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贵州省铜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贵州省铜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1,文件大小:212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可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一一祖先与 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正是为了表达子孙的感恩与孝 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对祖先的祭祀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这个观念的产生和灵魂信仰有关。原始人 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能够保护本氏族成员,因 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在古人的观念里,祖先不仅是与自己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先人,同时祖先灵魂 不灭,常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令人依赖或者畏惧。就这样,在很早的时候,祖先观念便与鬼 神观念相结合,发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观念 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念起源很早。《国语?鲁语》中有一段关于历代“祖 先神”的记载:“有虞氏渧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渧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 禹;商人谛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谛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些列入国祀的 “祖先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是作为传说中重要的氏族英雄,成为 超越氏族的远世共祖而被祭祀。另一类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 另外,普通人的祖先要想从祖先升格成为“祖先神”,必须对国家、民族、社 会以及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就像《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可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祖先与 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正是为了表达子孙的感恩与孝 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对祖先的祭祀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这个观念的产生和灵魂信仰有关。原始人 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能够保护本氏族成员,因 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在古人的观念里,祖先不仅是与自己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先人,同时祖先灵魂 不灭,常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令人依赖或者畏惧。就这样,在很早的时候,祖先观念便与鬼 神观念相结合,发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观念。 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念起源很早。《国语?鲁语》中有一段关于历代“祖 先神”的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 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些列入国祀的 “祖先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是作为传说中重要的氏族英雄,成为 超越氏族的远世共祖而被祭祀。另一类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 另外,普通人的祖先要想从祖先升格成为“祖先神”,必须对国家、民族、社 会以及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就像《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

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扦大患则祀之”的标准,只有生前 具备了以上的品质,死后才能升格为“祖先神” 普通人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当作神明来崇拜,这与他们的神明崇拜观念密切相 关。事实上,祖先与“祖先神”不同。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先神”则是超人。人们对 祖先的祭祀,目的是要他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达。而对“祖先神”的崇拜,除了 希望他荫庇子孙外,更重要的是祈盼他能保境安民、扦患御灾。同时,“祖先神”也具有惩 罚降祸的能力,但绝不会无缘无故祸害自己的子孙后代,除非子孙对祖先不敬,或者做出违 反族规国法的事,才会受到“祖先神”的惩罚 很多时候,祖先直接被称为鬼。称呼祖先为“祖先鬼”,有时是为了凸显对祖 先的敬畏。在日常生活中,每逢祭祀性节日,对“祖先鬼”的祭祀也要特别隆重。由于“祖 先鬼”爱作祟害人,使人生病,平日生活中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一旦说了祖先名字,就会 把“祖先鬼”招引出来作祟害人。在另外一些地方,人们相信祖先是鬼,但和别的孤魂野鬼、 恶鬼、厉鬼不同。祖先是家鬼、好鬼,不仅不会作祟害人,还能保护家人不受伤害 祖先除了被称为“祖先神”、“祖先鬼”外,有时还鬼神并称,《孝经?感应》 载:“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唐玄宗注曰:“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礼记》中 也记载:“夫宗庙,鬼神所居。”这里用鬼神泛指一切祖先的灵魂。 (摘编自凤凰网“文化国学栏目”,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把祖先称作“神”还是“鬼”,都是子孙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孝思的一种形式, 也是中元祭祀的源头。 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点源于《国语·鲁语》,书中记叙了列入国祀的祖先神,一类 是有一定血源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一类是没有直接的血源关系的传说中重要的氏 族英雄。 C.祖先可以被称为神,也可被称为鬼,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 关的依存关系 D.原始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具有超越自然的力量,能保护本族成员,于是出现祖先崇 拜,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祭祀行为的起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扞大患则祀之”的标准,只有生前 具备了以上的品质,死后才能升格为“祖先神”。 普通人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当作神明来崇拜,这与他们的神明崇拜观念密切相 关。事实上,祖先与“祖先神”不同。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先神”则是超人。人们对 祖先的祭祀,目的是要他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达。而对“祖先神”的崇拜,除了 希望他荫庇子孙外,更重要的是祈盼他能保境安民、扞患御灾。同时,“祖先神”也具有惩 罚降祸的能力,但绝不会无缘无故祸害自己的子孙后代,除非子孙对祖先不敬,或者做出违 反族规国法的事,才会受到“祖先神”的惩罚。 很多时候,祖先直接被称为鬼。称呼祖先为“祖先鬼”,有时是为了凸显对祖 先的敬畏。在日常生活中,每逢祭祀性节日,对“祖先鬼”的祭祀也要特别隆重。由于“祖 先鬼”爱作祟害人,使人生病,平日生活中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一旦说了祖先名字,就会 把“祖先鬼”招引出来作祟害人。在另外一些地方,人们相信祖先是鬼,但和别的孤魂野鬼、 恶鬼、厉鬼不同。祖先是家鬼、好鬼,不仅不会作祟害人,还能保护家人不受伤害。 祖先除了被称为“祖先神”、“祖先鬼”外,有时还鬼神并称,《孝经?感应》 载:“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唐玄宗注曰:“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礼记》中 也记载:“夫宗庙,鬼神所居。”这里用鬼神泛指一切祖先的灵魂。 (摘编自凤凰网“文化国学栏目”,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无论是把祖先称作“神”还是“鬼”,都是子孙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孝思的一种形式, 也是中元祭祀的源头。 B.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点源于《国语•鲁语》,书中记叙了列入国祀的祖先神,一类 是有一定血源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一类是没有直接的血源关系的传说中重要的氏 族英雄。 C.祖先可以被称为神,也可被称为鬼,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 关的依存关系。 D.原始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具有超越自然的力量,能保护本族成员,于是出现祖先崇 拜,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祭祀行为的起源。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国语·鲁语》中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说明在虞夏时代,黄帝是氏族共同的祖先被 人们祭祀 B.《礼记·祭法》的话说明普通人的祖先要升格为“祖先神”,就要对国家、民族、社会和 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 C.祖先在生前是凡人,死后则是超人。人们崇拜的是他能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 达,还能保境安民,捍患御安。 D.“祖先神”有荫庇子孙和惩罚降祸的能力,而“祖先鬼”爱作祟害人,使人生病,所以 平日生活里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 3.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现象不属祭祀祖先的是(3分) A.壮族人民每逢过节或遇重大危难事件,都要到土地庙跪拜求签,他们认为土地公是一方 之王,能够保佑当年风调雨顺。 B.浙江文成有座“刘基庙”,供奉着明朝军师刘伯温。他辅佐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古称 其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C.自汉武帝开始,中国皇帝每年均会祭孔。汉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 明清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D.今天的安徽南部、江西婺源一带有很多“汪公庙”,民众是为了纪念隋末唐初的汪华保 障当地未受战乱之苦而建祠供奉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 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 年后,岂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 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 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 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

A.《国语•鲁语》中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说明在虞夏时代,黄帝是氏族共同的祖先被 人们祭祀。 B.《礼记•祭法》的话说明普通人的祖先要升格为“祖先神”,就要对国家、民族、社会和 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 C.祖先在生前是凡人,死后则是超人。人们崇拜的是他能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 达,还能保境安民,捍患御安。 D.“祖先神”有荫庇子孙和惩罚降祸的能力,而“祖先鬼”爱作祟害人,使人生病,所以 平日生活里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 3. 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现象不属祭祀祖先的是 (3 分) ( ) A.壮族人民每逢过节或遇重大危难事件,都要到土地庙跪拜求签,他们认为土地公是一方 之王,能够保佑当年风调雨顺。 B.浙江文成有座“刘基庙”,供奉着明朝军师刘伯温。他辅佐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古称 其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C.自汉武帝开始,中国皇帝每年均会祭孔。汉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 明清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D.今天的安徽南部、江西婺源一带有很多“汪公庙”,民众是为了纪念隋末唐初的汪华保 障当地未受战乱之苦而建祠供奉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 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 年后,岂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 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 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 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

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 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亳不犯 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 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 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 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 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 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 /随以钱帛与之/ 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 /随以钱帛与之/ 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 /随以钱帛与之/ 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 受/随以钱帛与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为了给父母守丧而解除官职,和“丁忧”的意思一样,都是遭逢父母丧事,多指 官员居丧。 B.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爵位的大官死了也叫“薨”。“死”按 尊卑分为五种不同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书” 指皇帝给臣僚的文书

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 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毫不犯, 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 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 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 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 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 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 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 /随以钱帛与之/ 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 /随以钱帛与之/ 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 /随以钱帛与之/ 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 受/随以钱帛与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服阕,为了给父母守丧而解除官职,和“丁忧”的意思一样,都是遭逢父母丧事,多指 官员居丧。 B.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爵位的大官死了也叫“薨”。“死”按 尊卑分为五种不同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书” 指皇帝给臣僚的文书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功过是非与品德修养, 给予一种具有评价性质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6.下列有关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他在为母亲守孝时由于悲痛伤心几乎难以操办丧事常常到母 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萧景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并与亲友们隔绝。 B.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 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官民皆至情相送 C.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外国商船来往频 繁;他征讨做海盗的俚族人并把战利品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D.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随从曾经不慎将菜汤洒到他身上,他虽然脸色没变,但却大 呼别人助其更衣;他读书勤奋,裴子野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 数都不出错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5分) (2)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5分) (二)古代的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 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功过是非与品德修养, 给予一种具有评价性质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6.下列有关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他在为母亲守孝时由于悲痛伤心几乎难以操办丧事常常到母 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萧景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并与亲友们隔绝。 B.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 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官民皆至情相送。 C.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外国商船来往频 繁;他征讨做海盗的俚族人并把战利品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D.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随从曾经不慎将菜汤洒到他身上,他虽然脸色没变,但却大 呼别人助其更衣;他读书勤奋,裴子野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 数都不出错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的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 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 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 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 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8.对于词中的“怪”“长为客”“头先白”,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 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但即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文中 写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2)李白《蜀道难》中说明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如果不是可靠的人把守就会反受其害的 诗句是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士形成 对比的句子是:“ 选考题 请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站起来的良知 李丹崖 ①默克是一名医生,今年76岁了,瘸着一条腿。他说,这条腿是被战友们打瘸的,但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 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 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 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 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8.对于词中的 “怪”“长为客”“头先白”,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 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但即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文中 写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说明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如果不是可靠的人把守就会反受其害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 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站起来的良知 李丹崖 ①默克是一名医生,今年 76 岁了,瘸着一条腿。他说,这条腿是被战友们打瘸的,但

是,每当他讲起这段往事,兴奋与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②那是1941年的9月,前苏联正式发起了莫斯科保卫战,默克所在的德军阵营由于处 在法西斯侵略者一方,又因战线太长,再加上莫斯科的天气逐渐恶劣起来,德军开始节节败 退 ③一天,在一场激烈的巷战之后,默克所在的连队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无奈之下,他 们只得向莫斯科郊外的一个村庄退守。那是一个被炮火洗劫一空的村庄,冲天的浓烟和火药 味呛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这却是可以藏身的好去处 ④苏联红军在后面穷追不舍,默克等人只得分批隐藏在一个倒塌的民舍里。那是一片废 墟,一看就知道双方主要火力刚在这里交锋过。默克藏在了一个废弃的灶台里侧,透过一个 豁口,还可以观察外面的一举一动。 ⑤苏联红军一步步向村庄逼近,他们恨透了这些惨无人道的德国鬼子,不断放出话来, 只要抓到俘虏一定把他们千刀万剐。默克等人蜷缩在断壁残垣之中,也都吓破了胆。他们深 知被抓到的下场,好在浓浓的硝烟救了他们,苏联红军竟然没有抓到一个人,只得悻悻地离 开村庄,向前继续追去 ⑥约摸半个小时后,默克等人从废墟里爬了出来,他们准备迅速集合撤离。然而就在此 时,默克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呻吟声,那声音来自自己藏身的灶台另一侧的一片草垫。默克扒 开草垫一看,那里竟然藏着一个孕妇,即将分娩。那孕妇一看面前站着一个德国人,立即吓 得浑身抽搐。她用几乎走调了的声音、打着手势,近乎哀求地对着默克比画着。虽然不懂她 在说什么,但是,通过手势,默克逐渐明白了她的意思一一她是在恳求默克,无论如何不要 伤害她的孩子。 ⑦默克含着泪掩上了草垫,准备离开,哪知就在他刚刚掩上草垫的一刹那,孕妇发出了 近乎尖叫似的呻吟声。默克再次扒开草垫,发现妇人两腿之间的白毯子已经被鲜血染红。做 过医生的默克转瞬间意识到,这位孕妇要生产了!孕妇的身体看起来极其虚弱,加上条件恶 劣如果自己不帮助她接生,她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默克这时也顾不了连队的集合号令了, 连忙示意要帮孕妇接生,孕妇没有拒绝,点头同意了。十分钟后,随着一个男婴高亢的哭声, 孕妇和婴儿顺利脱险。默克留下了自己身上仅余的食物,然后飞身跑出了废墟 ⑧等他赶上连队,战友们已经走出村子将近5公里了。看到默克两手鲜血,战友们开始 质问起他迟到的原因。默克如实相告,哪知连队头目大发雷霆,一脚把默克踢出丈余外,然 后,十多双军靴雨点般地踹到了默克身上 ⑨默克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苏联红军的担架上,由于遭到严重的击打,他的右腿被

是,每当他讲起这段往事,兴奋与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②那是 1941 年的 9 月,前苏联正式发起了莫斯科保卫战,默克所在的德军阵营由于处 在法西斯侵略者一方,又因战线太长,再加上莫斯科的天气逐渐恶劣起来,德军开始节节败 退。 ③一天,在一场激烈的巷战之后,默克所在的连队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无奈之下,他 们只得向莫斯科郊外的一个村庄退守。那是一个被炮火洗劫一空的村庄,冲天的浓烟和火药 味呛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这却是可以藏身的好去处。 ④苏联红军在后面穷追不舍,默克等人只得分批隐藏在一个倒塌的民舍里。那是一片废 墟,一看就知道双方主要火力刚在这里交锋过。默克藏在了一个废弃的灶台里侧,透过一个 豁口,还可以观察外面的一举一动。 ⑤苏联红军一步步向村庄逼近,他们恨透了这些惨无人道的德国鬼子,不断放出话来, 只要抓到俘虏一定把他们千刀万剐。默克等人蜷缩在断壁残垣之中,也都吓破了胆。他们深 知被抓到的下场,好在浓浓的硝烟救了他们,苏联红军竟然没有抓到一个人,只得悻悻地离 开村庄,向前继续追去。 ⑥约摸半个小时后,默克等人从废墟里爬了出来,他们准备迅速集合撤离。然而就在此 时,默克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呻吟声,那声音来自自己藏身的灶台另一侧的一片草垫。默克扒 开草垫一看,那里竟然藏着一个孕妇,即将分娩。那孕妇一看面前站着一个德国人,立即吓 得浑身抽搐。她用几乎走调了的声音、打着手势,近乎哀求地对着默克比画着。虽然不懂她 在说什么,但是,通过手势,默克逐渐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在恳求默克,无论如何不要 伤害她的孩子。 ⑦默克含着泪掩上了草垫,准备离开,哪知就在他刚刚掩上草垫的一刹那,孕妇发出了 近乎尖叫似的呻吟声。默克再次扒开草垫,发现妇人两腿之间的白毯子已经被鲜血染红。做 过医生的默克转瞬间意识到,这位孕妇要生产了!孕妇的身体看起来极其虚弱,加上条件恶 劣,如果自己不帮助她接生,她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默克这时也顾不了连队的集合号令了, 连忙示意要帮孕妇接生,孕妇没有拒绝,点头同意了。十分钟后,随着一个男婴高亢的哭声, 孕妇和婴儿顺利脱险。默克留下了自己身上仅余的食物,然后飞身跑出了废墟。 ⑧等他赶上连队,战友们已经走出村子将近 5 公里了。看到默克两手鲜血,战友们开始 质问起他迟到的原因。默克如实相告,哪知连队头目大发雷霆,一脚把默克踢出丈余外,然 后,十多双军靴雨点般地踹到了默克身上…… ⑨默克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苏联红军的担架上,由于遭到严重的击打,他的右腿被

踹成粉碎性骨折,是苏联红军救了他。 ⑩二战结束以后,作为战俘的默克回到了德国。他原以为人们会对他加以鄙视和谩骂 然而,大多数国人却并没有那样做,相反,一家医院还主动接纳了他,让他出任该家医院的 主治医师。 ?为了救一个敌国的孕妇,默克甘心违背军纪,活生生地被打折了一条腿,许多人都为 默克叫不值。而默克却说:“我永远不后悔,尽管我瘸了一条腿,但是,我的良知却站了起 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用顺叙的手法讲述了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国军人默克因救助苏联一名孕妇为其 接生而受到处罚,瘸了一条腿的他回国之后却受到了国人的尊重的故事 B.默克讲起自己瘸腿的往事,兴奋与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是庆幸自己被战友们打瘸 后苏联红军救了他,使他没有丧身战场,回国后也没有受到侮辱和谩骂 C.文章交代莫斯科恶劣的天气和德军的节节败退的战场形势,为下文的默克救孕妇的故 事情节埋下了伏笔,也衬托出默克在自己部队饱受炮火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救助敌国之 人难能可贵的品质。 D.连队头目大发雷霆,战友们也踹断了他一条腿,并把他扔在战场上,主要是因为默克 违纪迟到 E.残酷的战争并没有使人丧失人性,默克在危难中救助孕妇,苏联红军救治默克,国人 对做了俘虏的默克的理解和接纳都说明这一点 (2)文中画线的文字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主人公默克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6分) (4)为了救敌国孕妇,默克被打折了一条腿,许多人认为不值,而默克却永远不后悔,对 此你是 何看待的?

踹成粉碎性骨折,是苏联红军救了他。 ⑩二战结束以后,作为战俘的默克回到了德国。他原以为人们会对他加以鄙视和谩骂, 然而,大多数国人却并没有那样做,相反,一家医院还主动接纳了他,让他出任该家医院的 主治医师。 ?为了救一个敌国的孕妇,默克甘心违背军纪,活生生地被打折了一条腿,许多人都为 默克叫不值。而默克却说:“我永远不后悔,尽管我瘸了一条腿,但是,我的良知却站了起 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小说用顺叙的手法讲述了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国军人默克因救助苏联一名孕妇为其 接生而受到处罚,瘸了一条腿的他回国之后却受到了国人的尊重的故事。 B.默克讲起自己瘸腿的往事,兴奋与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是庆幸自己被战友们打瘸 后苏联红军救了他,使他没有丧身战场,回国后也没有受到侮辱和谩骂。 C.文章交代莫斯科恶劣的天气和德军的节节败退的战场形势,为下文的默克救孕妇的故 事情节埋下了伏笔,也衬托出默克在自己部队饱受炮火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救助敌国之 人难能可贵的品质。 D.连队头目大发雷霆,战友们也踹断了他一条腿,并把他扔在战场上,主要是因为默克 违纪迟到。 E.残酷的战争并没有使人丧失人性,默克在危难中救助孕妇,苏联红军救治默克,国人 对做了俘虏的默克的理解和接纳都说明这一点。 (2)文中画线的文字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小说的主人公默克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请 结 合 小 说 简 要 概 括 。( 6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为了救敌国孕妇,默克被打折了一条腿,许多人认为不值,而默克却永远不后悔,对 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 ( 8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焚书取暖 白落梅 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多年的动乱总算得以平息。一场漫长的战争 让整个中国都被灼伤,而那些被烟熏火燎过的人都需要好好地疗伤。多少人用生命换取了如 今的盛世太平,可只有那些活着的人才可以享受这等风流时序。人之出生的年代,不是自己 可以选择的,也因为有了如许多的磨砺,我们才会重新审视生命。 也正是在这一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林徽因将不久于 人世。梁思成听后不胜悲戚,又不忍将实情告之林徽因。他深知徽因是个好强的女子,不肯 向命运低头,若她得知自己来日无多,则会更加提前预支时光,消耗生命。整整四年的卧病 生涯,让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已不复旧时容颜,但病弱的林徽因却一直怀有一颗坚韧不 拔的心,哪怕病到形销骨立,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的事业与文字。 或许是上苍眷顾,在医生诊断之后,还让这位才女在世间存活了十年。十年,这段虽说 短暂却也漫长的光阴,让林徽因的人生得以更加充实。事业上,她做出了许多成就:文学上, 她多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想来定是事业与文字消减了她的病痛,延续了她的生命。多少次, 她让自己坚定地活下去,不是因为贪恋尘世繁华,而是割舍不了心中的梦想 林徽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如同她喜欢人间四月,喜欢碧绿无瑕,喜欢月圆花开。 所以以她的性情,不会轻易辜负任何一个春天,亦不会轻易错过任何一个路人。在她的眼中, 每一种生物都赋予了情感,每一处山水都深藏了内蕴,每一个过客都该有一段美丽交集。所 以她喜欢烟火人间,甘愿为这红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许多人爱上林徽因,爱的不仅是她的才情,不只是她的成就,爱的是她优雅的气韵,是 她骨子里的坚定,是那种在任何境况下都可以让生命苍翠葱茏的美好。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 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所以林徽因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她便开始奔走,匆匆赶 赴那一场春光。 九四六年,四十二岁的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焚 书 取 暖 白落梅 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多年的动乱总算得以平息。一场漫长的战争 让整个中国都被灼伤,而那些被烟熏火燎过的人都需要好好地疗伤。多少人用生命换取了如 今的盛世太平,可只有那些活着的人才可以享受这等风流时序。人之出生的年代,不是自己 可以选择的,也因为有了如许多的磨砺,我们才会重新审视生命。 也正是在这一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林徽因将不久于 人世。梁思成听后不胜悲戚,又不忍将实情告之林徽因。他深知徽因是个好强的女子,不肯 向命运低头,若她得知自己来日无多,则会更加提前预支时光,消耗生命。整整四年的卧病 生涯,让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已不复旧时容颜,但病弱的林徽因却一直怀有一颗坚韧不 拔的心,哪怕病到形销骨立,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的事业与文字。[ 来源:学_ 科_网] 或许是上苍眷顾,在医生诊断之后,还让这位才女在世间存活了十年。十年,这段虽说 短暂却也漫长的光阴,让林徽因的人生得以更加充实。事业上,她做出了许多成就;文学上, 她多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想来定是事业与文字消减了她的病痛,延续了她的生命。多少次, 她让自己坚定地活下去,不是因为贪恋尘世繁华,而是割舍不了心中的梦想。 林徽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如同她喜欢人间四月,喜欢碧绿无瑕,喜欢月圆花开。 所以以她的性情,不会轻易辜负任何一个春天,亦不会轻易错过任何一个路人。在她的眼中, 每一种生物都赋予了情感,每一处山水都深藏了内蕴,每一个过客都该有一段美丽交集。所 以她喜欢烟火人间,甘愿为这红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许多人爱上林徽因,爱的不仅是她的才情,不只是她的成就,爱的是她优雅的气韵,是 她骨子里的坚定,是那种在任何境况下都可以让生命苍翠葱茏的美好。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 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所以林徽因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她便开始奔走,匆匆赶 赴那一场春光。 一九四六年,四十二岁的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

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她住在唐继尧后山祖居一座花园别墅,与张奚若、钱端升、金岳 霖等旧友重聚。七月,同西南联大教工由重庆乘机返回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 九五二年,梁思成和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 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身边的许多亲友都劝她歇息一段时日,找个清静之处养病,可固执的林 徽因依旧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完成了须弥座 的图案设计。同年五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 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而后的日子更是 不能悠闲自在,林徽因应了《新观察》杂志之约,在极短的时间里撰写了《中山堂》《北海 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如此成果,让人 叹服到无言,或许这世上也只有林徽因可以做到。在她身上,仿佛有无限充沛的力量,所有 的人愿意为她折腰。 细数流年,过往的千灾万难到如今都成了回忆,成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人生聚散 无常,起落不定,但是走过去了,一切便已从容。 人生 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的:/你是河流,/我是条船,一片小白帆/我是个行 旅者的时候/你,田野、山林,蜂峦。//无论怎样/颠倒密切中牵连着/你和我,/我永从你中 间经过:/…/现在我死了,/你,一一/我把你再交给他人负担! 被病痛纠缠多年的林徽因,她的诗并没有显露消极之意。在她的心里,人生是一支曲子, 而她却是那个歌唱者。这是个永远歌唱的女子,哪怕有一天她真的离开人世,她的灵魂亦会 生生不息。她写诗,是为了让灵魂自由舒展,给乏味枯燥的人生描上色彩,同时也是为了打 发寂寥的光阴。 所以无论在多困难多纷乱的时候,林徽因始终没有停止过她的笔,这种无需诺言的相伴 成为一种令人钦佩的默契。也许我们的心时常会寂寞、会荒芜,而文字可以给人无穷无尽的 灵思。然而与文字的邂逅也需要缘分,如果有缘,当自珍惜,倘若无缘,不得识字,还可以 划火,焚书取暖。 (节选自《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45年日本投降,林徽因在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她将不久于人世,梁思成 怕林徽因害怕而没有把实情告诉她

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她住在唐继尧后山祖居一座花园别墅,与张奚若、钱端升、金岳 霖等旧友重聚。七月,同西南联大教工由重庆乘机返回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 宅。 一九五二年,梁思成和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 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身边的许多亲友都劝她歇息一段时日,找个清静之处养病,可固执的林 徽因依旧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完成了须弥座 的图案设计。同年五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 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而后的日子更是 不能悠闲自在,林徽因应了《新观察》杂志之约,在极短的时间里撰写了《中山堂》《北海 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如此成果,让人 叹服到无言,或许这世上也只有林徽因可以做到。在她身上,仿佛有无限充沛的力量,所有 的人愿意为她折腰。 细数流年,过往的千灾万难到如今都成了回忆,成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人生聚散 无常,起落不定,但是走过去了,一切便已从容。 人 生 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的;/你是河流,/我是条船,一片小白帆/我是个行 旅者的时候/你,田野、山林,蜂峦。//无论怎样/颠倒密切中牵连着/你和我,/我永从你中 间经过;/……/现在我死了,/你,—— /我把你再交给他人负担! 被病痛纠缠多年的林徽因,她的诗并没有显露消极之意。在她的心里,人生是一支曲子, 而她却是那个歌唱者。这是个永远歌唱的女子,哪怕有一天她真的离开人世,她的灵魂亦会 生生不息。她写诗,是为了让灵魂自由舒展,给乏味枯燥的人生描上色彩,同时也是为了打 发寂寥的光阴。 所以无论在多困难多纷乱的时候,林徽因始终没有停止过她的笔,这种无需诺言的相伴 成为一种令人钦佩的默契。也许我们的心时常会寂寞、会荒芜,而文字可以给人无穷无尽的 灵思。然而与文字的邂逅也需要缘分,如果有缘,当自珍惜,倘若无缘,不得识字,还可以 划火,焚书取暖。 (节选自《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1945 年日本投降,林徽因在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她将不久于人世,梁思成 怕林徽因害怕而没有把实情告诉她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