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会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 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 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 最早的记录是在春秋战国时的《楚 辞》
重阳节的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 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 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 日。 最早的记录是在春秋战国时的《楚 辞》
重阳节的传说 《续齐谐记》(梁人吴均著 东汉时期:汝河,瘟魔 恒景:访仙学艺,为民除魔 仙长:降妖剑术,降妖宝剑, 茱萸叶,菊花酒,避邪用法 九月初九晨:温魔死于剑下 风俗:九月初九登高避疫
重阳节的传说 《续齐谐记》 ( 梁人 吴均 著 ) 东汉时期: 汝河, 瘟魔 恒景: 访仙学艺,为民除魔 仙长: 降妖剑术,降妖宝剑, 茱萸叶,菊花酒 , 避邪用法 九月初九晨: 温魔死于剑下 风俗: 九月初九登高避疫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赏菊、 喝菊花酒、 吃重阳糕、 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赏菊、 喝菊花酒、 吃重阳糕、 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 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 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 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 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 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 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等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 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 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 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 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 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 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 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 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 祝恳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 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 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 “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 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 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 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 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 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 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 “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 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 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的习俗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 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 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 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 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 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 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 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 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的习俗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 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 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 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 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 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 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 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 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的习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 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 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 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 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 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 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 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的习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 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 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 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 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 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 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 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的诗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的诗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的新含义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 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 意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 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 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 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 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 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 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 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 久一此可门的钟仓
重阳节的新含义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 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 意.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 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 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 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 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 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 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 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 备一些可口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