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十四 小说阅读 1.(2010·山东省东营市,14-16,8分) 看上去,这个洞似乎永远也填不满似的。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 并且,也许越往深处洞的直径越大吧。“填洞公司”的经营规模一点一点地扩大了起来。 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 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 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 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然而,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由这个洞来 逐步地加以妥善解决。 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 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 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 无一失了。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 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 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 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一一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睛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 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 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 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亳注意。 —《喂一一出来》 14.在“人们”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洞”?(2分) 15.选文写天空变得瓦蓝清澈、高楼大厦不断竖起、建筑工人对传来的叫声和飞来的小 石块毫不在意等内容,说明了什么?(2分) 16.“喂—一出来!”是“探洞”时一个年轻人的叫声,选文中这一叫声再次出现。它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其含义是什么?(4分) 【答案】14.答案:深不可测:慷慨大方、任劳任怨;可妥善解决城市公害和社会问题。评 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0 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 套)专题十四• 小说阅读 1.(2010·山东省东营市,14-16,8 分) 看上去,这个洞似乎永远也填不满似的。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 并且,也许越往深处洞的直径越大吧。“填洞公司”的经营规模一点一点地扩大了起来。 ……全品中考网 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 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 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 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然而,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由这个洞来 逐步地加以妥善解决。 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 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 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 无一失了。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 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 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全品中考网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 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全品中考网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睛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 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 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 去。全品中考网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 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喂——出来》 14.在“人们”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洞”?(2 分)全品中考网 15.选文写天空变得瓦蓝清澈、高楼大厦不断竖起、建筑工人对传来的叫声和飞来的小 石块毫不在意等内容,说明了什么?(2 分) 16.“喂——出来!”是“探洞”时一个年轻人的叫声,选文中这一叫声再次出现。它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其含义是什么?(4 分)全品中考网 【答案】 14.答案:深不可测;慷慨大方、任劳任怨;可妥善解决城市公害和社会问题。 评 分:答对一个要点得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说明人们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不自省不自控,对填洞带来的后果不自知:说明由于 人们的麻木不仁、急功近利,必将招致大自然的报复。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2 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结构作用使文章前后呼应,使事件前后构成因果关系。含义①人们填到洞里的垃 圾终会倒“出来”返还给人类。②警示人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环境,终会自食 其果。③表露出对人们的规劝,希望人们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暂时的利益中走“出来”。评 分:结构作用1分,含义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2010·浙江省金华市,6-10,1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10题。(13分)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 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 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 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 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 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 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 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 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 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⑦)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 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一一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 你的——父亲,请——一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 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 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 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 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 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 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 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 育》,略有改动)
15.答案:说明人们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不自省不自控,对填洞带来的后果不自知;说明由于 人们的麻木不仁、急功近利,必将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结构作用使文章前后呼应,使事件前后构成因果关系。含义①人们填到洞里的垃 圾终会倒“出来”返还给人类。②警示人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环境,终会自食 其果。③表露出对人们的规劝,希望人们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暂时的利益中走“出来”。 评 分:结构作用 1 分,含义 3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2.(2010·浙江省金华市,6—10,13 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6—10 题。(13 分)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 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 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 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 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 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 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 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 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 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 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 ——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 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 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 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 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 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 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 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 育》,略有改动)
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3分) 7.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2 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8.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 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50字左右)(3分) 9.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2分) 10.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 哪里?(3分) 【答案】6.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大意相符即 可)(道歉的原因不写,扣1分:没有指明绅士,扣1分。) 7.(1)“皱皱眉头”,说明心事大,难处理。这里,包含了多层意思:既有为自己的儿子 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有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的羞愧,同时还有为妥善处理好 这件事而产生的担忧。(答出两点即可) (2)一方面,“用力”一词写出了烧炭工对这位绅士教子有方的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 了对绅士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崇敬心理。(大意相符即可) 8.答案示例(1):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好可爱 示例(2):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能扣住“爱怜”和“歉意”写,各1分,语言连贯1分,共3分) 9.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写出两点即可) 10.教育学生不能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 等的。(写出两点即可)(3分) 3.(2010·浙江省衢州市,7-10,16分)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
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 字左右)(3 分) 7.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2 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8.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 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50 字左右)(3 分) 9.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2 分) 10.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 哪里?(3 分) 【答案】6.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大意相符即 可)(道歉的原因不写,扣 1 分;没有指明绅士,扣 1 分。) 7.(1)“皱皱眉头”,说明心事大,难处理。这里,包含了多层意思:既有为自己的儿子 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有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到的羞愧,同时还有为妥善处理好 这件事而产生的担忧。(答出两点即可) (2)一方面,“用力”一词写出了烧炭工对这位绅士教子有方的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 了对绅士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崇敬心理。(大意相符即可) 8.答案示例(1):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好可爱。 示例(2):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能扣住“爱怜”和“歉意”写,各 1 分,语言连贯 1 分,共 3 分) 9.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写出两点即可) 10.教育学生不能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 等的。(写出两点即可)(3 分) 3. (2010·浙江省衢州市,7—10,16 分)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
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 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 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 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 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 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 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 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 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 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 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 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 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 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 为了搞妤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 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 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7.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4分)
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 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 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 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 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 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 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 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 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 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 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 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 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 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 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 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 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7.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 ........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 80 字)(4 分)
8.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4分 9.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4分) 10.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 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4分 【答案】7.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 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8.妻子看看陪读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子 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他认为儿子花钱解决问 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9.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处, 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意思符合即可) 10.第一问答案: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子女)”这个问题的思考。第二问:示 例:小说中儿子的独立是花钱买来的假独立,反映了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错误的 处世观念。(第一问,答“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也可:第二问,要求观点鲜明,能结合儿 子行为进行评价) 4.(2010·浙江省湖州市,7-10,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一10题。(13分) 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一 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 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 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 摧毁了! ③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 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 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 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 “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 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 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 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 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 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8.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 ....“妻子”这个人物形象。(4 分) 9.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4 分) 10.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 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4 分) 【答案】7.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 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8.妻子看看陪读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子, 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他认为儿子花钱解决问 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9.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处, 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意思符合即可) 10.第一问答案: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子女)”这个问题的思考。第二问:示 例:小说中儿子的独立是花钱买来的假独立,反映了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错误的 处世观念。(第一问,答“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也可;第二问,要求观点鲜明,能结合儿 子行为进行评价) 4.(2010·浙江省湖州市,7-10,1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 一 10 题。(13 分) 一包花生 陈亦权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 —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 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 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 摧毁了! ③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 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 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 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 “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校长带 着愧意说。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 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 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 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 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心想: 于是镇长 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 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 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 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 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 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 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 马车离开了! 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 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 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 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 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 写着的名字是一一艾莱特 (选自《意林少年版》2010年第4期,有删改) 7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3分) D一筹款遭拒一[② }富翁来访一得到善款 8阅读第⑥段,按要求答题。(3分) (1)加点词语“这番景象”指什么? (2)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9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 (3分) 10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受助者家长的看法。(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链接材料】丛飞,深圳著名歌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 捐赠钱物近300万元,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从飞身患重病后,曾接到受助者 家长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 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当对方得知丛飞正患病住院没钱继续捐助时,就问:“那你什 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答案】7.回学校被毁 匚②种植花 匚③准备材料一 8.(1)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 花生地。(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 所学校呢? 9.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 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10.受助者家长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其实真正改变命运的永 远都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 心想: 。 于是镇长 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 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 马蹄声。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富翁从车子上跨了 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 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 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 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 马车离开了! 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 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 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 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 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 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选自《 意林 少年版》 2010 年第 4 期,有删改) 7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 4 个字)( 3 分) ① —筹款遭拒— ② — ③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全品中考网 8 阅读第⑥段,按要求答题。( 3 分) (1)加点词语“这番景象”指什么? (2)请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镇长的心理活动。(30 字左右)全品中考网 9 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镇长,一个是富翁,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 3 分) 10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受助者家长的看法。(字数不超过 80 字)(4 分) 【链接材料】丛飞,深圳著名歌手,在他 37 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 400 多场义演, 捐赠钱物近 300 万元,是 178 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丛飞身患重病后,曾接到受助者 家长的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 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当对方得知丛飞正患病住院没钱继续捐助时,就问:“那你什 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全品中考网 【答案】 7. ① 学校被毁 — ② 种植花生 — ③ 准备材料 8.(1)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 花生地。(2)既然付出一点劳动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变成这样,那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造 一所学校呢? 9.镇长:着重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 富翁:能捐资造学校,并且告诉我们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10.受助者家长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其实真正改变命运的永 远都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
5.(2010·浙江省温州市,11-14,16分) 从教第一课 [美]雷切尔·斯劳特 (1)1986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2)在当地,贫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浓雾缠绕着人们的身心。 (3)对我的学生们来说,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布在街头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样 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4)对于现实中的种种恶劣不堪,我的学生们已经麻木了。他们一天一天漫不经心地 踢着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着日子。生活的艰苦与不平不会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仼何的波澜。 (5)但迪龙却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样家境贫寒,常常是一周七天里都穿着同样的 衣服到学校里来。 (6)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愤世嫉俗。在他的观念里,他命中注定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在 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但他不甘于如此 (7)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 (8)我,一名新到任的满怀激情和抱负的英文老师向他保证,读书写字可以为他开辟 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显而易见,迪龙对他现在身处的世界极为反感。 (9)于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他随手翻了一两页后,便很客气地对我 说它们太郁闷了,他不感兴趣。我感觉很挫败 (10)但是,我没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欢我选择的书籍也许是因为它们与他的生活经历 毫无共同之处。我一门心思地想要把他熏陶成为与我相似的文学爱好者,于是又开始了另 次尝试。我把私人藏书里的当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来。迪龙一边读,一边扬起了眉毛。 (11)“这些书稍好一点。”他说,“但是对我没用。他们写的都不是我们的事情。没 有一本能帮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样过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模样!” (12)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为什么不由你来告诉我呢?如果你认为你比书中 的作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难,干嘛不自己写出来?告诉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 统统地写出来!” (13)那天以后,迪龙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在学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样静 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到下课后,他在他的课桌旁踌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过来 (14)我问他有什么事,他略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放在我的桌子 上。我拿起来开始读。 (15)意识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令我很是激动,但是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震撼的却是 文章的内容 (16)迪龙的散文和诗歌记述了他在短短的12年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 字里行间充斥着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 (17)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 (18)迪龙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见识见识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 (19)于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给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几家得到了出版。 (20)10年之后,迪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个热衷写作并以此为生的人 (21)从我与迪龙相处的经历里我得到了一条至今仍坚定不移的信念:“年轻人的敢作 敢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5. (2010·浙江省温州市,11-14,16 分) 从教第一课 [美]雷切尔·斯劳特 (1)1986 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2)在当地,贫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浓雾缠绕着人们的身心。 (3)对我的学生们来说,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布在街头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样 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4)对于现实中的种种恶劣不堪,我的学生们已经麻木了。他们一天一天漫不经心地 踢着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着日子。生活的艰苦与不平不会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澜。 (5)但迪龙却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样家境贫寒,常常是一周七天里都穿着同样的 衣服到学校里来。 (6)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愤世嫉俗。在他的观念里,他命中注定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在 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但他不甘于如此。 (7)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 (8)我,一名新到任的满怀激情和抱负的英文老师向他保证,读书写字可以为他开辟 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显而易见,迪龙对他现在身处的世界极为反感。 (9)于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他随手翻了一两页后,便很客气地对我 说它们太郁闷了,他不感兴趣。我感觉很挫败。 (10)但是,我没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欢我选择的书籍也许是因为它们与他的生活经历 毫无共同之处。我一门心思地想要把他熏陶成为与我相似的文学爱好者,于是又开始了另一 次尝试。我把私人藏书里的当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来。迪龙一边读,一边扬起了眉毛。 (11)“这些书稍好一点。”他说,“但是对我没用。他们写的都不是我们的事情。没 有一本能帮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样过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模样!” (12)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为什么不由你来告诉我呢?如果你认为你比书中 的作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难,干嘛不自己写出来?告诉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 统统地写出来!” (13)那天以后,迪龙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在学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样静 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到下课后,他在他的课桌旁踌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过来。 (14)我问他有什么事,他略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放在我的桌子 上。我拿起来开始读。 (15)意识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令我很是激动,但是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震撼的却是 文章的内容。 (16)迪龙的散文和诗歌记述了他在短短的 12 年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 字里行间充斥着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 (17)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 (18)迪龙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见识见识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 (19)于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给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几家得到了出版。 (20)10 年之后,迪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个热衷写作并以此为生的人。 (21)从我与迪龙相处的经历里我得到了一条至今仍坚定不移的信念:“年轻人的敢作 敢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22)只是我无法确定世界是否己经准备好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4年8月) 11.为了要把迪龙熏陶成一个文学爱好者,“我”都做了哪些尝试?阅读第9—12段依次 简要概括。(4分) (1) (3)激发迪龙真实表达 1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加点的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3.阅读第17段,结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 这句话的含义。(4分) 14.有人评价这是一篇师生之间彼此唤醒心灵的小说,请结合作品谈谈理由。(4分) 【谷案】 1L(4分)(1)推介古典文学作品(2)要出当代流行作品 12.(4分)(1)他间不平,不希望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年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 子,或:他部问不平,不甘于受命运的安,(2)“我“墨次试后受挫的生气与不快,以及不信说服不 了龙的心理 13.(4分)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充满生命力,字里行间又流国出边龙的苦,净孔,惯和 是,今人感到无比沉重 14.(4分)龙在老师的理解与关爱下挣了命运的要排,开在其心地导和下投身文学创作;老 师从龙的身上获得了一个定的信念,年轻人的作草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6.(2010·浙江省义乌市,7-10,14分)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 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 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 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岀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 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 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 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 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 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 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
(22)只是我无法确定世界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4 年 8 月) 11.为了要把迪龙熏陶成一个文学爱好者,“我”都做了哪些尝试?阅读第 9——12 段依次 简要概括。(4 分) (1) (2) (3)激发迪龙真实表达 1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加点的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 分) 13.阅读第 17 段,结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 这句话的含义。(4 分) 14.有人评价这是一篇师生之间彼此唤醒心灵 ......的小说,请结合作品谈谈理由。(4 分) 【答案】 6. (2010·浙江省义乌市,7-10,14 分)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 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 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 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 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 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 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 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 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 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
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 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 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 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 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 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 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 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 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一,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 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有改动) 7.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8.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9.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 别写出其生活哲理。(3分) (1)《山就这么高》: (2)《走一步,再走一步》 10.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平结合的赏析性文字。(80 字左右)(5分) 【答案】 7.“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 8.(1)“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2)“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我” 心中的重要地位或产生的重大影响 9.(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因难,逐步解决 10.例: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 需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传身教
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 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 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 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 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 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 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 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 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 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 年 5 月,有改动) 7. 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8.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4 分) (1) 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9.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 别写出其生活哲理。(3 分) (1)《山就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品中考网 10.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平结合的赏析性文字。(80 字左右)(5 分)全品中考网 【答案】 7.“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 8.(1)“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2) “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我” 心中的重要地位或产生的重大影响 9.(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因难,逐步解决 10. 例 :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 需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传身教
7.(2010.贵州省安顺市市,20-24,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 样的渺小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一一作品受到社会的 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 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一当我变得高 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 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 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批注:“突破”一词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 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100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 定前去拜访。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着弟子们步行前往。那是一 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 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熏低音乐为貨景的類快的曲子。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 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到了山腰,画家远远看见山头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 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 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批注:这一描写极妙:一是切合人物身份:二是虚实结合,生动形象。】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 是,附近并无庙宇。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 【批注:“淡定”一词既照应上文,又为下文“淡淡”一词张本。】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 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 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 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 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批注:画家“回家”是有潜台词的。】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一一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 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0.画家“回家”的潜台词是(2分) 21.结合上下文,解读划线的两句话。(4分) ①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②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2.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3分)
7.(2010.贵州省安顺市市,20--24,1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0—24 题。全品中考网 一样的渺小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 广泛赞誉,名声日隆。 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 并不像别人想象的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我变得高 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通过弟子们的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 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其实,画家已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 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 【批注:“突破”一词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全品中考网 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 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 100 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 定前去拜访。为表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着弟子们步行前往。那是一 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下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 烟袅袅,头顶阳光明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乐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 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到了山腰,画家远远看见山头上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 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 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 【批注:这一描写极妙:一是切合人物身份;二是虚实结合,生动形象。】 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 是,附近并无庙宇。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 【批注:“淡定”一词既照应上文,又为下文“淡淡”一词张本。】 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 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 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 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一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儿片 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批注: 画家“回家”是有潜台词的。】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 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0.画家“回家”的潜台词是 (2 分) 答: 21.结合上下文,解读划线的两句话。(4 分) ①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②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22.请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3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