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练习题】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 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 出来 2、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分别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 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静谧、优美,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不能改。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 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 不能改。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练习题】 1、作者王维,字 (朝代)诗人。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 面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 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5、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摩诘唐 2、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 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 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 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4、“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 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 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5、①用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②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③通过“独坐幽篁、弹琴、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明月”这一高洁 的物象,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
1、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练习题】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 晖 。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 出来。 2、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分别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 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静谧、优美,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不能改。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 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 不能改 。 2、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练习题】 1、作者王维,字 , (朝代)诗人。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 面。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 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5、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摩诘 唐 2、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 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 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 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4、“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 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 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5、 ①用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 ②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 ③通过“独坐幽篁、弹琴、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明月”这一高洁 的物象,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
1、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练习题】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练习题】 1、作者王维,字 (朝代)诗人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 面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 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1、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练习题】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2、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练习题】 1、作者王维,字 , (朝代)诗人。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 面。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 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5、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当堂训练】 1、作者填空:《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 (朝代) 字 号 2.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贤于材人远矣 3.解释加点词语。 ①世隶耕 ②称前时之闻 ③仲永之通悟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⑤彼其受之天也 ⑥泯然众人矣 ⑦贤于材人 ⑧环谒于邑人 ⑨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⑩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0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意动词 ①“邑人奇之”之中的“奇” ②“父异焉”之中的“异”, (2)名词作意动词 ①“父利其然”之中的“利” ②“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 (3)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 (4)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 5.一词多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并自为其名 闻「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1其诗以养父母 稍稍宾客其父 然:1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宾客:」稍稍宾客其父
【当堂训练】 1、作者填空:《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 (朝代) , 字 ,号 。 2.通假字 ①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 贤于材人远矣 3.解释加点词语。 ①世隶.耕 ②称.前时之闻 ③仲永之通悟..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⑤彼其.受之天也 ⑥泯然..众人矣 ⑦贤.于材人.. ⑧环谒..于邑人 ⑨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⑩稍稍..宾客其父 ⑾或以钱币乞.之 ⑿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词类活用 ⑴形容词作意动词 ①“邑人奇之”之中的“奇” ②“父异焉”之中的“异”, ⑵名词作意动词 ①“父利其然”之中的“利”, ②“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 ⑶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 ⑷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 5.一词多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 并自为其名 闻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 其诗以养父母 稍稍宾客其父 然: 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宾客: 稍稍宾客其父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6.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 今义 ②或以钱币乞之(古义 今义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 ④稍稍宾客其父(古义 今义: ⑤泯然众人矣(古义 今义: 7、用“/”标出下列句中的朗读停顿 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余闻之也久。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借旁近与之 父利其然也 不能称前时之闻 C.或以钱币乞之 D.环谒于邑人 徐喷以烟 贤于材人远矣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译: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 ③.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译: 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 ⑤.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译 ⑥: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10.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用文中语句回答, 11.文章第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家世,有什么作用? 12.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13.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14.从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这件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6.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 今义: ) ②或以钱币乞之(古义: 。今义: 。)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 。今义: ) ④稍稍宾客其父(古义: 。今义: 。) ⑤泯然众人矣(古义: 。今义: 。) 7、用“/”标出下列句中的朗读停顿 ①.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 ②.其 诗 以 养 父 母、收 族 为 意 ③.余 闻 之 也久。 ④.父 利 其 然 也,日 扳 仲 永 环 谒 于 邑 人 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 借旁近与之. 父利其.然也 不能称前时之.闻 C. 或以.钱币乞之 D. 环谒于.邑人 徐喷以.烟 贤于.材人远矣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 ②.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③.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 。 ④.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 ⑤.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译: 。 ⑥: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10.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用文中语句回答。 11.文章第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家世,有什么作用? 12.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13.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14.从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这件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