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时间 课题 《马嵬》教学设计 教|知只与能力(明导学生盒过舵育窟瑜的有滋要方杰作 学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 过程与方法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标|情感态度(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与价值观(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优民的情怀 教学 重点 分析《马嵬倛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 难点 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导入新课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 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 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作者简介 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 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 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 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 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 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 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土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 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土。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 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 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有的抒发自己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题 《马嵬》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 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 重点 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 难点 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 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 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 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 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 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李商隐(约 813~858 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 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 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 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 年),由于令 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 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 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 600 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有的抒发自己
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晩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 爱。他的诗“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 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 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 彩的艺术形象。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 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 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夕/笑/牵牛 五、分析课文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1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诗意。 2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提问】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 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提问】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 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 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 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 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 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 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 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
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 爱。他的诗“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 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 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 彩的艺术形象。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 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 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四、初读课文 五、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1.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诗意。 2.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提问】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 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提问】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 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 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 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 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 “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 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 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
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提问】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 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 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 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 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 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 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 之“此日”! 【提问】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 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 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 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 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 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 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 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干钧。传说,杨贵妃死后 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 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 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笔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 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
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提问】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 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 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 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 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 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 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 之“此日”! 【提问】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 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 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 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 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 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 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 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 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 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 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 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
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 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 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 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 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 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 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 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 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 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 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 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提问】《马嵬(其二)》的巧对 六、本文写作特点 【明确】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 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 七、布置作业 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 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 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 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 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 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 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凊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 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
六、本文写作特点 七、布置作业 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 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 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 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 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 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 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 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 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 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 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 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提问】《马嵬(其二)》的巧对 【明确】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 句 28 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 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 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 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 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 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 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 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 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
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 笔也。"(《围炉诗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昊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 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 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 统,只要出语自然怡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1别开生面的立意。 2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背诵全文。 教学后
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 笔也。”(《围炉诗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 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 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 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1.别开生面的立意。 2.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背诵全文。 教 学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