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及解题攻略 201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 1.炼字品析2.内容理解3.描绘画面4.情感体味5.主旨领悟6.形象 感知7.景物描写⑧.意境欣赏9.名句鉴赏10.表达赏析11.典故溯源12.综 合评价 1.炼字品析 题型阐释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 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 例一(2009·陕西)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二(2009·浙江台州)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ei):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方略 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 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 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 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査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 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如例一的“乱” 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二的“衔”“横”, 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如例一,可能最
201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 12 大题型及解题攻略 201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 12 大题型: 1.炼字品析 2.内容理解 3.描绘画面 4.情感体味 5.主旨领悟 6.形象 感知 7.景物描写 8.意境欣赏 9.名句鉴赏 10.表达赏析 11.典故溯源 12.综 合评价 1.炼字品析 题型阐释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 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 例一(2009·陕西) 湖 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二(2009·浙江台州)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方略 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 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 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 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 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如例一的“乱”, 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二的“衔”“横”, 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如例一,可能最
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二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 方面多了一些什么。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 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 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如例一,如果用 “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而用“乱”,则既具动感,让人眼 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耳中仿佛听到红林 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朱自清《春》中“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闹”字与此处的“乱”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例二,前一个动词,用“衔”而 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 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用“跨”,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 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提醒一点,炼字品析的“析”,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 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人、 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通关演练 1.品读诗词,完成其后题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说说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有何妙处。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下面这首诗第二句中“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 在哪里。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内容理解 题型阐释 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 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这类题目常见的 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 的大意”等。 精题回放 例一(2009·江苏宿迁) 春望
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二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 方面多了一些什么。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 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 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如例一,如果用 “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而用“乱”,则既具动感,让人眼 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耳中仿佛听到红林 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朱自清《春》中“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闹”字与此处的“乱”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例二,前一个动词,用“衔”而 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 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用“跨”,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 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提醒一点,炼字品析的“析”,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 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人、 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通关演练 1.品读诗词,完成其后题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说说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有何妙处。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下面这首诗第二句中“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 在哪里。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内容理解 题型阐释 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 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这类题目常见的 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 的大意”等。 精题回放 例一(2009·江苏宿迁)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例二(2009·云南)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 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闯关方略 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 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 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 内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査,虽然一般不 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 譬如例 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考场上答题时, 可先推想词典里“望”的义项,应该有四项:(1)向远处看,如眺望;(2)心 中所愿,如盼望、期望;(3)拜访,如看望、探望;(4)有名的,人所敬仰的, 如望族、声望。 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第一、二两联,主要是写景,其实也就是 写作者眼中所见,他望到了什么呢?他望到的是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第 三、四两联,写作者内心的想法以及表现在行动上的细节,从这里我们可以 读出他心中的期盼: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如此我们就知道了春望的“望”, 既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也是写作者心中所愿,有“望见”和“期望”两层含义 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如例二,如果是世俗追逐富贵之人,都喜欢热闹,希望自己家门庭若市。倘“无 车马喧”,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但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俗同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例二(2009·云南) 饮 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 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闯关方略 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 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 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 内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查,虽然一般不 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 譬如例一,“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考场上答题时, 可先推想词典里“望”的义项,应该有四项:(1)向远处看,如眺望;(2)心 中所愿,如盼望、期望;(3)拜访,如看望、探望;(4)有名的,人所敬仰的, 如望族、声望。 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第一、二两联,主要是写景,其实也就是 写作者眼中所见,他望到了什么呢?他望到的是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第 三、四两联,写作者内心的想法以及表现在行动上的细节,从这里我们 可以 读出他心中的期盼: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如此我们就知道了春望的“望”, 既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也是写作者心中所愿,有“望见”和“期望”两层含义。 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如例二,如果是世俗追逐富贵之人,都喜欢热闹,希望自己家门庭若市。倘“无 车马喧”,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但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俗同
流,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人格理想。即 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摒弃 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 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独与寂寞”呢? 初中阶段,是培养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一定不能好髙骛 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学习古诗词,同学们不妨用点文言文学习的“笨” 方法,从题目到正文,先一句句把意思弄清楚,再进一步深层理解。 通关演练 1.下面这首诗第三句中“风吹雨”一语,有哪两层意思?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品读下面这首古诗,请写出“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这两 句诗的大意。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3.描绘画面 题型阐释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精题回放 例(2009·贵州铜仁)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
流,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人格理想。即 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摒弃 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 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独与寂寞”呢? 初中阶段,是培养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一定不能好高骛 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学习古诗词,同学们不妨用点文言文学习的“笨” 方法,从题目到正文,先一句句把意思弄清楚,再进一步深层理解。 通关演练 1.下面这首诗第三句中“风吹雨”一语,有哪两层意思?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品读下面这首古诗,请写出“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这两 句诗的大意。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3.描绘画面 题型阐释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精题回放 例(2009·贵州铜仁)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 面
闯关方略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 之美令人心醉。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 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 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 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 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 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结 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 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接着用 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 边的齐鲁大平原。 为了増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 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 来 当然,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 触、嗅每一首诗歌。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 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 一轮夕阳悬挂。你眼前的线条、色彩、动静是不是那么鲜明呢? 通关演练 渔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①西岩宿,晓汲②清湘③燃楚竹④。 烟销日出不见人,敫乃⑤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①傍:靠近。②汲:打水。③湘:湘水。④楚竹:即湘竹。这一句 的“汲清湘”“燃楚竹”有超凡绝俗之感,象征诗中人孤髙品格。⑤欻(ai)乃: 象声词,形容摇橹的声音。 第三、四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欻乃一声山水绿”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4.情感体味 题型阐释 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 绪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 原因有哪些”等
闯关方略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 之美令人心醉。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 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 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 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 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 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结 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 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接着用 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 边的齐鲁大平原。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 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 来。 当然,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 触、嗅每一首诗歌。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 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 一轮夕阳悬挂。你眼前的线条、色彩、动静是不是那么鲜明呢? 通关演练 渔 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①西岩宿,晓汲②清湘③燃楚竹④。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⑤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①傍:靠近。②汲:打水。③湘:湘水。④楚竹:即湘竹。这一句 的“汲清湘”“燃楚竹”有超凡绝俗之感,象征诗中人孤高品格。⑤欸(ǎi)乃: 象声词,形容摇橹的声音。 第三、四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4.情感体味 题型阐释 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 绪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 原因有哪些”等
精题回放 例一(2009·浙江台州)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曰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二(2009·浙江温州) 除夜[注]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干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闯关方略 古诗词以含蓄为贵,诗人直抒胸臆、情感外露的并不多见,往往融情于叙述、 描写、议论之中。 情感体味题,考査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 解析作者情感世界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 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 也有规律可循。如例一《村晚》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往往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 情,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照着这个思路理解《村晚》,大抵不差。 例二《除夜作》是一首思乡诗,思乡诗一般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按照这个 常识理解《除夜作》,应该八九不离十。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 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 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例一《村晚》里出现了青草、池塘、远山、落日、牧童、 短笛等意象,尤其牧童是“横坐”牛背,短笛是“无腔”“信口”吹,这些都描 绘出乡村生活的悠然宁静,作者如此描绘乡村晚景,他的喜爱、欣赏之情自然是 蕴藏其中的。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 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如《书愤》中的“愤”,《春夜喜雨》中的“喜”,《示 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等等。例二《除夜作》中,也出现了很 明确的表露心绪的词语“凄然”,另外“寒”“思”“霜鬓”等词也含蓄地透露 了作者的情感。本题要求分析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通读全诗 是“旅馆寒灯独不眠”,一是“故乡今夜思千里”,一是“霜鬓明朝又一年”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 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精题回放 例一(2009·浙江台州)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二(2009·浙江温州) 除夜[ 注]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闯关方略 古诗词以含蓄为贵,诗人直抒胸臆、情感外露的并不多见,往往融情于叙述、 描写、议论之中。 情感体味题,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 解析作者情感世界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 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 也有规律可循。如例一《村晚》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往往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 情,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照着这个思路理解《村晚》,大抵不差。 例二《除夜作》是一首思乡诗,思乡诗一般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按照这个 常识理解《除夜作》,应该八九不离十。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 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 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例一《村晚》里出现了青草、池塘、远山、落日、牧童、 短笛等意象,尤其牧童是“横坐”牛背,短笛是“无腔”“信口”吹,这些都描 绘出乡村生活的悠然宁静,作者如此描绘乡村晚景,他的喜爱、欣赏之情自然是 蕴藏其中的。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 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如《书愤》中的“愤”,《春夜喜雨》中的“喜”,《示 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等等。例二《除夜作》中,也出现了很 明确的表露心绪的词语“凄然”,另外“寒”“思”“霜鬓”等词也含蓄地透露 了作者的情感。本题要求分析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通读全诗,一 是“旅馆寒灯独不眠”,一是“故乡今夜思千里”,一是“霜鬓明朝又一年”;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 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解答古诗词情感体味题,为了表达精确,还要储备一些专业性词语,如“离 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髙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 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 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用到,不可不知。 通关演练 1.下面两首诗都是写秋天,试比较其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品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其二) (宋)苏轼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②遣巫阳③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④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⑤ 【注释】①元符三年五月,作者遇赦北还,被命移廉州安置,离海南过澄迈 时作诗二首,这首诗即其二。澄迈驿:设在澄迈县(在今海南省北部)的驿站。 通潮阁:在澄迈西,是驿站上的建筑。②帝:天帝。③巫阳:女巫名。④鹘:鹘 鸟。⑤一发:犹言“一线”。此句说中原仅在距隐隐青山一线之处。 这首诗的第三、四句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主旨领悟 题型阐释 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这类 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精题回放 例一(2009·湖北恩施 观书有感
解答古诗词情感体味题,为了表达精确,还要储备一些专业性词语,如“离 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 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 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用到,不可不知。 通关演练 1.下面两首诗都是写秋天,试比较其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登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 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品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其二)① (宋)苏轼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②遣巫阳③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④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⑤。 【注释】①元符三年五月,作者遇赦北还,被命移廉州安置,离海南过澄迈 时作诗二首,这首诗即其二。澄迈驿:设在澄迈县(在今海南省北部)的驿站。 通潮阁:在澄迈西,是驿站上的建筑。②帝:天帝。③巫阳:女巫名。④鹘:鹘 鸟。⑤一发:犹言“一线”。此句说中原仅在距隐隐青山一线之处。 这首诗的第三、四句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主旨领悟 题型阐释 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这类 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精题回放 例一(2009·湖北恩施)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例二(2009·江苏镇江) 江南春 (唐)杜牧 干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 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闯关方略 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 理趣诗中,一般都有脍炙人口的哲理句,有时人们正是因为这些哲理句而记 住了整首诗,某种意义上,这些诗能流传至今,是沾了晢理句的光。理趣诗中的 哲理,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如果是那样,有理而无趣,跟和尚写的阐发佛理的 偈言有什么差别?理趣诗妙在无意说理而理随境生,妙在寓论于景、寄理于物。 在理趣诗中,理语通常与情语、景语融为一体,景语、情语就是理语 如例一,“问渠……”这两句表面是写景,是说方塘之水一一问那方塘的水 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但结合题目《观书 书法)有感》,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作者阐发对书法艺术的感悟:这作品为什么 如此清新隽永呢?原来是由于书写者内心有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书法艺 术如此,万事万物也是同样道理。回答题目的设问,我们还应该结合自身学习知 识,或者接受新事物的经历、体会来谈。示例: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 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 洗礼。) 怀古诗,是指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诗作。古人常说“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又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他们写怀古诗的目的多是 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只是他们感慨的触发点。 如例二,如果将其单纯看作一首写景的诗歌,你可能觉得后两句写出了深邃 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 丰富多彩。但如果你深入一层一一意识到作者的眼光穿越历史的“烟雨”,想到 几百年以前的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民伤财,但佛寺并不能挽救病 入膏肓的南朝政权,而现在晚唐的统治者正重蹈前人的覆辙一一那它就不是一首 简单的写景诗,而是怀古诗。作者是在借古讽今: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 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咏物诗,即描摹物象的诗歌。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 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咏物诗往往不是单纯地描摹事物,咏物是为了抒情、 言志。如虞世南的《蝉》,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例二(2009·江苏镇江)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 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闯关方略 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 理趣诗中,一般都有脍炙人口的哲理句,有时人们正是因为这些哲理句而记 住了整首诗,某种意义上,这些诗能流传至今,是沾了哲理句的光。理趣诗中的 哲理,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如果是那样,有理而无趣,跟和尚写的阐发佛理的 偈言有什么差别?理趣诗妙在无意说理而理随境生,妙在寓论于景、寄理于物。 在理趣诗中,理语通常与情语、景语融为一体,景语、情语就是理语。 如例一,“问渠……”这两句表面是写景,是说方塘之水——问那方塘的水 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但结合题目《观书 (书法)有感》,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作者阐发对书法艺术的感悟:这作品为什么 如此清新隽永呢?原来是由于书写者内心有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书法艺 术如此,万事万物也是同样道理。回答题目的设问,我们还应该结合自身学习知 识,或者接受新事物的经历、体会来谈。示例: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 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 洗礼。) 怀古诗,是指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诗作。古人常说“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又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他们写怀古诗的目的多是 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只是他们感慨的触发点。 如例二,如果将其单纯看作一首写景的诗歌,你可能觉得后两句写出了深邃 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 丰富多彩。但如果你深入一层——意识到作者的眼光穿越历史的“烟雨”,想到 几百年以前的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民伤财,但佛寺并不能挽救病 入膏肓的南朝政权,而现在晚唐的统治者正重蹈前人的覆辙——那它就不是一首 简单的写景诗,而是怀古诗。作者是在借古讽今: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 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咏物诗,即描摹物象的诗歌。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 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咏物诗往往不是单纯地描摹事物,咏物是为了抒情、 言志。如虞世南的《蝉》,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
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可谓物我互释。这就告诉我们,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 人 通关演练 1.读下面一首诗,说说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蕴涵了怎样的生活晢理,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品读下面这首古诗,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获得的启 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6.形象感知 题型阐释 形象感知,主要是指对诗歌中“人”的感知,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 人物形象。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 怎样的人物形象” 精题回放 例一(2009·江苏盐城)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干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遺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西北望,射天狼 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例二(2009·江苏宿迁)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可谓物我互释。这就告诉我们,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 人。 通关演练 1.读下面一首诗,说说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蕴涵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品读下面这首古诗,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获得的启 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6.形象感知 题型阐释 形象感知,主要是指对诗歌中“人”的感知,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 人物形象。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 怎样的人物形象”。 精题回放 例一(2009·江苏盐城)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 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例二(2009·江苏宿迁)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闯关方略 诗歌里的形象,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形象,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二是 人物形象,包括作者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中考考查的一般是人物形象,例一、例二里考查的都是作者自我形象 解答形象感知题,应先“建模”,在头脑里储存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登髙》),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 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辛弃疾《破阵子》) 然后,结合诗词内容,结合作者生平,结合其创作诗歌的背景与心境,进行 具体分析。 如例一,从整首词对太守“狂”态的描写,尤其是从下阕引用冯唐的典故和 画线句的描写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位英雄形象,他英武豪迈、气概非凡,内 心则壮怀激烈,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北宋仁宗、神宗时期,国 力不振,国势衰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有为之士义愤难平,苏 轼即是如此。他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以西汉魏尚自况, 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重新信任、重用自己。 再如例二,尾联是一个细节描写,写诗人为国事、家事而愁,头发因为频繁 的抓挠而越来越少,以至于簪子都插不上去了。这里描写的是诗人忧愁焦虑、憔 悴不堪的形象。 形象感知题,解答的关键,有时不在诗内,而在诗外。我们要对历史有一些 基本的了解,譬如知道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而南宋 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同时,对一些重点诗人 的生平、心迹也要有个大致的把握,如杜甫诗中多是忧国忧民的形象,李煜后期 词中多是愁苦、悲哀的形象。 通关演练 1.下面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勾勒了怎样的边塞健儿形象?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品读下面诗歌,说说其三、四两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齷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闯关方略 诗歌里的形象,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形象,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二是 人物形象,包括作者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中考考查的一般是人物形象,例一、例二里考查的都是作者自我形象。 解答形象感知题,应先“建模”,在头脑里储存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登高》),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 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辛弃疾《破阵子》)…… 然后,结合诗词内容,结合作者生平,结合其创作诗歌的背景与心境,进行 具体分析。 如例一,从整首词对太守“狂”态的描写,尤其是从下阕引用冯唐的典故和 画线句的描写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位英雄形象,他英武豪迈、气概非凡,内 心则壮怀激烈,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北宋仁宗、神宗时期,国 力不振,国势衰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有为之士义愤难平,苏 轼即是如此。他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以西汉魏尚自况, 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重新信任、重用自己。 再如例二,尾联是一个细节描写,写诗人为国事、家事而愁,头发因为频繁 的抓挠而越来越少,以至于簪子都插不上去了。这里描写的是诗人忧愁焦虑、憔 悴不堪的形象。 形象感知题,解答的关键,有时不在诗内,而在诗外。我们要对历史有一些 基本的了解,譬如知道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而南宋 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同时,对一些重点诗人 的生平、心迹也要有个大致的把握,如杜甫诗中多是忧国忧民的形象,李煜后期 词中多是愁苦、悲哀的形象。 通关演练 1.下面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勾勒了怎样的边塞健儿形象?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品读下面诗歌,说说其三、四两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