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与变化 梁思成
重复与变化 梁思成
关于作者 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 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 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 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曾参加 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 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那是他父亲梁启超 因“戊戌政变”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广东省新会县。 11岁由日本回到北京,14岁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这 是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法 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2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建筑硕士学位 接着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入研究生院,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 的博士论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 必须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
关于作者: 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 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 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 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曾参加 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 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那是他父亲梁启超 因“戊戌政变”失败后亡命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广东省新会县。 11岁由日本回到北京,14岁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这 是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法 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2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建筑硕士学位。 接着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入研究生院,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 的博士论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 必须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
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 任系主任和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东北,梁思成举家迁到北平,他参加了中国菅造学社,这是 专门从事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他担任法式部主 任,从此投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1937年,抗目战争开 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他 出席会议,他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 跋涉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惠了严重 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 动极为不便,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当时美国有好几 处学校和机构邀请梁思成全家去美国工作和治病,但他表示 “国难当头,绝不离开祖国。”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 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 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 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47年,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 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 究院院士。1959年,梁恿成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病 逝于北京
❖ 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 任系主任和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东北,梁思成举家迁到北平,他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这是 专门从事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他担任法式部主 任,从此投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 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他 出席会议,他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 跋涉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患了严重 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 动极为不便,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当时美国有好几 处学校和机构邀请梁思成全家去美国工作和治病,但他表示: “国难当头,绝不离开祖国。”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 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 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 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47年,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 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 究院院士。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病 逝于北京
自读课文 1.借用工具书,解决字词 2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
自读课文: 1.借用工具书,解决字词。 2.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
词语积累 悠然自得:悠闲的样子 疏疏落落:稀疏零落的样子。 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去筹划管理。 荒谬绝伦: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绝:超过。伦 类别。 尽如人意:完全合乎人的心意
词语积累 悠然自得: 疏疏落落: 惨淡经营: 荒谬绝伦: 尽如人意: 悠闲的样子。 稀疏零落的样子。 形容苦费心力去筹划管理。 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绝:超过。伦: 类别。 完全合乎人的心意
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提出艺术创作中的重复与变化问题, 并指出在时间的持续,空间转换的持续和时间、空 间的综合的持续三种艺术作品中,重复与变化的问 题都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2-7),谈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和绘画 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的问题 第三部分(8-15),谈建筑艺术的重复与变化 第四部分(16),联系我国解放后12年的城市建筑 实际,指出:在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问题上,还有 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并且批评了城市建筑中只 有重复没有变化和只有变化没有重复这两种错误倾
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提出艺术创作中的重复与变化问题, 并指出在时间的持续,空间转换的持续和时间、空 间的综合的持续三种艺术作品中,重复与变化的问 题都非常重要。 第二部分(2-7),谈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和绘画 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的问题。 第三部分(8-15),谈建筑艺术的重复与变化。 第四部分(16),联系我国解放后12年的城市建筑 实际,指出:在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问题上,还有 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并且批评了城市建筑中只 有重复没有变化和只有变化没有重复这两种错误倾 向
第1段到第7段谈的是什么?与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什么关系? 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谈的是在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中,重复 与变化缺一不可。 第2、3段,谈在音乐中是通过主题重复)与变奏(变化),体现 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申美原则的。 第4段,谈舞蹈也是通过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又给 以相应的变化,来突出要表现的某种感情和艺术效果。 第5-7段,谈在绘画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思考: 第1段到第7段谈的是什么?与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什么关系? 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谈的是在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中,重复 与变化缺一不可。 第2、3段,谈在音乐中是通过主题(重复)与变奏(变化),体现 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审美原则的。 第4段,谈舞蹈也是通过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又给 以相应的变化,来突出要表现的某种感情和艺术效果。 第5-7段,谈在绘画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作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具体阐 释第1段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 原则,并由此引出对建筑艺术中这一原则的探讨 这样写,是先用具体可感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 原则,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从人们熟悉的音乐、舞 蹈谈起,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 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 此外,还打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去 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统一的普遍规律
❖ 作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具体阐 释第1段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 原则,并由此引出对建筑艺术中这一原则的探讨。 这样写,是先用具体可感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 原则,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从人们熟悉的音乐、舞 蹈谈起,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 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 此外,还打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去 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统一的普遍规律
作者是如何说明建筑中重复与变化有机统 的原则的? 从第8段到最后,作者通过举我国建筑的实例,来具体说明 阐释中心观点。 具体说,第9段以人民大会堂为例,第10、11段以明清 故宫为例,第12段以颐和园谐趣园为例,第13、14段以颐 和园长廊为例,15段举世界建筑史上的建筑为例加以说明。 以上例子有何不同?有无重复之嫌? 有详细、具体举例,如明清故宫、颐和园长廊; 有略举,如颐和园谐趣园; 有概括举例,如世界建筑史上的例子 举例在重复中有变化,既让人信服,又不给人以重复累赘之感
❖ 作者是如何说明建筑中重复与变化有机统一 的原则的? 从第8段到最后,作者通过举我国建筑的实例,来具体说明 阐释中心观点。 具体说,第9段以人民大会堂为例,第10、11段以明清 故宫为例,第12段以颐和园谐趣园为例,第13、14段以颐 和园长廊为例,15段举世界建筑史上的建筑为例加以说明。 以上例子有何不同?有无重复之嫌? 有详细、具体举例,如明清故宫、颐和园长廊; 有略举,如颐和园谐趣园; 有概括举例,如世界建筑史上的例子。 举例在重复中有变化,既让人信服,又不给人以重复累赘之感
文章最后一段谈的什么?有何意义? 此段指出写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即现 实的建筑中,存在着重复与变化不能很 好统一的问题,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 或影响美观,应该引起建筑师们的注意
文章最后一段谈的什么?有何意义? ❖此段指出写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即现 实的建筑中,存在着重复与变化不能很 好统一的问题,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 或影响美观,应该引起建筑师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