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月考二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附答案) 姓名 座号 班级 、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默写。(10分) (1)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1分) (2)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 乎 (《论语》十则)(1分) (3)柳宗元在《捕蛇者说》—文中,叙述了捕蛇者蒋氏所述一家三世的遭遇, 发出了 的慨叹,这和孔子“苛政猛于 虎”一句表达的主旨相同。(1分) (4)后人常常引用宋人辛弃疾词中 两句来说 明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1分) (5)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 的,成为一 束,绝不 (1分) (6)写出古诗文中含“风”字的诗句两句(2分) (⑦)读下面句子,你会想起本册六七单元学过的诗歌。请在横线上分别对应 写出诗歌句子。(3分) 杜甫那颗长了翅膀的心,疾飞巴峡穿巫峡;韦应物如同那野渡自横的小 舟,时代的潮流激不起用世的双浆;李清照的心啊,像那风雨中摇曳的海棠 落下遍地绿肥红瘦
1 初三(上)月考二语文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附答案) 姓名 座号 班级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 分) 1、默写。(10 分) (1)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1 分) ( 2 ) 子 贡 问 曰 :“ 有 一 言 而 可 以 终 身 行 之 乎 ? ” 子 曰 :“ 其 恕 乎! , !”(《论语》十则)(1 分) (3)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一文中,叙述了捕蛇者蒋氏所述一家三世的遭遇, 发出了“ ”的慨叹,这和孔子“苛政猛于 虎”一句表达的主旨相同。(1 分) (4)后人常常引用宋人辛弃疾词中“ , ”两句来说 明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1 分) (5)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 的,成为一 束,绝不 。(1 分) (6)写出古诗文中含“风”字的诗句两句(2 分) ①、 , 。 ②、 , 。 (7)读下面句子,你会想起本册六七单元学过的诗歌。请在横线上分别对应 写出诗歌句子。(3 分) 杜甫那颗长了翅膀的心,疾飞巴峡穿巫峡;韦应物如同那野渡自横的小 舟,时代的潮流激不起用世的双浆;李清照的心啊,像那风雨中摇曳的海棠, 落下遍地绿肥红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表扬信,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分) 表扬信 ×中学领导:① 贵校九年级(1)班髙远同学助人为乐,非常值得表扬。② 我的孩子方旭就读于贵校九年级(1)班,一个月前因患急性肺炎住进了医 院。这期间他耽误了不少功课,我们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高远同学主动来到我 们家,热心为方旭补课③。整整二十天,每天晩上都是如此,直到帮助方旭补上 了落下的功课。在髙远同学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帮助同 学。④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 还要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 此致⑤ 方旭的家长:方杰棉、李兰敬上⑦ 07年3月3日⑧ (1)、这封表扬信在格式上有几处错误,它们是 (写出画线处的 序号)(2分) (2)、有语病的是第处,应改为 (要求不改变原意,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自然)(2分 (3)、正文中语言有一处不得体,请用括号标出。(1分) 3、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 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 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 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4分) 你的讲述: 4、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按要求写一句话 卢梭并不因为披露自己的忏悔而威信扫地,相反,他逝世后,巴黎举行了隆 重的仪式,他的遗体被葬到伟人公墓。“包公请刑”,并未因此遭天下耻笑,反使 天下人觉得他执法如山,更受到人的信任和爱戴。 (1)为这段话续写一个中心句:(2分) (2)若接着举反面例子,请写一个过渡句:(2分)
2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表扬信,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 分) 表 扬 信 ××中学领导:① 贵校九年级(1)班高远同学助人为乐,非常值得表扬。② 我的孩子方旭就读于贵校九年级(1)班,一个月前因患急性肺炎住进了医 院。这期间他耽误了不少功课,我们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高远同学主动来到我 们家,热心为方旭补课③。整整二十天,每天晚上都是如此,直到帮助方旭补上 了落下的功课。在高远同学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帮助同 学。④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 还要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 此致⑤ 敬礼⑥ 方旭的家长:方杰棉、李兰 敬上⑦ 07 年 3 月 3 日⑧ (1)、这封表扬信在格式上有几处错误,它们是 。(写出画线处的 序号)(2 分) (2)、有语病的是第 处,应改为: (要求不改变原意,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自然)(2 分) (3)、正文中语言有一处不得体,请用括号标出。(1 分) 3、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 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 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 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4 分) 你的讲述: 4、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按要求写一句话。 卢梭并不因为披露自己的忏悔而威信扫地,相反,他逝世后,巴黎举行了隆 重的仪式,他的遗体被葬到伟人公墓。“包公请刑”,并未因此遭天下耻笑,反使 天下人觉得他执法如山,更受到人的信任和爱戴。 (1) 为这段话续写一个中心句:(2 分) (2) 若接着举反面例子,请写一个过渡句:(2 分)
5、甲乙两班同学为争得一面“精神文明奖”的流动红旗发生了争执,而且越争 越激烈。你想劝劝他们,于是说:(4分) 二、阅读(63分) (一)记叙文阅读类:(16) 甲)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祆·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 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①;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 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 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 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 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 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 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 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 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 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 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 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 水。众人拉他不住,拍手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选文甲横线部分①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主人公的遭遇?他之所以这样说明 什么?(3分) 2、选文乙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刻画范进这一人物的?达到了怎样的效 果?(3分) 3、选文甲画横线句②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3 分) 4、选文乙中“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一句,烘托出 了 (2分) 5、选文乙中作者反复描写了范进 的动作。(2分)
3 5、甲乙两班同学为争得一面“精神文明奖”的流动红旗发生了争执,而且越争 越激烈。你想劝劝他们,于是说:(4 分) 二、阅读(63 分) (一)记叙文阅读类:(16) (甲)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 ................................ 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①.;.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 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 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 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 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 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 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 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 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 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 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 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 水。众人拉他不住,拍手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选文甲横线部分①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主人公的遭遇?他之所以这样说明 什么?(3 分) 2、选文乙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刻画范进这一人物的?达到了怎样的效 果?(3 分) 3、选文甲画横线句②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3 分) 4 、 选 文 乙 中 “ 把 报 录 人 和 邻 居 吓 了 一 跳 ” 一 句 , 烘 托 出 了 (2 分) 5、选文乙中作者反复描写了范进__________的动作。(2 分)
6、联系两篇选文的全文看,两篇小说共同反映了怎样的主题。(3分) (二)说明文阅读类:(15分)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 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 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 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 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一-微波 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 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 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 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 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 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 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 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 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 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 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 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 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 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 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 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 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 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 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
4 6、联系两篇选文的全文看,两篇小说共同反映了怎样的主题。(3 分) (二)说明文阅读类:(15 分)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 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 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 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 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 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 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 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 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 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 年,由于一场 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 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 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 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 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 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 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 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 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 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 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 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 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 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
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 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 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 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 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増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 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 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 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成分也减 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 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 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 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 用。(4分) 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分) 10.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4分) (三)议论文阅读类: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18分)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 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 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 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 “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 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 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 持不懈地奤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5 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 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 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 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 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 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 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 60%至 90%, 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 B、C 和 E 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成分也减 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 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 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 分) 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 用。(4 分) 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 分) 10.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4 分) (三)议论文阅读类: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18 分)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 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 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 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 “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 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 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 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 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 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 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 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 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 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 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 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 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 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 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 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 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 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 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文章的中 论点是 (1分) 1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2分) 14.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 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3分) 15.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16.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 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4分 答 6
6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 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 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 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 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 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 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 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 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 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 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 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 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 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 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 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11 . 文 章 的 中 心 论 点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1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文 章 运 用 的 论 证 方 法 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4.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 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3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 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4 分) 答 :
17.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 文以外)(3分) 答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4分 马之干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干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 也? (节选自韩愈 《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 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汘,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 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i):解除。 (节选自岳飞 《论马》)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比行百余里(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始振鬣长鸣(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0.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 21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分)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7.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 文以外)(3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 18—22 题。(14 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 (节选自韩愈 《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 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 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 《论马》)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4)始振鬣.长鸣( ) 1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20.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 分) 21.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4 分)
、作文(6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 件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 往中察觉到一份真诚 请以“我发现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自己的 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2)表达真情实感(3)600字以上 (2)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 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没能给他找到个优秀的关门弟子。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 面地坐在病床边沉重的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说:“失 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 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 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请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答案 (1)青草池塘处处蛙(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青 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5)加过人工似的旁逸斜出。 (6)答案:风: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古道西风瘦马。4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舂深锁二乔。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6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9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0风雨不动安如山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 飞雪。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4相见时难别 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1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 黄
8 三、作文(60 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 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 往中察觉到一份真诚、、、、、、 请以“我发现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自己的 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2)表达真情实感 (3)600 字以上 (2)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 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没能给他找到一个优秀的关门弟子。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 面地坐在病床边沉重的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说:“失 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 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 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请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答案 一、1、 (1)青草池塘处处蛙(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青 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5)加过人工似的 旁逸斜出。 (6)答案:风:1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 古道西风瘦马。4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6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7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9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0 风雨不动安如山 1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 飞雪。12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3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4 相见时难别 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5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16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 黄
(7)略 2、(1)、①⑤⑥,(2)、介词“在”的运用位置,(3)、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还要 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 3、略 4、①可见,如果一个人能“知耻”善改,不仅不会被别人鄙视,反而更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和信赖。 ②反之,有错不改或坚持错误,那才会真正降低自己的威信。 5、此题无标准答案,但应从“用激烈的争吵获得精神文明奖本身就不文明”这个角度来劝 (一)答案: 1、肖像描写,说明封建科举制度和那个社会对孔乙己的迫害之甚。 2、夸张的讽刺。使范进发疯的丑态跃然纸上,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尖锐抨 击了它的罪恶。 3、我对孔乙己冷漠,鄙弃的心理,反映了当时世态炎凉,人和人之间冷漠的感情和 麻木不仁的心理。 4、范进疯的突然,疯的可怕 5、拍手与笑着 6、反映出范进和孔乙己这样的封建知识分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揭露并批 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二)【参考答案】 7.微波食品有损健康。(3分) 8.强调突出全部如此,无一例外。(4分) 9.①微波辐射(或:微波泄漏)。②微波食品安全(或:微波破坏食品营养的成分以 及微波食品对健康的危害)。(4分,一点2分) 10.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 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从而产生热量。(4分) (三) l1、才能来自勤奋学习。12、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13、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对比论证(答对两种得1分,答对三种得2分)。14、作者这样安排材料,从正反两 方面对比论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15、强化中 心论点;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所举事例必须有典型性,表述简明,意思完整。(例如:宋代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聪明,“指物 作诗立就”,因为不注意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衰竭,终于成了一个普通人。)17、择录语 句必须准确,写出一条得1分,写出两条得3分。例如: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 才。②天才出于勤奋 (四) 答案: 18.(1)等同,一样(2)及,等到(3)有时(4)马鬃毛 19.(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 20.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9 (7)略 2、(1)、①⑤⑥,(2)、介词“在”的运用位置,(3)、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还要 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 3、略 4、 ①可见,如果一个人能“知耻”善改,不仅不会被别人鄙视,反而更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和信赖。 ②反之,有错不改或坚持错误,那才会真正降低自己的威信。 5、 此题无标准答案,但应从“用激烈的争吵获得精神文明奖本身就不文明”这个角度来劝 二、 (一)答案: 1、肖像描写,说明封建科举制度和那个社会对孔乙己的迫害之甚。 2、夸张的讽刺。使范进发疯的丑态跃然纸上,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尖锐抨 击了它的罪恶。 3、我对孔乙己冷漠,鄙弃的心理,反映了当时世态炎凉,人和人之间冷漠的感情和 麻木不仁的心理。 4、范进疯的突然,疯的可怕。 5、拍手与笑着 6、反映出范进和孔乙己这样的封建知识分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揭露并批 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二)【参考答案】 7.微波食品有损健康。(3 分) 8.强调突出全部如此,无一例外。(4 分) 9.① 微波辐射 (或:微波泄漏)。 ② 微波食品安全(或:微波破坏食品营养的成分以 及微波食品对健康的危害)。(4 分,一点 2 分) 10.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 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从而产生热量。(4 分) (三) 11、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12、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 13、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对比论证(答对两种得 1 分,答对三种得 2 分)。 14、作者这样安排材料,从正反两 方面对比论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 15、强化中 心论点;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 16、 所举事例必须有典型性,表述简明,意思完整。(例如:宋代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聪明,“指物 作诗立就”,因为不注意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衰竭,终于成了一个普通人。) 17、择录语 句必须准确,写出一条得 1 分,写出两条得 3 分。例如: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 才。②天才出于勤奋。 (四) 答案: 18.(1)等同,一样(2)及,等到(3)有时(4)马鬃毛 19.(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 20.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21.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作文略
10 21.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