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授课教师:庹斌单位:内江第十四中学校 能力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文体特点。 2、学习和掌握本文巧妙设置时间的布局方法。 德育目标: 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为提高生态保护发出强烈的呼声 教学重点 1、认识生态环境破坏对我们将来生活的影响并提高环保意识。 2、学习报告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并以此写作倡导书 教学难点: 1、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认识到环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并制止环境破坏者的行为。 过程和方法 朗读课文后揣摩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的感情和中心的关系,体味文中所设置 的悬念。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与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当我们眼见一个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变为荒漠;原本牛马成 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寸草不生,不 见飞鸟,令人恐怖;我们会深思,这种生态的巨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地方—一罗布泊。 背景简介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 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的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 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 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 注入罗布泊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 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 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 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 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4世纪, 曾经是“水大波深必讯”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 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授课教师:庹斌 单位:内江第十四中学校 能力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文体特点。 2、学习和掌握本文巧妙设置时间的布局方法。 德育目标: 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为提高生态保护发出强烈的呼声。 教学重点: 1、认识生态环境破坏对我们将来生活的影响并提高环保意识。 2、学习报告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并以此写作倡导书。 教学难点: 1、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认识到环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并制止环境破坏者的行为。 过程和方法: 朗读课文后揣摩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的感情和中心的关系,体味文中所设置 的悬念。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与讨论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我们眼见一个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变为荒漠;原本牛马成 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寸草不生,不 见飞鸟,令人恐怖;我们会深思,这种生态的巨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地方——罗布泊。 二、背景简介: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 200 万年,面积约 2 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的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 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 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 注入罗布泊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 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 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 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 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 2000 多年。到公元 4 世纪, 曾经是“水大波深必讯”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 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
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注入 罗布泊,至50年代,湖的面积又达到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 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 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 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2),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 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 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 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罗布泊今昔对比,令人痛惜,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令人遗憾。全文的 思路大体是这样的:开头是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 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 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清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 境的强烈呼吁。 三、文体常识: 本文是报告文学,它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 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 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1)报告文学与消息、评论、通讯等的相同之处 报告文学与消息、评论、通讯等同属于广义上的新闻范畴,都是报刊 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而且一般应为社会公众近期较关 的事件。 (2)报告文学与消息、评论、通讯等的不同之处。 ①时间上。消息、通讯是最强的,基本都是当天或前一两天以内的事 情,突出“新”的特点。报告文学在时间上相对差许多,有时是已发生过 段时间再进行深入调查和细致报道,本文是记述探讨了罗泊布消逝几十 年后再度被人们关注所写的一篇报告文学 ②表达方式上。消息、通讯一般以记叙为主,以极简单的评论为辅, 有时没有评论。评论主要以记叙、议论为主,表明某个党派、阶层、团体 或个人的观点;报告文学则可以广泛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③文章目的上。消息、通讯只是将事情公之于众,使人们了解最新近 发生的事情。评论则代表某一社会力量的观点和利益,引导舆论导向,阐 释事件动态;报告文学则是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历史,发生发展的渊源、 经过,事件造成的后果、影响,涉及到的社会范围,将来的可能发展趋势 及影响作深入调査、了解、反思,其思想内涵、感情色彩、社会意义比前 两者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四、初读课文 正确识读、理解文中生字: 萧瑟(se)和煦(xu)干涸(he)吞噬(shi) 裸露(lu6)戈壁(ge)荡漾(yang)娱乐(yu) 2、词语释义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 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注入 罗布泊,至 50 年代,湖的面积又达到 2000 多平方公里。60 年代因塔里木 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 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 最大面积为 5350 平方公里,民国 20 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 1900 平方公里。民国 31 年(1942),在苏制 1/50 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 为 3006 平方公里。1958 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 2570 平方公里。1962 年,航测的 1/20 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 660 平方公里。1972 年,最后干 涸部分为 450 平方公里。 罗布泊今昔对比,令人痛惜,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令人遗憾。全文的 思路大体是这样的:开头是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 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 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清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 境的强烈呼吁。 三、文体常识: 本文是报告文学,它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 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 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1)报告文学与消息、评论、通讯等的相同之处。 报告文学与消息、评论、通讯等同属于广义上的新闻范畴,都是报刊、 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而且一般应为社会公众近期较关 心的事件。 (2)报告文学与消息、评论、通讯等的不同之处。 ①时间上。消息、通讯是最强的,基本都是当天或前一两天以内的事 情,突出“新”的特点。报告文学在时间上相对差许多,有时是已发生过 一段时间再进行深入调查和细致报道,本文是记述探讨了罗泊布消逝几十 年后再度被人们关注所写的一篇报告文学。 ②表达方式上。消息、通讯一般以记叙为主,以极简单的评论为辅, 有时没有评论。评论主要以记叙、议论为主,表明某个党派、阶层、团体 或个人的观点;报告文学则可以广泛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③文章目的上。消息、通讯只是将事情公之于众,使人们了解最新近 发生的事情。评论则代表某一社会力量的观点和利益,引导舆论导向,阐 释事件动态;报告文学则是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历史,发生发展的渊源、 经过,事件造成的后果、影响,涉及到的社会范围,将来的可能发展趋势 及影响作深入调查、了解、反思,其思想内涵、感情色彩、社会意义比前 两者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四、初读课文: 1、正确识读、理解文中生字: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 裸.露(luǒ)戈壁(gē)荡漾.(yàng)娱.乐(yú) 2、词语释义: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蚕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 缺水,植物稀少。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 桑田沧海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第二部分(4~14):罗布泊的历史。 第一层(4~9):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第二层(10~14):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的现状 第一层(15~20):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直接受害 第二层(21~25):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 召 4、内容提要: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 画出要点: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③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④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满了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 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课文 的基本理念。课文又涉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生态 环境保护的重要。 五、精读课文: 、语言品味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 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干穿越。 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 怖。 (2)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 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 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3)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 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20万平方公里”“1000多平方公里”,数字的列举更使人惊讶,也 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
吞噬:蚕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 缺水,植物稀少。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说 桑田沧海。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第二部分(4~14):罗布泊的历史。 第一层(4~9):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第二层(10~14):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的现状。 第一层(15~20):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直接受害 者。 第二层(21~25):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 召。 4、内容提要: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 画出要点: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③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④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满了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 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课文 的基本理念。课文又涉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生态 环境保护的重要。 五、精读课文: 1、语言品味: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 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干穿越。 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 怖。 (2)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 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 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3)另据史书记载,在 4 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 20 万平方公里。到了 20 世纪还有 1000 多平方公里水域。 “20 万平方公里”“1000 多平方公里”,数字的列举更使人惊讶,也 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 世纪 20 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
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与第一层描绘历 史上的罗布泊遥相呼应。 (5)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抽干了,使干塔里木 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 周边的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罗布泊很快与广 阔无垠的塔里木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连续用四个“盲目”与“吸水鬼”,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 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和焦虑。 “急剧”“马上”“很快”明确写出塔里木河与罗布泊休戚与共的紧密 联系。 确切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人类致使塔里木河缩减、罗布泊消失的巨 大危害。 (6)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千渴后终于变成了干 枯的“木乃伊”。那奇开惨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 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 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7)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 明人类不止一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 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8)世界著名的内陆湖一一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 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 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 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湖泊一一青海湖的伤害.由些及 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六、课内小结 ①总结比较罗布泊的过去与现状的差别。②思考造成罗布泊现状的原 因。③从罗布泊的现状中我们的深思。 七、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导入: 通过对本文内容的学习,我们应从中学到点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 的体会。 (答案会很多,但只要所说的内容与环境、生态有关,不论是正面还 是侧面的阐述,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给予鼓励。) 、课内阅读: 语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罗布
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与第一层描绘历 史上的罗布泊遥相呼应。 (5)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抽干了,使干塔里木 河的长度由 60 年代的 1321 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000 公里,…… 周边的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罗布泊很快与广 阔无垠的塔里木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连续用四个“盲目”与“吸水鬼”,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 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和焦虑。 “急剧”“马上”“很快”明确写出塔里木河与罗布泊休戚与共的紧密 联系。 确切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人类致使塔里木河缩减、罗布泊消失的巨 大危害。 (6)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 20 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 枯的“木乃伊”。那奇开惨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 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 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7)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 明人类不止一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 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8)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 年间湖水下降了 8.8 米,平均每 6 年下降 1 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 10 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 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 50 年代的 1.1652 万 平方米缩小至 5397 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湖泊——青海湖的伤害.由些及 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六、课内小结: ①总结比较罗布泊的过去与现状的差别。②思考造成罗布泊现状的原 因。③从罗布泊的现状中我们的深思。 七、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对本文内容的学习,我们应从中学到点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 的体会。 (答案会很多,但只要所说的内容与环境、生态有关,不论是正面还 是侧面的阐述,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给予鼓励。) 二、课内阅读: 语段:“问题出在近 30 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罗布
泊秀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1、文中语句〔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 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 方米)有何作用? 2、文中语句(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 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 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造成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4、由罗布泊的消失,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5、从上文看,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用一系列具体、确凿的数据,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 目地拼命地向塔里木河要水的。这种行为,使罗布泊沙化。2、排比,强 化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3、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都要大 量用水,而当年没有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4、开发要克服盲目 性,要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要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 护和建设。5、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 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三、写作手法: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 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 心灵的力量。 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 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 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 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 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 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 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 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 人痛心。 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 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 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 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 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 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泊秀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1、文中语句(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 130 多座,任意掘堤 修引水口 138 处,建抽水泵站 400 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 1 万多立 方米)有何作用? 。 2、文中语句(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 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 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3、造成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 4、由罗布泊的消失,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 5、从上文看,罗布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参考答案:1、用一系列具体、确凿的数据,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 目地拼命地向塔里木河要水的。这种行为,使罗布泊沙化。2、排比,强 化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3、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都要大 量用水,而当年没有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4、开发要克服盲目 性,要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要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 护和建设。5、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 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三、写作手法: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 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 心灵的力量。 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 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 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 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 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 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 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 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 人痛心。 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 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 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 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 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 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课内练习: 果后练习二 五、迁移训练: 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说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 事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何破坏的,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危害,并 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号召人们对环境的保护。 六、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罗布 第一层: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泊,第二部分:罗布泊的历史 消逝 第二层: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的仙 第一层: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 湖第三部分:罗布泊的现状 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类似罗布泊的悲剧还在上演,呼吁人们爱护生态环境,爱护我们 还拥有的一切。 七、教后感:
四、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二 五、迁移训练: 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说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 事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何破坏的,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危害,并 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号召人们对环境的保护。 六、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罗布 第一层: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泊, 第二部分:罗布泊的历史 消逝 第二层: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的仙 第一层: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 湖 第三部分:罗布泊的现状 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类似罗布泊的悲剧还在上演,呼吁人们爱护生态环境,爱护我们 还拥有的一切。 七、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