲曲》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上学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大家学习了许多的古诗,谁来给 大家吟诵一番。 2、今天怎么再来学习一首。你们看!(见课本荷花图)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呀?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补充荷花又被称为芙蓉(板书芙蓉)
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学诗句理解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大意。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一系列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 1、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学习关键点 1、体会杨万里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的情感,感受诗人清新、明快的 诗风。 2、体会古诗独特的文化现象和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 学法指导 1、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与不同诗比较,感受诗人清新自然的诗风,感悟杨 万里高洁的人品。引导学生领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学习《采莲曲》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 同学们大家上学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大家学习了许多的古诗,谁来给 大家吟诵一番。 2、 今天怎么再来学习一首。你们看!(见课本荷花图)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呀?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补充荷花又被称为芙蓉(板书芙蓉)
3、这么多碧绿碧绿的荷叶,和娇艳的芙蓉显得是多么的美啊!今天咱们就来学 习一首与这有关的诗:由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采莲曲》 (二)走进作者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诗家天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 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 渐》等。同名的还有原湖北省天门师范教务主任王昌龄。 (三)走进文本 1、谁来给咱们把诗题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同桌互读,相互指正读音。 3、学生自由读整首诗 4、指名读,全班评。全班齐读 思考1:这首诗的文学体裁是 2、诗的前两句作者采用了 写法。 3、作者把荷叶与 相比较, 和 相比较,色彩一致,人与莲合在一起,写出了莲的美丽。 4、诗的后两句,写采莲的船只进入荷塘里,在一起,分辨不出哪是花,哪是人, 直到人们唱起采莲曲,才发觉有人来了。这是采用了 法 思考二: 如何理解“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 这么多碧绿碧绿的荷叶,和娇艳的芙蓉显得是多么的美啊!今天咱们就来学 习一首与这有关的诗:由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采莲曲》 (二 )走进作者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诗家天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 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 渐》等。同名的还有原湖北省天门师范教务主任王昌龄。 (三)走进文本 1、谁来给咱们把诗题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读音。 3、学生自由读整首诗。 4、指名读,全班评。全班齐读。 思考 1:这首诗的文学体裁是 。 2、诗的前两句作者采用了 写法。 3、作者把荷叶与 相比较, 和 相比较,色彩一致,人与莲合在一起,写出了莲的美丽。 4、诗的后两句,写采莲的船只进入荷塘里,在一起,分辨不出哪是花,哪是人, 直到人们唱起采莲曲,才发觉有人来了。这是采用了 写 法。 思考二: 如何理解“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5:学生再次齐诵全诗,注意字词的写法。 教师小结:这首诗构思精巧,意境优美,写出了采莲姑娘的美丽和魅力 测一测你的智力 默写全诗 学习第二首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解题 2、走进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 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 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 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 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3、从诗的题目来看,这是一首 4、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看哪些学生背诵的又快又准 5、检测学生的诵读 、考 从诗的前两句看,作者采用 写法,写出了
。 5:学生再次齐诵全诗,注意字词的写法。 教师小结:这首诗构思精巧,意境优美,写出了采莲姑娘的美丽和魅力 测一测你的智力 默写全诗 学习第二首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解题 2、走进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 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 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 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 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3、从诗的题目来看,这是一首 诗。 4、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看哪些学生背诵的又快又准。 5、检测学生的诵读 思考一: 1、从诗的前两句看,作者采用 写法,写出了
思考二:诗的后两写 1、如何理解诗中的“接天”“映日”? 学生齐诵全诗 教师小结: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六月的景色特点,色彩鲜明,对比分明,表达了作 者热爱大自然过的感情 学生识记全诗 测一测你的记忆力,默写全诗 白居易采莲曲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 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 釆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 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思考二:诗的后两写 1、如何理解诗中的“接天”“映日”? 。 学生齐诵全诗 教师小结: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六月的景色特点,色彩鲜明,对比分明,表达了作 者热爱大自然过的感情。 学生识记全诗。 测一测你的记忆力,默写全诗 白居易采莲曲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 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 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