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现代文员专业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开卷)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146.52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试卷代号:2210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一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 2012年1月 题 号 三 总 分 分数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 A.术 B.仁 C.博爱 D.兼爱 2.“舍生取义”是( )话。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3.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是( )。 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 4.以下著作中,属于法家的是( A.《荀子》 B.《庄子》 C.《商君书》 D.《周易》 5.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 )就开始的。 A.先秦 B.秦 C.西汉 D.东汉 6.“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下面有关“礼”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是()。 A.指一种等级关系 B.指一种社会整合手段 C.指一种礼仪 D.指互相之间赠送的礼品 1308

试卷代号 座位号rn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 0 11 2 0 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 2012 年1 |题号|一|二|三|总分| |分数 I I I I 得分|评卷人 -、选择题{每题 1.在先秦眼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 )。 A. 术B. c.博爱 .兼爱 2. "舍生取义"是( )话。 A. 子B.孔子 C. D. 3. 佛教传入 中 国 )。 A. 期B.秦汉之 c.西汉时期 .两汉之际 4. )。 A. «苟子» B. «庄子》 c. «商君书» D. «周易》 5. 术是在 )就开始的。 A. 秦B. c.西汉 .东汉 6.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下面有关"礼"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指一种等级关系 .指一种社会整合手段 c.指一种礼仪 .指互相之间赠送的礼品 1308

7.古老的仙文化在后来跟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究其源头,却可从多个方面看出二者之 间的差别,下面所列,不正确的是( A.先秦时期神仙之说就已广泛流行 B.仙文化与原始天文学有关 C.仙文化表现出万物有灵的思维,是道教所不具备的 D.仙文化中有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的迹象,跟先秦道家学说很不一样 8.从本源上讲,炼丹是( )的思想。 A.道家 B.道教 C.神仙家 D.佛教 9.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是( )。 A.苏轼 B.林逋 C.陆游 D.辛弃疾 10.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刊物是( )。 A.邹容的《革命军》 B.陈天华的《猛回头》 C.陈天华的《警世钟》 D.陈独秀的《新青年》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 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 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2.西方的“博爱”可以说是先秦 思想的最好对译,它还脱去了西方 “博爱”的宗教色彩。 3.宋代理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其开创期的代表人物是 邵雍,发 展期的代表人物是张载、 。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 的融合:其二是 的融合。 5.中国书法所负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形象思维和 6.宋代理学家周敦顾融合道教的太极理论,配置出太极生化万物之图,还专门写下了 》来阐述其思想。 1309

7. 文化 来跟道教有着 个方 二者 间的差别,下面所列,不正确的是( )。 A. 先秦 期神 说就 泛 流 B.仙文化与原始天文学有关 c.仙文化表现出万物有灵的思维,是道教所不具备的 D. 祖先 腾崇 迹象 跟先秦 说很不 8. 炼丹 )的思想。 A. 家B.道教 c.神仙家D.佛教 9. 中 国 高代 化现象 宋代 鹤子 美誉是 )。 A. 轼B. 10. 作为 C. 现代新 游B )。 A. B. c.陈天华的《警世钟» D. 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 0分) 1.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 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2. "博爱"的宗教色彰。 3. 宋代 构 大 开创 代表人物 展期的代表人物是张载\、。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4. 魏晋 时期 融合 要表 个方 一是 的融合 z其二是的融合。 5. 中 国 法所 中 国 特有 6. 理学 极 理 物 之 还 专 « »来阐述其思想。 1309

得分 评卷人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 2.简述唐代文化的主要成就。 3.简述南宋文化中心南移的表现。 4.简述明代知识分子对西学传人的几种不同态度。 1310

得分|评卷人 三、简述题(每题 5分,共 0分) 1.简述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 2. 述唐代 成就 3. 宋文 表现 4. 识分 学传人 态度 1310

试卷代号:22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一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导论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D 2.A 3.D 4.C 5.C 6.D 7.C 8.C 9.B 10.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天人合一 2.墨家的兼爱 3.周敦颐 程颐 程颢 朱熹 4,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 民族文化 5.超越意识 6.太极图说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 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不仅是深远的,而且是人微的。我们的民族精神,既是由那些文 化原典所浇铸。(5分)) 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从某些方面来说,正是那些文化原典的表现。比如我们通 常所说的“仁爱”、“博爱”、“仗义”、“忠诚”等,都可以从先秦的文化原典中找到根源。(5分) 因而对传统文化要理性地接受和辨析,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之进行改造更新,才能有利于 我们的文化建设。这就是学习和阅读文化原典的重要意义。(5分) 2.简述唐代文化的主要成就 唐代实行科举制,使大批寒士崛起,并因而在各个文化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创造出一代辉 煌的文化。 1311

试卷代号 2 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11 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导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 年1 -、选择题{每题 2 0 1. D 6. D 2.A 7. C 3. D 8. C 4. C 9. B 5. C 10. D 二、填空题{每空 1.天人合一 2. 兼爱 3. 程颐 朱嘉 4. 外来文化 文化 5. 越意识 6. 太极 三、简述题(每题 1.简述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 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不仅是深远的,而且是人微的。我们的民族精神,既是由那些文 化原典所浇铸。 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从某些方面来说,正是那些文化原典的表现。比如我们通 常所说的"仁爱"、"博爱"、"仗义"、"忠诚"等,都可以从先秦的文化原典中找到根源。 因而对传统文化要理性地接受和辨析,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之进行改造更新,才能有利于 我们的文化建设。这就是学习和阅读文化原典的重要意义。 2. 代文 唐代实行科举制,使大批寒士崛起,并因而在各个文化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创造出一代辉 煌的文化。 1311

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以诗歌和书法最具代表性。崛起的寒士们以一种经天纬地的豪情和 大气受容、改造前此以往的诗歌传统,形成一种“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全新的唐诗气象。诗 至唐代,无论其内容,风格、形式、技巧,都已全面成熟,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5分) 跟唐诗一样,浸染着饱满的时代精神的唐代书法,也集中反映了唐帝国文化的物质所在。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奔放不羁,最能反映唐代书法的精髓和气质。草书之外,篆、行、楷 诸体都各有大家,如唐诗的众体兼备一样。(5分) 诗(文)、书之外,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⑤分) 3.简述南宋文化中心南移的表现 南宋以来,文化中心的南移,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第一是学术中心的南移。北宋以前的学术中心,主要集中于洛阳及关中等黄河流域,但那 时南方学术气氛已日渐浓厚起来,江西、福建各自成为文化中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都 出自江西。南宋时,福建更成为学术中心。(5分) 第二是政治人物的南人化。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从 仁宗皇帝开始兼收博采,用人不分南北。南宋之后,整个国家偏隅江南,朝堂之上,更是南人的 天下了。(5分) 第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南宋都城杭州与苏州成为事实上的南宋文化中心。而原来洛阳 及关中等地,由于金统治者文化上的相对落后,因而无法跟“杭州一苏州”这一南方文化轴心相 比。这也就使南方文化更显示出优势文化的特色来。(5分) 4.简述明代知识分子对西学传人的几种不同态度。 明后期以耶稣会土为载体,西方科学、哲学、艺术传人中国。 对待西学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一部分人以徐光启为代表,为西学所 吸引,意识到吸收西方文化有利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主张全面接受西学。(5分) 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则完全相反,他们严“夷夏之防”,主张禁绝西学。(5分) 在这两个极端之外,还有一部分人以比较科学的态度对待西学,以方以智为代表,以冷静 理智的态度对待西学,对其内容进行谨慎而细致的清理和辩识,吸取其优点,而摒弃其神学的 伪妄。(5分) 1312

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以诗歌和书法最具代表性。崛起的寒士们以一种经天纬地的豪情和 大气受容、改造前此以往的诗歌传统,形成一种"既多兴象,复备风骨"的全新的唐诗气象。诗 至唐代,无论其内容,风格、形式、技巧,都已全面成熟.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 5分〉 跟唐诗一样,浸染着饱满的时代精神的唐代书法,也集中反映了唐帝国文化的物质所在。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奔放不羁,最能反映唐代书法的精髓和气质。草书之外,篆、行、楷 诸体都各有大家,如唐诗的众体兼备一样。 5分) 诗(文)、书之外,唐代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5分〉 3. 心南 南宋以来,文化中心的南移,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第一是学术中心的南移。北宋以前的学术中心,主要集中于洛阳及关中等黄河流域,但那 时南方学术气氛已日渐雄厚起来,江西、福建各自成为文化中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都 出自江西。南宋时,福建更成为学术中心。 5分) 第二是政治人物的南人化。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从 仁宗皇帝开始兼收博采,用人不分南北。南宋之后,整个国家偏隅江南,朝堂之上,更是南人的 天下了。 5分〉 第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南宋都城杭州与苏州成为事实上的南宋文化中心。而原来洛阳 及关中等地,由于金统治者文化上的相对落后,因而无法跟"杭州一苏州"这一南方文化轴心相 比。这也就使南方文化更显示出优势文化的特色来。 5分) 4. 子对 学传人 态度 明后期以耶稣会士为载体,西方科学、哲学、艺术传入中国。 对待西学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一部分人以徐光启为代表,为西学所 吸引,意识到吸收西方文化有利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主张全面接受西学。 5分) 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则完全相反,他们严"夷夏之防",主张禁绝西学。 5分) 在这两个极端之外,还有一部分人以比较科学的态度对待西学,以方以智为代表,以冷静 理智的态度对待西学,对其内容进行谨慎而细致的清理和辩识,吸取其优点,而摒弃其神学的 伪妄。 1312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