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新兴初级中学郑昌斌 班级 考号 姓名 、语言积累与应用(共20分) 1.下面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然后将改正后的字写入田 字格中(4分) 披衰戴笠狂风呼哮脍灸人口枯萎雕谢入不付出低吟潜唱 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潸然(shan)矜持(jng)撑篙(hao)瞭望(liao) B.青睐(cai) 充沛(pei) 灼伤(zhuo)徜徉(yang) C.着陆(zhe) 咽泣(yan) 冰碴(zha)诧异(cha) D.挟带(xie) 花卉(hui) 并蒂(d1)黄晕(yun) 3.根据我们学过的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随风潜入夜, (2) ,红杏枝头春意闹 (3)春色满园关不住, ,多少楼台烟雨中。 (5)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6) 春在溪头荠菜花。 (⑦)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照耀得你的心像」 8)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 战胜了惊涛骇浪, ,在滚滚黄河上 成为黄河的主人。 4、依照句子的句式,仿写两句,构成一个排比句。(4分)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 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如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 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4分) 采桑子[注]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1.你能从词句中推测出作者所描绘的时令么?说说你的依据。(2分)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新兴初级中学 郑昌斌 班级 考号 姓名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共 20 分) 1.下面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然后将改正后的字写入田 字格中(4 分) 披衰戴笠 狂风呼哮 脍灸人口 枯萎雕谢 入不付出 低吟潜唱 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 A. 潸然(shā n) 矜持(jī ng) 撑篙(hā o) 瞭望(liào) B.青睐(cài) 充沛(pèi) 灼伤(zhuó) 徜徉(yáng) C.着陆(zhé) 咽泣(yàn) 冰碴(zhā ) 诧异(chà) D.挟带(xié) 花卉(huì) 并蒂(dì) 黄晕(yùn) 3.根据我们学过的课文内容填空 (10 分) (1)随风潜入夜, 。 (2) ,红杏枝头春意闹。 (3)春色满园关不住, 。 (4) ,多少楼台烟雨中。 (5)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 (6) ,春在溪头荠菜花。 (7)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照耀得你的心像 , 。 (8)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 战胜了惊涛骇浪, ,在滚滚黄河上 , 成为黄河的主人。 4、依照句子的句式,仿写两句,构成一个排比句。(4 分)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 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如 , ;如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 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4 分) 采桑子[注]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1.你能从词句中推测出作者所描绘的时令么?说说你的依据。(2 分)
2.首句中的“好”字统领全词。作者认为“群芳过后”的西湖究竟好在哪儿?试结 合词句谈谈你的感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8分)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 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 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 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 上戏弄着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 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2分)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唐朝诗人韩愈在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一诗中,用“ 两句诗作比 以此来表达诗人 的思想感情。(3分)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完成下面问题。(15分) (甲)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 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乙)①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 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 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 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 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 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 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2.首句中的“好”字统领全词。作者认为“群芳过后”的西湖究竟好在哪儿?试结 合词句谈谈你的感受。(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8 分)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 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 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 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 上戏弄着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 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2 分)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 分) 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唐朝诗人韩愈在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一诗中,用“ , 。”两句诗作比, 以此来表达诗人 的思想感情。(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完成下面问题。(15 分) (甲)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 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乙)①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 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 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 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 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 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 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②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 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 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 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③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鞦鞋,穿 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髙 髙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 不痛快人也 1.为上面文字甲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 (2分) 2.甲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 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①触觉方面: ②嗅觉方面 ③听觉方面: ④视觉方面 3.甲文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 (2分) 4.概括甲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5.甲乙两段文字中写出了江南春风与北京春风的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字准确概括。 (2分) 江南的春风 ;北京的春风 6.乙段文字写出了北京春天的别样的体会,分别是什么。(3分) ②段表示为 (10字以内) ③段文字表示为 (25字以内)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3分) 春日感言朱国良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 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 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 kui sh 1) 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 zhi zhuo) 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 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 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 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 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如果说冬天是一篇哲学,是一则寓言,那么春天则是一首( she n sui) 的诗, 是一曲明朗的歌,春天也让有思想的人感动和感慨。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 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 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 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 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
②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 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 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 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③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 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 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 不痛快人也。 1.为上面文字甲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__ ________。(2 分) 2.甲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 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 分)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概括甲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 10 个字)。(2 分) 5.甲乙两段文字中写出了江南春风与北京春风的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字准确概括。 (2 分) 江南的春风 ; 北京的春风 6.乙段文字写出了北京春天的别样的体会,分别是什么。(3 分) ②段表示为 (10 字以内) ③段文字表示为 (25 字以内)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3 分) 春日感言 朱国良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 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 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kuī sh ì) ,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zhí zhuó) 。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 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 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 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 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如果说冬天是一篇哲学,是一则寓言,那么春天则是一首(shē n suì) 的诗, 是一曲明朗的歌,春天也让有思想的人感动和感慨。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 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 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 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 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
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 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 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 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 能外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 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 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 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 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 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 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宇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 “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 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 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易逝的自然迹 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 者的岁月年华里! 摘自2004年2月22日《绍兴晚报》,有改动 依据注音,在文中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2.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分) 3从第①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慨?(3分) 4第②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 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5第④段开头写到,“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请联系 上下文,反复品味、揣摩这句话,谈谈你的感悟。(3分) 写作(40分) 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一个恰当的词语,使之成为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600字左 右的文章。 题目:春天里的
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 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 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 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 能外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 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fú lǔ ) 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 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 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 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 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宇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 “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 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 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易逝的自然迹 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 者的岁月年华里! ——摘自 2004 年2月22日《绍兴晚报》,有改动。 1.依据注音,在文中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 分) 2.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 分) 3.从第①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慨?(3 分) 4.第②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 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 分) 5.第④段开头写到,“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请联系 上下文,反复品味、揣摩这句话,谈谈你的感悟。(3 分) 三、写作(40 分) 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一个恰当的词语,使之成为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 右的文章。 题目:春天里的
600
2014年第一次七年级语文月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共20分) 1.(4分)衰-蓑哮-啸灸-炙雕-凋付-敷潜-浅2.(2分)D 3.(10分)每空一分。(1)润物细无声(2)绿杨烟外晓寒轻 (3)一枝红杏出墙来(4)南朝四百八十寺(5)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6)城中桃李愁风雨(7)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8)化险为夷如履平地4(4分)示例:如沙漠里的一泓甘泉,为我送来 清甜:如黑暗里的一盏灯,为我送来光明 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4分) 1.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群芳过后”、“狼藉残红”、“飞絮”等意象, 都展现出暮春的物候特征。 2.“群芳过后”的西湖,好在一个“空”字上。群芳已过,笙歌散尽,湖畔唯有词 人独自品味暮春的清空幽寂的美趣,游人去了,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 中又增添了空灵、欢娱的意趣。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8分) 1.(2分)1.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 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3分)2.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 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 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 色 3.(3分)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完成下面问题。(15分) 1.(3分)DBAC2(4分)(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 示例①触觉方面:不寒、母亲的手、抚摸。②嗅觉方面: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 ③听觉方面:卖弄清脆的喉咙、婉转的曲子、牧童的短笛、嘹亮地响等 ④视觉方面:繁花、嫩叶。 3.(2分)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4.(2分)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风图或江南春风图 5.(2分)柔刚6.(3分)②段表示为:使河冰开裂,冬眠惊醒。③段文 字表示为:使麦苗返青,山桃鼓苞,帮助人们把粪肥抛洒匀净。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3分) 1.(2分)窥视执著深邃俘虏2.(3分)①春天是美好的,但春天短暂而易逝,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②人应该保持青春的活力,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奋斗和进取 3.(3分)①因为春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 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②引发了作者”春光难觅”、"春光易逝”的感慨 4.(2分)在春天的怀抱里,不论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人人都能尽享春天带来的欢乐,这 正是春天被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所承认和赞美的原因。 5.(3分)美丽的春色,习习的春风,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促使人们从心里感 受到生活的美好,进而引发人们更加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珍视人生
2014 年第一次七年级语文月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共 20 分) 1.(4 分)衰-蓑 哮-啸 灸-炙 雕-凋 付-敷 潜-浅 2.(2 分)D 3. (10 分)每空一分。 (1)润物细无声 (2)绿杨烟外晓寒轻 (3)一枝红杏出墙来 (4)南朝四百八十寺 (5)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6)城中桃李愁风雨 (7)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8)化险为夷 如履平地 4.(4 分)示例:如沙漠里的一泓甘泉,为我送来 清甜;如黑暗里的一盏灯,为我送来光明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4 分) 1.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群芳过后”、“狼藉残红”、“飞絮”等意象, 都展现出暮春的物候特征。 2.“群芳过后”的西湖,好在一个“空”字上。群芳已过,笙歌散尽,湖畔唯有词 人独自品味暮春的清空幽寂的美趣,游人去了,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 中又增添了空灵、欢娱的意趣。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8 分) 1. (2 分)1.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 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3 分)2.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 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 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 色。 3. (3 分)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完成下面问题。(15 分) 1. (3 分)DBAC 2(4 分)(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 示例①触觉方面:不寒、母亲的手、抚摸。 ②嗅觉方面: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 ③听觉方面:卖弄清脆的喉咙、婉转的曲子、牧童的短笛、嘹亮地响等。 ④视觉方面:繁花、嫩叶。 3. (2 分)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4.(2 分)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风图或江南春风图 5. (2 分)柔 刚 6. (3 分)②段表示为: 使河冰开裂,冬眠惊醒。③段文 字表示为: 使麦苗返青,山桃鼓苞,帮助人们把粪肥抛洒匀净。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3 分) 1. (2 分)窥视 执著 深邃 俘虏 2. (3 分) ①春天是美好的,但春天短暂而易逝,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②人应该保持青春的活力,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奋斗和进取。 3.(3 分)①因为春“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 “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 ②引发了作者“春光难觅”、“春光易逝”的感慨 4. (2 分)在春天的怀抱里,不论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人人都能尽享春天带来的欢乐,这 正是春天被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所承认和赞美的原因。 5. (3 分)美丽的春色,习习的春风,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促使人们从心里感 受到生活的美好,进而引发人们更加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珍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