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189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 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 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记者生涯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叶圣 陶说。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 工作的起点。他于1923年成为该馆的编辑。 在1930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他开始编辑 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对叶圣陶来说,做一个编辑不再简单的是一份工作,而 成为了一项职业。“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文字。编辑们必须 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编辑在检査最终成果的过程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叶圣陶认为“认真”是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最初和最终”的职业的热爱 在抗日战争中,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1946 年,他回到上海,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叶圣陶对现代汉语的视角促进了中国现代 新闻业的发展,开创了现代出版业的新纪元。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
叶圣陶(1894 年-1988 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 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 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 1988 年 2 月 16 日于北京逝世,享年 94 岁。 一、记者生涯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我的第二职业是老师,” 叶圣 陶说。 叶圣陶曾花费他人生的许多时间于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 工作的起点。他于 1923 年成为该馆的编辑。 在 1930 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成为开明书店的编辑。他开始编辑 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编辑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 对叶圣陶来说,做一个编辑不再简单的是一份工作,而 成为了一项职业。“在编辑当中粗心是不允许的,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文字。编辑们必须 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 编辑在检查最终成果的过程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叶圣陶认为 “认真” 是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 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这一观点。 叶圣陶的一生致力于编辑与出版。 他从未停止过于自己“最初和最终”的职业的热爱。 在抗日战争中,叶圣陶与他的家庭一并移居到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1946 年,他回到上海,在开明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叶圣陶对现代汉语的视角促进了中国现代 新闻业的发展,开创了现代出版业的新纪元 。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
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帮助改进 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 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加快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 编辑如巴金(1904年-2005年)、丁玲(1904年-1986年)、戴望舒(1905年-1950年)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一起血腥惨案,被称为五卅惨案。大约2000名上海工人和 学生加入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反帝国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压迫并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示 威者怒吼道“打倒帝国主义!”。遍及全中国的工人以全体罢工和集体示威游行的方式策应着 这次活动。而后英国警察以暴力镇压示威者,造起这事件中造成13名中国人死亡。到6月 1日有超过20名中国人被杀害。 谁来讲述真相?” 没有一家上海报纸报道这起惨案。首页新闻大多是中国京剧演员的闲谈。上海报纸因为 当局施压拒绝提及这起事件。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当众指责道“为什么新闻记者们如此无 情地对这起骇人的血案熟视无睹?为什么他们这么害怕真相?可笑的是没有人敢说出真 相。”叶圣陶因此与郑振铎和胡愈之(1896年-1986年)一同创办了《公理日报》他们不 顾帝国主义强力压迫,全景展示这起惨案,是为了唤醒有良知和爱国心的普通大众。同时也 为了推动“五卅精神”在中国的传播。 为了更多的报道真相,《公理日报》提供了大众的讨论场所,名叫社会裁判所”,以 鼓励读者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观点看法。叶圣陶和其他《公理日报》的编辑们激烈的批评社会 的不公。这份报纸起到了对专制政权的监督者作用,同时在早期中国现代社会中启蒙了“新 闻自由”的观念。 由于财政困难和编辑们的意见不一,《公理日报》最终在创立22天后停刊。叶圣陶从没有停 止追踪真相。在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他参与到反抗国民政府的斗争中,为民主国 家的新闻自由而奋斗。他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礼拜六》《上 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文学周报》《公理日报》《国文月刊》《苏州评论》《妇 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开明少年》《中国作家》《人民教育》《中国语 文》《诗》《光明》《国文杂志》《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
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帮助改进 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 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加快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伯乐。他教育和发掘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 编辑如巴金(1904 年-2005 年)、丁玲(1904 年-1986 年)、戴望舒(1905 年-1950 年)。 1925 年 5 月 30 日上海发生了一起血腥惨案,被称为五卅惨案。大约 2000 名上海工人和 学生加入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反帝国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压迫并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示 威者怒吼道“打倒帝国主义!”。遍及全中国的工人以全体罢工和集体示威游行的方式策应着 这次活动。而后英国警察以暴力镇压示威者,造起这事件中造成 13 名中国人死亡。到 6 月 1 日有超过 20 名中国人被杀害。 “谁来讲述真相?” 没有一家上海报纸报道这起惨案。首页新闻大多是中国京剧演员的闲谈。上海报纸因为 当局施压拒绝提及这起事件。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当众指责道“为什么新闻记者们如此无 情地对这起骇人的血案熟视无睹?为什么他们这么害怕真相?可笑的是没有人敢说出真 相。” 叶圣陶因此与郑振铎和胡愈之(1896 年-1986 年)一同创办了《公理日报》 他们不 顾帝国主义强力压迫,全景展示这起惨案,是为了唤醒有良知和爱国心的普通大众。同时也 为了推动“五卅精神”在中国的传播。 为了更多的报道真相,《公理日报》提供了大众的讨论场所,名叫“社会裁判所” ,以 鼓励读者表达他们对社会的观点看法。叶圣陶和其他《公理日报》的编辑们激烈的批评社会 的不公。这份报纸起到了对专制政权的监督者作用,同时在早期中国现代社会中启蒙了“新 闻自由”的观念。 由于财政困难和编辑们的意见不一,《公理日报》最终在创立 22 天后停刊。叶圣陶从没有停 止追踪真相。在抗日战争(1937 年-1945 年),他参与到反抗国民政府的斗争中,为民主国 家的新闻自由而奋斗。 他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 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文学周报》《公理日报》《国文月刊》《苏州评论》《妇 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 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
母我 t富 5墒 二、政治生涯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 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 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 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 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 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 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 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为人风范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 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 40年代,在四川岷江和青衣江汇流的一座名城,叶老曾应某大学聘请,担任教授。本 来他在大学教书并非第一次,又是很有名气的作家,而且在各大书局掌握过文柄,他可以把 自己的经历写上几大行。可是叶老到校后,在经历栏中只写了四个字,“小学教师”。固然在
二、政治生涯 1949 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 编审委员会主任;6 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 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 联全国委员;9 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 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 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 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 重要职务。1962 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 1979 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 中央副主席,1984 年 9 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三、为人风范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 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 40 年代,在四川岷江和青衣江汇流的一座名城,叶老曾应某大学聘请,担任教授。本 来他在大学教书并非第一次,又是很有名气的作家,而且在各大书局掌握过文柄,他可以把 自己的经历写上几大行。可是叶老到校后,在经历栏中只写了四个字,“小学教师”。固然在
他心目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但人们却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地不炫耀自 己,甘居于普通一兵。凡是知道这件事的朋友,都认为叶老这样填写亳不带半点矫饰,因为 他为人一贯真诚质朴,最厌恶浮名虚名,生平以哗众取宠为可耻。古语说,“字如其人”。叶 老的楷书平正而又自然,篆书则圆润中兼有端庄凝重气概。他力求避免韩愈所说的“俗书趁 姿媚”。他的为人正如他写出的字,不求取悦于人而自有可悦之处。 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一贯如此。比如编讲义,写 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 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 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 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 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 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 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受尽了折磨和迫害,贫病交加者比比皆是。叶老对 于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离开大学后,移家到成都居住, 主持开明书店出版工作。成都是个热闹的城市,又是文化人集聚的中心。在这里,叶老关心 团结了许多不满意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知识分子,为他们指出进步的光明之路。他多次出面主 持座谈会,报告会,冯立祥、朱自清等都欣然到会 四、文教理念
他心目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但人们却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地不炫耀自 己,甘居于普通一兵。凡是知道这件事的朋友,都认为叶老这样填写毫不带半点矫饰,因为 他为人一贯真诚质朴,最厌恶浮名虚名,生平以哗众取宠为可耻。古语说,“字如其人”。叶 老的楷书平正而又自然,篆书则圆润中兼有端庄凝重气概。他力求避免韩愈所说的“俗书趁 姿媚”。他的为人正如他写出的字,不求取悦于人而自有可悦之处。 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一贯如此。比如编讲义,写 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 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 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 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 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 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 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受尽了折磨和迫害,贫病交加者比比皆是。叶老对 于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离开大学后,移家到成都居住, 主持开明书店出版工作。成都是个热闹的城市,又是文化人集聚的中心。在这里,叶老关心、 团结了许多不满意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知识分子,为他们指出进步的光明之路。他多次出面主 持座谈会,报告会,冯立祥、朱自清等都欣然到会。 四、文教理念
叶圣陶 筐族,江苏苏州人,占作取,育 取,国家,文学出蛋凉和社会活动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 继续不断地去做,又 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 法,提高学习效率, 才会成功。 叶圣面:原名叶据钩,解放后控任人民数出版社社 长、数育部副部长,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 国作家协会问、中央文史馆馆长,第五属全国政协常委 要员、第六届余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深 教是为了不教
1、“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 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 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思维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个人 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学生终 生学习的起点。 2、文学为人生 叶圣陶在他反思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动情地写道 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换句话说,我 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力。我生活在城市里,乡镇和农 村,我写在那些地方观察到的事物。作为一名老师,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记录下 来。在一些相当基础和浅显的层面,我关注着中国革命逐渐的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下这些 事情 他大多数的新闻作品由人们的生活得到灵感。他相信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供人消遣,而 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他感觉有义务去让读者知道在他们周围真实发 生的事情。这就是他为什么想要将文学和新闻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也 被用来唤醒青年对社会的关心与敏感。这个观点如同新闻工作者讲述真相的基本原则。叶圣 陶也以记者为毕生职业。 3、易读性 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它意味着读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内容。 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作中强调词语的运用。这大概是因为在他做编辑之前,曾作了10多 年的教师的缘故。他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 当时的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是拥有优秀写作技巧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 且意义模糊的。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够欣赏他们的文章。作者不注意实用的重要性 因此,文学作品难于被普通大众接受。叶圣陶认为一个人只有把文章写得实际且易于理解, 他才能够去只写一些风雅作品。如果读者不理解文章内容,文章就毫无用处
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 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 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思维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个人 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学生终 生学习的起点。 2、文学为人生 叶圣陶在他反思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动情地写道: “在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撰述过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识。换句话说,我 不能写那些只是通过想象得来的东西,但我也没有失掉想象力。我生活在城市里,乡镇和农 村,我写在那些地方观察到的事物。作为一名老师,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记录下 来。在一些相当基础和浅显的层面,我关注着中国革命逐渐的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下这些 事情。” 他大多数的新闻作品由人们的生活得到灵感。他相信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供人消遣,而 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他感觉有义务去让读者知道在他们周围真实发 生的事情。这就是他为什么想要将文学和新闻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也 被用来唤醒青年对社会的关心与敏感。这个观点如同新闻工作者讲述真相的基本原则。叶圣 陶也以记者为毕生职业。 3、易读性 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它意味着读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内容。 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作中强调词语的运用。这大概是因为在他做编辑之前,曾作了 10 多 年的教师的缘故。他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 当时的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是拥有优秀写作技巧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 且意义模糊的。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够欣赏他们的文章。作者不注意实用的重要性。 因此,文学作品难于被普通大众接受。叶圣陶认为一个人只有把文章写得实际且易于理解, 他才能够去只写一些风雅作品。如果读者不理解文章内容,文章就毫无用处
4、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生活的镜子 现实主义是叶圣陶最为鲜明的特点。叶圣陶是现实主义写作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如同 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 因为是一名教育家,在叶圣陶的作品中,他记述了许多知识分子,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被 剥削者,是没有能力反抗的社会底层的人。叶圣陶在他的作品中一贯反映着真相与现实。他 在自己的小说如《火灾》、《线下》和《稻草人》中表达了自己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这些文章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广受赞誉的小说《倪焕之》就记述了一位知 识分子的悲情生活 叶圣陶发现新中国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伪善和保守的。人们为了安稳的生活放弃了 自己的人生价值。叶圣陶在作品中讽刺了这些人。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希望唤醒人们的知 觉并正视这些社会顽疾。叶圣陶不仅写故事,而且报道社会的谬误。他的作品不是用来消遣, 而是用认知和对现实的思考来连填充人们的余暇 写作的基础是一双有洞察力和善于 观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却不怎么拥有洞察力..当然,没有必要以写作为目的训练而一个 人的眼睛,对于眼睛的训练,是为了洞察现实,丰富生活。”(摘自—叶圣陶,《过去随谈》 46页) 5、公文写作 1983年6月20日叶老专门写过一篇《大家都来重视提高公文质量》,文中提出了如何 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质量问题。叶老要求大家牢记一句话:“人家了解你的方针政策、具体办 法之类全凭你写在公文上的书面语言,所以书面语言马虎不得”。叶老十分强调:写作必须 做到明确通顺”’,即“必须把要表达的意思想淸楚。没想淸楚,即使是文章大家也做不到明 确通顺。想清楚了,公文的组织结构自然是意思本身的组织结构,照样写下来,才能做到有 条有理。这样的公文才能够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其次,叶老认为,还要在语法修辞逻 辑各方面用点儿劲。“不光是读些书本,尤其要在实践中随时留意。”叶老所指的意思,即要 我们善于把书本上所讲的这些知识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够熟练地运用于说话、写文章 叶老认为提高写作质量,“必得把文字琢磨得停停当当,端端正正,拿出去才能算是表 达了我的意见。”因此,我们在写作中“都应当斟酌尽善,做到再不能更动一个字,决不能出 门不认货 6、改进文风 写作中关于文风问题,叶老曾多次反复论述。如1956年写的《反对新八股,形成新文 风》:;1958年的《文风问题在哪儿》、《怎样改进文风》:1959年的《要写得便于听》:1961 年《改善字风》;1979年的《端正文风》等。叶老认为:“文风是作风,也是思想风”,“端
4、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生活的镜子 现实主义是叶圣陶最为鲜明的特点。叶圣陶是现实主义写作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如同 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 因为是一名教育家,在叶圣陶的作品中,他记述了许多知识分子,他们中的许多人是被 剥削者,是没有能力反抗的社会底层的人。叶圣陶在他的作品中一贯反映着真相与现实。他 在自己的小说如《火灾》、《线下》和《稻草人》中表达了自己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这些文章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广受赞誉的小说《倪焕之》就记述了一位知 识分子的悲情生活。 、 叶圣陶发现新中国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伪善和保守的。人们为了安稳的生活放弃了 自己的人生价值。叶圣陶在作品中讽刺了这些人。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希望唤醒人们的知 觉并正视这些社会顽疾。叶圣陶不仅写故事,而且报道社会的谬误。他的作品不是用来消遣, 而是用认知和对现实的思考来连填充人们的余暇。“……写作的基础是一双有洞察力和善于 观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却不怎么拥有洞察力……当然,没有必要以写作为目的训练而一个 人的眼睛,对于眼睛的训练,是为了洞察现实,丰富生活。 ”(摘自—叶圣陶,《过去随谈》 46 页) 5、公文写作 1983 年 6 月 20 日叶老专门写过一篇《大家都来重视提高公文质量》,文中提出了如何 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质量问题。叶老要求大家牢记一句话:“人家了解你的方针政策、具体办 法之类全凭你写在公文上的书面语言,所以书面语言马虎不得”。叶老十分强调:写作必须 做到“明确通顺”,即“必须把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没想清楚,即使是文章大家也做不到明 确通顺。想清楚了,公文的组织结构自然是意思本身的组织结构,照样写下来,才能做到有 条有理。这样的公文才能够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其次,叶老认为,还要在语法修辞逻 辑各方面用点儿劲。“不光是读些书本,尤其要在实践中随时留意。”叶老所指的意思,即要 我们善于把书本上所讲的这些知识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够熟练地运用于说话、写文章。 叶老认为提高写作质量,“必得把文字琢磨得停停当当,端端正正,拿出去才能算是表 达了我的意见。”因此,我们在写作中“都应当斟酌尽善,做到再不能更动一个字,决不能出 门不认货。” 6、改进文风 写作中关于文风问题,叶老曾多次反复论述。如 1956 年写的《反对新八股,形成新文 风》;1958 年的《文风问题在哪儿》、《怎样改进文风》;1959 年的《要写得便于听》;1961 年《改善字风》;1979 年的《端正文风》等。叶老认为:“文风是作风,也是思想风”,“端
正文风是大家的事”,“我说的大家,不限于记者、作家,凡是写点书稿,写点文稿的人,乃 至写一封信,写张字条的人,都包括在内。文风是风,风是刮来刮去的,彼此影响的,所以 惟有大家来吹一种端端正正的好风,才能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如何改进文风呢?首先叶老反对说假话,说空话,包括现在还有影响的党八股、洋八股。 “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而且“在说假话和说空话这两点上,党八股、 洋八股的精神是相通的”。其次,叶老还强调字风。因为写作,尤其是应用文写作,必须特 别注意“存心给公众看”。叶老大力呼吁“写信要为收信人着想,起什么稿子要为商量这份稿 子的人着想;写的稿子准备付印付排的要为打字员排字工人着想”。再次,叶老反复强调文 风改进,应努力充实自己,包括思想认识和表达技巧方面,并且要努力使文章具有正确性、 鲜明性、生动性。 7、语言与修辞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叶圣陶在他 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他的优美文章持久 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 的力量。“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人注目,”叶圣陶说。这 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 8、外语元素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形式成为许多作家效仿的对象。他承认阅读一些西方小说家的作 品,对他的写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没有阅读英文,如果我没有接触英文读物,我就不会写 作小说.”他的作品是反思与思辨的。这些不知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实而客观的观察。叶 圣陶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新闻记者。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他它为中 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六、文学作品及特点 叶圣陶小说主要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 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 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 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冷静观察 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的 谛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 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 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 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 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的把笔锋穿过这些人而指向其 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绍钧小说中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大致有两种类型 是卑琐和庸俗型。其代表是《饭》中的吴先生和《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 二是正直和理想型。其代表是《城中》的丁雨生、《抗争》中的郭先生,最典型的是《倪 焕之》中的倪焕之。其中《倪焕之》被矛盾称为“扛鼎”之作 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的又一方面。 叶绍钧对外国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他的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既无欧化 的成分,又没有半文半白的现象,十分讲究规范化。叶绍钧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
正文风是大家的事”,“我说的大家,不限于记者、作家,凡是写点书稿,写点文稿的人,乃 至写一封信,写张字条的人,都包括在内。文风是风,风是刮来刮去的,彼此影响的,所以 惟有大家来吹一种端端正正的好风,才能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如何改进文风呢?首先叶老反对说假话,说空话,包括现在还有影响的党八股、洋八股。 “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而且“在说假话和说空话这两点上,‘党八股、 洋八股’的精神是相通的”。其次,叶老还强调字风。因为写作,尤其是应用文写作,必须特 别注意“存心给公众看”。叶老大力呼吁“写信要为收信人着想,起什么稿子要为商量这份稿 子的人着想;写的稿子准备付印付排的要为打字员排字工人着想”。再次,叶老反复强调文 风改进,应努力充实自己,包括思想认识和表达技巧方面,并且要努力使文章具有正确性、 鲜明性、生动性。 7、语言与修辞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叶圣陶在他 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他的优美文章持久 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 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人注目,” 叶圣陶说。这 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 8、外语元素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形式成为许多作家效仿的对象。他承认阅读一些西方小说家的作 品,对他的写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没有阅读英文,如果我没有接触英文读物,我就不会写 作小说. ” 他的作品是反思与思辨的。这些不知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实而客观的观察。叶 圣陶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新闻记者。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他它为中 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六、文学作品及特点 叶圣陶小说主要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 会,是叶绍钧 “教育小说”的基调。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 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 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冷静观察 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的 谛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 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 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 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 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的把笔锋穿过这些人而指向其 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绍钧小说中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卑琐和庸俗型。其代表是《饭》中的吴先生和《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 二是正直和理想型。其代表是《城中》的丁雨生、《抗争》中的郭先生,最典型的是《倪 焕之》中的倪焕之。其中《倪焕之》被矛盾称为“扛鼎”之作。 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的又一方面。 叶绍钧对外国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他的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既无欧化 的成分,又没有半文半白的现象,十分讲究规范化。叶绍钧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
欧化气息,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严肃踏实的写作态度,使叶绍钧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汉 语的规范、纯洁、健康作出了贡献 1、作品列表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丐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MMO 2、儿童文学 叶老认为儿童文学可以培养年轻的心灵。他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 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 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 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 人们的麻木
欧化气息,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严肃踏实的写作态度,使叶绍钧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汉 语的规范、纯洁、健康作出了贡献。 1、作品列表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 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2、儿童文学 叶老认为儿童文学可以培养年轻的心灵。他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 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 20 世纪 20 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 1923 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 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 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经称赞他的童话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是 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 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 叶圣陶童话选 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 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 【附加补充资料】 、叶圣陶纪念馆 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 里任教。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 善看辞 案聖陶纪念馆 fAi 、家庭成员 妻子:胡墨林。儿子:叶至诚(原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叶至善(原中国少年儿 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女儿:叶至美。孙子:叶兆言(叶至诚之子 当代著名作家)、叶永和(叶至善之子)。孙女:叶小沫(叶至善之女,资深编辑)。曾孙女: 叶子(叶兆言之女)
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经称赞他的童话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是 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 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 识。 叶圣陶童话选 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 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快乐的人》 【附加补充资料】 一、叶圣陶纪念馆 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 年至 1922 年,叶圣陶曾在这 里任教。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甪直镇叶圣陶公园,与保圣寺相邻(保圣寺西侧) 二、家庭成员 妻子:胡墨林。儿子:叶至诚(原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叶至善(原中国少年儿 童出版社社长、 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女儿:叶至美。孙子:叶兆言(叶至诚之子、 当代著名作家)、叶永和(叶至善之子)。孙女:叶小沫(叶至善之女,资深编辑)。曾孙女: 叶子(叶兆言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