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说明文阅读 1.(2015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4分) 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加拿大)普林格尔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 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 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 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 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 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 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 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 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 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 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 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 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 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 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 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 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 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 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 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 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 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 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 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己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 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
山东省 17 市 2015 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说明文阅读 1.(2015 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0 题。(14 分) 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加拿大)普林格尔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 4 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 年的考古发现,早在 20 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 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 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 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 7.7 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 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 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 10 万年至 7.2 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 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 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 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 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 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 万年前的直立人约 930cm3;而 10 万年前的现代人为 1330cm3。 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 1.65 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 传递,穿过 1.5×1014 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 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 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 的水平空间增大约 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 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 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 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 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 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 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 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 10 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 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
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 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岀,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 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 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 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 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 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 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 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 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 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硏究 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 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 的原因。 17.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3分) 18.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19.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4分) 2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案 17.①久远的历史(或历史学角度)。②人脑的进化(或生物学角度):③知识的传承(或 社会学角度)。 评分: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8.不能。第⑥段说明现代人大脑主要分区在进化上的生理特点,第⑦段阐述这种大脑的思 维功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条件,两者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不能调换。 评分:明确观点1分,阐述理由3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9.①拥有认知能力,将知识代代相传,并加入自己的创新:②经常与他人接触沟通,有特 定社会环境的推动(或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 评分:答对一方面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示例一:如第⑤段说明人类脑量的变化时,运用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 过程中形成了更大的脑,令人信服。 示例二:如第⑥段说明人类大脑主要分区在经历重新改组时,以现代人和黑猩猩为例 燕进行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现代人进化的生理特点。 评分:举例、方法、作用各占1分,共3分。举出例句分析或概括说明均可。只举例 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 10 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 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 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 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 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 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 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 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 4 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 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 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 2012 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 7.1 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 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 的原因。 17.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3 分) 18. 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 分) 19.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4 分) 2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 分) 答案: 17.①久远的历史(或历史学角度)。②人脑的进化(或生物学角度);③知识的传承(或 社会学角度)。 评分:每点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18.不能。第⑥段说明现代人大脑主要分区在进化上的生理特点,第⑦段阐述这种大脑的思 维功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条件,两者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不能调换。 评分:明确观点 1 分,阐述理由 3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9.①拥有认知能力,将知识代代相传,并加入自己的创新;②经常与他人接触沟通,有特 定社会环境的推动(或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 评分:答对一方面得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20.示例一:如第⑤段说明人类脑量的变化时,运用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 过程 中形成 了更大的脑,令人信服。 示例二:如第⑥段说明人类大脑主要分区在经历重新改组时,以现代人和黑猩猩为例, 燕进行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现代人进化的生理特点。 评 分:举例、方法、作用各占 1 分,共 3 分。举出例句分析或概括说明均可。只举例 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2015年山东聊城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 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 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 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 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 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 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 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 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 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 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 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 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 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 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 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 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 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 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 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 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 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 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 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 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11.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合主体。 2.第③④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4分) 13.简要说明第③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4分) 1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2.(2015 年山东聊城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 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 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 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 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 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 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 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 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 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 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 拥有众多“葵花子 ...”,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 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 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 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 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 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 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 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 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 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 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 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 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 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 4 倍之多。风儿吹过,“马 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11.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 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合主体。[来源: Z # xx# k.C om] 12.第③④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4 分) 13.简要说明第③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4 分) 1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分)
15.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2分) 答案 11.A(说明:本题2分。) 12.第②段与第③④⑤段是总分关系,第③④⑤段与第②段相关内容具有按顺序对应的关系 (说明:本题4分。) 13.把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比喻成“葵花子”,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的特点;“都”从 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向日葵建筑”中家用电器的能量全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光电 板,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说明:本题4分。) 4.把双弧形截面的风速与环境风速进行比较,突出了双弧形截面设计能提高顶部风力发电 机组的效率。(说明:本题2分。) 15.示例一:像鸟一样会飞的建筑。示例二:像兽一样会走的建筑。(说明:本题2分。) 3.(2015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8分) 平凡的色彩,不平凡的发明 4年,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由于对蓝光发光二 极管研发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蓝光发光二极管究竞凭借着什么 样的魅力获得诺贝尔奖的垂青呢? 传统光源的困境 照明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荧光灯、蒸汽灯等传 统光源相继出现,这些传统光源能够出色地完成照明任务,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白炽 灯需要将灯丝加热到上千度的高温,但电能大都转化成了热能,转化成光能的很少。荧光灯 利用汞原子辐射的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粉出光,虽然有较高的效率,但汞是有毒的,不环保。 蒸汽灯通过对放电管产生高温电弧,使汞、钠蒸发,使其产生荧光,同样不环保。鉴于此, 传统光源被称作“环境不友好”的光源 受半导体技术的启发,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光二极管,寻求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成光的 电致发光”的照明方式。与传统光源不同,发光二极管它包含着复杂的结构,需要纳米尺 度的精确工艺和复杂的技术,而且它的发光原理也是领先的,可以通过改变发光区的成分, 改变光的颜色。发光二极管真的一点都不平凡 由于发光二极管的芯片非常的微小,所以可以在低电压(仅需几个伏特)、小电流(数 毫安)下工作,即可获得足够高的亮度,并且通电后立即以稳定的状态发光,几乎没有明显 的缺点,堪称“终极光源”。 姗姗来迟的蓝光 发光二极管有如此多的优点,但为何没有成为我们的日常光源呢?这要从白光合成的原 理说起。大家知道,太阳光的不同颜色,我们可以通过混合红、绿、蓝光模拟出来,因此红、 绿、蓝被人们称为三原色。如果三原色缺了一种,那么我们就像色盲一样,看不到真实的色 彩 因此,人类要想实现“半导体照明梦想”,就必须制作出能够发出类似这三原色光的发 光二极管。遗憾的是,红光、绿光发光二极管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成功研制出来,而 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却在很长时间内陷入了停滞。因为制备蓝光发光二极管所需要的材料
15.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2 分) 答案: 11.A(说明:本题 2 分。) 12.第②段与第③④⑤段是总分关系,第③④⑤段与第②段相关内容具有按顺序对应的关系。 (说明:本题 4 分。) 13.把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比喻成“葵花子”,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的特点;“都”从 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向日葵建筑”中家用电器的能量全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光电 板,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说明:本题 4 分。) 14.把双弧形截面的风速与环境风速进行比较,突出了双弧形截面设计能提高顶部风力发电 机组的效率。(说明:本题 2 分。) 15.示例一:像鸟一样会飞的建筑。 示例二:像兽一样会走的建筑。(说明:本题 2 分。) 3.(2015 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8 分) 平凡的色彩,不平凡的发明 2014 年,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由于对蓝光发光二 极管研发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蓝光发光二极管究竟凭借着什么 样的魅力获得诺贝尔奖的垂青呢? 传统光源的困境 照明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之后,荧光灯、蒸汽灯等传 统光源相继出现,这些传统光源能够出色地完成照明任务,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白炽 灯需要将灯丝加热到上千度的高温,但电能大都转化成了热能,转化成光能的很少。荧光灯 利用汞原子辐射的紫外线,来激发荧光粉出光,虽然有较高的效率,但汞是有毒的,不环保。 蒸汽灯通过对放电管产生高温电弧,使汞、钠蒸发,使其产生荧光,同样不环保。鉴于此, 传统光源被称作“环境不友好”的光源。 A 受半导体技术的启发,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光二极管,寻求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成光的 “电致发光”的照明方式。与传统光源不同,发光二极管它包含着复杂的结构,需要纳米尺 度的精确工艺和复杂的技术,而且它的发光原理也是领先的,可以通过改变发光区的成分, 改变光的颜色。发光二极管真的一点都不平凡。 由于发光二极管的芯片非常的微小,所以可以在低电压(仅需几个伏特)、小电流(数 毫安)下工作,即可获得足够高的亮度,并且通电后立即以稳定的状态发光,几乎没有明显 的缺点,堪称“终极光源”。 姗姗来迟的蓝光 发光二极管有如此多的优点,但为何没有成为我们的日常光源呢?这要从白光合成的原 理说起。大家知道,太阳光的不同颜色,我们可以通过混合红、绿、蓝光模拟出来,因此红、 绿、蓝被人们称为三原色。如果三原色缺了一种,那么我们就像色盲一样,看不到真实的色 彩。 因此,人类要想实现“半导体照明梦想”,就必须制作出能够发出类似这三原色光的发 光二极管。遗憾的是,红光、绿光发光二极管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就已经成功研制出来,而 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却在很长时间内陷入了停滞。因为制备蓝光发光二极管所需要的材料
氮化镓,在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只能得到粉末状的或者非晶态的氮化镓,而这种状态 的氮化镓无法去做发光二极管 20世纪80年代后,氮化镓材料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赤崎勇、天野浩小组和中 村修二,经过不懈的努力,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镜面般光滑的氮化镓薄膜,完成了具 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工作。1993年,随着第一颗蓝光LED首次由中村修二制成,半导体照明 终于走出困境,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蓝光发光二极管帮助人类实现半导体照明,节约了能源,但它带给人类的远远超出了“绿 色环保”的范畴。今天,发光二极管的影响已经相当深远,能够覆盖到信息、通讯以及生命 科学领域,在生活中,从宏伟的摩天大楼到精致的电子产品,到处都有发光二极管注入绚丽 的色彩。 蓝光发光二极管获奖,实至名归 (选自《科学之谜》,有删改) 16.本文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为什么要从传统光源写起?(4分) 17.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在文章A、B两横线处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18.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发光二极管照明直接将电能转化成光,发光原理领先,发光状态稳定 发光二极管芯片作为“终极光源”,没有明显的缺点,必将取代传统光源 在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只能得到粉末状的或者非晶态的氮化镓,导致半导体照明 陷入困境。 D.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发成功,填补了发光二极管只有红光、绿光的缺憾,给人民的 生活注入了绚丽的色 答案: 16.①说明传统光源的缺陷,引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②作为发光二极管的比较对象,突出 发光二极管的特点、优势。(4分,每要点2分) 17.A:发光二极管照明的优点(或特点)B:发光二极管的功用及影响(2分,每处1 分) 18.B(2分,“作为‘终极光源’”和“没有明显的缺陷”与原文不符,“必将取代传统 光源”的推断过于武断。) 4.(2015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2题 修复大脑不是梦 (1)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 亡,而在长期的发展适应过程中,人体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一干细胞。干细胞, 即起源细胞,它是一类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动物各 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全球目前已经开展了上万例的干细胞移植,经临床证实的干细胞可 用于移植治疗的疾病达92种,包括脑瘫、老年痴呆、糖尿病、肝脏疾病、肿瘤、烧伤、衰 老等
——氮化镓,在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只能得到粉末状的或者非晶态的氮化镓,而这种状态 的氮化镓无法去做发光二极管。 20 世纪 80 年代后,氮化镓材料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赤崎勇、天野浩小组和中 村修二,经过不懈的努力,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镜面般光滑的氮化镓薄膜,完成了具 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工作。1993 年,随着第一颗蓝光 LED 首次由中村修二制成,半导体照明 终于走出困境,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B 蓝光发光二极管帮助人类实现半导体照明,节约了能源,但它带给人类的远远超出了“绿 色环保”的范畴。今天,发光二极管的影响已经相当深远,能够覆盖到信息、通讯以及生命 科学领域,在生活中,从宏伟的摩天大楼到精致的电子产品,到处都有发光二极管注入绚丽 的色彩。 蓝光发光二极管获奖,实至名归。 (选自《科学之谜》,有删改) 16.本文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为什么要从传统光源写起?(4 分) 17.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在文章 A、B 两横线处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 分) 18.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A.发光二极管照明直接将电能转化成光,发光原理领先,发光状态稳定。 B.发光二极管芯片作为“终极光源”,没有明显的缺点,必将取代传统光源。 C.在很长时间里,科学家们只能得到粉末状的或者非晶态的氮化镓,导致半导体照明 陷入困境。 D.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发成功,填补了发光二极管只有红光、绿光的缺憾,给人民的 生活注入了绚丽的色彩。 答案: 16.①说明传统光源的缺陷,引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②作为发光二极管的比较对象,突出 发光二极管的特点、优势。(4 分,每要点 2 分) 17.A:发光二极管照明的优点(或特点) B:发光二极管的功用及影响 (2 分,每处 1 分) 18.B(2 分,“作为‘终极光源’”和“没有明显的缺陷”与原文不符,“必将取代传统 光源”的推断过于武断。) 4.(2015 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9-32 题 修复大脑不是梦 ⑴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 亡,而在长期的发展适应过程中,人体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干细胞。干细胞, 即起源细胞,它是一类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动物各 组 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全球目前已经开展了上万例的干细胞移植,经临床证实的干细胞可 用于 移植治疗的疾病达 92 种,包括脑瘫、老年痴呆、糖尿病、肝脏疾病、肿瘤、烧伤、衰 老等
(2)按照发育状态,干细胞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 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 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 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早期胚胎或 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全能性细胞。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环境,胚胎干细胞都能被诱导 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在科学家的不断尝试下,人胚胎干细胞可分化成多种细皰 比如神经元、心肌细胞、胰岛细胞和血细胞等。 (3)最近,中国科学家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项新突破走在世界前列。 (4)2013年5月,复旦大学张素春教投领军的科研团队首次将人类胚胎千细胞成功地转 化成特定的神经细胞,并将转化后的中间细胞注入到小鼠大脑中,使已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 的小鼠恢复了学习和记忆能力。该成果第一次证明人类干细胞可以成功植入到大脑中,对 治愈各种神羟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义 (5)张素春团队选中了一种不会排斥其他物种移植物的特殊品种的小鼠,他们首先“蓄 意破坏”了小鼠大脑中掌握“学习和记忆”、被称为“内侧隔阂”的大脑区域的线路,使小 鼠暂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植入后的干细胞立刻形成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神经类型 它们分别与大脑中“指挥”行为、情感、学习、记忆、成瘾和许多其他神经问题的化学物质 氨基丁酸或乙酰胆碱能神经元进行有效沟通,并响应来自大脑的化学指令,开始特化并与海 马体中的适当细胞相连接。测试证实,这些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常规学 习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有效恢复,评分眀显优于那些依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尤 其在“水迷宫”测试中,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小鼠对迷宫的设置记忆清晰,应对自对照组小鼠 面临迷宫则慌作 不知所措。 ⑥6干细跑移植硏究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细胞替代来修复大脑损伤,前景诱人。但张教授 指出,目前干细胞治疗还不大可能立即产生效应,因为许多精神疾病仍难以确定是大脑的哪 部分出现了问题。(节选自(《生物读本》) 2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干细胞和其他几种细胞之间的关系。(3分) 30.怎样理解第(3)段句子中的“新突破”?(4分) 31.文章第(5)段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3分) 32.文章第(6)段加点的“目前”和“不大可能”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29.干细胞和“失去了分裂能力的细胞”是并列的两类细胞,干细胞又分为“成体干细胞” 和“胚胎干细胞”。 30.“新突破”是针对以往的研究而言的,以往的研究是干细胞的移植和分化。张素春教授 研究的是胚胎干细胞的转化,将胚胎干细胞转化成特定的中间细胞—一神经细胞,将其 注入到小鼠大脑中,使已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恢复了学习和记忆能力。该成果第 次证明了人类干细胞可以成功植入到大脑中,对治愈各种神经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
⑵按照发育状态,干细胞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 器 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 特 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 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早期胚胎 或 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全能性细胞。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环境,胚胎干细胞都能被诱 导 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在科学家的不断尝试下,人胚胎干细胞可分化成多种细皰 比如神经元、心肌细胞、胰岛细胞和血细胞等。 ⑶最近,中国科学家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项新突破走在世界前列。 ⑷2013 年 5 月,复旦大学张素春教投领军的科研团队首次将人类胚胎千细胞成功地转 化成特定的神经细胞,并将转化后的中间细胞注入到小鼠大脑中,使已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 的 小鼠恢复了学习和记忆能力。该成果第一次证明人类干细胞可以成功植入到大脑中,对 治愈 各种神羟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义 (5)张素春团队选中了一种不会排斥其他物种移植物的特殊品种的小鼠,他们首先“蓄 意破坏”了小鼠大脑中掌握“学习和记忆”、被称为“内侧隔阂”的大脑区域的线路,使小 鼠暂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植入后的干细胞立刻形成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神经类型, 它们分别与大脑中“指挥”行为、情感、学习、记忆、成瘾和许多其他神经问题的化学物质 氨基丁酸或乙酰胆碱能神经元进行有效沟通,并响应来自大脑的化学指令,开始特化并与海 马体中的适当细胞相连接。测试证实,这些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常规学 习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有效恢复,评分明显优于那些依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尤 其在“水迷宫”测试中,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小鼠对迷宫的设置记忆清晰,应对自对照组小鼠 面临迷宫则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⑹干细跑移植研究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细胞替代来修复大脑损伤,前景诱人。但张教授 指出,目前..干细胞治疗还不大可能 ....立即产生效应,因为许多精神疾病仍难以确定是大脑的哪 部分出现了问题。 (节选自(《生物读本》) 2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干细胞和其他几种细胞之间的关系。(3 分) 30.怎样理解第⑶段句子中的“新突破”?(4 分) 31.文章第(5)段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3 分) 32.文章第(6)段加点的“目前”和“不大可能”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 分) 答案: 29.干细胞和“失去了分裂能力的细胞”是并列的两类细胞,干细胞又分为“成体干细胞” 和“胚胎干细胞”。 30.“新突破”是针对以往的研究而言的,以往的研究是干细胞的移植和分化。张素春教授 研究的是胚胎干细胞的转化,将胚胎干细胞转化成特定的中间细胞——神经细胞,将其 注入到小鼠大脑中,使已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恢复了学习和记忆能力。该成果第 一次证明了人类干细胞可以成功植入到大脑中,对治愈各种神经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
义 31.作比较。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那些依然丧失“学习和记 忆”能力的小鼠)的状态作比较,突出了实验取得的显著效果。 32.“目前”,从时间上加以限定,指出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干细胞治疗会有广阔的前景, 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大可能”从可能性程度上加以限制,指出干细 胞治疗有可能性也存在局限性。措辞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2015年山东潍坊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10分)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 段奇清 (1)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 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 法。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塌而导致的,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成本。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 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3)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 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 (4)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 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 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 (5)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 学家们通过预测出地震波的波长范围,经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 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 最大深度只需5米 6)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 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 穿上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一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 般,人们也就看不见物体了。 (⑦)在地面钻孔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的特殊隐形衣,地震波的“眼睛” 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不,此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 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己经让它们在里面很舒适了 (8)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 洞让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 (9)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 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硏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 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 (10)精确定位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的地 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目前,这项技术 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 (11)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 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 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
义。 31.作比较。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那些依然丧失“学习和记 忆”能力的小鼠)的状态作比较,突出了实验取得的显著效果。 32.“目前”,从时间上加以限定,指出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干细胞治疗会有广阔的前景, 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大可能”从可能性程度上加以限制,指出干细 胞治疗有可能性也存在局限性。措辞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2015 年山东潍坊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2-25 题。(10 分)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 段奇清 (1)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 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 法。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塌而导致的,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成本。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 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3)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 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 (4)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 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 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 (5)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 学家们通过预测出地震波的波长范围,经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 径应为 0.3 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 1.73 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 最大深度只需 5 米。 (6)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 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 穿上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一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一 般,人们也就看不见物体了。 (7)在地面钻孔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的特殊隐形衣,地震波的“眼睛” 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不,此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 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已经让它们在里面很舒适了。 (8)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 洞让 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 (9)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 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 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 (10)精确定位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的地 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目前,这项技术 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 (11)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 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 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 年第 3 期,有删改)
22.第⑦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1分) 23.“地面钻孔”为什么可以消减地震灾害?请说明其中的道理。(3分 24.请简要分析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 对我们“以礼相待”。 25.科学家为“给地震波一个空间”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 答案: 22.打比方(1分) 23.空洞可以对地震波的传播介质造成突变(1分),改变其折射方向(1分),使折射后 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1分) 24.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赋予地震波以人的特性,使语言更有趣味性(1分),生动 地说明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重要作用(1分)。 25.①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确定孔洞的直径、深度和洞间距离。②两次诱发人工地震 并进行检测。③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能够精确定位孔洞位置。(3分,每点1分) 6.(2015年山东滨州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0分)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余重秀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 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 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 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 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 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 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 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 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 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 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 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 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 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 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 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22.第⑦段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1 分) 23.“地面钻孔”为什么可以消减地震灾害?请说明其中的道理。(3 分) 24.请简要分析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 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 对我们“以礼相待”。 25.科学家为“给地震波一个空间”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3 分) 答案: 22.打比方(1 分) 23.空洞可以对地震波的传播介质造成突变(1 分),改变其折射方向(1 分),使折射后 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1 分)。 24.运用拟人的手法(1 分),赋予地震波以人的特性,使语言更有趣味性(1 分),生动 地说明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重要作用(1 分)。 25.①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确定孔洞的直径、深度和洞间距离。②两次诱发人工地震 并进行检测。③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能够精确定位孔洞位置。(3 分,每点 1 分) 6.(2015 年山东滨州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1 题。(10 分)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余重秀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 ,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 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 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 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 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 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 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 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 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 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 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 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 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 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 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 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 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 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 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 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 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 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 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 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 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 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 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 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 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 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 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5年第1期,有删改) 18.文章开头从“科幻电影”谈起,有什么作用?(2分) 19.第③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0.第⑤段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 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 样 C.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来源:学*科*网] D.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投影仪放映的 【答案】 18.作用: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一全息技术(1分)。 19.加点词不能删掉。“一般”表示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说明全息摄影术在通常情况 下是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1分)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删去之后与事 实情况不符,语言过于绝对。(1分)“一般”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 的特点(1分)。 20.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明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全息照片具有艺术性 和可观赏性的特点,(1分)使说明更加清楚明白,增强了文章说服力。(1分)
⑥2010 年 4 月 21 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 100 美元的设计方 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 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 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 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 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 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 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 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 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 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 重 5.5 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 3D 影像,影像最高可达 2.5 米,十分生动逼 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 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 3D 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 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5 年第 1 期,有删改) 18.文章开头从“科幻电影”谈起,有什么作用?(2 分) 19.第○3 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20.第○5 段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21.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 B.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 样。 C.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来源:学*科*网] D.在电影院戴 3D 眼镜观看的 3D 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投影仪放映的。 【答案】 18.作用:一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二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全息技术(1 分)。 19.加点词不能删掉。“一般”表示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说明全息摄影术在通常情况 下是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1 分)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删去之后与事 实情况不符,语言过于绝对。(1 分)“一般”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 的特点(1 分)。 20.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 分)。具体明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全息照片具有艺术性 和可观赏性的特点,(1 分)使说明更加清楚明白,增强了文章说服力。(1 分) 21.C
【解析】 试题分析:说明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内容、丰富文 章内容等方面来橛括,根据本文第一段内容具体说明这些作用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明”。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 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本题是筛选信息题。阅读全文,了解各部分的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尤其要注意限定和 修辞性词语的表达作用,梳理文章内容,找到有关语句,一一比较,判断正误。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 错,文中原句是“全息摄累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虽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岀,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 相位信息)。”此句并没有“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的意思;B句错,文中说的是“看到 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D错,文中说“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眼镜,就能观赏。”笞案为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2015年山东烟台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9分) 时间也是“变色龙” ①我们处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看得见飞鸟走兽,听得见琴瑟齐鸣,闻得见馥郁芳香, 可是我们是如何感知时间的呢?心理学认为所谓的“时间感知”是指人对时间的知觉,它与 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也与外界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有关。 为何会感觉时间越过越快 ②人在年少时,往往会感觉日子过得很慢。孩子们急切地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有时还会 盯着墙上的钟,数着时间过。然而,人上了年纪之后又总会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年纪越大,真的会觉得时间过得越快吗? ③心理学家瓦拉赫和格林硏究了一群年轻人和老年人使用比喻描述时间的情况。结果显 示,年轻人倾向于用静态比喻来描述时间,比如“时间就像平和、静止的海洋”;而老年人 则更倾向于用“时间是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这类动态比喻来形容时间。 ④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给出的一种解释是,当我们年轻时,面带朝气,我们在生 活中不断经历之前从未体验过的新鲜事物一一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失恋、第 次成为父亲母亲……自然而然,我们会对这些新鲜事物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可是随着年龄的 增长,那些新奇的体验渐渐变得黯淡无光,我们不会再投以那么多的注意力,于是便会感觉 时间一晃而过,觉得时间的流逝变快了。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人老了以后会觉得时光流逝变 快的原因 ⑤我们都在电影里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演员以慢动作逃离爆炸现场,慢镜头的表现形 式让画面显得更加惊险刺激。其实,在大银幕外,我们同样能体验到类似的“慢动作时间” 比如,在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人们往往会感觉时间的脚步慢了下来。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 来源:学。科。网Z。X。X。K]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7.(2015 年山东烟台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4-17 题(9 分) 时间也是“变色龙” ①我们处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看得见飞鸟走兽,听得见琴瑟齐鸣,闻得见馥郁芳香, 可是我们是如何感知时间的呢?心理学认为所谓的“时间感知”是指人对时间的知觉,它与 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也与外界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有关。 为何会感觉时间越过越快 ②人在年少时,往往会感觉日子过得很慢。孩子们急切地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有时还会 盯着墙上的钟,数着时间过。然而,人上了年纪之后又总会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年纪越大,真的会觉得时间过得越快吗? ③心理学家瓦拉赫和格林研究了一群年轻人和老年人使用比喻描述时间的情况。结果显 示,年轻人倾向于用静态比喻来描述时间,比如“时间就像平和、静止的海洋”;而老年人 则更倾向于用“时间是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这类动态比喻来形容时间。 ④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给出的一种解释是,当我们年轻时,面带朝气,我们在生 活中不断经历之前从未体验过的新鲜事物——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失恋、第一 次成为父亲母亲……自然而然,我们会对这些新鲜事物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可是随着年龄的 增长,那些新奇的体验渐渐变得黯淡无光,我们不会再投以那么多的注意力,于是便会感觉 时间一晃而过,觉得时间的流逝变快了。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人老了以后会觉得时光流逝变 快的原因。 ⑤我们都在电影里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演员以慢动作逃离爆炸现场,慢镜头的表现形 式让画面显得更加惊险刺激。其实,在大银幕外,我们同样能体验到类似的“慢动作时间”。 比如,在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人们往往会感觉时间的脚步慢了下来。那么,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