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1.(201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1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部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 延:引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 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答案: 【解析】B.与世隔绝的地方。C.详细。D.延请。 11.D【解析】A.助词,起凑足章节作用,不翻译。B.助词,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 可译为“的”。C.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王攻宋”之间,不翻译。D.和例句中的“之
山东省 17 市 2015 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1.(2015 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1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部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 延:引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 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欧阳修《归田录》) 答案: 10. A 【解析】B.与世隔绝的地方。C.详细。D.延请。 11.D 【解析】A.助词,起凑足章节作用,不翻译。B.助词,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 可译为“的”。C.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王攻宋”之间,不翻译。D.和例句中的“之
样,代人 12.(1)(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 之类。(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解析】(1) 注意“平旷”“俨然”“属”等词语的翻译。(2)注意“乃”“无论”的翻译。 13.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解析】理解全段全句意思后再断句。 一般在分句后,主谓间等地方停顿 2.(2015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8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 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 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 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 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 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③ 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 ng):强而有力。⑥儳(cha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案: 10.①鼓:击鼓进军②歼:被杀死③重:再次④以:凭,靠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一样,代人。 12.(1)(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 之类。(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解析】(1) 注意“平旷”“俨然”“属”等词语的翻译。(2)注意 “乃”“无论”的翻译。 13.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解析】理解全段全句意思后再断句。 一般在分句后,主谓间等地方停顿。 2.(2015 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8 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 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 陈 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 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 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 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 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 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 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 分)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 分) 答案: 10.①鼓:击鼓进军 ②歼:被杀死 ③重:再次 ④以:凭,靠 评分:两小题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1.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12.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 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评分:两种原因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3.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 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 关系 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 意旨。 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 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 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2015年山东聊城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 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舍:再发,又中。同大惊, 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箸(kuo):箭的尾部 7.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分) 8.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孙昊兵法 好读书,不求甚解 B.再发,又中 鼓作气,再而衰 C.以所爱良弓赠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飞由是益自练习 益慕圣贤之道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 2 分,意思对即可。 12.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 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评分:两种原因各占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3.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 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 关系。 写 法 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 意旨。 写 法 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 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 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评 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3.(2015 年山东聊城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10 题。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6.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 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 ;再.发,又中。同大惊, 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7.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 分) 8.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孙昊兵法 好.读书,不求甚解 B.再.发,又中 一鼓作气,再.而衰 C.以.所爱良弓赠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飞由是益.自练习 益.慕圣贤之道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10.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2分) 答案: 5.①这个,这样②犯错误(说明:本题2分。 6.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说明:本题2分。) 7.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说明:本题2分。) 8.C(说明:本题2分。) 9.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说明:本题2分。) 10.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说明:本题2分。) 4.(2015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nia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 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 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e)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6i) 而歌者,红装而蹇(jia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 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冻风时作( (2)高柳夹堤( (3)泉而茗者(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作则飞沙走石 ①若脱笼之鹄 1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①红装而蹇者 ①夫能不以游堕事 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局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
9.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10.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2 分) 答案: 5.① 这个,这样 ②犯错误(说明:本题 2 分。) 6.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说明:本题 2 分。) 7.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说明:本题 2 分。) 8.C(说明:本题 2 分。) 9.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说明:本题 2 分。) 10.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说明:本题 2 分。) 4.(2015 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15 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 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huì)面而髻鬟之始掠 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 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 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冻风时作. ( ) (2)高柳夹.堤 ( ) (3)泉而茗.者 (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2 分) ①作则.飞沙走石 ①若脱笼之.鹄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①红装而.蹇者 ①夫能不以.游堕事 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局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 A. B. C. D.
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 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 有特写,远景近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 发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 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而此地适与余近”的“近”不仅 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D.文章卒章显志,“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 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 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1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3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2分)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分) 答案: 11.(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个1分) 12.A(2分。A项“则”:连词,“就”。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D项“以”:①介 词,“因为”:②介词,“把”。) 13.D(2分。“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 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 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1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 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点1分,意近即可。) 15.(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分)(2)(我 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分) 5.(2015年山东泰安市中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陶渊明《桃花源记》) B.会(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误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C.余立侍左右,援疑质(质疑),俯身倾耳以请(请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友人惭,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答案:C(质:询问) 6.(2015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8-21题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境况 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 有特写,远景近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 发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 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而此地适与余近”的“近”不仅 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D.文章卒章显志,“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 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 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1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3 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 分) (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2 分)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 分) 答案: 11.(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3)茗:煮茶,喝茶。(3 分,每个 1 分) 12.A(2 分。A 项 “则”:连词,“就”。B 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D 项“以”:①介 词,“因为”;②介词,“把”。) 13.D(2 分。“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 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 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1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 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 分,每要点 1 分,意近即可。) 15.(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 分)(2)(我 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 分) 5.(2015 年山东泰安市中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陶渊明《桃花源记》) B.会.(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误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C.余立侍左右,援疑质.(质疑),俯身倾耳以请.(请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 友人惭,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答案:C(质:询问) 6.(2015 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 18-21 题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18.对邹忌的讽刺艺术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巧妙设喻B.欲扬先抑C.首尾照应D.开门见山 19.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解正确是一项是() A.害怕齐国的攻打 B.佩服齐国内政修明 C.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D.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 20.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本来并不美,妻、妾、客却都违心地说他美 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了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的结论。 群臣吏民只有获得奖赏,才能说出想说的话 D.妻、妾、客虽然身份不同,但赞美邹忌的心理原因是相同的。 21.对选文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句式参差错落,庄严典雅。B.句式整齐,通俗简介。 C.句式对仗工整,言辞恳切。D.多用长句,言辞含蓄。 答案:18.A19.B20.B21.B 7.(2015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日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 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 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 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 笔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 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室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 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 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18.对邹忌的讽刺艺术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巧妙设喻 B.欲扬先抑 C.首尾照应 D.开门见山 19.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解正确是一项是( ) A.害怕齐国的攻打 B.佩服齐国内政修明 C.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 D.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 20.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本来并不美,妻、妾、客却都违心地说他美。 B.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了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的结论。 C.群臣吏民只有获得奖赏,才能说出想说的话。 D.妻、妾、客虽然身份不同,但赞美邹忌的心理原因是相同的。 21.对选文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式参差错落,庄严典雅。 B.句式整齐,通俗简介。 C.句式对仗工整,言辞恳切。 D.多用长句,言辞含蓄。 答案:18.A 19.B 20.B 21.B 7.(2015 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6-28 日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 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 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 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 笔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 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 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 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侷武:空间逼仄、狭小。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九试于乡,不得举。()(2)客有至者,则延入。( (3)常语学者曰( (4)于身心何所益。( 2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28.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集合内容分条说明。 答案 26.(1)任用,选拔(2)领,邀请(3)告诉,对……说(4)好处27.(1)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2)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③)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 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28.(1)博览群书,身体力行(2)安贫乐道, 不慕荣利(3)教诲子孙乐此不疲(4)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5勤奋著书(⑥)热情好 客 【文言文翻译】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 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 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借所 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 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 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 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 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 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 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 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 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 “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 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 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 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侷武:空间逼仄、狭小。 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九试于乡,不得举.。( )⑵客有至者,则延.入。( ) ⑶常语.学者曰( ) ⑷于身心何所益.。( ) 2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28.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集合内容分条说明。 答案: 26.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 27.⑴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⑵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⑶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 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28.⑴博览群书,身体力行⑵安贫乐道, 不慕荣利⑶教诲子孙,乐此不疲⑷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⑸勤奋著书⑹热情好 客。 【文言文翻译】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 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 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 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借所 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 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 狭小,没有奇葩异卉 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 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 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 使唤,有到 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 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 来 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 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 情安定,进入这个 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 “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 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 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 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 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 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
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8.(2015年山东潍坊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吴留村 【清】钱泳 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 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 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 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以百金,纵之去 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 “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 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 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 于省城之金闾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 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樻数大果依依不悆使君为之恣 然志民之感德如些 (选自《履园丛话》,有删节) 【注】①札:文书。②畀:bi,给予。③庥:xi,保护,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后数年,闽寇日炽日 (2)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被: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B.乃畀以百金,纵之去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俄而百千人大哭(《口技》 D.其缙绅乃受知之士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2分) (2)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2分) 17.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文意用“/”断开(限三处)。(3分) 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答案: 4.(1)日:一天比一天地。(2)被:蒙受。(2分,每题1分) 15.C(3分。C项补足音节,无义。A项:表提示与停顿/代词,……的人。B项表承接,就 /表肯定,是。D项:表指代,那些/表祈使,加重语气。) 16.(1)吴留村认为他可疑(值得怀疑),(仅)盘问了几句话,那人就认了罪。(2分。 “诘”“认罪”各1分 (2)(吴留村)询问他,(他)就是以前拿着文件冒领库金的那个人。(2分。“向” “所……者”各1分 17.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六岁,在嘉庆三年三 月十五日去世。 8.(2015 年山东潍坊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12 分) 吴留村 【清】钱泳 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 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①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 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 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②以百金,纵之去。[来源: 学科网] 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 “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 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 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③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 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 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 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选自《履园丛话》,有删节) 【注】①札:文书。②畀:bì,给予。③庥:xiū,保护。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1)后数年,闽寇日.炽 日: (2)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 被: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B.乃.畀以百金,纵之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 俄而.百千人大哭(《口技》) D.其.缙绅乃受知之士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2 分) (2)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2 分) 17.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文意用“/”断开(限三处)。(3 分) 连 樯 数 十 里 依 依 不 舍 使 君 为 之 泫 然 士 民 之 感 德 如 此。 答案: 14.(1)日:一天比一天地。(2)被:蒙受。(2 分,每题 1 分) 15.C(3 分。C 项补足音节,无义。A 项:表提示与停顿/代词,……的人。B 项表承接,就 /表肯定,是。D 项:表指代,那些/表祈使,加重语气。) 16.(1)吴留村认为他可疑(值得怀疑),(仅)盘问了几句话,那人就认了罪。(2 分。 “诘”“认罪”各 1 分) (2)(吴留村)询问他,(他)就是以前拿着文件冒领库金的那个人。(2 分。“向” “所……者”各 1 分) 17.连 樯 数 十 里/ 依 依 不 舍/ 使 君 为 之 泫 然/ 士 民 之 感 德 如 此
(3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9.(2015年山东德州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 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 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韭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 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案 12.C【解析】C中是名词作动词:ABD中中名词作状语。 13.D【解析】A、表判断:这,代词。B、参与,这里指导欣赏:和。C、交错:参与。D 跟从。 4.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 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①颓、鱗:②子、务。 15.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 的空旷寂静 【解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从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方面思考。如“猿鸟乱鸣”通过对 动物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表现了生命的活力,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吠声 如豹”以形象的比喻来写冬夜的寂静。 16.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
(3 分。每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9.(2015 年山东德州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6 题。(12 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 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 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案: 12.C【解析】C 中是名词作动词;ABD 中中名词作状语。 13.D【解析】A、表判断;这,代词。B、参与,这里指导欣赏;和。C、交错;参与。D、 跟从。 14.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 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①颓、鳞;②子、务。 15.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 的空旷寂静。 【解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从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方面思考。如“猿鸟乱鸣”通过对 动物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表现了生命的活力,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吠声 如豹”以形象的比喻来写冬夜的寂静。 16.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
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解析】《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 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 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 封书信。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 活的欣赏,与朋友分享美景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写景特别富 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于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10.(2015年山东青岛市中考)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鯽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 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 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 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 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 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 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 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 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 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 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 shao dδu) 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 cheng ji):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走送之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念:思念,怀念 C.手自烹进手自:亲自用手D.贵官执盏一拱曰执:拿着,握着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解析】《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 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 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 封书信。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 活的欣赏,与朋友分享美景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写景特别富 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于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10.(2015 年山东青岛市中考)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 12 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 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 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 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 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 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 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 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 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 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 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 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C.手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7.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命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8.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