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优质课教案) 《诗经·小雅·采薇》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2.从诗歌的意象、叠词、表现手法、章法特点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 【归纳整理 1.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 3.关于獵狁(注:课本上写作“狁”,电脑无法识别) 獵狁是殷周时期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部落,属于游牧民族,为了争夺粮食与土地,獵狁与商王 朝进行了多次战争,西伯侯姬昌以商纣王的名义讨伐獵狁,使獵狁臣服,之后,獵狁就打着商 王的旗号对周边各部落进行兼并战争,实际上为武王伐纣准备了条件 周人与獵狁的战事主要发生在西周晚期,但也延及到东周初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西周 被獵狁所灭,美人褒姒也被俘虏。之后的东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在征战过程中,獵狁的名称 就慢慢消失了,改为戎、狄,据近代学者王国维考证,獵狁即《史记》中记载的匈奴。 【思考·感悟】 1.你从《采薇》一诗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回忆写思乡的诗句,体会家(人)对人生存成长的意义。 【发现创新】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阅读相关资 料,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 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清】刘熙载《艺概》:“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 如曹植的《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朱华泛指红花:旋止,归 来。当初我离开时,花儿还开得很艳,现在我归来时,漫天雪飞。) 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里正:里长,地方官吏。与裹头:替 征丁裹扎头巾,表示征丁年幼还不会自理生活。我出征的时候,年纪太小,还是里长给我梳的 头发,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资料三:【近代】王国维《文学小言》:“诗人体物(描摹事物)之妙,侔(相等)于造化。然皆 出于离人孽子(比喻生存于忧患中的人)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 资料四:【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 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 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五:【清】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 增其哀乐。” 2.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 (唐·杜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 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 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
采薇(优质课教案) 《诗经·小雅·采薇》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2.从诗歌的意象、叠词、表现手法、章法特点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 【归纳·整理】 1.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 3.关于玁狁 (注:课本上写作“ 狁”,电脑无法识别) 玁狁是殷周时期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部落,属于游牧民族,为了争夺粮食与土地,玁狁与商王 朝进行了多次战争,西伯侯姬昌以商纣王的名义讨伐玁狁,使玁狁臣服,之后,玁狁就打着商 王的旗号对周边各部落进行兼并战争,实际上为武王伐纣准备了条件。 周人与玁狁的战事主要发生在西周晚期,但也延及到东周初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西周 被玁狁所灭,美人褒姒也被俘虏。之后的东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在征战过程中,玁狁的名称 就慢慢消失了,改为戎、狄,据近代学者王国维考证,玁狁即《史记》中记载的匈奴。 【思考·感悟】 1.你从《采薇》一诗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回忆写思乡的诗句,体会家(人)对人生存成长的意义。 【发现·创新】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阅读相关资 料,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 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清】刘熙载《艺概》:“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 如曹植的《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朱华泛指红花;旋止,归 来。当初我离开时,花儿还开得很艳,现在我归来时,漫天雪飞。) 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里正:里长,地方官吏。与裹头:替 征丁裹扎头巾,表示征丁年幼还不会自理生活。我出征的时候,年纪太小,还是里长给我梳的 头发,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资料三:【近代】王国维《文学小言》:“诗人体物(描摹事物)之妙,侔(相等)于造化。然皆 出于离人孽子(比喻生存于忧患中的人)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 资料四:【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 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 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五:【清】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 增其哀乐。” 2. 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 (唐·杜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 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 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
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 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 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 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 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 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 如“柳腰ˆ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 的柳叶 从以上我们所记录下的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 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有人将古诗中 的“柳”归纳为以下八类: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 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ν。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 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饣“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 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 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 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 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 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 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 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 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 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自测·巩固】 1.细读诗歌,完成下表 战争双方: 付敌态度
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 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 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 605 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 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 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 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 如“柳腰”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 的柳叶。 从以上我们所记录下的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 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有人将古诗中 的“柳”归纳为以下八类: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 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 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 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 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 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 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 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 难诉。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 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 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 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 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自测·巩固】 1. 细读诗歌,完成下表。 战争双方: 对敌态度:
战争起因: 战争结果 战争历时: 叙事手法: 我方战备 章法特点 战地生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狁()不遑()不来()孔疚()启处() 靡鹽()归聘()四牡()骙骙()象弭() 小人所腓()雨()雪霏霏()载()渴载饥 3.组词 靡()糜()聘 )骋()霏()菲() 遑()徨()戍()戌()戎()戒() 弥()弭()饬()伤()睽()骙() 4.解释加点字 靡室靡家( )不遑启居()载饥载渴()靡使归聘( 岁亦阳止()忧心孔疚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雨雪霏霏 )我行不来()岁亦莫止()彼尔维何() 维棠之华()彼路斯何() 5.文学常识填空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共收入诗歌篇,又称“诗三百”,分为“”、“”、“”三 部分。“”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是周朝王畿之乐:“”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这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最常用的章法结构是 语言以 为主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②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③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④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默写填空 昔我往矣, 载饥载渴。我心伤悲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备课人:苏荣华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人:苏荣华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17日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熟记《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采薇》中的字词和经典语段。 2、学习“以乐景写哀”和“以哀景写乐”的写作手法
战争起因: 战争结果: 战争历时: 叙事手法: 我方战备: 章法特点: 战地生活: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狁( )不遑( )不来( )孔疚( )启处( ) 靡盬( )归聘( )四牡( )骙骙( )象弭( ) 小人所腓( ) 雨( )雪霏霏( ) 载( )渴载饥 3.组词 靡( )糜( ) 聘( )骋( ) 霏( )菲( ) 遑( )徨( ) 戍( )戌( ) 戎( )戒( ) 弥( )弭( ) 饬( )伤( ) 睽( )骙( ) 4.解释加点字 靡室靡家( ) 不遑启居( ) 载饥载渴( ) 靡使归聘( ) 岁亦阳止( ) 忧心孔疚( ) 戎车既驾( ) 四牡业业( ) 雨雪霏霏( ) 我行不来( ) 岁亦莫止( ) 彼尔维何( ) 维棠之华( ) 彼路斯何( ) 5.文学常识填空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共收入诗歌篇,又称“诗三百”,分为“ ”、“ ”、“ ”三 部分。“ ”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是周朝王畿之乐;“ ”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这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 ”、“ ”、“ ”三种,最常用的章法结构是 ,语言以 为主。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②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③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④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默写填空 昔我往矣, 。 , 。 ,载饥载渴。我心伤悲, 。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备课人:苏荣华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人:苏荣华 授课时间: 2009 年 12 月 17 日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熟记《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采薇》中的字词和经典语段。 2、 学习“以乐景写哀”和“以哀景写乐”的写作手法
3、把握《诗经·小雅·采薇》的思想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字词方面,鼓励学生自学,能够借助工具书答疑解惑 2、学生立足文本,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 正确的家国观念 【教学重点】鉴赏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熟读成诵,记下有问题的地方 2、学生回忆学过的《关雎》、《蒹葭》和《氓》,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3、教师将相关文献资料制版印刷,课前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由学生盼望放假回家导入《采薇》,一个回家的故事 二、文本探究 (1)前三章诗句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戍边时长、生活艰苦、音讯不通;b.思乡思亲之愁苦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a.重章叠句 b.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 重,从而突出了思乡之情 在音节上,一咏三叹,音节和谐,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3)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战马肥壮、战备精良、一月三捷:b.克敌卫国之豪迈 (4)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a对举句式整齐美;b过渡总结结构美;c.情景交融情感美。 (5)归纳诗歌主旨。 《采薇》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艰难困苦,反映了服役 士兵思家与卫国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士兵为国舍家、舍生报国的高尚情操;揭示出在反抗异族 侵犯的正义战争中,士兵们的牺牲精神 三、发散思维 (1)由戍边战士的家园之思联想到游子思乡情结,继而体会奔波在外的父母对家人的牵挂 (2)感受现代中国军人热爱祖国和人民,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坚定的感情立
3、 把握《诗经·小雅·采薇》的思想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 字词方面,鼓励学生自学,能够借助工具书答疑解惑; 2、 学生立足文本,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 正确的家国观念。 【教学重点】 鉴赏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熟读成诵,记下有问题的地方。 2、 学生回忆学过的《关雎》、《蒹葭》和《氓》,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3、 教师将相关文献资料制版印刷,课前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学生盼望放假回家导入《采薇》,一个回家的故事。 二、文本探究 (1)前三章诗句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戍边时长、生活艰苦、音讯不通;b.思乡思亲之愁苦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a.重章叠句; b.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 重,从而突出了思乡之情; 在音节上,一咏三叹,音节和谐,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3)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战马肥壮、战备精良、一月三捷;b.克敌卫国之豪迈 (4)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a.对举句式整齐美;b.过渡总结结构美;c.情景交融情感美。 (5)归纳诗歌主旨。 《采薇》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艰难困苦,反映了服役 士兵思家与卫国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士兵为国舍家、舍生报国的高尚情操;揭示出在反抗异族 侵犯的正义战争中,士兵们的牺牲精神。 三、发散思维 (1)由戍边战士的家园之思联想到游子思乡情结,继而体会奔波在外的父母对家人的牵挂。 (2)感受现代中国军人热爱祖国和人民,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坚定的感情立场
摘自;htp/ ww. hbtmzx net/ltem/812aspx 授课教师:葛莉茜 教学目标: 1.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2.了解《诗经》的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3进一步了解《诗经》“无邪”地“言志”的特点 4.了解《采薇》篇对后世边塞诗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2.了解《诗经》的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教学 “爱情”是《诗经》歌咏的一大主题,另一大主题是“战争”,在以“战争”为主题的 诗歌里,有从妻子的角度写自己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有征夫咏叹没有尽头的战争和对 家人的思念。《小雅·采薇》就是这类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二研读诗歌 1.就着课下注释,弄懂诗歌的意思,并将诗歌按照上节课所教的节奏朗读一遍。 2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 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 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 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解读1~3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獵狁之故。不遑启居,獵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鹽,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翻译: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芽已钻破土。说回家呀说回家,又到了一年将近的时候了。没 有了家也没有了室,只因獵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獵狁常为患。 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的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呀说回家,心中的忧思多深沉。忧心如火猛烈 烧,又饥又渴实难忍。驻守的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讯。 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呀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王室公事无休止, 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评说:这三章说了两层意思,一是归途中追忆思归之情,二是叙述难归的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复沓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 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诗以采薇起兴,采集薇菜果腹,表明戍边生活的艰苦,且“薇
摘自:http://www.hbtmzx.net/Item/812.aspx 采 薇 授课教师:葛莉茜 教学目标: 1.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2.了解《诗经》的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3.进一步了解《诗经》“无邪”地“言志”的特点。 4.了解《采薇》篇对后世边塞诗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2.了解《诗经》的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爱情”是《诗经》歌咏的一大主题,另一大主题是“战争”,在以“战争”为主题的 诗歌里,有从妻子的角度写自己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有征夫咏叹没有尽头的战争和对 家人的思念。《小雅·采薇》就是这类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二.研读诗歌: 1.就着课下注释,弄懂诗歌的意思,并将诗歌按照上节课所教的节奏朗读一遍。 2.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 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 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 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解读 1~3 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翻译: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芽已钻破土。说回家呀说回家,又到了一年将近的时候了。没 有了家也没有了室,只因玁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的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呀说回家,心中的忧思多深沉。忧心如火猛烈 烧,又饥又渴实难忍。驻守的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讯。 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呀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王室公事无休止, 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评说:这三章说了两层意思,一是归途中追忆思归之情,二是叙述难归的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复沓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 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诗以采薇起兴,采集薇菜果腹,表明戍边生活的艰苦,且“薇
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循序渐进,除了刻画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 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还同“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 役的漫长。眼见着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总是“曰归曰归”却总不能归,使我对能不能再见 到家人由“忧心烈烈”到“忧心孔疚”。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后四句做了层层的说明:远离家园,因为獗狁之患;戍地不定,因 为战事频频,以致音讯难递;无暇休整,因为王差无穷。究其根本原因,即“獵狁之故”。 恋家思亲的个人情结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相互交织着,它们虽然互相矛盾却同样真实。在诗 的开始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反复咏叹,形成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朗诵这三章。感受《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所带来的音乐美。《诗经》的这种结构来自于民 歌,劳动者的歌声此起彼伏,自然而然形成叠章,它能一层一层增强情感的抒发,受到回环 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诗歌充满音乐的节奏美。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士卒们在采 食薇菜时,思念家乡的叹息声此起彼伏。就像后代的诗人所写的那样:“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夫望乡。 3.解读4~5章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獵狁孔棘。” 翻译: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漫一丛丛。那是谁乘坐的高头大马?那是将帅所专用。驾御 的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采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护。四马步子多整齐, 弓饰以象牙,鱼服箭袋。怎能不每天警戒?獗狁侵扰势紧急。 评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而我远离家乡,共赴国难。可是久久不能归家且乡音渺 渺,这使我内心备受煎熬。而这一切都由于獵狁的入侵,就让我们奋力赶走他们,好早日回 到那日思夜想的家乡。因而接下来的这两章就很自然地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语气中充 满了自豪之感。 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感。让他们自豪地是什么 呢?自然是威武的军容“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象弭鱼服”、高昂的士气、 训练有素的作战“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 冲锋陷阵)和频传的捷报“一月三捷”。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 们天天严阵以待,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朗诵这两章,读出激昂、自豪之情 4解读第6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翻译: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 远慢慢行,又渴又饥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评说: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了更深 的悲哀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既是写景更是伤怀。个体生命在 时间中存在,却看不到生活的价值。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 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命的流逝与生活的虚耗。后人读此四句仍不禁 黯然伤怀,也只因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之感。“行道迟迟”,归路漫漫,“载饥载渴” 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而且,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知,当此 之际,又产生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忧惧心理。这种种的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 野中,无人知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朗诵这一章,感受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叠字“依依”、“霏霏”“迟迟”,它们不论在写 景抒情还是拟声状物上都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感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循序渐进,除了刻画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 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还同“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 役的漫长。眼见着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总是“曰归曰归”却总不能归,使我对能不能再见 到家人由 “忧心烈烈”到“忧心孔疚”。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后四句做了层层的说明:远离家园,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因 为战事频频,以致音讯难递;无暇休整,因为王差无穷。究其根本原因,即“玁狁之故”。 恋家思亲的个人情结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相互交织着,它们虽然互相矛盾却同样真实。在诗 的开始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反复咏叹,形成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朗诵这三章。感受《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所带来的音乐美。《诗经》的这种结构来自于民 歌,劳动者的歌声此起彼伏,自然而然形成叠章,它能一层一层增强情感的抒发,受到回环 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诗歌充满音乐的节奏美。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士卒们在采 食薇菜时,思念家乡的叹息声此起彼伏。就像后代的诗人所写的那样:“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夫望乡。” 3.解读 4~5 章: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翻译: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漫一丛丛。那是谁乘坐的高头大马?那是将帅所专用。驾御 的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采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护。四马步子多整齐, 弓饰以象牙,鱼服箭袋。怎能不每天警戒?玁狁侵扰势紧急。 评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而我远离家乡,共赴国难。可是久久不能归家且乡音渺 渺,这使我内心备受煎熬。而这一切都由于玁狁的入侵,就让我们奋力赶走他们,好早日回 到那日思夜想的家乡。因而接下来的这两章就很自然地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语气中充 满了自豪之感。 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感。让他们自豪地是什么 呢?自然是威武的军容“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象弭鱼服”、高昂的士气、 训练有素的作战“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 冲锋陷阵)和频传的捷报“一月三捷”。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 们天天严阵以待,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朗诵这两章,读出激昂、自豪之情。 4.解读第 6 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翻译: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 远慢慢行,又渴又饥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评说: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了更深 的悲哀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既是写景更是伤怀。个体生命在 时间中存在,却看不到生活的价值。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 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命的流逝与生活的虚耗。后人读此四句仍不禁 黯然伤怀,也只因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之感。“行道迟迟”,归路漫漫,“载饥载渴”, 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而且,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知,当此 之际,又产生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忧惧心理。这种种的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 野中,无人知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朗诵这一章,感受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叠字“依依”、“霏霏”、“迟迟”,它们不论在写 景抒情还是拟声状物上都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感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带来的深切的生命流逝的凄凉与感伤 三、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注意节奏,体会情感。 读罢此诗,我们仿佛看见主人公慢慢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留下一个孤独 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作业(选作一道 1.到《诗经》中找一篇思妇企盼归人的诗歌 (《伯兮》、《君子于役》。《伯兮》:一方面写征夫的勇武劲健,一方面写思妇不施膏沐而变得 “首如飞蓬”的憔容,最后以“甘心首疾”、“使我心烸”作结,将思妇深婉的离情抒发得淋 漓尽致。“王风“《君子于役》也是一首哀怨动人得思妇诗。作者以家禽、家畜黄昏归来的烟 村美景衬托农家女倚门盼归人的忧伤之情,写得感人至深。对后代思妇、闺怨一类的诗产生 很大的影响。清人许瑶光有诗说:“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 最难消遣是黄昏。”(《在读〈诗经〉四十二首》)它对唐宋以后的闺怨诗是有开启意义的。) 2.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 之一。这四句诗能让你想起什么,想到什么
雨雪霏霏”带来的深切的生命流逝的凄凉与感伤。 三、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注意节奏,体会情感。 读罢此诗,我们仿佛看见主人公慢慢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留下一个孤独 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四、作业(选作一道): 1.到《诗经》中找一篇思妇企盼归人的诗歌。 (《伯兮》、《君子于役》。《伯兮》:一方面写征夫的勇武劲健,一方面写思妇不施膏沐而变得 “首如飞蓬”的憔容,最后以“甘心首疾”、“使我心痗”作结,将思妇深婉的离情抒发得淋 漓尽致。“王风“《君子于役》也是一首哀怨动人得思妇诗。作者以家禽、家畜黄昏归来的烟 村美景衬托农家女倚门盼归人的忧伤之情,写得感人至深。对后代思妇、闺怨一类的诗产生 很大的影响。清人许瑶光有诗说:“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 最难消遣是黄昏。”(《在读〈诗经〉四十二首》)它对唐宋以后的闺怨诗是有开启意义的。) 2.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 之一。这四句诗能让你想起什么,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