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无机化合物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无机化合物 第6章
本章学习要求 ◇联系周期系和物质结构,了解化合物的熔点、沸点 等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 令联系周期系和电极电势,了解某些化合物的氧化还 原性和酸碱性等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和典型实例 令了解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某些特殊配合物的概念。 令了解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以及配合物的某些 应用。 ☆了解重要金属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及 应用。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 联系周期系和物质结构,了解化合物的熔点、沸点 等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 本章学习要求 ❖ 联系周期系和电极电势,了解某些化合物的氧化还 原性和酸碱性等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和典型实例。 ❖ 了解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某些特殊配合物的概念。 ❖ 了解重要金属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及 应用。 ❖ 了解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以及配合物的某些 应用
目录 6,1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 62配位化合物 63无机材料基础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目录 6.1 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 6.2 配位化合物 6.3 无机材料基础
611氧化物和卤化物物理性质 无机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涉及范围 很广,现联系周期系和化学热力学,选择 些典型的化合物,着重讨论它们的熔点、 沸点等物理性质。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4 6.1.1 氧化物和卤化物物理性质 无机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涉及范围 很广,现联系周期系和化学热力学,选择 一些典型的化合物,着重讨论它们的熔点、 沸点等物理性质
1.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氯化物是指氯与电负性比氯小的元素所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活泼金属的氯化物,如NaCl、KCl、BaCl等,熔 点、沸点较高。 >非金属的氯化物,如PCl3、CCl4、SiCl等,熔点、 沸点都很低。 >位于周期表中部的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如ACs FeCl3、CrCl3、ZnCl等,熔点、沸点介于两者之间。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5 1. 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 活泼金属的氯化物,如NaCl、KCl、BaCl2等,熔 点、沸点较高。 ➢ 非金属的氯化物,如PCl3、CCl4、SiCl4等,熔点、 沸点都很低。 ➢ 位于周期表中部的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如AlCl3、 FeCl3、CrCl3、ZnCl2等,熔点、沸点介于两者之间。 氯化物是指氯与电负性比氯小的元素所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表6.1氯化物的熔点(单位为C) H 0e 114.8 IA注1:B~VB,IA~ⅠVA族价态与族数相同;AⅣA vIAV豆A Li Bevin族为四氯化物,VB、VA族为三氯化Bc o FINe 60640物。VB和Vm族为二氯化物 1073-23 注2:T、Pb、B分别为+1、+2、+3价。 NaIM Asi「pscl|A 801714 190-70121-30-101 HIB IVB VB VIB VIIB IBIIB k Ca Sc Ti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77078293925 506727241001143028377949.585205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IX 71887571437205 600d455568586-3373.42241272 Cs Ba La hf Tar Pt Au Hg TI Pb Bi Po At|Rn 645963860319216 370d17d276430501231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6 表6.1 氯化物的熔点 (单位为℃) 注1:IB~VB,IA~IVA族价态与族数相同; VIA族为四氯化物,VIB、VA族为三氯化 物。VIIB和VIII族为二氯化物。 注2:Tl、Pb、Bi分别为+1、+2、+3价
表62氯化物的沸点(单位为C) -84,9 IA 表示升华,d表示分解;LCl,ScCl3的 IIIA IVA VA VIA LiCl BeCh 数据有一个温度范围,本表取平均值。 BCl CCl NCl 1342520 12576.8<71 Na CIMg CI AlCl SiCl PCI SC14 14131412 178s57.6755-15d IIIB IVB VB VIB VIIB 8 VIB IBIB KCI CaChlscCbl TiCl vCl CrCB MnCh Fe CBlCoCll NiCh CuCh lznClIGa CI Ge CL AsCb secL 15001600825136.414851300s1190315d1049973s933d732201,384130.2288d Cucl 1490 RbCl SrCh YCl3 ZrCL NbCls MoCIs RhCI AgCl CdCl In Cb SnCL SbCl Te CL 139012501507331s254268 800s 15509606001141283380 CsCl Ch La CllHfClI Ta Cls WCl ReCl AuCl, HgCh Tici pbc山BiCb 12901560}1000319s242346.7500 265302720105d447 WCls Aucl PbCI 275.6 2895d 950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7 IA HCl -84.9 IIA IIIA IVA VA VIA LiCl 1342 BeCl2 520 BCl3 12.5 CCl4 76.8 NCl3 1600 ScCl3 825s TiCl4 136.4 VCl4 148.5 CrCl3 1300s MnCl2 1190 FeCl3 315d CoCl2 1049 NiCl2 973s CuCl2 933d CuCl 1490 ZnCl2 732 GaCl3 201.3 GeCl4 84 AsCl3 130.2 SeCl4 288d RbCl 1390 SrCl2 1250 YCl3 1507 ZrCl4 331s NbCl5 254 MoCl5 268 RhCl2 800s AgCl 1550 CdCl2 960 InCl3 600 SnCl4 114.1 SbCl3 283 TeCl4 380 CsCl 1290 BaCl2 1560 LaCl3 >1000 HfCl4 319s TaCl5 242 WCl6 346.7 WCl5 275.6 ReCl4 500 AuCl3 265s AuCl 289.5d HgCl2 302 TlCl 720 PbCl4 105d PbCl2 950 BiCl3 447 表6.2 氯化物的沸点(单位为℃) s表示升华; d表示分解;LiCl,ScCl3的 数据有一个温度范围,本表取平均值
2.离子极化理论 1)离子极化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组 正负离子如果是球 的中心 于各自的球心。 但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_离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 发生相对位移葛子就会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这 过程叫做离子极化。 离子本身产生的电场,可使带异号电荷的相邻离子发 生极化。 b○de (a)不在电场中 (b)离子在电场中(c)两个离子的 的离子 的极化 相互极化 图61离子极化作用示意图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8 2. 离子极化理论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组成的,正负离子如果是球 形的,则正负电荷的中心分别处于各自的球心。 但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会 发生相对位移,离子就会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这种 过程叫做离子极化。 离子本身产生的电场,可使带异号电荷的相邻离子发 生极化。 图6.1 离子极化作用示意图 1)离子极化
2)离子极化与键的极性 离子极化的结果,使正、负离子之间发生了额外的吸 引力,甚至有可能使两个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变形,轨 道相互重叠生成极性较小的键(如下图),即离子键 向共价键转变。因而,极性键可以看成是离子键向共 价键过渡的一种形式 离子相互极化作用增强 键的极性减小 图6.2离子键向共价键转变的示意图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9 离子极化的结果,使正、负离子之间发生了额外的吸 引力,甚至有可能使两个离子的电子云产生变形,轨 道相互重叠生成极性较小的键(如下图),即离子键 向共价键转变。因而,极性键可以看成是离子键向共 价键过渡的一种形式。 图6.2 离子键向共价键转变的示意图 2)离子极化与键的极性
3)影响离子极化的因素 ①离子极化力(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 离子的极化力决定于它的电场强度,主要取决于 离子的电荷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 >离子的半径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如Mg2+>B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8电子构型的离子如Na、Mg2+)极化力弱,917电子 构型的离子(如Cr3+、Mn2+、Fe2+、Fe)及18电子构 型的离子(如Ag+、Zn2等)极化力较强,如Ag+>Nat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0 3)影响离子极化的因素 ①离子极化力(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 离子的极化力决定于它的电场强度,主要取决于: ➢ 离子的电荷 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 ➢ 离子的半径 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如 Mg2+> Ba2+ ➢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 8电子构型的离子(如Na+ 、Mg2+ )极化力弱,9~17电子 构型的离子(如Cr3+ 、Mn2+ 、Fe2+ 、Fe3+ )及18电子构 型的离子(如Ag+ 、Zn2+等)极化力较强,如 Ag+>>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