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87,文件大小:428KB,团购合买
了解会计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阶段,会计的定义,会计基本 假设,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要素,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 原则。掌握会计的定义,四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四 个基本程序与八种方法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会计学》教案 葛家澍余绪缨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讲授本教材总课时为72课时。 第一章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会计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阶段,会计的定义,会计基本假 设,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要素,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 则。掌握会计的定义,四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四个基 本程序与八种方法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重点和难点】会计的定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职能,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以及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课时分配】本章共3课时,其中第一节由学生自学,老师指导;第二节和第三 节1课时,重点突出会计基本假设,第四节和第五节1课时,重点讲授职能和要 素,第六节、第七节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第一节客观环境制约下的会计发展(学生自学) 第二节会计: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 统 一、会计的定义P12[重点 会计一一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 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反映和控制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 会计的子系统 1、财务会计:把己发生的价值运动所形成的信息,分类、计量、记录和汇总, 转化为财务信息。信息是历史性的,是总结。有助于财务决策 2、管理会计:用财务会计产生的信息对预计发生的价值运动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出备选方案,以便进行最优决策。信息是预见性的。有助于管理决策 二、定义所涉及的几个概念 1、系统: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和特殊目标的统一体。 2、信息:是指所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的反映,是“影 响或可能影响系统使用者的决策的有关知识”。 义信息:初始信息

1 《会计学》教案 葛家澍 余绪缨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讲授本教材总课时为 72 课时。 第一章 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会计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阶段,会计的定义,会计基本假 设,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要素,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 则。掌握会计的定义,四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四个基 本程序与八种方法以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重点和难点】会计的定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职能,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以及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课时分配】本章共 3 课时,其中第一节由学生自学,老师指导;第二节和第三 节 1 课时,重点突出会计基本假设,第四节和第五节 1 课时,重点讲授职能和要 素,第六节、第七节 1 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作业相结合 第一节 客观环境制约下的会计发展(学生自学) 第二节 会计: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 统 一、会计的定义 P12 [重点] 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 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反映和控制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 会计的子系统: 1、 财务会计:把己发生的价值运动所形成的信息,分类、计量、记录和汇总, 转化为财务信息。信息是历史性的,是总结。有助于财务决策。 2、管理会计:用财务会计产生的信息对预计发生的价值运动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出备选方案,以便进行最优决策。信息是预见性的。有助于管理决策。 二、定义所涉及的几个概念 1、系统: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和特殊目标的统一体。 2、信息:是指所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的反映,是“影 响或可能影响系统使用者的决策的有关知识”。 广义信息:初始信息

狭义信息:经过加工整理的信息(会计上信息指的是狭义的信息) 严格地说,经过加工改制后的有用数据,才是真正的经济信息 3、财务信息:是指能够用货币表现的那一部分经济信息,也称为货币信息。 三、需要在定义中补充反映的几个内容 会计的对象为价值运动 每一个企业、事业、机关和团体都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四、各种会计定义的分析 1、管理工具论:会计是一套分类、记录、计量、汇总和分析与解释的方法或技 2、管理活动论:会计这项活动或工作是指对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事项,按特 定的方法、予以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和分析、评价 3、艺术论:同管理工具论。 4、信息系统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本书赞同 第四种定义)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什么是会计基本假设P2 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因素进行的抽象与概 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P13[重点 1、会计主体假设 规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和界限(最早的会计实务中,企业主对私人事务和 商业事务是不分的,当企业的中心地位确立后,才真正明确了会计信息收集、处 理和报告和的空间范围) 含义 (1)严格区分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会计主体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 界限。 (2)揭示会计核算的明确立场。 (3)揭示符合什么条件的会计数据可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2、持续经营假设 指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 “反证”一一表明企业的经营将在可以预计的时刻结束。如合同期满、企业濒临 破产清算。 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人们从来不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永久存在的实体。组建 企业的目的通常只是为了某一具体的冒险行为或商业活动。冒险结束,企业也就 不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 既然企业经营是无限期的,我们不可能等到企业解体时再来了解企业的财务 状况。于是为了核算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人为地把企业的经 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区间。一般以一年为一个会计期间(以公历年度为一个

2 狭义信息:经过加工整理的信息(会计上信息指的是狭义的信息) 严格地说,经过加工改制后的有用数据,才是真正的经济信息。 3、财务信息:是指能够用货币表现的那一部分经济信息,也称为货币信息。 三、需要在定义中补充反映的几个内容 会计的对象为价值运动 每一个企业、事业、机关和团体都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四、各种会计定义的分析* 1、 管理工具论:会计是一套分类、记录、计量、汇总和分析与解释的方法或技 巧。 2、 管理活动论:会计这项活动或工作是指对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事项,按特 定的方法、予以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和分析、评价。 3、 艺术论:同管理工具论。 4、 信息系统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本书赞同 第四种定义)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 [重点] ※什么是会计基本假设 P12 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因素进行的抽象与概 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 P13 [重点] 1、 会计主体假设 规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和界限(最早的会计实务中,企业主对私人事务和 商业事务是不分的,当企业的中心地位确立后,才真正明确了会计信息收集、处 理和报告和的空间范围) 含义: (1)严格区分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会计主体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 界限。 (2)揭示会计核算的明确立场。 (3)揭示符合什么条件的会计数据可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2、持续经营假设 指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 “反证”——表明企业的经营将在可以预计的时刻结束。如合同期满、企业濒临 破产清算。 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人们从来不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永久存在的实体。组建 企业的目的通常只是为了某一具体的冒险行为或商业活动。冒险结束,企业也就 不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 既然企业经营是无限期的,我们不可能等到企业解体时再来了解企业的财务 状况。于是为了核算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人为地把企业的经 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区间。一般以一年为一个会计期间(以公历年度为一个

会计期间就是从1月1日到12月31日),当然为了及时提供信息,也可以以 半年、季度和月作为会计期间。(当然,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人们也不再满足于年度财务报表,甚至有人提出了每日财务报表,这在手 工操作的情况下是想都不敢想的。) 4、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货币尺度来计量经济事项和交易。如史前时期的 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等等。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货币的出现,人们 才逐步意识到以货币来计量经济事项和交易或许更简单和更有意义。事实上,会 计计量可以有多种选择,如重量、质量、体积、功率等,但人们发现,唯有货币 才能够将各种经济资源的质与量统一在一起 两个层次 个是货币计量单位 我国规定人民币是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企业 平时经营业务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采纳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年末编 制财务报表时必须将外币折合为人民币反映 个是货币是否稳定的问题一一在会计上有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除非是 有恶性的通货膨胀) 第四节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 、会计目标P20 财务会计目标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逐步发展起来的层次 第一:是提供评估管理当局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第二:是提供可以供各种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与信贷决策的信息。 第三:是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信息。 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我国的会计目标似乎应该定位于第一个层次。 二、会计职能(五项职能)[重点 1、反映经济活动 财务会计—一反映企业己形成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动和经营成果。 管理会计一一反映正在进行和预计将要进行的经济活动 2、控制经济活动 前馈控制—一—通过会计确认实现。(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等) 反馈控制—一是财务会计发挥控制作用的最主要的表现。通过经济决策实现 3、评价经营业绩 财务会计一一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完成 管理会计一一建立责任中心,通过推行责任会计来实现。 4、参与经济决策 从广义决策(从收集数据、提供信息,计论各种方案,一直到选择最优方案的全 过程)的角度来讲,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提供了信息,因此也就参与了决策 5、预测经营前景 财务会计—一具有预测价值的历史信息就能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 管理会计一一是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关系

3 会计期间就是从1月1日到12月31日),当然为了及时提供信息,也可以以 半年、季度和月作为会计期间。(当然,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人们也不再满足于年度财务报表,甚至有人提出了每日财务报表,这在手 工操作的情况下是想都不敢想的。) 4、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货币尺度来计量经济事项和交易。如史前时期的 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等等。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货币的出现,人们 才逐步意识到以货币来计量经济事项和交易或许更简单和更有意义。事实上,会 计计量可以有多种选择,如重量、质量、体积、功率等,但人们发现,唯有货币 才能够将各种经济资源的质与量统一在一起。 两个层次: 一个是货币计量单位;——我国规定人民币是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企业 平时经营业务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采纳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年末编 制财务报表时必须将外币折合为人民币反映。 一个是货币是否稳定的问题——在会计上有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除非是 有恶性的通货膨胀) 第四节 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 一、会计目标 P20 财务会计目标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逐步发展起来的层次: 第一:是提供评估管理当局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第二:是提供可以供各种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与信贷决策的信息。 第三:是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信息。 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我国的会计目标似乎应该定位于第一个层次。 二、会计职能(五项职能) [重点] 1、 反映经济活动 财务会计——反映企业己形成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动和经营成果。 管理会计——反映正在进行和预计将要进行的经济活动。 2、 控制经济活动 前馈控制——通过会计确认实现。(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等) 反馈控制——是财务会计发挥控制作用的最主要的表现。通过经济决策实现。 3、 评价经营业绩 财务会计——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完成。 管理会计——建立责任中心,通过推行责任会计来实现。 4、 参与经济决策 从广义决策(从收集数据、提供信息,计论各种方案,一直到选择最优方案的全 过程)的角度来讲,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提供了信息,因此也就参与了决策。 5、 预测经营前景 财务会计——具有预测价值的历史信息就能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 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三、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关系

1、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目标是把会计职能具体化。 2、会计职能是相对稳定的,目标随外在环境变化而变化。 3、外在环境改变,从而改变了会计的目标,则会计的具体职能也会有变化和发 展 第五节会计要素 [重点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增值运动。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从质 和量上准确的用文字与金额描述会计对象,了解价值增值运动) 2、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两种会计信息: (1)反映一个会计主体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信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反映一个会计主体在某一个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动态信息 收入-费用=利润 第六节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重点 会计基本程序 会计的基本程序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在加工数据并形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 中所特有的步骤。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几个基本环节。 1、会计确认 定义:是把某个项目作为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者其他 会计要素加以正式的记录或列入最终财务报表的过程。 初次确认:把数据归集在账户中 再确认: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表述。 会计确认的条件: (1)可定义性:即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 (2)可计量性,即要能够利用某种计量属性进行计量(是历史成本还是重置 成本等) (3)计量的相关性 (4)计量的可靠性 会计确认的时间:(两种选择) (1)收付实现制 切会计要素的确认以是否收到现金为确认的时间标 准,只要收到现金或支出现金,不论其相应的权利或者义务是否形成都立 即确认收入和费用。 (2)权责发生制—一对于一切会计要素的确认,均以权利或义务是否形成为 标志,而不论是否收到现金。(一般选择权责发生制) 2、会计计量 (1)选择计量尺度:货币计量为主,实物和时间作为补充 (2)选择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或未来现

4 1、 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目标是把会计职能具体化。 2、 会计职能是相对稳定的,目标随外在环境变化而变化。 3、 外在环境改变,从而改变了会计的目标,则会计的具体职能也会有变化和发 展。 第五节 会计要素 [重点]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增值运动。 1、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从质 和量上准确的用文字与金额描述会计对象,了解价值增值运动) 2、 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两种会计信息: (1) 反映一个会计主体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信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反映一个会计主体在某一个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动态信息。 收入-费用=利润 第六节 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重点] 一、会计基本程序 会计的基本程序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在加工数据并形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 中所特有的步骤。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几个基本环节。 1、 会计确认 定义:是把某个项目作为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者其他 会计要素加以正式的记录或列入最终财务报表的过程。 初次确认:把数据归集在账户中。 再确认: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表述。 会计确认的条件: (1) 可定义性:即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 (2) 可计量性,即要能够利用某种计量属性进行计量(是历史成本还是重置 成本等) (3) 计量的相关性 (4) 计量的可靠性 会计确认的时间:(两种选择) (1) 收付实现制——一切会计要素的确认以是否收到现金为确认的时间标 准,只要收到现金或支出现金,不论其相应的权利或者义务是否形成都立 即确认收入和费用。 (2) 权责发生制——对于一切会计要素的确认,均以权利或义务是否形成为 标志,而不论是否收到现金。(一般选择权责发生制) 2、 会计计量 (1) 选择计量尺度:货币计量为主,实物和时间作为补充。 (2) 选择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或未来现

金流量的贴现值等等。(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上的信息都是以历史成本列 示的。) 3、会计记录 定义:是对经过确认而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数据,通过预先设置好的各种账 户,运用一定的文字与金额,按照复式记账的有关要求在账簿中进行记录的过程 4、财务报告 定义:是指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一会计信息传递给各个会计信息使用者的 手段。 包括:基本的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表 其他财务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 二、会计核算方法(八种)(强调) 1.设置账户 2、填制凭证 3、登记账簿 4、复式记账 5、货币计价 6、成本计算 7、财产清查 8、编制财务报表 三、会计基本程序之中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 四个基本程序中应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如下 1、会计确认一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2、会计计量一货币计价、成本计算 3、会计记录一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 4、财务报告一账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第七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重点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是社会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 求。一共有12条原则,分为四大类 、总体性要求(有3条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一一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 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 确,资料可靠。 (二)可比性原则一一(统一性原则)一不同的会计主体在同一期间的会计报表 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比较。这一原则要求不同会计主体对同 一会计事项或类似的会计事项采纳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处理程序 (三)一贯性原则一一是指会计主体采用的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应该在前后

5 金流量的贴现值等等。(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上的信息都是以历史成本列 示的。) 3、会计记录 定义:是对经过确认而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数据,通过预先设置好的各种账 户,运用一定的文字与金额,按照复式记账的有关要求在账簿中进行记录的过程。 4、财务报告 定义:是指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传递给各个会计信息使用者的 手段。 包括:基本的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表 其他财务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 二、会计核算方法(八种)(强调) 1.设置账户 2、填制凭证 3、登记账簿 4、复式记账 5、货币计价 6、成本计算 7、财产清查 8、编制财务报表 三、会计基本程序之中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 四个基本程序中应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如下: 1、会计确认-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2、会计计量-货币计价、成本计算 3、会计记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 4、财务报告-账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第七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重点]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是社会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 求。一共有12条原则,分为四大类: 一、总体性要求(有3条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 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 确,资料可靠。 (二)可比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不同的会计主体在同一期间的会计报表 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比较。这一原则要求不同会计主体对同 一会计事项或类似的会计事项采纳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处理程序。 (三)一贯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采用的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应该在前后

各个会计期间尽可能地保持一致,除非存在着充足的理由,否则企业不得随意变 更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 注:可比性原则与一贯性原则的区别: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的可比性,是不同会计主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相互 的比较 2、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的可比性,是同一个会计主体在前后不同的会计期 间对相同或类似的会计事项应该采取前后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得随意进行变 更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3条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一一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 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信息的要求并有助于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满足企业内部 经营管理当局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信息要有用就必须相关,无关肯定无用。是否相关取决于信息是否具有预测价值 反馈价值(证实过去预测结果)、及时性。 (二)及时性原则一一要求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要求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以 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地使用。 及时收集一及时处理一及时传递,企业竞争越激烈,信息的及时性也就越重要。 (三)明晰性原则一一是要求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并便于会计 信息使用者的理解与使用 企业披露的信息本身就是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决策,如果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花 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仍然看不懂报表,那这样的信息也是没有用的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4条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一一要求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为 确认的标准,凡是当期己经实现的收入和当期己经发生或应当由当期承担的费 用,不论与收入和费用相联系的款项是否己经收到或支付,都应该作为收入或费 用进行会计核算;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己经收到或付出款项,都 不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与费用 (二)配比原则一一指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如: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各项期间费用应该从该期间的收入中直接进行扣 除以计算利润 (三)历史成本原则一一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 本进行核算。 历史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 (即:不考虑随后的市场价格变动)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一一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 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损益。 收益性支出: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益的 取得有关。列于利润表,计入当期损益。 资本性支出:指该项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 计期间的收入相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列 于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

6 各个会计期间尽可能地保持一致,除非存在着充足的理由,否则企业不得随意变 更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 注:可比性原则与一贯性原则的区别: 1、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的可比性,是不同会计主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相互 的比较。 2、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的可比性,是同一个会计主体在前后不同的会计期 间对相同或类似的会计事项应该采取前后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得随意进行变 更。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3条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 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信息的要求并有助于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满足企业内部 经营管理当局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信息要有用就必须相关,无关肯定无用。是否相关取决于信息是否具有预测价值、 反馈价值(证实过去预测结果)、及时性。 (二)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要求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以 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地使用。 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企业竞争越激烈,信息的及时性也就越重要。 (三)明晰性原则——是要求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并便于会计 信息使用者的理解与使用。 企业披露的信息本身就是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决策,如果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花 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仍然看不懂报表,那这样的信息也是没有用的。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4条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为 确认的标准,凡是当期己经实现的收入和当期己经发生或应当由当期承担的费 用,不论与收入和费用相联系的款项是否己经收到或支付,都应该作为收入或费 用进行会计核算;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己经收到或付出款项,都 不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与费用。 (二)配比原则——指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如: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各项期间费用应该从该期间的收入中直接进行扣 除以计算利润。 (三)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 本进行核算。 历史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 (即:不考虑随后的市场价格变动)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 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损益。 收益性支出: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益的 取得有关。列于利润表,计入当期损益。 资本性支出:指该项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 计期间的收入相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列 于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

四、会计修正性惯例(2条原则) (一)谨慎原则(稳健原则)一一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 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益和费用 (二)重要性原则—一指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 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个会计事项是否重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 的职业判断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章现代会计的两大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代会计两大领域形成的历史背景,掌握财务会计和管 理会计的区别和联系(同源分流),并能应用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 科的共生互动关系分析现代会计的发展动因及其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如何“同源分流”,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 【课时分配】课时1课时,基本集中在第二节。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指点为辅。 第一节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科发展的共生互动 性 、现代企业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共生互动性P37 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从独资企业一合伙企业一公司(股份公司)。股份有 限公司就应运而生。 结论:P38。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轨迹离不开金融市场。现代公司制度的 形成、发展是与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相辅相成的。没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就没 有现代公司制度;而没有现代公司制度,也就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这就是现代 公司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共生互动性 、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发展的共生互动性 现代企业会计的精华体现于公司会计之中。没有现代公司制度,就没有现代 会计学科。是发达的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推动了会计学的发展与完善。表现 在: (一)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的现象,对会计理论与方法产生极为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正是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需要不 同的会计信息,于是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二)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在社会经济生 活中的地位

7 四、会计修正性惯例(2条原则) (一)谨慎原则(稳健原则)——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 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益和费用。 (二)重要性原则——指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 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一个会计事项是否重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 的职业判断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章 现代会计的两大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代会计两大领域形成的历史背景,掌握财务会计和管 理会计的区别和联系(同源分流),并能应用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 科的共生互动关系分析现代会计的发展动因及其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如何“同源分流”,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 【课时分配】课时 1 课时,基本集中在第二节。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指点为辅。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科发展的共生互动 性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共生互动性P37 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从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股份公司)。股份有 限公司就应运而生。 结论:P38。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轨迹离不开金融市场。现代公司制度的 形成、发展是与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相辅相成的。没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就没 有现代公司制度;而没有现代公司制度,也就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这就是现代 公司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共生互动性。 二、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学发展的共生互动性 现代企业会计的精华体现于公司会计之中。没有现代公司制度,就没有现代 会计学科。是发达的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推动了会计学的发展与完善。表现 在: (一)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的现象,对会计理论与方法产生极为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正是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需要不 同的会计信息,于是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二)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在社会经济生 活中的地位

(三)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 (四)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提发展推动了会计国际化趋势 第二节现代会计的两大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重点 、现代会计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相对独立领域的历史背景P40 企业组织形式的轨迹:独资一一合伙一一公司制度,到了公司制度出现了经 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现象,这对现代会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是由于两权分 离,适应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不同信息需求,现代会计才逐步形成两个相对 独立的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1、财务会计:通过提供定期的财务报表和其化财务报告,为外界与企业存 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界人士即利益相关者服务。形成了以报表为中心的“会计 观 2、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经营者管理服务,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地进 行管理体制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相关信息。形成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会计观 二、现代会计的“同源分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它们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同源分流”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它们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组 成部分。 )共同基础:原始资料相同。各自进行加工、整理。 (2)服务对象有交叉:二者均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内部管理服务,只 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2、在相当大程度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依赖于“受托责任”。 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存在“受托责任”。(企业的管理人员是受资金提 供者即股东和债权人的委托,对一部分财务资源进行经营和管理,有这层受托关 系,就存在受托责任,就要求把企业的经济资源、义务以及引起资源与义务变化 的交易与事项加以记录、说明。企业管理人员不但要向业主,而且要向政府、职 员、顾客等报告资源的经营管理情况与结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受托责 任”会计,只是侧重点不同。财务会计侧重于企业外部“受托责任”,管理会计 侧重于企业内部“受托责任”。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1、外部利益相关者,决策信息(财务会计);内部经营管理(管理会计)。 2、强调过去(财务会计);未来(管理会计)。 3、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财务会计);不受制约(管理会计)。 4、注重可证实性和货币性信息(财务会计);较少强调可证实性,强调货币性信 息和非货币性信息。 4、会计主体为核心(财务会计):强调多位的主体观念(管理会计)。 5、强制性的会计信息系统,须定期提供财务报表(财务会计);非强制性会计 信息系统,按决策需要提供信息(管理会计)。 6、管理会计涉及更多的相关学科:如管理学、统计学、决策科学、行为科学等

8 (三)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 (四)金融市场与现代公司制度提发展推动了会计国际化趋势 第二节 现代会计的两大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重点] 一、现代会计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相对独立领域的历史背景 P40 企业组织形式的轨迹:独资——合伙——公司制度,到了公司制度出现了经 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现象,这对现代会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是由于两权分 离,适应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不同信息需求,现代会计才逐步形成两个相对 独立的领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1、财务会计:通过提供定期的财务报表和其化财务报告,为外界与企业存 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界人士即利益相关者服务。形成了以报表为中心的“会计 观”。 2、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经营者管理服务,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地进 行管理体制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相关信息。形成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会计观”。 二、现代会计的“同源分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它们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同源分流” (一)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1、它们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组 成部分。 (1) 共同基础:原始资料相同。各自进行加工、整理。 (2) 服务对象有交叉:二者均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内部管理服务,只 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2、在相当大程度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依赖于“受托责任”。 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存在“受托责任”。(企业的管理人员是受资金提 供者即股东和债权人的委托,对一部分财务资源进行经营和管理,有这层受托关 系,就存在受托责任,就要求把企业的经济资源、义务以及引起资源与义务变化 的交易与事项加以记录、说明。企业管理人员不但要向业主,而且要向政府、职 员、顾客等报告资源的经营管理情况与结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受托责 任”会计,只是侧重点不同。财务会计侧重于企业外部“受托责任”,管理会计 侧重于企业内部“受托责任”。 (二)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1、外部利益相关者,决策信息(财务会计);内部经营管理(管理会计)。 2、强调过去(财务会计);未来(管理会计)。 3、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财务会计);不受制约(管理会计)。 4、注重可证实性和货币性信息(财务会计);较少强调可证实性,强调货币性信 息和非货币性信息。 4、 会计主体为核心(财务会计);强调多位的主体观念(管理会计)。 5、 强制性的会计信息系统,须定期提供财务报表(财务会计);非强制性会计 信息系统,按决策需要提供信息(管理会计)。 6、 管理会计涉及更多的相关学科:如管理学、统计学、决策科学、行为科学等

第三章复式簿记系统(一)一账户与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会计等式,账户的结构,账户体系,复式记账方法,过 账与试算平衡以及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掌握会计等式,资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掌握借贷记账法,过账程序以 及试算平衡的基本原理;掌握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要点。 【重点和难点】会计等式,账户的结构,账户体系,复式记账方法,过账与试算 平衡以及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课时分配】本章共5课时每节1学时 【教学方法】教师只讲要点,理关键,安排大量的练习和案例督导学生课堂和课 外完成,并针对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点明。 第一节会计恒等式 重点] 会计恒等式是财务会计记录的出发点与归宿。 丶会计恒等式 什么是权益?一一对企业的资产享有的要求权和可能获得的利益。 1、债权人权益一一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即企业的负债。 所有者权益一一投资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 3、会计恒等式 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也 反映了资产的归属关系 收入一费用=利润 我们还可以把这两个公式结合起来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因为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二、会计恒等式的重要作用 1、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的依据 2、“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3、“收入一费用≡利润”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账户 [重点]

9 第三章 复式簿记系统(一)—账户与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会计等式,账户的结构,账户体系,复式记账方法,过 账与试算平衡以及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掌握会计等式,资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掌握借贷记账法,过账程序以 及试算平衡的基本原理;掌握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要点。 【重点和难点】会计等式,账户的结构,账户体系,复式记账方法,过账与试算 平衡以及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课时分配】本章共 5 课时每节 1 学时。 【教学方法】教师只讲要点,理关键,安排大量的练习和案例督导学生课堂和课 外完成,并针对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点明。 第一节 会计恒等式 [重点] 会计恒等式是财务会计记录的出发点与归宿。 一、会计恒等式 什么是权益?——对企业的资产享有的要求权和可能获得的利益。 1、 债权人权益——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即企业的负债。 2、 所有者权益——投资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 3、 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也 反映了资产的归属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 我们还可以把这两个公式结合起来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因为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二、会计恒等式的重要作用 1、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的依据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3、“收入-费用=利润”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账 户 [重点]

一、会计科目 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 (会计要素是对资金的第一层次的分类,会计科目是对资金的第二层次的分类) 1、会计科目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 常用的会计科目:看书P54 (注意:不能随意编制会计科目的名称) 2、会计科目的分类 (1)资产类科目: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 产。而流动资产又可划分为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等等。 (2)负债类科目: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损益类科目:分为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其他业务收支、营 业外收支和投资净收益等。 (5)成本类科目:分为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3、会计科目还可以按隶属关系再细分 4、账户的设置 概念:是以管理需要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 科学的再分类,并赋予每一个类别以名称及相应的结构。 作用: (1)可以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初级的会计信息。是区分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的 第一道屏障。 (2)可以压缩信息数量,确保质量。(把零散的信息归集在一起) 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姓名与这个人本身的 关系一样。账户是一个人,那么会计科目就是它的名字。如:“知期投资”,作为 账户它有自己的特征。我们所称呼它的,是它的名字。就象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 名字的不同,具体的人与人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 5、账户的结构 重点] 账户的格式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的名称一一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一一发生经济业务的时间和内容 (3)凭证号数一一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具体格式见书P53。 但为了教学的方便,我们常常用“T字型账户”或叫“丁字型账户”来代替 实际的账户,账户的格式就省略了很多 以下一些有关账户的知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第一,每个账户都有四个金额要素: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本 期减少额

10 一、会计科目 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 (会计要素是对资金的第一层次的分类,会计科目是对资金的第二层次的分类) 1、会计科目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 常用的会计科目:看书 P54 (注意:不能随意编制会计科目的名称) 2、会计科目的分类 (1) 资产类科目: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 产。而流动资产又可划分为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等等。 (2) 负债类科目: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3)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等。 (4) 损益类科目:分为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其他业务收支、营 业外收支和投资净收益等。 (5) 成本类科目:分为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3、 会计科目还可以按隶属关系再细分。 4、账户的设置 概念:是以管理需要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 科学的再分类,并赋予每一个类别以名称及相应的结构。 作用: (1)可以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初级的会计信息。是区分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的 第一道屏障。 (2)可以压缩信息数量,确保质量。(把零散的信息归集在一起) 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姓名与这个人本身的 关系一样。账户是一个人,那么会计科目就是它的名字。如:“知期投资”,作为 账户它有自己的特征。我们所称呼它的,是它的名字。就象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 名字的不同,具体的人与人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 5、账户的结构 [重点] 账户的格式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发生经济业务的时间和内容 (3)凭证号数——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具体格式见书 P53。 但为了教学的方便,我们常常用“T 字型账户”或叫“丁字型账户”来代替 实际的账户,账户的格式就省略了很多。 以下一些有关账户的知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第一,每个账户都有四个金额要素: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本 期减少额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87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