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新蒲新区新舟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题五 新舟中学刘承德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虽然瑞典文学院始终以 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理想主义”的理解 有所不同。 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 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 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光明、崇高、热情、高雅是此时获奖作品的共同风格。例如,1910年德 国作家海泽的获奖是因为他的作品“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完美的艺术境界”。不难发现, 此时欧洲人的文学审美观念趋向于追求古典式的和谐之美,而人与现实的和谐是这种古典美的核 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欧洲人古典的乌托邦梦想随着战火灰飞烟灭。 西方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世界的全面反思,用更加冷峻的目光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传统文学观念 受到严重的冲击,乐观主义倾向开始淡出20世纪西方文学的舞台,文学的视角转移到从人生的悲 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如果说战前的西方文学多从美的角度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建立起 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幻想,那么,此时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 异化。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作家。如1919年瑞典文学院 将文学奖颁给瑞士作家施皮特勒,正是因为他的史诗《奥林匹斯的春天》“表达了人类在强加于自 身的各种欲望搏斗时表现出的自由意志、各种理想、各种想象以及人类的痛苦、绝望等等” 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 在这片思想的荒原上,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风靡世界。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荒诞与痛 苦的,人生的意义终将化为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对二战后世界文学影响深远,文学的审美重心由对 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西方现代作家以文学为手段来探究人类存在的价 值,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尽可能地去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 抑、焦虑、孤独和虚无。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受到西方文学界的普遍质疑,现代主义文学反传 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后现代主义 理论盛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更多地关注文学中的阶级、种 族、性别、殖民、文化等问题,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文学批评不再抽象地对人进行形而 上学的反思,而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这与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 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相关 1.下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不同历史阶段对“理想主义 的理解有所不同 B.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使人们在尖 锐的社会矛盾下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 C.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呈现出一种 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D.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作品的文学主题关注重心的变迁,我们可以窥见19世纪中叶以来西 方文学批评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态势。 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人在反思人与现实的关系时,开始追求以人与现实的和谐为核心的古典 式的和谐之美,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1 贵州遵义新蒲新区新舟中学 2013 届高三语文模拟题五 新舟中学 刘承德 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11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第小题 3 分) 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虽然瑞典文学院始终以 “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 “理想主义”的理解 有所不同。 自 19 世纪中叶起,欧洲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 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 真、善、美的文学作品。光明、崇高、热情、高雅是此时获奖作品的共同风格。例如,1910 年德 国作家海泽的获奖是因为他的作品“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完美的艺术境界”。不难发现, 此时欧洲人的文学审美观念趋向于追求古典式的和谐之美,而人与现实的和谐是这种古典美的核 心,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欧洲人古典的乌托邦梦想随着战火灰飞烟灭。 西方知识分子开始了对世界的全面反思,用更加冷峻的目光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传统文学观念 受到严重的冲击,乐观主义倾向开始淡出 20 世纪西方文学的舞台,文学的视角转移到从人生的悲 剧性体验中发现美与善。如果说战前的西方文学多从美的角度来审视人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建立起 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幻想,那么,此时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 异化。这一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多地表彰那些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作家。如 1919 年瑞典文学院 将文学奖颁给瑞士作家施皮特勒,正是因为他的史诗《奥林匹斯的春天》“表达了人类在强加于自 身的各种欲望搏斗时表现出的自由意志、各种理想、各种想象以及人类的痛苦、绝望等等”。 接踵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 在这片思想的荒原上,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开始风靡世界。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荒诞与痛 苦的,人生的意义终将化为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对二战后世界文学影响深远,文学的审美重心由对 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西方现代作家以文学为手段来探究人类存在的价 值,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尽可能地去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 抑、焦虑、孤独和虚无。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受到西方文学界的普遍质疑,现代主义文学反传 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后现代主义 理论盛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更多地关注文学中的阶级、种 族、性别、殖民、文化等问题,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文学批评不再抽象地对人进行形而 上学的反思,而更注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这与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 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相关。 1.下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以“理想主义”作为最高标准来评选作品,但不同历史阶段对“理想主义” 的理解有所不同。 B.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使人们在尖 锐的社会矛盾下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 C.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准开始向意识形态评价方向倾斜,呈现出一种 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D.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对获奖作品的文学主题关注重心的变迁,我们可以窥见 19 世纪中叶以来西 方文学批评的审美观念的变化态势。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 19 世纪中叶起,欧洲人在反思人与现实的关系时,开始追求以人与现实的和谐为核心的古典 式的和谐之美,它折射出当时欧洲人对人与现实关系的向往与期待
B.传统文学观念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 美与善开始取代乐观主义倾向。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异化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存在主义哲 学思想开始流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使文学批评更注 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 B.从19世纪中叶起,经两次世界大战,进入20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进 步和完善,由原来的低层次不断上升,最终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C.二战后,西方现代作家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 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 D.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尽可能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焦虑、孤独和虚无, 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 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 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 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丛 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 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 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 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咔 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 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 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 以奏闻。上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 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 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 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相:辅助 B.以金谷细务责之 责:责罚 C.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 引:推荐 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 视:观察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贤”的一组是() ①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②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 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⑤遣使赴上都告变 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住是元初名相安童的孙子。早年在朝廷官袭宿卫长,后虽然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宁可 得罪太子,也不愿为其招来祸端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 谏,使张养浩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2 B.传统文学观念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受到严重的冲击,于是,从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中发现 美与善开始取代乐观主义倾向。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西方文学更多地从丑的角度来反思现实对人类心灵的扭曲与异化。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冷战和全球核威胁,使人类的精神从悲观走向了绝望,存在主义哲 学思想开始流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现代文学批评反对形而上学、反对普遍性,突出差别性、个别性的文学观念使文学批评更注 重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现实的反思。 B.从 19 世纪中叶起,经两次世界大战,进入 20 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进 步和完善,由原来的低层次不断上升,最终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 C.二战后,西方现代作家不再努力去描绘外在于人的社会现实,而是由对人与现实的关系的反思 上升到对人的本质的反思。 D.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尽可能表现人在被异化的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压抑、焦虑、孤独和虚无, 反传统、反理性、反艺术的倾向开始得到主流批评界的普遍认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 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 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 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 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 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 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 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 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 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 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 以奏闻。上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 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 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 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相:辅助 B.以金谷细务责.之 责:责罚 C.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 引:推荐 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 视:观察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贤”的一组是( ) ①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②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 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⑤遣使赴上都告变 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住是元初名相安童的孙子。早年在朝廷官袭宿卫长,后虽然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宁可 得罪太子,也不愿为其招来祸端。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 谏,使张养浩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右丞相铁木迭儿在朝中打击异己,滥杀大臣。拜住暗中进言,使王毅、高昉得以保全。张 思明因忌恨拜住方正而密谋陷害时,拜住则不予计较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 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②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①悠悠野兴②长。万壑有声含晩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⑤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⑥似吾乡 注释:①信马:听凭马随意而行。②野兴:对山野的游兴。③晩籁:指秋声。④棠梨:杜梨,又名白 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⑤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 黑红色三棱状。⑥原树:原野上的树。 8.“万壑有声含晩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就其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 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 的瞬间如烟花般进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 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 痛苦。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 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 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
3 C.右丞相铁木迭儿在朝中打击异己,滥杀大臣。拜住暗中进言,使王毅、高昉得以保全。张 思明因忌恨拜住方正而密谋陷害时, 拜住则不予计较。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 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 分) ①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②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①悠悠野兴②长。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⑤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⑥似吾乡。 注释:①信马:听凭马随意而行。②野兴:对山野的游兴。③晚籁:指秋声。④棠梨:杜梨,又名白 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⑤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 黑红色三棱状。⑥原树:原野上的树。 8.“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就其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 (5 分) 9.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陶渊明《饮酒》) (2)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3) ,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铁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 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 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 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 痛苦。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 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 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
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 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 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 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 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 名字,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心 后天我来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 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 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的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 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 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 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 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来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 小小的遗憾 B.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 有想要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C.“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 使标题的匠心得以彰显 D.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 老铁匠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E.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父子俩不惜牺牲 自己的生命来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大形象 (2)“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具体 理由。(8分)
4 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 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 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 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 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 名字,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来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 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 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的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 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 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 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 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来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 小小的遗憾。 B.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 有想要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C.“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 使标题的匠心得以彰显。 D.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 老铁匠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E.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父子俩不惜牺牲 自己的生命来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大形象。 (2)“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4)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具体 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孤傲”俞平伯 ①俞平伯1900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出身名 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 ②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1917年,俞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 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 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 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遂淡泊 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 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 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 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④1956年8月,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人的帮助下,俞平伯 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一一老君堂召开, 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研习社最有影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一一俞平 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台,1958年10月2日在北京试 演了一场,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俞平伯生性耿介孤傲,不善应酬。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 与大家合影,却找不到俞平伯,后来发现他是上台了,可是他取了自家的三弦又下去了,总理笑他 书呆子。1959年10月,《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北京昆曲研习社作为当年唯一参加国 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是昆曲演出史上的一件盛事。演出结束,文化部的一位高官来看望俞平伯, 俞先生不说话,只抽烟。高官问:“身体好吗?”答:“嗯。”高官说:“我们走了。”答:“嗯。 既不客套,也不送客。 ⑤“文革”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后 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俞平伯在“牛棚”里依然从容, 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 然处之 ⑥从“牛棚”放出来后,俞平伯全家被赶到一个小房子里居住,工资也被扣发,只给少许生活 费。1971年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 ⑦197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不得不给俞平伯调整住房、补发工资。一天, 几个人提着皮包来到俞平伯家。俞先生点完钱后不慌不忙地问:“这只是本钱,利息在哪里?”来 人都很惊愕,说:“没有利息。”俞先生说:“工资是国家给我的,扣这么多年是错误的。今天你们 来送钱就是很好的证明。还本付息是常识。”来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 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说得几个 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1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俞平伯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开拓者之 B.“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于1956年8月,这是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 俞平伯的家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 C.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 他们从中贪污。”这体现了他憎恶贪腐、憎恶黑暗一面。 D.20世纪50年代中期,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是由于研究《红楼梦》的事情。此 后,他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了。 E.“文革”开始后,俞平伯的家也受到一些乌合之众冲击,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被从老君堂抄走 了。后来又被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学习班。 (2)俞平伯先生一生爱好昆曲,这种爱好由哪些因素促成?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3)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俞平伯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5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孤傲”俞平伯 ①俞平伯 1900 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出身名 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 ②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1917 年,俞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 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 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 ③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遂淡泊 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 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 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象:“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 湖上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④1956 年 8 月,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人的帮助下,俞平伯 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老君堂召开, 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研习社最有影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俞平 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台, 1958 年 10 月 2 日在北京试 演了一场,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俞平伯生性耿介孤傲,不善应酬。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 与大家合影,却找不到俞平伯,后来发现他是上台了,可是他取了自家的三弦又下去了,总理笑他 书呆子。1959 年 10 月,《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北京昆曲研习社作为当年唯一参加国 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是昆曲演出史上的一件盛事。演出结束,文化部的一位高官来看望俞平伯, 俞先生不说话,只抽烟。高官问:“身体好吗?”答:“嗯。”高官说:“我们走了。”答:“嗯。” 既不客套,也不送客。 ⑤“文革”开始后,一些乌合之众冲击俞平伯的家,从老君堂抄走了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后 来又将其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办学习班,把他的书挂在墙上批判。俞平伯在“牛棚”里依然从容, 每天给夫人写一封信。造反派给他戴上纸糊的高帽子,让他敲着锣走在游街队伍的第一个,他也淡 然处之。 ⑥从“牛棚”放出来后,俞平伯全家被赶到一个小房子里居住,工资也被扣发,只给少许生活 费。1971 年 1 月, 作为特 殊照顾 的老知 识分子 ,俞平 伯夫妇 从五七 干校回 到北京。 ⑦1972 年,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有关部门不得不给俞平伯调整住房、补发工资。一天, 几个人提着皮包来到俞平伯家。俞先生点完钱后不慌不忙地问:“这只是本钱,利息在哪里?”来 人都很惊愕,说:“没有利息。”俞先生说:“工资是国家给我的,扣这么多年是错误的。今天你们 来送钱就是很好的证明。还本付息是常识。”来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 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他们从中贪污。”说得几个 人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选自《名人传记 》2012 年 1 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俞平伯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是开拓者之一。 B.“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于 1956 年 8 月,这是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研习社成立大会在 俞平伯的家召开,他亲自拟订了《章程》和《同期公约》。 C.俞先生说:“其实我并不在乎几个钱,我是对有些人信不过,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我担心 他们从中贪污。”这体现了他憎恶贪腐、憎恶黑暗一面。 D.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是由于研究《红楼梦》的事情。此 后,他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了。 E.“文革”开始后,俞平伯的家也受到一些乌合之众冲击,大量书籍和研究资料被从老君堂抄走 了。后来又被集中到学部的“牛棚”学习班。 (2)俞平伯先生一生爱好昆曲,这种爱好由哪些因素促成?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分) (3)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俞平伯先生的几件小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
(4)有人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也有人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你的看法呢? 联系全文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 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 说了一个多小时 D.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时,突然发现餐桌上放 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作为现代人,财富更深层的意义,并不是指你赚钱的多寡,而是指你生活品质的优劣。 B.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C.通过这次“树标兵,促后进”的评选活动,激发了许多个体经营者奋发向上,文明经商的意识 D.《水浒》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 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 就大事 ①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②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③胸中容不得尘埃 ④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 ⑤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①②④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①④②⑤③ 16.下面是对网络新词“山寨文化”的解释,请筛选有用信息,为“山寨文化”下一个定义,不超 过50个字。(5分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山寨文化”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为 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 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 然而,一系列山寨行业陆续被网友们曝光,像“山寨明星”、“山寨电影”等,都是“山寨文 化”的一种集中体现 17.阅读下面的一段话,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3句话,要求内容围绕“崇高”,句式相 似,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6分) 崇高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它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 边:它可能是一座高山,让你感觉到巍峨 心中有了这种 感受,也许你就会摆脱空虚,远离庸俗,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个小孩因为自己的一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怨恨妈妈,自己跑到山腰里对着山谷喊:“我 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悠远而洪亮的同样的回声。小孩害怕了,以为自己受到了惩罚,跑回家 告诉了妈妈。妈妈把他重新带到山腰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照做,山谷也传来悠远而 洪亮的同样的回声。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6 (4)有人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也有人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你的看法呢? 联系全文请陈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 ....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 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 ....,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 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 ....地 说了一个多小时。 D.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 ....地寻找食物时,突然发现餐桌上放 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 1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3 分) A. 作为现代人,财富更深层的意义,并不是指你赚钱的多寡,而是指你生活品质的优劣。 B. 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C.通过这次“树标兵,促后进”的评选活动,激发了许多个体经营者奋发向上,文明经商的意识。 D.《水浒》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 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 就大事。 ①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②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③胸中容不得尘埃 ④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 ⑤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①②④③⑤ B. ②③⑤①④ C. ②⑤③④① D. ①④②⑤③ 16. 下面是对网络新词“山寨文化”的解释,请筛选有用信息,为“山寨文化”下一个定义,不超 过 50 个字。(5 分)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山寨文化”是一种由民间 IT 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为 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 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 然而,一系列山寨行业陆续被网友们曝光,像“山寨明星” 、“山寨电影”等,都是“山寨文 化”的一种集中体现。 17.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 3 句话,要求内容围绕“崇高”,句式相 似,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6 分) 崇高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它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 边:它可能是一座高山,让你感觉到巍峨; , ; , ; , 。心中有了这种 感受,也许你就会摆脱空虚,远离庸俗,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个小孩因为自己的一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怨恨妈妈,自己跑到山腰里对着山谷喊:“我 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悠远而洪亮的同样的回声。小孩害怕了,以为自己受到了惩罚,跑回家 告诉了妈妈。妈妈把他重新带到山腰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 。”小孩照做,山谷也传来悠远而 洪亮的同样的回声。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因果倒置,应是“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 2.C(张冠李戴,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西方文学”。) 3.B(无中生有,“原来的低层次”的说法不正确) 4.D视:比照,与……比。 5.C(①是拜住的行事准则⑤是晋王所为。⑥是间接表现,非直接表现。) 6.A.拜住不与太子结交是防止天子猜疑,二人都因之获罪,而非他要得罪太子 7(1)拜住跟随皇帝上到都,皇帝认为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想再扩建它。(“幸”“制度”“卑 隘”“广”及句子大意各1分) (2)现在因为右宰相仇视我,我便想法报复,这不只是我们二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 “以”“仇”“报”“特”,句子大意各1分) 8.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 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9.①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悲凉,斑斓色彩中蕴涵哀伤。 ②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 异乡的凄苦悲凉。 10.(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3)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11.(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A.这叫“艺术留白”,是 为了让读者“参与创作”,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并得到不一样的作品内涵或启发。B.结合下文 可知,老铁匠面无表情说明他胸有成竹,早就想好了反抗到底的策略。E.文中没有心理描写。) (2)①铁是本文的线索。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重要情节。③铁暗示本文的主题,象征着中国 人民钢铁般的傲骨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3)①从老铁匠锻造的削铁如泥的军刀可以看出他的技艺高超;②从他面对村人的误解从容淡定 面对敌人的淫威沉着周旋可以看出他的能屈能伸,临危不惧:③从他最后突然失踪化为墙中骨架可 以看出他视死如归,坚决反抗的爱国精神。 (4)同意。(2分) ①我们需要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许更需要忍辱负重。一块普通的铁,只 有忍耐住千百次锻打的痛苦,才会在火与锤的唤呼下变得刚硬锋利,成为削铁如泥的利器:一个平 凡的人,只有经受得起被他人误解,能屈能伸,才能够等待最佳时机一击制胜,成就不凡的人生。 (2分) ②我们不但要懂得去爱国,更需要掌握爱国的方式。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期,勇敢献身是爱国。在和 平建设时期,理智、合法地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韬光养晦,建设强大的祖 国同样是爱国。头脑发热冲动的打砸国人的日产汽车,焚烧国内的家乐福超市都是不理智不合法的 伪爱国。(2分) ③我们在生活中,在失意时能忍耐,在逆境或困境中能乐观向上,在得意时能信心百倍干一番大事 业,这才是我们做人的应有之义。(2分) 12.(1)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应该是“新红学开拓者之一”; D项原因解说错误。C项“贪腐黑暗”说得有点重 (2)①与自身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有关(或自身文化素养);②与许家人物的影响有关(只写“与他 的爱情相关”给1分);③与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有关。(每点2分) (3)①第三段描写了他在朋友家人前唱昆曲的事情,体现了他对昆曲的喜爱:②通过这些事情突 出他对朋友、对家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③与下文俞平伯耿介孤傲的性格形成对比。(每点2分) (4)观点一:我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 ①从学术上看,即使受到不公平批判,依然进行《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体现了知识精英本色的 7
7 参考答案: 1.B(因果倒置,应是“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人们仍然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受此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最初十几年多关注那些透过温和的人道主义显现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 2.C(张冠李戴,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西方文学”。) 3.B(无中生有,“原来的低层次”的说法不正确) 4.D 视:比照,与……比。 5.C(①是拜住的行事准则⑤是晋王所为。⑥是间接表现,非直接表现。) 6.A.拜住不与太子结交是防止天子猜疑,二人都因之获罪,而非他要得罪太子。 7(1)拜住跟随皇帝上到都,皇帝认为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想再扩建它。(“幸”“制度”“卑 隘”“广”及句子大意各 1 分) (2)现在因为右宰相仇视我,我便想法报复,这不只是我们二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 (“以”“仇”“报”“特”,句子大意各 1 分) 8.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 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9. ①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悲凉,斑斓色彩中蕴涵哀伤。 ②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 异乡的凄苦悲凉。 10.(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3)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11. (1)答 C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E 不给分。(A.这叫“艺术留白”,是 为了让读者“参与创作”,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并得到不一样的作品内涵或启发。B.结合下文 可知,老铁匠面无表情说明他胸有成竹,早就想好了反抗到底的策略。E.文中没有心理描写。) (2)①铁是本文的线索。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重要情节。③铁暗示本文的主题,象征着中国 人民钢铁般的傲骨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3)①从老铁匠锻造的削铁如泥的军刀可以看出他的技艺高超;②从他面对村人的误解从容淡定、 面对敌人的淫威沉着周旋可以看出他的能屈能伸,临危不惧;③从他最后突然失踪化为墙中骨架可 以看出他视死如归,坚决反抗的爱国精神。 (4)同意。(2 分) ①我们需要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许更需要忍辱负重。一块普通的铁,只 有忍耐住千百次锻打的痛苦,才会在火与锤的唤呼下变得刚硬锋利,成为削铁如泥的利器;一个平 凡的人,只有经受得起被他人误解,能屈能伸,才能够等待最佳时机一击制胜,成就不凡的人生。 (2 分) ②我们不但要懂得去爱国,更需要掌握爱国的方式。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期,勇敢献身是爱国。在和 平建设时期,理智、合法地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韬光养晦,建设强大的祖 国同样是爱国。头脑发热冲动的打砸国人的日产汽车,焚烧国内的家乐福超市都是不理智不合法的 伪爱国。(2 分) ③我们在生活中,在失意时能忍耐,在逆境或困境中能乐观向上,在得意时能信心百倍干一番大事 业,这才是我们做人的应有之义。(2 分) 12. (1) B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A、D 不给分。A 项应该是“新红学开拓者之一”; D 项原因解说错误。C 项“贪腐黑暗”说得有点重。 (2)①与自身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有关(或自身文化素养);②与许家人物的影响有关(只写“与他 的爱情相关”给 1 分);③与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有关。(每点 2 分) (3)①第三段描写了他在朋友家人前唱昆曲的事情,体现了他对昆曲的喜爱;②通过这些事情突 出他对朋友、对家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③与下文俞平伯耿介孤傲的性格形成对比。(每点 2 分) (4)观点一:我认为俞平伯是我国有风骨的知识精英。 ①从学术上看,即使受到不公平批判,依然进行《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体现了知识精英本色的
特点:②从和高官打交道上看,《牡丹亭》的成功演出能说明俞平伯不主动表功,不献媚的性格特 征;③从受到批斗上看,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游街时淡然处之,能看出他遇困难从容的特点 观点二:我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理由要点: ①在《牡丹亭》演出结束时俞平伯不能够主动和领导打招呼;②对于高官的问话不能有礼貌的回答 ③对于送工资的人,不说感谢,反而刁难 观点三:既有有风骨的一面,也有木讷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 13.C(A项中的“惊世骇俗”的意思是“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感到震惊”,这里修饰“丑闻”明 显不当。B项中的“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在这个句子里,这个成语的前面已有“从 根本上”的意思,语意显然重复;C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D项 如饥似渴”即像饿了想吃、渴了想喝那样,形容要求十分迫切,多形容读书,求知。用在此处理 解为饥饿时寻找食物,属望文生义。) 14.A(B.“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应改为“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 照”杂糅C、缺主语D、“至少”和“以上”矛盾) 15.C 16.“山寨文化”是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一种以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为特点,通过小作坊起 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的一种产业现象 17.它可能是一片大海,让你体会到一片壮阔:它可能是一座雕像,让你感悟到肃穆;它可能就是 个人,让你理解了伟大和纯粹。(每句2分,共6分) 参考译文 拜住是安童的孙子。至大二年,承袭祖上职位担任宿卫长。英宗做太子时,向身边侍卫询问宿 卫的情况,侍卫们都说拜住这个人很贤能。英宗派人去召他前来,要和他交谈。拜住对使者说:“在 可能产生嫌疑的时候,君子应该小心对待。我担任天子的宿卫长,如果与太子私自往来,我固然会 获罪,大概也不是太子的幸事吧?”他最终也没有去见太子。至治元年正月,英宗想在宫中搭建彩 楼,元宵节夜晚张灯设宴。当时英宗还处在为先帝服丧期间,参议张养浩上书劝谏,拜住认为应该 进谏,便带着张养浩的奏疏向英宗上奏,英宗高兴地接受了劝谏,停止了喜庆活动,并赏赐锦帛给 张养浩,来表彰他敢于直言。三月,拜住跟随皇帝出巡上都,皇帝认为当地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 想再加以扩建。拜住上奏说:“陛下刚登上大位,不去了解民间疾苦,却急于大兴土木导致影响农 业生产,恐怕会让老百姓失望。”英宗听取了拜住的意见。英宗曾对拜住说:“我把重任委托给你, 是因为你的祖父安童辅佐世祖能够很好地治理天下。”当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多次杀害大臣,买卖官 司,卖官鬻爵,大肆结党营私,凡是不肯依附自己的一定借故除掉。尤其憎厌平章王毅和右丞高昉, 以京城各粮仓储藏的粮食缺失为理由,要上奏英宗将二人杀掉。拜住私下对皇帝说:“讨论治国大 计,是丞相的职责,如果用钱粮上的小事来责罚他们,合适吗?”英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王毅和 高昉都得以活命。铁木迭儿又推荐参知政事张思明担任左丞来帮助自己。张思明忌恨拜住为人正直, 阴谋中伤陷害拜住。拜住身边的人得知内情后,就找机会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拜住,并且提请拜住防 备他们。拜住说:“大臣合作协调,是国家的幸事。现在因为右宰相仇视我,我便想法报复,这不 只是我们二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你们不必再说了。”夏季六月,拜住因为从江南海运来 粮食比起世祖时代剧增了好几倍,现在江南百姓困苦到极点,而京师的粮食又很充足,便上奏请求 每年减少二十万石海运的粮食。英宗于是减免了运粮。这时,铁木迭儿的罪过一天天地暴露出来, 拜住将他所有的罪恶都上奏英宗。英宗醒悟过来,于是剥夺了铁木迭儿的官爵。铁木迭儿的党羽铁 失等人十分害怕,于是便萌生了谋反之心。当时晋王也孙帖木儿镇守北方边境,铁失暗地里派人到 晋王那里,把造反的阴谋告诉他,相约事成后推举晋王做皇帝。晋王下令将报信的人囚禁起来,派 使者到上都举报奸党的阴谋。使者还没有到达上都,英宗皇帝已经返回南方,停留在南坡,铁失等 人在夜间用他们统领的阿速卫兵作为外应,杀死拜住,又在营帐中杀死英宗。晋王登上皇位,铁失 等人被处死。晋王下令有关部门安排仪仗队,由百官和有才德的老人在前面引路,抬着拜住的画像 送到海云寺,在那里举行大规模的佛事。参观仪式的有一万多人,没有不感叹惋惜而流下眼泪的
8 特点;②从和高官打交道上看,《牡丹亭》的成功演出能说明俞平伯不主动表功,不献媚的性格特 征;③从受到批斗上看,在“牛棚”里依然从容,游街时淡然处之,能看出他遇困难从容的特点。 观点二:我认为俞平伯木讷、不善应酬。理由要点: ①在《牡丹亭》演出结束时俞平伯不能够主动和领导打招呼;②对于高官的问话不能有礼貌的回答; ③对于送工资的人,不说感谢,反而刁难。 观点三:既有有风骨的一面,也有木讷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 13.C( A 项中的“惊世骇俗”的意思是“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感到震惊”,这里修饰“丑闻”明 显不当。B 项中的“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在这个句子里,这个成语的前面已有“从 根本上”的意思,语意显然重复; C 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D 项 “如饥似渴”即像饿了想吃、渴了想喝那样,形容要求十分迫切,多形容读书,求知。用在此处理 解为饥饿时寻找食物,属望文生义。) 14.A( B.“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应改为“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 照” 杂糅 C、缺主语 D、“至少”和“以上”矛盾) 15.C 16. “山寨文化”是由民间 IT 力量发起的一种以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为特点,通过小作坊起 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的一种产业现象。 17. 它可能是一片大海,让你体会到一片壮阔;它可能是一座雕像,让你感悟到肃穆;它可能就是 一个人,让你理解了伟大和纯粹。(每句 2 分,共 6 分) 参考译文: 拜住是安童的孙子。至大二年,承袭祖上职位担任宿卫长。英宗做太子时,向身边侍卫询问宿 卫的情况,侍卫们都说拜住这个人很贤能。英宗派人去召他前来,要和他交谈。拜住对使者说:“在 可能产生嫌疑的时候,君子应该小心对待。我担任天子的宿卫长,如果与太子私自往来,我固然会 获罪,大概也不是太子的幸事吧?”他最终也没有去见太子。至治元年正月,英宗想在宫中搭建彩 楼,元宵节夜晚张灯设宴。当时英宗还处在为先帝服丧期间,参议张养浩上书劝谏,拜住认为应该 进谏,便带着张养浩的奏疏向英宗上奏,英宗高兴地接受了劝谏,停止了喜庆活动,并赏赐锦帛给 张养浩,来表彰他敢于直言。三月,拜住跟随皇帝出巡上都,皇帝认为当地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 想再加以扩建。拜住上奏说:“陛下刚登上大位,不去了解民间疾苦,却急于大兴土木导致影响农 业生产,恐怕会让老百姓失望。”英宗听取了拜住的意见。英宗曾对拜住说:“我把重任委托给你, 是因为你的祖父安童辅佐世祖能够很好地治理天下。”当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多次杀害大臣,买卖官 司,卖官鬻爵,大肆结党营私,凡是不肯依附自己的一定借故除掉。尤其憎厌平章王毅和右丞高昉, 以京城各粮仓储藏的粮食缺失为理由,要上奏英宗将二人杀掉。拜住私下对皇帝说:“讨论治国大 计,是丞相的职责,如果用钱粮上的小事来责罚他们,合适吗?”英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王毅和 高昉都得以活命。铁木迭儿又推荐参知政事张思明担任左丞来帮助自己。张思明忌恨拜住为人正直, 阴谋中伤陷害拜住。拜住身边的人得知内情后,就找机会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拜住,并且提请拜住防 备他们。拜住说:“大臣合作协调,是国家的幸事。现在因为右宰相仇视我,我便想法报复,这不 只是我们二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你们不必再说了。”夏季六月,拜住因为从江南海运来的 粮食比起世祖时代剧增了好几倍,现在江南百姓困苦到极点,而京师的粮食又很充足,便上奏请求 每年减少二十万石海运的粮食。英宗于是减免了运粮。这时,铁木迭儿的罪过一天天地暴露出来, 拜住将他所有的罪恶都上奏英宗。英宗醒悟过来,于是剥夺了铁木迭儿的官爵。铁木迭儿的党羽铁 失等人十分害怕,于是便萌生了谋反之心。当时晋王也孙帖木儿镇守北方边境,铁失暗地里派人到 晋王那里,把造反的阴谋告诉他,相约事成后推举晋王做皇帝。晋王下令将报信的人囚禁起来,派 使者到上都举报奸党的阴谋。使者还没有到达上都,英宗皇帝已经返回南方,停留在南坡,铁失等 人在夜间用他们统领的阿速卫兵作为外应,杀死拜住,又在营帐中杀死英宗。晋王登上皇位,铁失 等人被处死。晋王下令有关部门安排仪仗队,由百官和有才德的老人在前面引路,抬着拜住的画像 送到海云寺,在那里举行大规模的佛事。参观仪式的有一万多人,没有不感叹惋惜而流下眼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