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形成 ·本章要点:气候系统各要素间是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气候系统内部 存在大量正负反馈过程(153),并进行着复杂 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内 外因子作用,其中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 源和最主要的外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诸 因子影响,其中大气环流是最直接的因子 235图86)
气候的形成 • 本章要点:气候系统各要素间是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气候系统内部 存在大量正负反馈过程(153),并进行着复杂 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内 外因子作用,其中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 源和最主要的外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诸 因子影响,其中大气环流是最直接的因子 (235图8.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内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2、形成因子:A、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B、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C、大气环流—双重性质。 D、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 大气环流 气候 太阳辐射 地面状况 人类活动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内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2、形成因子:A、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B、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C、大气环流——双重性质。 D、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气候 地面状况 人类活动
物质输移 垂直传输 水平传输(高低纬间输送;海陆间输送)。 CO2从源区向四周及上层大气扩散输移 源地附近浓度大,逐渐向四周及上空扩散输移
物 质 输 移 水汽的输移: 垂直传输; 水平传输(高低纬间输送;海陆间输送)。 气溶胶的输移: 源地附近浓度大,逐渐向四周及上空扩散输移。 二氧化碳的输移: CO2从源区向四周及上层大气扩散输移
能量传输 主要依靠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显热 和潜热)及洋流来实现的。 间的 冬季,海洋是热源,大陆是冷源,热 量从海洋输向大陆。越近海洋,输热越多,气温越高。 在对流层中,由于空气的对流, 高低空之间也在进行着能量的传输
能 量 传 输 高低纬间的传输:主要依靠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显热 和潜热)及洋流来实现的。 海陆间的传输:冬季,海洋是热源,大陆是冷源,热 量从海洋输向大陆。越近海洋,输热越多,气温越高。 高低空之间的传输:在对流层中,由于空气的对流, 高低空之间也在进行着能量的传输
教学方法学生讲授和讨论为主,教师引导和 归纳总结补充为辅 教学内容 6.1辐射因子 62环流因子 6.3海陆分布 64地形和地面特性 6.5冰雪覆盖
• 教学方法:学生讲授和讨论为主,教师引导和 归纳总结补充为辅. • 教学内容 6.1辐射因子 6.2环流因子 6.3海陆分布 6.4地形和地面特性 6.5冰雪覆盖
辐射因子 天文气候带:156-157 ·低纬-热量盈余,高纬-热量亏损 ·到达地表年均总辐射max-热带沙漠 地球能量平衡模式:162图6.10
辐射因子 • 天文气候带:156-157 • 低纬-热量盈余,高纬-热量亏损 • 到达地表年均总辐射max-热带沙漠 • 地球能量平衡模式:162图6.10
环流因子 海洋和大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 风生洋流分布(164图6.12)和对气候影响(暖流-增 温湿,寒流-降温湿) ·环流重新分配热量 调节作用 破坏纬向地带性 环流-高低纬,海陆间水分循环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170-172) 南北半球西风带的区别?
环流因子 • 海洋和大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 • 风生洋流分布(164图6.12)和对气候影响(暖流-增 温湿,寒流-降温湿) • 环流重新分配热量 调节作用 破坏纬向地带性 • 环流-高低纬,海陆间水分循环 •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170-172) • 南北半球西风带的区别?
拉尼娜现象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现象 (瓦克环流) 中 暖 E风加强 东 暖 表水面 E风 E风减弱迹 升 水温表水面 暖池东移 东风异常加强下, 29°C~30°C 水 表层暖水向东流,东 表层暖水向西输送 23℃C-25太平洋海平面升高, 冷水上涌减弱,海水 西太平洋海面抬升,在平均风速下,沿 温度出现正距平,原 东太平洋表层海水赤道太平洋洋面呈 来干早气候变成多雨, 辐散,冷水强烈上西高东低形势 出现洪水泛滥。西太 涌 平洋出现干旱
正常年份 (瓦克环流) E风 暖池 水温 29℃~30℃ 表水面 水温 23℃~25℃ 在平均风速下,沿 赤道太平洋洋面呈 西高东低形势。 厄尔尼诺现象 东风异常加强下, 表层暖水向西输送 西太平洋海面抬升, 东太平洋表层海水 辐散,冷水强烈上 涌。 E风加强 暖池 表水面 拉尼娜现象 E风减弱 暖池东移 表层暖水向东流,东 太平洋海平面升高, 冷水上涌减弱,海水 温度出现正距平,原 来干旱气候变成多雨, 出现洪水泛滥。西太 平洋出现干旱。 中 、 东 气 流 上 升
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冬-海热源,陆冷源;夏-海冷源, 陆热源海陆气温差异-冬高纬大,夏副热带大 海洋-水汽源,大陆-水汽汇:对蒸发,湿度,雾及 降水有大的影响 海陆风与季风 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别
海陆分布 • 海陆热力性质:冬-海热源,陆冷源; 夏-海冷源, 陆热源.海陆气温差异-冬高纬大,夏副热带大 • 海洋-水汽源,大陆-水汽汇:对蒸发,湿度,雾及 降水有大的影响 海陆风与季风 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别
海洋的气候学特性 1、海洋的热力状况 (1)海洋温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2)低纬西部海温高于东部,中、高纬东部海 温高于西部(受寒、暖流的影响); (3)北半球各纬度平均海温高于南半球相应纬 度 (4)全球平均海温(174℃C)高于气温(143°C), 海洋是大气的热源; (5)海水温度变化小于同纬度的大气和大陆
海洋的气候学特性 • 1、海洋的热力状况 (1)海洋温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2)低纬西部海温高于东部,中、高纬东部海 温高于西部(受寒、暖流的影响); (3)北半球各纬度平均海温高于南半球相应纬 度; (4)全球平均海温(17.4℃)高于气温(14.3℃), 海洋是大气的热源; (5)海水温度变化小于同纬度的大气和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