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新蒲新区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题 新舟中学刘承德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 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 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 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 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 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 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 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 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 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 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 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 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 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 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 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 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 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 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 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 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 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
1 贵州遵义新蒲新区 2013 届高三语文模拟题 新舟中学 刘承德 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11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第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 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 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 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 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 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 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 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 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 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 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 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 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 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 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 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所谓 “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 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 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 艺”的殿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 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 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
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 殿堂。 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 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 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 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 术和技能形式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 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其 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 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 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 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 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 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 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 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奷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 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奷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 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 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 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 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 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 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 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 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 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2 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 殿堂。 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 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 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 技。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 术和技能形式。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 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其 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 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 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 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 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 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 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 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 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 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 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 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 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 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 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 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 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 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 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u),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知贡举 知:执掌 B.然久之自败 败:失败 C.沆待漏将朝 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趣驾再往 趣:急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 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 民伤财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5分)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5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初发扬子寄元大①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2)安得住。 注释:①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公元 763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于是写了这首 诗寄给他。②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③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此指处境 的顺逆。 8.“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描写了怎样的情景?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分) 9.诗歌的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往来 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2)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诗经·氓》)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谁是谁的痛
3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ǒu),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知.贡举 知:执掌 B.然久之自败. 败:失败 C.沆待漏.将朝 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趣.驾再往 趣:急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 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 民伤财。 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 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5 分)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初发扬子寄元大①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⑵安得住。 注释:①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广陵的朋友,公元 763 年(代宗广德元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于是写了这首 诗寄给他。②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③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此指处境 的顺逆。 8.“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描写了怎样的情景?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5 分) 9.诗歌的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往来 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2)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诗经·氓》)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谁是谁的痛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 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 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 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他满是皱纹的脸,嘿 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 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 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 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 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爸,你别乱跑。” 紧接着又是关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 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 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 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 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 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 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老婆 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 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 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 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 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 所在的城市 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觉得父亲不去也可以,而父亲认为这是天 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 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D.儿子对父亲是有感情的,他于情于理都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他和父亲之间已经有 了隔阂,他不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 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 (2)第⑧段插叙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3)你认为小说标题“谁是谁的痛”有什么含义?(6分) (4)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裴多菲:一朵带刺的玫瑰
4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 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 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 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他满是皱纹的脸,嘿 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 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 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 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 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 爸,你别乱跑。” 紧接着又是关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 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 “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 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 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 “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 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 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老婆 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 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 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 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 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 所在的城市。 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觉得父亲不去也可以,而父亲认为这是天 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 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D.儿子对父亲是有感情的,他于情于理都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他和父亲之间已经有 了隔阂,他不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 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 (2)第⑧段插叙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 分) (3)你认为小说标题“谁是谁的痛”有什么含义?(6 分) (4)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裴多菲:一朵带刺的玫瑰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 诵的诗歌,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一—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 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 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部分祖先来自中国汉代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人,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迫,近千 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诗人。生活在这 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在小酒店和同伴 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打下烙印。这种“自由论坛 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 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年,12岁的穷孩子裴多菲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三年时间里他尽显了聪明才智,在完成 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 品。1838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 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他又当过兵,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 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两个年轻 人一见倾心,她冲破了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 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织。他不愿庯碌地沉溺 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首名作,此后 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 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 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 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3月15日清晨,震惊世界的“佩斯三月起义”开始了,1万多名起义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馆前 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民族之歌》。起义者呼声雷动,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并使之成为当时的 欧洲革命中心。翌年4月,匈牙利国会还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共和国。 面对布达佩斯起义,决心维护欧洲旧有秩序的奥地利皇帝斐迪南马上联合俄国沙皇尼古拉 世,34万俄奥联军向着人口仅有500万的匈牙利凶狠地压来。民族危难时刻,裴多菲给最善战的 将军贝姆去了一封信:“请让我与您一起去战场,当然,我仍将竭力用我的笔为祖国服务……”在 1848这一战火纷飞的年份里,裴多菲写下了106首抒情诗。翌年1月,裴多菲成为一名少校军官 他写诗同时又直接拿起武器参加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 1849年夏,匈牙利革命军在强敌压迫下战至最后时刻。这些英勇的匈牙利战士与数倍的敌人 胶着在一起时,很快便被淹没和融化了。身材削瘦的诗人也被两名俄国哥萨克骑兵前后围住,一柄 弯刀凶狠地向他劈来,诗人闪身躲开,但同时另一把尖利的长矛已剌进了他的胸膛,诗人痛苦地倒 裴多菲牺牲时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 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 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 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裴多菲少年时代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一定的基础,良好的语言 天赋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B.文章中第5段介绍《自由与爱情》的写作背景,是为了表明在裴多菲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甜蜜的爱情并不能影响他从事革命活动
5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 诵的诗歌,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 ——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1823 年 1 月 1 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 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 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一部分祖先来自中国汉代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人,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迫,近千 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诗人。生活在这 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在小酒店和同伴 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打下烙印。这种“自由论坛” 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 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 年,12 岁的穷孩子裴多菲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三年时间里他尽显了聪明才智,在完成 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 品。1838 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 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他又当过兵,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 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1846 年 9 月,23 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两个年轻 人一见倾心,她冲破了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 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织。他不愿庸碌地沉溺 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首名作,此后 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1848 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 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 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 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3 月 15 日清晨,震惊世界的“佩斯三月起义”开始了,1 万多名起义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馆前, 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民族之歌》。起义者呼声雷动,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并使之成为当时的 欧洲革命中心。翌年 4 月,匈牙利国会还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共和国。 面对布达佩斯起义,决心维护欧洲旧有秩序的奥地利皇帝斐迪南马上联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 世,34 万俄奥联军向着人口仅有 500 万的匈牙利凶狠地压来。民族危难时刻,裴多菲给最善战的 将军贝姆去了一封信:“请让我与您一起去战场,当然,我仍将竭力用我的笔为祖国服务……”在 1848 这一战火纷飞的年份里,裴多菲写下了 106 首抒情诗。翌年 1 月,裴多菲成为一名少校军官, 他写诗同时又直接拿起武器参加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 1849 年夏,匈牙利革命军在强敌压迫下战至最后时刻。这些英勇的匈牙利战士与数倍的敌人 胶着在一起时,很快便被淹没和融化了。身材削瘦的诗人也被两名俄国哥萨克骑兵前后围住,一柄 弯刀凶狠地向他劈来,诗人闪身躲开,但同时另一把尖利的长矛已刺进了他的胸膛,诗人痛苦地倒 下了…… 裴多菲牺牲时仅 26 岁,身后留下 22 岁的妻子和 1 岁半的幼子。他一生中写下了 800 多首抒情 诗和 8 部长篇叙事诗。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 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 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裴多菲少年时代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一定的基础,良好的语言 天赋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B.文章中第 5 段介绍《自由与爱情》的写作背景,是为了表明在裴多菲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甜蜜的爱情并不能影响他从事革命活动
C.1848年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佩斯三月起义”爆发,匈牙利国会 通过独立宣言,建立了共和国 D.身材瘦削的裴多菲在与敌人的交战中壮烈牺牲,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诗人在残暴的战争面前是 弱小的,无能为力的 全文以时间为线索,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概述了裴多菲短暂而又精彩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这 位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基石的诗人的敬仰之情。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裴多菲诗歌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3)分析文中结尾处“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句的含意和作用。(6分) (4)对于裴多菲来说,作为一个战士参战而牺牲与作为一位诗人不战而呐喊,哪一种选择更有意 义?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 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国人拍手称快 B.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 的破布 C.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该尽有,真是汗牛充栋,充分显示了这大学的实力。 D.一代名臣诸葛亮披肝沥胆,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 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B.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研究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 C.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 之路。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②⑤⑥①④③B.②⑥①③④⑤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16.下面一封求职信,有许多表述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三点修改意见。(5分) 我是一个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广眚设计师,很希望能到贵公司以求发展。虽然我的学 1) ③ 历不高,但希望贵公司领导不要唯“历”是图。咐上我设计的几份广眚,相信你们会慧眼识 4) 英雄而量才聘请我的。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指导和帮助。 17.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6分)
6 C.1848 年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佩斯三月起义”爆发,匈牙利国会 通过独立宣言,建立了共和国。 D.身材瘦削的裴多菲在与敌人的交战中壮烈牺牲,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诗人在残暴的战争面前是 弱小的,无能为力的。 E.全文以时间为线索,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概述了裴多菲短暂而又精彩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这 位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基石的诗人的敬仰之情。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裴多菲诗歌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6 分) (3)分析文中结尾处“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一句的含意和作用。(6 分) (4)对于裴多菲来说,作为一个战士参战而牺牲与作为一位诗人不战而呐喊,哪一种选择更有意 义?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2007 年“嫦娥奔月”,2008 年“神七”升空,2009 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 年“夸父计 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国人拍手称快 ....。 B.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 .... 的破布。 C.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该尽有,真是汗牛充栋 ....,充分显示了这大学的实力。 D.一代名臣诸葛亮披肝沥胆,鞠躬尽瘁 ....,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 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B.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研究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 C.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 之路。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 1.5 亿, 。 ; 。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按通常 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 4000 多万老人至少发生 1 次跌倒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②⑤⑥①④③ B.②⑥①③④⑤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16.下面一封求职信,有许多表述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三点修改意见。(5 分) 我是一个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广告设计师,很希望能到贵公司以求发展。虽然我的学 ① ② ③ 历不高,但希望贵公司领导不要唯“历”是图。附上我设计的几份广告,相信你们会慧眼识 ④ ⑤ ⑥ 英雄而量才聘请我的。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指导和帮助。 ⑦ 17.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6 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 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鲁国木匠梓庆为鲁侯制作悬挂钟鼓的木柱。动工之前,他先静心斋戒。斋戒到第三天,他忘记 了“庆赏爵禄”。到第五天忘记了名声,已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到了第七天,达到忘我之境,忘记 在给朝廷做事。这时梓庆进山寻找木材,看到质地、形态合适的,顺势加工。做成木柱后,人们纷 纷称赞,都惊叹于他的手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原文说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该项太绝对;C.原文没有说围棋在西汉时广泛流行, 而是说受到挤压,在东汉中期以后才更加受到人民的喜爱和重视;D.“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 认识”不对,原文是说“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 围”。) 2.C(C项与原文有出入,原文说“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 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一个条件, 两个结果,而此项是两个条件,一个结果,区别很大。) 3.A(B.“东汉中期…盛极一时”,于文无据。C.“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 性弱点有直接关系”,于文无据。D.此项用了“只要……就”的条件关联词,这个条件下不一定就 能得到“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的结论,属于逻辑错误。) 4、B.败,败露。 5、C.①②两句的陈述主体是太宗皇帝。⑤是王旦的评价,不符合题干要求。③说真宗率军出征 把京城留给李沆。④说真宗想封刘氏为贵妃,因李沆反对,就不再坚持。⑥说真宗曾因李沆说过梅 询不是君子于是就否决了臣子对梅询的举荐。此三项符合题干要求。 6、A.“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错,只是因为西北用兵“或至旰食”,而未“经常”。 皇帝器重也非“因此”之故。 7、(1)、皇帝曾说到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奷难以分辨罢了。 (2)、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8、描写了诗人乘船往洛阳方向渐行渐远,在迷茫的烟雾之中,他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外迷蒙的树 林。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残钟余音,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2分) 这两句,以景喻情,融情于景,言简意深。船已启行,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 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诗人对广陵之物如此依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虽不着 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别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含蓄不尽,表面平淡,内蕴丰厚。(3分) 9、后两联直抒胸臆,抒写内心感慨。(2分)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分 别容易重逢难,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自己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 舟,世事又怎能由个人作主呢?(2分)后两句蕴含了诗人羁縻漂泊、无法自主的身世之感。(2分) 10.(1)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7
7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 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 西北文化则是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 西北文化则是 。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鲁国木匠梓庆为鲁侯制作悬挂钟鼓的木柱。动工之前,他先静心斋戒。斋戒到第三天,他忘记 了“庆赏爵禄”。到第五天忘记了名声,已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到了第七天,达到忘我之境,忘记 在给朝廷做事。这时梓庆进山寻找木材,看到质地、形态合适的,顺势加工。做成木柱后,人们纷 纷称赞,都惊叹于他的手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原文说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该项太绝对;C.原文没有说围棋在西汉时广泛流行, 而是说受到挤压,在东汉中期以后才更加受到人民的喜爱和重视;D.“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 认识”不对,原文是说“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 围”。) 2.C(C 项与原文有出入,原文说“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 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一个条件, 两个结果,而此项是两个条件,一个结果,区别很大。) 3.A(B.“东汉中期……盛极一时”,于文无据。C.“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 性弱点有直接关系”,于文无据。D.此项用了“只要……就”的条件关联词,这个条件下不一定就 能得到“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的结论,属于逻辑错误。) 4、B.败,败露。 5、C.①②两句的陈述主体是太宗皇帝。⑤是王旦的评价,不符合题干要求。③说真宗率军出征, 把京城留给李沆。④说真宗想封刘氏为贵妃,因李沆反对,就不再坚持。⑥说真宗曾因李沆说过梅 询不是君子于是就否决了臣子对梅询的举荐。此三项符合题干要求。 6、A.“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错,只是因为西北用兵“或至旰食”,而未“经常”。 皇帝器重也非“因此”之故。 7、⑴、皇帝曾说到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奸难以分辨罢了。 ⑵、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8、描写了诗人乘船往洛阳方向渐行渐远,在迷茫的烟雾之中,他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外迷蒙的树 林。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残钟余音,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2 分) 这两句,以景喻情,融情于景,言简意深。船已启行,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 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诗人对广陵之物如此依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虽不着 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别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含蓄不尽,表面平淡,内蕴丰厚。(3 分) 9、后两联直抒胸臆,抒写内心感慨。(2 分)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分 别容易重逢难,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自己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 舟,世事又怎能由个人作主呢?(2 分)后两句蕴含了诗人羁縻漂泊、无法自主的身世之感。(2 分) 10.(1)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2)风萧萧兮易水寒复为慷慨羽声 (3)信誓旦旦 亦已焉哉 11.答案(1)BD(选D,3分;选B,2分;选A,1分。A项“不愿意去儿子所在是城市”概括不准, 父亲主观上是愿意而且渴望去的。C项“皱着眉头小声说”不是语言描写是神态描写,“懊恼和愤 怒”也不符合人物心理。E项婚礼不是明显的线索,主题归纳也偏离了文本。) (2)①是塑造父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他对儿子婚礼的重视,对儿子深沉的爱。② 照应第⑤⑥两段,使前文父亲一边喊着“来了”,一边拨开众人上前的行动有了心理基础,而且也 使读者更深理解了父亲“僵立在那里”的尴尬。③为小说最后父亲“泪流满面“做铺垫。(本题考 查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插叙的作用一般有:扩大文章容量、丰富文章内容:引发情节悬念,制造文 章波澜:塑造人物形象,增加形象厚度;照应上文,铺垫下文等,解答本题可以从后两种情况考虑。) (3)①在儿子心中,父亲身份低下,是个文盲,是他的痛。②在父亲心中,儿子对他的冷淡以及 忘情是他的痛。③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使我们每一个人痛心 (4)父爱如山。父亲艰难地把儿子养育大,为了在儿子婚礼上不给儿子丢脸,父亲做了充分的准 备。在遇到尴尬后,他默默地回到山村独自痛苦,保全了儿子的所谓脸面。付出一切,忍受一切, 无怨无悔,在儿女成长中默默老去。我们不该忽视这份爱,更不该伤害我们的父亲,不能让他们因 我们而心痛。(解答本题应从“父爱”和“如何对待父爱”的角度入手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12、(1)选B项得2分,选E项得3分,选A项得1分,选C、D项不得分。(A项,语言天赋只是 裴多菲成为伟大诗人的原因之一C项,1849年匈牙利建国:D项,无中生有。) (2)①生活环境的熏陶;从家庭环境看,社会底层的家庭出身让他对社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从 社会环境看,匈牙利人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 杰出的爱国诗人,裴多菲从小耳濡目染。②个人的积极努力:裴多菲有着良好的语言天赋,后天又 积极努力,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③丰富阅历的影响:他当过兵 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的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拓宽了他创作的源泉。④斗 争经历的激发:民族危难和亲自参与匈牙利的民族革命斗争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 (3)含意: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裴多菲身处社会底层,在自由的氛围中汲取营养并 成长为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卓有成就的诗人的一生。(3分。比喻修辞1分,具体分析2分) 作用:①总结全文,高度概括裴多菲的一生;②深化主题,表达对裴多菲的敬仰之情:③呼应题目, 使结构圆合。(3分。每点1分) (4)观点一:参战而牺牲。作为一名战士,以生命和鲜血来谱写最壮美的诗章,这比做空喊的诗 人更有意义。(2分)①从生命价值看,参战牺牲使裴多菲从一个自由的歌者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 斗士,诗人生命得以升华。②从奋斗目标看,虽然裴多菲最大的成就是诗歌,但作为爱国诗人,他 诗歌创作的缘起和目的都是实现民族解放,不是为了单纯的诗歌创作而创作。他用自身行动为自己 的箴言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③从影响意义看,裴多菲的舍生取义将他对自由的追求从个人的精神 层面上升到国家民族的政治层面,同时作为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牺牲必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必会 为后来人继续战斗吹响冲锋的号角。(6分) 观点二:不战而呐喊。作为一位诗人,不做无谓的牺牲,以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战斗,这更有意义。 ①从生命价值看,生命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没有了生命,自由的追求便无从谈起。而生命是可 贵的,所以必须珍借。裴多菲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令人叹息。②从自身特点看,作为战士, 他不够优秀,作为诗人,他成绩斐然。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占有独特的地 位,最终使他闻名后世的还是他在诗歌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③从斗争方式看,作为诗人,投身 革命最好方式是以笔代枪。裴多菲如果将他的笔化作投枪,像鲁迅那样作“韧”的斗争,可以间接 推动牙利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会为匈牙利乃至世界留下更多为宝贵的文化遗产。(6分) 13、D 14、D 15、A 16.①中的“经验”应改为“经历”②中的“以求”应删去④中的“不要唯‘历’是图”应
8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复为慷慨羽声 (3)信誓旦旦 亦已焉哉 11. 答案(1)BD(选 D,3 分;选 B,2 分;选 A,1 分。A 项“不愿意去儿子所在是城市”概括不准, 父亲主观上是愿意而且渴望去的。C 项“皱着眉头小声说”不是语言描写是神态描写,“懊恼和愤 怒”也不符合人物心理。E 项婚礼不是明显的线索,主题归纳也偏离了文本。) (2)①是塑造父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他对儿子婚礼的重视,对儿子深沉的爱。② 照应第⑤⑥两段,使前文父亲一边喊着“来了”,一边拨开众人上前的行动有了心理基础,而且也 使读者更深理解了父亲“僵立在那里”的尴尬。③为小说最后父亲“泪流满面“做铺垫。(本题考 查插叙在文中的作用,插叙的作用一般有:扩大文章容量、丰富文章内容;引发情节悬念,制造文 章波澜;塑造人物形象,增加形象厚度;照应上文,铺垫下文等,解答本题可以从后两种情况考虑。) (3)①在儿子心中,父亲身份低下,是个文盲,是他的痛。②在父亲心中,儿子对他的冷淡以及 忘情是他的痛。③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使我们每一个人痛心。 (4)父爱如山。父亲艰难地把儿子养育大,为了在儿子婚礼上不给儿子丢脸,父亲做了充分的准 备。在遇到尴尬后,他默默地回到山村独自痛苦,保全了儿子的所谓脸面。付出一切,忍受一切, 无怨无悔,在儿女成长中默默老去。我们不该忽视这份爱,更不该伤害我们的父亲,不能让他们因 我们而心痛。(解答本题应从“父爱”和“如何对待父爱”的角度入手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12、(1)选 B 项得 2 分,选 E 项得 3 分,选 A 项得 1 分,选 C、D 项不得分。(A 项,语言天赋只是 裴多菲成为伟大诗人的原因之一 C 项,1849 年匈牙利建国;D 项,无中生有。) (2)①生活环境的熏陶;从家庭环境看,社会底层的家庭出身让他对社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从 社会环境看,匈牙利人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 杰出的爱国诗人,裴多菲从小耳濡目染。②个人的积极努力:裴多菲有着良好的语言天赋,后天又 积极努力,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③丰富阅历的影响:他当过兵, 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的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拓宽了他创作的源泉。④斗 争经历的激发:民族危难和亲自参与匈牙利的民族革命斗争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 (3)含意: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裴多菲身处社会底层,在自由的氛围中汲取营养并 成长为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卓有成就的诗人的一生。(3 分。比喻修辞 1 分,具体分析 2 分) 作用:①总结全文,高度概括裴多菲的一生;②深化主题,表达对裴多菲的敬仰之情;③呼应题目, 使结构圆合。(3 分。每点 1 分) (4)观点一:参战而牺牲。作为一名战士,以生命和鲜血来谱写最壮美的诗章,这比做空喊的诗 人更有意义。(2 分)①从生命价值看,参战牺牲使裴多菲从一个自由的歌者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 斗士,诗人生命得以升华。②从奋斗目标看,虽然裴多菲最大的成就是诗歌,但作为爱国诗人,他 诗歌创作的缘起和目的都是实现民族解放,不是为了单纯的诗歌创作而创作。他用自身行动为自己 的箴言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③从影响意义看,裴多菲的舍生取义将他对自由的追求从个人的精神 层面上升到国家民族的政治层面,同时作为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牺牲必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必会 为后来人继续战斗吹响冲锋的号角。(6 分) 观点二:不战而呐喊。作为一位诗人,不做无谓的牺牲,以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战斗,这更有意义。 ①从生命价值看,生命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没有了生命,自由的追求便无从谈起。而生命是可 贵的,所以必须珍惜。裴多菲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令人叹息。②从自身特点看,作为战士, 他不够优秀,作为诗人,他成绩斐然。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占有独特的地 位,最终使他闻名后世的还是他在诗歌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③从斗争方式看,作为诗人,投身 革命最好方式是以笔代枪。裴多菲如果将他的笔化作投枪,像鲁迅那样作“韧”的斗争,可以间接 推动牙利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会为匈牙利乃至世界留下更多为宝贵的文化遗产。(6 分) 13、D 14、D 15、A 16.① 中的“经验”应改为“经历” ②中的“以求”应删去 ④中的“不要唯‘历’是图”应
改为“能唯才是举”或“重视真才实学”等⑥中的“慧眼识英雄”应删去⑥中的“聘请”应改 为“录用” 17.(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若 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 18.略。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李沆年少时爱好学习,器度博大,太平兴 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宰相主持考试官员们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李沆的奏 章交上后,宋太宗很高兴,让他出仕史馆工作。雍熙(宋太宗年号)三年,宋太宗对宰相说:“李 沆、宋湜,都是好官。”当即命中书省召他们考试,一同升任为右补阙、知制诰。李沆的职位最低, 特地调到最高。雍煕四年,李沆和翰林学士宋白一同主持科考。虽然这次考试招来的诽谤很多,但 是朝廷没有归咎于李沆。召进朝廷担任翰林学士 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宋真 宗回来后,李沆到郊外迎接,宋真宗命他坐下,赏赐酒席,慰劳了很长时间。宋真宗询问治理国家 应该先注意什么,李沆说:“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宋真宗又问谁是这 样的人,李沆说:“比如梅询、曾致尧等人就是。”皇帝曾说到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 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奷难以分辨罢了。李沆冋答说:“奷佞的言语好像很忠心、很诚实,比 如卢杞蒙蔽唐德宗,李勉就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小人。”宋真宗说:“奸邪小人的做法,虽然说难 以分辨,但是时间长了自然就败露了。” 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 并告诉使者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宋真宗认为李沆从 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 公事公办,何必用密奏?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 能效仿他们?” 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 们怎么还能坐享太平,天天没事干呢?”李沆说:“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就 算天下安宁,朝廷也未必无事。”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 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 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 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 情也会不断兴起。”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 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一天空闲过。王旦才觉得李沆预见的 长远,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就称李沆为“圣相” 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正等待着上朝,突然疾病发作就回去了,皇帝派太医去诊 断,派去询问病情的使者在路上接连不断。第二天,皇帝亲自前去探视,赏赐给他白金五千两。正 要回到宫中的时候李沆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赶紧又回驾前去,对着遗体 痛哭,对身边的人说:“李沆身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谁知道竟不能长寿!”说完又落泪 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 李沆死后,有人推荐梅询,宋真宗说:“李沆曾告诉我说他不是真君子。”他被宋真宗信赖达 到这种地步
9 改为“能唯才是举”或“重视真才实学”等 ⑥中的“慧眼识英雄”应删去 ⑥中的“聘请”应改 为“录用” 17.(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若 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 18.略。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李沆年少时爱好学习,器度博大,太平兴 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宰相主持考试官员们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李沆的奏 章交上后,宋太宗很高兴,让他出仕史馆工作。雍熙(宋太宗年号)三年,宋太宗对宰相说:“李 沆、宋湜,都是好官。”当即命中书省召他们考试,一同升任为右补阙、知制诰。李沆的职位最低, 特地调到最高。雍熙四年,李沆和翰林学士宋白一同主持科考。虽然这次考试招来的诽谤很多,但 是朝廷没有归咎于李沆。召进朝廷担任翰林学士。 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宋真 宗回来后,李沆到郊外迎接,宋真宗命他坐下,赏赐酒席,慰劳了很长时间。宋真宗询问治理国家 应该先注意什么,李沆说:“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宋真宗又问谁是这 样的人,李沆说:“比如梅询、曾致尧等人就是。”皇帝曾说到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 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奸难以分辨罢了。李沆回答说:“奸佞的言语好像很忠心、很诚实,比 如卢杞蒙蔽唐德宗,李勉就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小人。”宋真宗说:“奸邪小人的做法,虽然说难 以分辨,但是时间长了自然就败露了。” 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 并告诉使者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宋真宗认为李沆从 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 公事公办,何必用密奏?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 能效仿他们?” 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 们怎么还能坐享太平,天天没事干呢?”李沆说:“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就 算天下安宁,朝廷也未必无事。”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 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 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 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 情也会不断兴起。”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 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一天空闲过。王旦才觉得李沆预见的 长远,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就称李沆为“圣相”。 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正等待着上朝,突然疾病发作就回去了,皇帝派太医去诊 断,派去询问病情的使者在路上接连不断。第二天,皇帝亲自前去探视,赏赐给他白金五千两。正 要回到宫中的时候李沆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赶紧又回驾前去,对着遗体 痛哭,对身边的人说:“李沆身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谁知道竟不能长寿!”说完又落泪。 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 李沆死后,有人推荐梅询,宋真宗说:“李沆曾告诉我说他不是真君子。”他被宋真宗信赖达 到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