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古诗两首《山中杂诗》 总课时 时间 周次 星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2、品味语 言,体味诗词意境。3、背诵诗词。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 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 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 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品味词典词语:235付俗子2306存亡绝续付度237寸草春 晖238厝火积薪措手不及239错综复亲杂241达旦达观达宫 、创作诗文(括号内注音)作者:吴均(南朝)《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二、整体感悟 1、读后感(对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的感悟:运用之巧妙、准确。) 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编著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2010—2011 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50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古诗两首《山中杂诗》 总课时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周次______星期__________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2、品味语 言,体味诗词意境。3、背诵诗词。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 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 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 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品味词典词语:235 村夫俗子 236 存亡绝续 忖度 237 寸草春 晖 238 厝火积薪 措手不及 239 错综复杂 241 达旦 达观 达官 一、创作诗文(括号内注音)作者:吴均(南朝)《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 )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悟 1、读后感(对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的感悟:运用之巧妙、准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201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 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 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 (1) (2) 三、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3个问题 四、【注释】烟:此指云雾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 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 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欣赏】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白描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 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手法,展 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用以形成一种 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诗歌描写 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 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 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 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 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 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诗两首《竹里馆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编著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2010—2011 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51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 3 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注释】烟:此指云雾。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 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 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欣赏】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白描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 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手法,展 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用以形成一种 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诗歌描写 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 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 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 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 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 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诗两首《竹里馆》
2010-201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总课时 时间 周次 星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2、品味语 言,体味诗词意境。3、背诵诗词。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 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 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 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二课时 创作诗文(括号内注音)作者: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 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整体慼悟 1、读后感(对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的感悟:运用之巧妙、准确。) 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 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 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 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 三、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3个问题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编著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2010—2011 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52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总课时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周次______星期__________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2、品味语 言,体味诗词意境。3、背诵诗词。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 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 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 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创作诗文(括号内注音)作者:唐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 篁( )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悟 1、读后感(对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的感悟:运用之巧妙、准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三、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 3 个问题
2010-201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四、【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 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 照。【欣赏】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这首小诗总 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 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 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 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 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 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 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 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 笔。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 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 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 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 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 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 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 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二 体了。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 “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 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 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 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 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 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 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 刻画和涂饰。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编著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2010—2011 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53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 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 照。【欣赏】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这首小诗总 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 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 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 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 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 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 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 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 笔。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 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 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 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 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 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 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 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 体了。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 “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 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 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 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 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 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 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 刻画和涂饰。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
2010-201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 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 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 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 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 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 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 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 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 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 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 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 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 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 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 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 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 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 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 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 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 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 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 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 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 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 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 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先看前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篁,竹林也;啸, 撮口作声也。诗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编著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2010—2011 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54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 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 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 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 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 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 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 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 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 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 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 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 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 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 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 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 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 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 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 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 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 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 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 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 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 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 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 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先看前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篁,竹林也;啸, 撮口作声也。诗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
2010-201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 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 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 一声。这里借用了一个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载: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汉魏时著名的“笪 林七贤”之一,他和嵇康等人对当时的封建礼教不满,对统治阶 级内部争权夺利不满,时常集于竹林咏怀言志。阮籍在竹林长啸, 声闻数百步,也由此传为美谈。日本汉诗学者前野直彬、石川忠 久精细地指出:这首诗的前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苏 门之啸”的故事和阮籍《咏怀诗》中的“起坐弹鸣琴”句意。并 指出: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也很像陶潜。 只不过陶潜弹的是无弦琴,而王维弹的则是有弦琴。王维居竹林 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的不满。竹之 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 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 的。再看后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进一步渲 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 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 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 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 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 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 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 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 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 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 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 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编著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2010—2011 学年下学期 诗两首《山中杂诗》《竹里馆》 复兴中学 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55 语文教学案(七下·一单元) 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 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 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 一声。这里借用了一个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载: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汉魏时著名的“竹 林七贤”之一,他和嵇康等人对当时的封建礼教不满,对统治阶 级内部争权夺利不满,时常集于竹林咏怀言志。阮籍在竹林长啸, 声闻数百步,也由此传为美谈。日本汉诗学者前野直彬、石川忠 久精细地指出:这首诗的前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苏 门之啸”的故事和阮籍《咏怀诗》中的“起坐弹鸣琴”句意。并 指出: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也很像陶潜。 只不过陶潜弹的是无弦琴,而王维弹的则是有弦琴。王维居竹林 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的不满。竹之 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 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 的。再看后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进一步渲 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 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 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 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 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 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 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 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 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 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 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 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