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 1.(201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0题。(15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 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的 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 强挤岀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 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 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 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 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 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 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 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 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 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 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 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 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 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 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 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 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 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 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 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 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中央
山东省 17 市 2015 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学作品阅读 1.(2015 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7—20 题。(15 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 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的 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 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 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 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 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 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 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 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 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 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 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 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 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 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 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 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 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 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 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 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 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 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 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 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 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 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 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7.“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1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 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19.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20.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答案: 17.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解析】 第①段写出了石崖上的枣树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 18.(1)答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 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 (2)答案: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 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解析】须答出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 19.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这 句是对引用《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的总结 20.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 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 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 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 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 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 年 04 月 10 日,有删改) 17.“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 分) 1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 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 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19.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 分) 20.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 分) 答案: 17.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解析】 第①段写出了石崖上的枣树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 18.(1)答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 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 (2)答案: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 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解析】须答出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 19.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这 句是对引用《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的总结。 20.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
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解析】最后一段点出了“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的感悟。所概括出的意思对即可。 2.(2015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1-25题。(16分) 界河 (希腊)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公尺内为禁区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一一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 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 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 天了! 第一个偷偷潜下河的是一位中士。一天早晨,中士下河潜入水中。不久当其爬回此岸时, 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河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 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一听到潺潺流水,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 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 的快乐。现在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可司令部的命令却是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夜里,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的河水声萦绕在他的耳际,仿佛家乡节日演 奏的合唱,令他不得一丝安宁。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一一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其他的士兵正睡得很香,最后,他也渐渐进入了梦乡。他做了一个梦,一个噩梦。起先 他似乎见到了它——一条河。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 瞬间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肤色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可是 他没有能朝他跑去,因为一只无形的手仿佛紧紧攫住了他的后背。 他醒了过来,精疲力竭,天还没有亮…… 终于来到河边。他停下脚步注视着它。瞧这河!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 象,抑或只是他们的一种幻觉,一种错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一俟他赤裸的身躯进入水中, 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颗子弹刻下的疤痕的肉体,顿时感到变成了另一个 人。无形中,宛如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他时而仰泳,时而侧泳,任凭自己随波逐流。他还不时进行长长的潜泳。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果真抓住了! 他恰巧就在树干边浮出水面。真是太妙了!可就在这瞬间,他发现约在三十公尺开外的前方
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解析】最后一段点出了“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的感悟。所概括出的意思对即可。 2.(2015 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21—25 题。(16 分) 界 河 (希腊)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公尺内为禁区。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 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 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 天了! 第一个偷偷潜下河的是一位中士。一天早晨,中士下河潜入水中。不久当其爬回此岸时, 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河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 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一听到潺潺流水,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 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 的快乐。现在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可司令部的命令却是……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夜里,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的河水声萦绕在他的耳际,仿佛家乡节日演 奏的合唱,令他不得一丝安宁。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其他的士兵正睡得很香,最后,他也渐渐进入了梦乡。他做了一个梦,一个噩梦。起先, 他似乎见到了它——一条河。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一 瞬间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肤色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可是 他没有能朝他跑去,因为一只无形的手仿佛紧紧攫住了他的后背。 他醒了过来,精疲力竭,天还没有亮…… 终于来到河边。他停下脚步注视着它。瞧这河!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 象,抑或只是他们的一种幻觉,一种错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一俟他赤裸的身躯进入水中, 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颗子弹刻下的疤痕的肉体,顿时感到变成了另一个 人。无形中,宛如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他时而仰泳,时而侧泳,任凭自己随波逐流。他还不时进行长长的潜泳。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果真抓住了! 他恰巧就在树干边浮出水面。真是太妙了!可就在这瞬间,他发现约在三十公尺开外的前方
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仔细看清楚。对方也看到了他,也停了下来。两人面面相觑 倏地,他一下子又恢复了原来的自我一—一个经历了两年半战火洗礼的士兵。 他无法断定面对他的那个人是否是自己的战友,抑或是那边的人。他们都惊得呆若木鸡。 一个喷嚏打破了平静的僵局。这是他打的喷嚏,像往常一样很响。紧接着对方开始向对岸快 速游去,他也分秒必争。两人使尽全力游向自己的岸边。他先上了岸,奔到那棵树下,一把 抓起了枪。还好,对方刚出水,正朝自己搁枪的地方跑去。 他举起枪,开始瞄准。对他来说,要打中对面的脑袋实在再简单不过的了。对方赤裸着 身子在约二十米的地方奔跑,这是极易瞄准的活靶子 不,他没有扣动扳机。那边的人就在对岸,恰似娘胎里出来的一样,赤条条一丝不挂。 他站在这边,也赤裸着身子 他不能扣动扳机,两个人都是赤条条的,赤条条的两个人,一丝不挂。没名没姓,没有 国籍,没有穿咔叽布军装的自己 他不能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河并没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当对岸枪声响起时,他只是瞥见有几只鸟被惊起。他倒了下去,先是颓然跪下,随之整 个身子直挺挺地扑倒在地上 21.从全文看,小说开篇叙述司令部的命令及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22.简要说明小说情节的两种特点及其作用。(3分) 23.试概括小说中“他”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3分) 24.阅读画线的语句,综合概括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分) 25.如果将小说结局分别改为以下两种情况,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①“他”最终扣动扳机,将“那边的人”射杀 ②双方均未开枪,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 答案: 21.①交代故事背景,为情节发展作铺垫:②为人物命运设置伏笔,预示故事的悲剧结局。 评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2.①起伏跌宕,张弛有致,既扣人心弦,又舒展自如。②以主人公的行为为主线穿插有关 内容,使行文脉络及故事的前因后果清楚明了。③结尾出人意料,陡生波澜,与前文形 成逆转,撼人心魄,发人深省 评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 可。 23.①热爱、向往自然与和平美好的生活。②有善良的人性,对残酷血腥和扼杀人性战争有 反感的情绪。③机警、敏捷
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仔细看清楚。对方也看到了他,也停了下来。两人面面相觑。 倏地,他一下子又恢复了原来的自我——一个经历了两年半战火洗礼的士兵。 他无法断定面对他的那个人是否是自己的战友,抑或是那边的人。他们都惊得呆若木鸡。 一个喷嚏打破了平静的僵局。这是他打的喷嚏,像往常一样很响。紧接着对方开始向对岸快 速游去,他也分秒必争。两人使尽全力游向自己的岸边。他先上了岸,奔到那棵树下,一把 抓起了枪。还好,对方刚出水,正朝自己搁枪的地方跑去。 他举起枪,开始瞄准。对他来说,要打中对面的脑袋实在再简单不过的了。对方赤裸着 身子在约二十米的地方奔跑,这是极易瞄准的活靶子。 不,他没有扣动扳机。那边的人就在对岸,恰似娘胎里出来的一样,赤条条一丝不挂。 他站在这边,也赤裸着身子。 他不能扣动扳机,两个人都是赤条条的,赤条条的两个人,一丝不挂。没名没姓,没有 国籍,没有穿咔叽布军装的自己。 他不能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河并没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当对岸枪声响起时,他只是瞥见有几只鸟被惊起。他倒了下去,先是颓然跪下,随之整 个身子直挺挺地扑倒在地上。 21.从全文看,小说开篇叙述司令部的命令及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3 分) 22.简要说明小说情节的两种特点及其作用。(3 分) 23.试概括小说中“他”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3 分) 24.阅读画线的语句,综合概括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 分) 25.如果将小说结局分别改为以下两种情况,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 分) ①“他”最终扣动扳机,将“那边的人”射杀。 ②双方均未开枪,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 答案: 21.①交代故事背景,为情节发展作铺垫;②为人物命运设置伏笔,预示故事的悲剧结局。 评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22.①起伏跌宕,张弛有致,既扣人心弦,又舒展自如。②以主人公的行为为主线穿插有关 内容,使行文脉络及故事的前因后果清楚明了。③结尾出人意料,陡生波澜,与前文形 成逆转,撼人心魄,发人深省。 评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 可。 23.①热爱、向往自然与和平美好的生活。②有善良的人性,对残酷血腥和扼杀人性战争有 反感的情绪。③机警、敏捷
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4.①以自然之美好,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作者反对戕害,呼唤人性的愿望。② 衬托人物愉悦心情和善良人性,表现人物对和平美好的热爱与向往,对生与爱的渴望。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它条案符合题意即 可 25.第①种结局不可能发生。虽然能够表现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罪恶,便不符合情节 与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以及作者的创作初衷 第②种结局可能发生。能表现人物对战争的厌恶,凸显美好人性对战争的超越,也能反 映人类拒绝战争、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但不如原作更震撼人心,更耐人寻味;不 能照应“噩梦”伏笔,也不能凸显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进而深化作品控诉战争罪恶、呼 唤和平主题。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2015年山东聊城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 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 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 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 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妤。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 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 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 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 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 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 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 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諴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淸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 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 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 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 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 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
评分:答对一点得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4.①以自然之美好,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作者反对戕害,呼唤人性的愿望。② 衬托人物愉悦心情和善良人性,表现人物对和平美好的热爱与向往,对生与爱的渴望。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评分: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其它条案符合题意即 可。 25.第①种结局不可能发生。虽然能够表现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罪恶,便不符合情节 与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以及作者的创作初衷。 第②种结局可能发生。能表现人物对战争的厌恶,凸显美好人性对战争的超越,也能反 映人类拒绝战争、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但不如原作更震撼人心,更耐人寻味;不 能照应“噩梦”伏笔,也不能凸显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进而深化作品控诉战争罪恶、呼 唤和平主题。 评分:答对一种得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2015 年山东聊城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 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 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 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 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 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 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 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 ...原来正是这样,不是 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 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 好文字 ...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 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 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 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 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 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 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 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
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 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 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 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 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 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 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6.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 17.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8.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4分)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 20.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4分) 2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4分) 答案: 16.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羨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 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说明:本题4分。) 17.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说明:本题4分。) 18.“好文字”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说明:本题4分。 1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 简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说明:本题4分。) 20.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 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本题4分。) 21.示例一:一个女同学,扎着马尾辫,穿着干净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既是“素 颜如雪”。示例二:一束绽放的芦苇,插在青花瓷的酒瓶,微风中摇曳,素净淡然 既是“素颜如雪”。(说明:本题2分。) 4.(2015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5分) 雪白 王开岭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 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 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 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 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 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 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 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 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6.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 分) 17.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 分) 18.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4 分) 1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 分) 20.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4 分) 2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4 分) 答案: 16.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 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说明:本题 4 分。) 17.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说明:本题 4 分。) 18.“好文字”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说明:本题 4 分。) 1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 简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说明:本题 4 分。) 20.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 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本题 4 分。) 21.示例一:一个女同学,扎着马尾辫,穿着干净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既是“素 颜如雪”。 示例二:一束绽放的芦苇,插在青花瓷的酒瓶,微风中摇曳,素净淡然, 既是“素颜如雪”。(说明:本题 2 分。) 4.(2015 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5 分) 雪 白 王开岭 一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 “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 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 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 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 裹。夜晩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 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 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 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 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 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 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 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 些虽遥遥无期 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 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 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 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 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 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 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 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 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 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 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 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①”,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 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 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 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 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二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 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 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 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 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 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 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 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
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 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注】①雪花膏:一种化妆品,洁白如雪,用来滋润皮肤。 19.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4 分) ①→②痛心→③ 20.作者在文中说“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雪“美 得痛心”。(4分) 2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22.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答案 19.①感念③质问(反思或愤怒)④不安⑤怀念(4分,每空1分。①感念的是童年时雪的 美丽和惊心动魄:②痛心的是女生被嘲笑和辍学:③质问的是我们为什么留不住纯洁简 美:④不安的是物欲膨大带来的威胁、危险:⑤怀念的是那些流逝的和将要流逝的美好。) 20.女生把雪比作滋润美白的“雪花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生动而富有 诗意,很美,(1分)但师生的不理解(1分)、女生的痛哭(1分)以及女生因家贫 辍学的结局(1分)让人痛心。(4分,意近即可) 21.现在的雪稀稀落落,(1分)没有盛大的雪况,失去了辽阔、庄严、诗意、神性和灵魂, (1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失望,对环境被破坏的愤怒。(1分)(3分,意 近即可) 22.①消灭贫穷,创造财富,追求梦想,没有错,但不能以美好的失去为代价。②梦想不能 苛求,要往长远看,慢慢来。应保持纯真的本色,克制个人的私欲,尊重规律,拒绝盲 目的采伐和无度的攫取。③应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来自环境的威胁、危险,积极行动起 来,保护我们的家园。(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5.(2015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故乡》中节选的文字,完成9-13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 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 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 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 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一一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 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
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 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注】①雪花膏:一种化妆品,洁白如雪,用来滋润皮肤。 19.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4 分) ① →②痛心→③ →④ →⑤ 20.作者在文中说“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雪“美 得痛心”。(4 分) 2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 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22.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 分) 答案: 19.①感念③质问(反思或愤怒)④不安⑤怀念(4 分,每空 1 分。①感念的是童年时雪的 美丽和惊心动魄;②痛心的是女生被嘲笑和辍学;③质问的是我们为什么留不住纯洁简 美;④不安的是物欲膨大带来的威胁、危险;⑤怀念的是那些流逝的和将要流逝的美好。) 20.女生把雪比作滋润美白的“雪花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生动而富有 诗意,很美,(1 分)但师生的不理解(1 分)、女生的痛哭(1 分)以及女生因家贫 辍学的结局(1 分)让人痛心。(4 分,意近即可) 21.现在的雪稀稀落落,(1 分)没有盛大的雪况,失去了辽阔、庄严、诗意、神性和灵魂, (1 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失望,对环境被破坏的愤怒。(1 分)(3 分,意 近即可) 22.①消灭贫穷,创造财富,追求梦想,没有错,但不能以美好的失去为代价。②梦想不能 苛求,要往长远看,慢慢来。应保持纯真的本色,克制个人的私欲,尊重规律,拒绝盲 目的采伐和无度的攫取。③应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来自环境的威胁、危险,积极行动起 来,保护我们的家园。(4 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 2 分) 5.(2015 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故乡》中节选的文字,完成 9-13 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 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 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 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 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 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
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 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 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 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 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 没有规定……收成又坏。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 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9.文中加点从“厚障壁”指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世面 规矩C.恭敬D.境况 10.对“老爷……”单独成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着力表现了闰土的谨小慎微、讲究礼节。 着力表现了闰土话语清晰、干脆利落。 C.突出强调了这一称呼给“我”心理带来的震撼 突出强调了“我”的年纪之大地位之高。 11.对画横线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闰土天生木讷,说话断断续续 B.写出闰土面度生活的艰难,不知从何说起 C.写出了闰土胆小怕事,说话犹犹豫豫 D.写出了闰土面对悲哀的处境,不愿讲给外人听 12.下列表现闰土痛苦麻木精神状态的一项是() A.他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B.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C.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D.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
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 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 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 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 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 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 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 没有规定……收成又坏。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 苦, 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9.文中加点从“厚障壁”指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面 B.规矩 C.恭敬 D.境况 10.对“老爷……”单独成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着力表现了闰土的谨小慎微、讲究礼节。 B.着力表现了闰土话语清晰、干脆利落。 C.突出强调了这一称呼给“我”心理带来的震撼。 D.突出强调了“我”的年纪之大地位之高。 11.对画横线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闰土天生木讷,说话断断续续。 B.写出闰土面度生活的艰难,不知从何说起。 C.写出了闰土胆小怕事,说话犹犹豫豫。 D.写出了闰土面对悲哀的处境,不愿讲给外人听。 12.下列表现闰土痛苦麻木精神状态的一项是( ) A.他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B.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C.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D.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
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3.对节选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宏儿和水生就像当年的“我”和闰土一样,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B.母亲看待“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就像当年一样没有改变 C.闰土沿袭了他父亲的生活,可以推断,现在的水生将来也会像闰土一样 D.“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只是表面上发生了变化,而实质上没有变化 答案:9.B10.C11.B12.C13.D 6.(2015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短文两篇》,完成14-17题 巴金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 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 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7月21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 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着明思 总感到寒光冷气最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 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 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7月22日 14.对“日”和“月”带给作者的感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火热冰冷B.火热惧怕C.死亡困惑D.震撼冰冷 15.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应当树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和抱负 B.人应当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英勇和无畏。 C.人应当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和坦荡。 D.人应当树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信念和追求 6.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姮娥”的形象与“飞蛾”相反,前者崇尚安宁,后者追求光明 B.“姮娥”的形象与“飞蛾”完全相同,他们都在竭力追求光明。 C.作者对“姮娥”与“飞蛾”的态度相同,都是在赞颂他们的精神
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3.对节选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宏儿和水生就像当年的“我”和闰土一样,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B.母亲看待“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就像当年一样没有改变。 C.闰土沿袭了他父亲的生活,可以推断,现在的水生将来也会像闰土一样。 D.“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只是表面上发生了变化,而实质上没有变化。 答案:9.B 10.C 11.B 12.C 13.D 6.(2015 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短文两篇》,完成 14-17 题 巴金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 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 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 月 21 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 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 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 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 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 月 22 日 14.对“日”和“月”带给作者的感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火热 冰冷 B.火热 惧怕 C.死亡 困惑 D.震撼 冰冷 15.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应当树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和抱负。 B.人应当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英勇和无畏。 C.人应当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和坦荡。 D.人应当树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信念和追求。 16.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姮娥”的形象与“飞蛾”相反,前者崇尚安宁,后者追求光明。 B.“姮娥”的形象与“飞蛾”完全相同,他们都在竭力追求光明。 C.作者对“姮娥”与“飞蛾”的态度相同,都是在赞颂他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