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贵州省遵义新蒲新区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题(四)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7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贵州遵义新蒲新区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题四 新舟中学刘承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编号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须在答题卡上的对应处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 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 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 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 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 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 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 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 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 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 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 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 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 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 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 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 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 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 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 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 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 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 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 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 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 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 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 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 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1 贵州遵义新蒲新区 2013 届高三语文模拟题四 新舟中学 刘承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编号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须在答题卡上的对应处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第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 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 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 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 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 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 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 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 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 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 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 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 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 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 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 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 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 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 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 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 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 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 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 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 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 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 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 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 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 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 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 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 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 章尽管语言简短,但能读出更多新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 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 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 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 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 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 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 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杈,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 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 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 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 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 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 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 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 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 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虞:预料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2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 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 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 和比喻论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 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C.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 章尽管语言简短,但能读出更多新意。 D.中国艺术的思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 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 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为语言难以直接、 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 含他自己的体会。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 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 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 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 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 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 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 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 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 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 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 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 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 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 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 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 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 7.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 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8.这支小令呈现了江南的哪些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9.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无丝竹之乱耳,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2)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三其德。(《诗经·氓》) (3)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灵魂远去的村庄 陈柳金 祖父驾鹤西游那晩,我在灵前三跪九拜,突然一只桃子掉下来,不偏不倚砸中我的脑袋,头上隆 起一个“桃子”。家人疑惑,莫非我在祖父生前得罪了他? 属猴的祖父有八个儿子,希望有谁能走出山旮旯,但个个都是恋山的主。祖父说,龙生龙,凤生 凤,老猴生儿钻山洞。我生肖属马,马踏天下,日行千里。祖父便把希冀转移到了我身上。弥留之际, 祖父紧抓住我的手,气若游丝:“你不走出去,我死不瞑目!”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在属猴的祖父 灵位前摆上桃子,心里一万遍地默念“我要走出大山”。 按祖父的遗愿,葬他于村郭的高山之上。我想,祖父还是很留恋人间烟火的,他可以看到村庄的 朝霞夕烟,听到牛羊的长哞欢唱,望到江上的轻舟白帆。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愿景留在了人间。 他站在高山之巅,是想有一天看着我走出大山! 于是,一匹马朝着高山昂首嘶鸣,顿时“大风起兮云飞扬”,烈马绝尘,踏破万里关山一一我满 怀激情地参加了市水利局的资料员考试,以赤骥之勇过五关斩六将,杀出一条血路,最终一举夺魁 成为了一匹城市中的千里马。 离开老家那天,祖母用柴火在家烧菜,父亲摇着木船载我飘过凌江。家里的炊烟仿佛架起了一座 天桥,一直通向祖父的坟墓。我想是祖父知道我要来报喜了,专为我搭了这烟桥。 顺着桥的方向来到山腰,在父亲的桃园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正想离开时,瞥见好几人在风中白 袂飘飘,我猛一惊。父亲说,那是看护园子的稻草人,一个大男人还怕没灵魂的人么?我定了神,把 头上的红草帽扣在了一个稻草人头上,嘿,白衣红帽,精神着呢!我拍了拍它,老伙计,替我好好看 护园子,下次回来赏你!

3 ⑤辞益坚,曰:“ 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 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 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 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 7.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 分)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 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8.这支小令呈现了江南的哪些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 分) 9.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无丝竹之乱耳, 。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2)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诗经·氓》) (3)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灵魂远去的村庄 陈柳金 祖父驾鹤西游那晚,我在灵前三跪九拜,突然一只桃子掉下来,不偏不倚砸中我的脑袋,头上隆 起一个“桃子”。家人疑惑,莫非我在祖父生前得罪了他? 属猴的祖父有八个儿子,希望有谁能走出山旮旯,但个个都是恋山的主。祖父说,龙生龙,凤生 凤,老猴生儿钻山洞。我生肖属马,马踏天下,日行千里。祖父便把希冀转移到了我身上。弥留之际, 祖父紧抓住我的手,气若游丝:“你不走出去,我死不瞑目!”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在属猴的祖父 灵位前摆上桃子,心里一万遍地默念“我要走出大山”。 按祖父的遗愿,葬他于村郭的高山之上。我想,祖父还是很留恋人间烟火的,他可以看到村庄的 朝霞夕烟,听到牛羊的长哞欢唱,望到江上的轻舟白帆。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愿景留在了人间。 他站在高山之巅,是想有一天看着我走出大山! 于是,一匹马朝着高山昂首嘶鸣,顿时“大风起兮云飞扬”,烈马绝尘,踏破万里关山——我满 怀激情地参加了市水利局的资料员考试,以赤骥之勇过五关斩六将,杀出一条血路,最终一举夺魁, 成为了一匹城市中的千里马。 离开老家那天,祖母用柴火在家烧菜,父亲摇着木船载我飘过凌江。家里的炊烟仿佛架起了一座 天桥,一直通向祖父的坟墓。我想是祖父知道我要来报喜了,专为我搭了这烟桥。 顺着桥的方向来到山腰,在父亲的桃园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正想离开时,瞥见好几人在风中白 袂飘飘,我猛一惊。父亲说,那是看护园子的稻草人,一个大男人还怕没灵魂的人么?我定了神,把 头上的红草帽扣在了一个稻草人头上,嘿,白衣红帽,精神着呢!我拍了拍它,老伙计,替我好好看 护园子,下次回来赏你!

把桃子等供品在祖父坟前一应摆上,点了香烛,鞠了大躬。我气宇轩昂地把喜讯告诉了祖父,渴 望他用桃子再砸一下我的脑袋。但是没有,祖父心疼都还来不及呢。 回到家,品尝着祖母亲手做的梅菜扣肉、酿豆腐、醋溜鱼和客家黄酒,那个味儿美的啊,至今还 垂涎三尺。可惜,这是我在老家吃的最后一顿客家美食了 我到市水利局上班后,被安排到下属的移民办写材料。不久市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一一对我市的 凌江水库进行加固扩容,须迁移上游的部分居民。我们村是上游地势最低的一个村,被定为全村迁移 尽管村民一百个不愿意,但谁敢跟龙王爷掰胳膊? 移民工作很快就开锣了,我忙成了转陀螺,根本抽不出身回老家。仅一年多时间,全村就迁移 到了凌江水库之畔。回到按城镇标准建设的移民村,水泥硬底化路面把家家户户的房子切割成一排排 “豆腐块”,全没了过去那种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和闲适。村民也不再有土地,五谷蔬果都是 从街上现买的,失却了泥土的芳香。吃着祖母用煤气煮的客家菜,再也品不出当年的滋味。 清明时节,我们精心准备了祭品,跋山涉水回到了原来的村庄。哪里还有村庄的影子呢,湖波浩 淼,一片泽国,在低处的房屋都成了水底龙宫,只有高处的几座房子还在临水照花,显出无限落寞 的怨妇神态来 再看我的祖屋,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面。我的童年记忆一下子淹去了大半。在那个老宅里,我 曾经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闻鸡起舞,曾经听着祖父无数次“走出大山”的絮叨,吃着祖母用柴火烧 的饭莱……还有,在这村庄里,曾经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炊烟缭绕、渔歌唱晩。而今,“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一片记忆化作无情水域 你看,那边怎么浮着人?”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看到远处一个个人头在浮动,我脸色煞白。 父亲忽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呢,那是村民以前用来看护菜园的稻草人! 便想起了那些守护自家桃园的稻草人。举目望去,几个白袂飘飘的稻草人仍忠实地守候着,竟然 还看见了那个戴红草帽的老伙计,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精神劲儿,耷拉着脑袋,像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我收回目光,不忍再看,眼前的凌江在怒吼咆哮,掀起滔天浊浪。要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断然 是不可能了。便在江边的一棵桃树下摆了供品,父亲隔江高喊—一爹啊,吉日良辰,天朗气清,恭备 三牲,祭奠尔魂。伏惟兮尚飨! 点了香烛,烧起纸钱,曾经村庄的袅袅炊烟、鸡鸣狗吠、渔米飘香瞬间灰飞烟灭。我心情沉重地 屈膝下跪,忽然树上掉下一只桃子,嘭一声砸到了我的脑袋,头上长起一个“桃”。家人疑惑地看我, 我真想一个猛子扎进凌江…… 晚上,我喝得酩酊大醉。梦见祖父指着一戴红草帽的稻草人大声呵斥:你走出了山旮旯,怎么还 把全村人都带走了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以朴实、自然的笔触,重点描写了“我”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巧妙地表达了作品 深刻的内在意蕴 B.作者写“我”无法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是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当下,如火如荼的城镇 化建设,使广大农村正在失去其生活的本来面目 C.小说结尾写“我”作了一个梦,祖父责备了“我”,实际上体现了“我”因为不能给祖父上坟 不能尽孝心的一种愧疚之情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如把造乡运动比喻成来势汹猛的湖水;将水泥路面切割出的“豆 腐块”的死板和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闲适对比等。 E.小说的谋篇布局,看似随手拈来,随意铺展,实则步步为营,匠心独运。语言沉稳老练,不动声 色,却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2)小说中的“稻草人”具有怎样的含意?作者前后写它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开篇和结尾处都写到了桃子掉下来砸中了“我”的脑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标题叫“灵魂远去的村庄”,你是如何看待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变成城市这一问题的?请结 合文本,联系实际进行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精彩的表演

4 把桃子等供品在祖父坟前一应摆上,点了香烛,鞠了大躬。我气宇轩昂地把喜讯告诉了祖父,渴 望他用桃子再砸一下我的脑袋。但是没有,祖父心疼都还来不及呢。 回到家,品尝着祖母亲手做的梅菜扣肉、酿豆腐、醋溜鱼和客家黄酒,那个味儿美的啊,至今还 垂涎三尺。可惜,这是我在老家吃的最后一顿客家美食了。 我到市水利局上班后,被安排到下属的移民办写材料。不久市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对我市的 凌江水库进行加固扩容,须迁移上游的部分居民。我们村是上游地势最低的一个村,被定为全村迁移。 尽管村民一百个不愿意,但谁敢跟龙王爷掰胳膊? 移民工作很快就开锣了,我忙成了转陀螺 ,根本抽不出身回老家。仅一年多时间,全村就迁移 到了凌江水库之畔。回到按城镇标准建设的移民村,水泥硬底化路面把家家户户的房子切割成一排排 “豆腐块”,全没了过去那种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和闲适。村民也不再有土地,五谷蔬果都是 从街上现买的,失却了泥土的芳香。吃着祖母用煤气煮的客家菜,再也品不出当年的滋味。 清明时节,我们精心准备了祭品,跋山涉水回到了原来的村庄。哪里还有村庄的影子呢,湖波浩 淼,一片泽国,在低处的房屋 都成了水底龙宫,只有高处的几座房子还在临水照花,显出无限落寞 的怨妇神态来。 再看我的祖屋,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面。我的童年记忆一下子淹去了大半。在那个老宅里,我 曾经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闻鸡起舞,曾经听着祖父无数次“走出大山”的絮叨,吃着祖母用柴火烧 的饭菜……还有,在这村庄里,曾经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炊烟缭绕、渔歌唱晚。而今,“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一片记忆化作无情水域…… “你看,那边怎么浮着人?”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看到远处一个个人头在浮动,我脸色煞白。 父亲忽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呢,那是村民以前用来看护菜园的稻草人! 便想起了那些守护自家桃园的稻草人。举目望去,几个白袂飘飘的稻草人仍忠实地守候着,竟然 还看见了那个戴红草帽的老伙计,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精神劲儿,耷拉着脑袋,像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我收回目光,不忍再看,眼前的凌江在怒吼咆哮,掀起滔天浊浪。要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断然 是不可能了。便在江边的一棵桃树下摆了供品,父亲隔江高喊——爹啊,吉日良辰,天朗气清,恭备 三牲,祭奠尔魂。伏惟兮尚飨! 点了香烛,烧起纸钱,曾经村庄的袅袅炊烟、鸡鸣狗吠、渔米飘香瞬间灰飞烟灭。我心情沉重地 屈膝下跪,忽然树上掉下一只桃子,嘭一声砸到了我的脑袋,头上长起一个“桃”。家人疑惑地看我, 我真想一个猛子扎进凌江…… 晚上,我喝得酩酊大醉。梦见祖父指着一戴红草帽的稻草人大声呵斥:你走出了山旮旯,怎么还 把全村人都带走了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这篇小说以朴实、自然的笔触,重点描写了“我”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巧妙地表达了作品 深刻的内在意蕴。 B.作者写“我”无法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是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当下,如火如荼的城镇 化建设,使广大农村正在失去其生活的本来面目。 C.小说结尾写“我”作了一个梦,祖父责备了“我”,实际上体现了“我”因为不能给祖父上坟, 不能尽孝心的一种愧疚之情。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如把造乡运动比喻成来势汹猛的湖水;将水泥路面切割出的“豆 腐块”的死板和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闲适对比等。 E.小说的谋篇布局,看似随手拈来,随意铺展,实则步步为营,匠心独运。语言沉稳老练,不动声 色,却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2)小说中的“稻草人”具有怎样的含意?作者前后写它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在开篇和结尾处都写到了桃子掉下来砸中了“我”的脑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分) (4)小说标题叫“灵魂远去的村庄”,你是如何看待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变成城市这一问题的?请结 合文本,联系实际进行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 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 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 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 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 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 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 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极慢地走到他的身边, 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 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 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 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 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 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 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 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 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一—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 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 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 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 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 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 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 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 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一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 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 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 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军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 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 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 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 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 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平 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条件,但 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5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 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 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 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 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 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 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 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极慢地走到他的身边, 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 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 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 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 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 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 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 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 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 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 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 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 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 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 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 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 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 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 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 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军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 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 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 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 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 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平 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条件,但 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上的创新 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因而放弃艺 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以往经验表明,举办一次奥运会对于促进主办城市和所在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其效果会比平 常好几倍,而对于整个体育产业的振兴和繁荣,更是为虎添翼 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 进行心理折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 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 折,非常诱人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 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 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B.①③⑤④②⑥C.①③⑥②④⑤D.③①⑥②⑤④ 16.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愿意)(5分) ①莫言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认为他的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 ③莫言曾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④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7.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以“野花”和“尘沙”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6分) 只蚂蚁,以它柔弱的躯体,展示着意志的坚韧; 朵野花, 粒尘沙,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教授拿来两根铁棍,让六个学生分别测量并判断它们长度是否相同,要求当场写出结论,不许商 议。前三个学生事先已得到教授的提示,他们简单地测量后,都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结论。第四 个学生反复测量后,看看黑板,又看看教授,最终也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结论。第五个学生只是 拿尺子比划了一下,就写下了同样的结论。第六个学生认真测量几次后,毫不犹豫地写下“长度相同 的结论。教授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只有你一个人的结论是正确的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6 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上的创新 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分) (4)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因而放弃艺 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 ....,心情糟透了。 B.以往经验表明,举办一次奥运会对于促进主办城市和所在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其效果会比平 常好几倍,而对于整个体育产业的振兴和繁荣,更是为虎添翼 ....。 C.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 ....,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 ....,甚至无端地对自己 进行心理折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 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 折,非常诱人。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 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 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16. 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愿意)(5 分) ①莫言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②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认为他的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 ③莫言曾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④ 2012 年 10 月 11 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7.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以“野花”和“尘沙”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6 分) 一只蚂蚁,以它柔弱的躯体,展示着意志的坚韧; 一朵野花, , ; 一粒尘沙, , 。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教授拿来两根铁棍,让六个学生分别测量并判断它们长度是否相同,要求当场写出结论,不许商 议。前三个学生事先已得到教授的提示,他们简单地测量后,都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结论。第四 个学生反复测量后,看看黑板,又看看教授,最终也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结论。第五个学生只是 拿尺子比划了一下,就写下了同样的结论。第六个学生认真测量几次后,毫不犹豫地写下“长度相同” 的结论。教授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只有你一个人的结论是正确的。”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A项“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有误,原文是“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侧 重的是说篇幅上,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系统的。) 2、C(C项“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并不成立,作者引用“好诗 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说明正是中国哲学家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寄予在精炼简短语言中,读者才可 能读出新意来。) 3、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无此表述, 由后文“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 书”也可看出D项表述的不妥。) 4.C“详”通“祥”,吉利。 5.B①③⑥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 6.C从文意看,“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的说法无中生有。 7.(1)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 宦官参与其中 (2)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回 到朝廷后就诬陷他。 8、①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秀美。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生辉,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 淡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②江南水乡城市繁华富庶。“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屋脊檐上的 彩绘装饰,房屋相接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 9、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1分)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江南水乡天然美景,表现了景色的明丽隽美,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 描写中;(2分)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由客观观察转到主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 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分) 10、(1)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2)渐车帷裳 士也罔极 (3)引以为流觞曲水亦足以畅叙幽情 11.(1)AC。(A项,本文重点不在于写“我”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C项,作者写“我”作 梦,主要用意是斥责“我”以及村民离开家园,失去灵魂归依的行为。)(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 给5分。) (2)①“稻草人”有双关意义。它既是现实中农村生活的常见物,代表了一种典型而浓厚的乡土气 息,又象征着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村民。(4分)②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 迁移之前精神奕奕,忠实地守护家园的稻草人和迁移后无精打采,充满悲伤无奈的稻草人进行对比, 从而突出了主题 (3)①开篇:在内容上,寄托了祖父对“我”的关怀与期望,希望“我”能够走出大山;(2分) 在结构上,引出下文情节,写“我”通过奋斗,成为了城市人,完成了祖父的遗愿。(1分)②结尾 在内容上,暗示祖父因乡村的迁移而产生的对“我”的责备与不满,(2分)从而揭示出乡村一一我 们的精神家园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的主题。(1分)(或从结构上答出“引出下文梦境中祖父对‘我 呵斥的情节”,也可给1分。) (4)观点一:乡村就应该保持乡村的特色,不能人为、硬性地将它变为城镇。 观点二:农村进行城镇化改造虽是历史进步的体现,但也失去了乡村所特有的灵魂和精神 观点三:农村变成城市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

7 参考答案: 1.A(A 项“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有误,原文是“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侧 重的是说篇幅上,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系统的。) 2、C(C 项“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并不成立,作者引用“好诗 ‘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说明正是中国哲学家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寄予在精炼简短语言中,读者才可 能读出新意来。) 3、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无此表述, 由后文“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 书”也可看出 D 项表述的不妥。) 4.C“详”通“祥”,吉利。 5.B①③⑥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 6.C 从文意看,“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的说法无中生有。 7.(1)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 宦官参与其中? (2)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回 到朝廷后就诬陷他。 8、①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秀美。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生辉,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 淡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②江南水乡城市繁华富庶。“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屋脊檐上的 彩绘装饰,房屋相接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 9、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1 分)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江南水乡天然美景,表现了景色的明丽隽美,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 描写中;(2 分)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由客观观察转到主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 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 分) 10、(1)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2)渐车帷裳 士也罔极 (3) 引以为流觞曲水 亦足以畅叙幽情 11.(1)A C。(A 项,本文重点不在于写“我”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C 项,作者写“我”作 梦,主要用意是斥责“我”以及村民离开家园,失去灵魂归依的行为。)(答对一项给 3 分,答对两项 给 5 分。) (2)①“稻草人”有双关意义。它既是现实中农村生活的常见物,代表了一种典型而浓厚的乡土气 息,又象征着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的村民。(4 分)②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 迁移之前精神奕奕,忠实地守护家园的稻草人和迁移后无精打采,充满悲伤无奈的稻草人进行对比, 从而突出了主题。 (3)①开篇:在内容上,寄托了祖父对“我”的关怀与期望,希望“我”能够走出大山;(2 分) 在结构上,引出下文情节,写“我”通过奋斗,成为了城市人,完成了祖父的遗愿。(1 分)②结尾: 在内容上,暗示祖父因乡村的迁移而产生的对“我”的责备与不满,(2 分)从而揭示出乡村——我 们的精神家园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的主题。(1 分)(或从结构上答出“引出下文梦境中祖父对‘我’ 呵斥的情节”,也可给 1 分。) (4)观点一:乡村就应该保持乡村的特色,不能人为、硬性地将它变为城镇。 观点二:农村进行城镇化改造虽是历史进步的体现,但也失去了乡村所特有的灵魂和精神。 观点三:农村变成城市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

(可就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明确观点,2分,联系文本论述,4分,联系现实分析,2分。 12.(1)答D得3分,答A得2分,答C得1分:答B、E不得分。(B.川喜多长政与梅兰芳不是老友 关系,他们只是有一面之缘。C.“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错误,梅兰芳早在移家香港之前就已 蓄须明志。E.“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错误,本文没有描写梅兰芳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而是重在 突出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②)①“最精彩的表演”,既指梅兰芳为了拒演而采取的虚与委蛇的掩饰和应对,又指梅兰芳以精湛 的技艺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精彩表演。(2分)②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利于表现梅兰芳崇高 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增强文章的主旨。(2分)③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可谓内涵丰富,意 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2分) (3)①崇高的民族气节。抗战期间,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家香港,甘于淡泊的生活,决不以精湛的技 艺取媚敌人,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2分)②高洁的做人品格。梅兰芳以孤傲高洁的画家为风范, 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做人品格。(2分) ③爱国爱民的情怀。抗战胜利后,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人民演出,以清越的歌喉为祖国的胜利歌唱 表现出奉献人民、报答祖国的宝贵情怀。(2分) (4).观点一:梅兰芳应该放弃艺术表演。艺术不能与政治分开。艺术要摒弃政治分歧,不要和政治 联系,这是天真的想法。抗战期间,国土沦丧,人民生灵涂炭,日寇利用梅兰芳的艺术影响,强诱他 媚敌表演,梅兰芳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他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 骨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观点二:梅兰芳应继续登台表演,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优秀作品激励人民克服时艰。艺术只有进 入社会才能对大众产生影响,艺术家往往是无意识地承担了政治重任。任何艺术都具有观念性,一旦 将蕴含在艺术中的观念强化,艺术的意识形态特征便凸现出来。正义或邪恶,艺术永远是表达、承载 的东西。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应放弃自己的舞台,他应该以自己的艺术去召唤抗敌的挚诚 以优秀的作品去激励人民,以他清圆的唱腔化为对正义的坚守,对丑恶的批判 13.C(A屡试不爽:意为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而该句说的是“考试不理想”,犯的是望文生义的错 误。B为虎添翼: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应为“如虎添翼”。C秀色可餐:既形容女性容 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返。D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 已隐含有“感到”之意,重复。) 14.B(A.语序不当。“发展”和“重视”对调。C不合逻辑,应说成“五折、四折甚至三折”。D 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残缺,“不可能”后加上“养成”。) 15.D(“传统艺术”后,应该选③,紧跟后面①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⑥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 的特征,②⑤④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 16.生于山东高密县的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 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于2012年10月11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或:莫言是生于山东高密县的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 义特点并于2012年10月11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生于山东高密县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 并曾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 、以它卑微的色彩,装扮着自然的美丽 以它孤独的身影,汇成了沙漠的广袤 18.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8 (可就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明确观点,2 分,联系文本论述,4 分,联系现实分析,2 分。) 12. (1)答 D 得 3 分,答 A 得 2 分,答 C 得 1 分;答 B、E 不得分。(B.川喜多长政与梅兰芳不是老友 关系,他们只是有一面之缘。C.“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错误,梅兰芳早在移家香港之前就已 蓄须明志。E.“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错误,本文没有描写梅兰芳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而是重在 突出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2)①“最精彩的表演”,既指梅兰芳为了拒演而采取的虚与委蛇的掩饰和应对,又指梅兰芳以精湛 的技艺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精彩表演。(2 分)②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利于表现梅兰芳崇高 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增强文章的主旨。(2 分)③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可谓内涵丰富,意 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2 分) (3)①崇高的民族气节。抗战期间,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家香港,甘于淡泊的生活,决不以精湛的技 艺取媚敌人,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2 分)②高洁的做人品格。梅兰芳以孤傲高洁的画家为风范, 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做人品格。(2 分) ③爱国爱民的情怀。抗战胜利后,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人民演出,以清越的歌喉为祖国的胜利歌唱, 表现出奉献人民、报答祖国的宝贵情怀。(2 分) (4).观点一:梅兰芳应该放弃艺术表演。艺术不能与政治分开。艺术要摒弃政治分歧, 不要和政治 联系, 这是天真的想法。抗战期间,国土沦丧,人民生灵涂炭,日寇利用梅兰芳的艺术影响,强诱他 媚敌表演,梅兰芳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他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 骨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观点二:梅兰芳应继续登台表演,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优秀作品激励人民克服时艰。艺术只有进 入社会才能对大众产生影响,艺术家往往是无意识地承担了政治重任。任何艺术都具有观念性,一旦 将蕴含在艺术中的观念强化,艺术的意识形态特征便凸现出来。正义或邪恶, 艺术永远是表达、承载 的东西。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应放弃自己的舞台,他应该以自己的艺术去召唤抗敌的挚诚, 以优秀的作品去激励人民,以他清圆的唱腔化为对正义的坚守,对丑恶的批判。 13.C(A 屡试不爽:意为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而该句说的是“考试不理想”,犯的是望文生义的错 误。B 为虎添翼: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应为“如虎添翼”。C 秀色可餐:既形容女性容 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返。D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 已隐含有“感到”之意,重复。) 14. B(A.语序不当。“发展”和“重视”对调。C 不合逻辑,应说成“五折、四折甚至三折”。D 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残缺,“不可能”后加上“养成”。) 15.D(“传统艺术”后,应该选③,紧跟后面①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⑥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 的特征,②⑤④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 16. 生于山东高密县的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 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于 2012 年 10 月 11 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或:莫言是生于山东高密县的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 义特点并于 2012 年 10 月 11 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2012 年 10 月 11 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生于山东高密县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 并曾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 17、以它卑微的色彩,装扮着自然的美丽; 以它孤独的身影,汇成了沙漠的广袤。 18.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