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研究内容:病原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论与实践意义:人类和动物传染病的防治,是 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免疫学是当前生命 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 衍生出大量新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应用学 科;免疫学方法对生命科学的各个重要理论研 究领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免疫学方法和技术 对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法医检验、生化测定、 医疗保健、生物制品的生产、肿瘤防治、定向 药物的研制以及反细菌战等各项实际应用领域 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研究内容:病原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论与实践意义:人类和动物传染病的防治,是 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免疫学是当前生命 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 衍生出大量新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应用学 科;免疫学方法对生命科学的各个重要理论研 究领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免疫学方法和技术 对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法医检验、生化测定、 医疗保健、生物制品的生产、肿瘤防治、定向 药物的研制以及反细菌战等各项实际应用领域 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传染 一、传染与传染病 传染(infection)是指寄生物和宿主间发生相互关系的过 程。 具体内容:外源或内源的少量寄生物突破其宿主的“三道 防线”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 病理生理过程,寄生物如果长期保持潜伏状态或亚临床 的感染状态,传染病就不至于发生;如果环境条件有利 于寄生物的大量繁殖,并随之产生大量的酶和毒素来损 害其宿主,则宿主就患了传染病。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隐性传染、带菌状态、显性传染(急性和慢性,局部和全 身)
第一节 传染 一、传染与传染病 传染(infection)是指寄生物和宿主间发生相互关系的过 程。 具体内容:外源或内源的少量寄生物突破其宿主的“三道 防线”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 病理生理过程,寄生物如果长期保持潜伏状态或亚临床 的感染状态,传染病就不至于发生;如果环境条件有利 于寄生物的大量繁殖,并随之产生大量的酶和毒素来损 害其宿主,则宿主就患了传染病。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隐性传染、带菌状态、显性传染(急性和慢性,局部和全 身)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病原菌:能否引起宿主疾病取决于它的毒力、侵入数量和 侵入路径。 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组成。侵袭力包括吸附和侵入、 繁殖和扩散、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力;毒素分为内 毒素(endotoxin)和外毒素(exotoxin)。 宿主的免疫力(immunity):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 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immunologic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 宿主的免疫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 异性免疫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环境因素:分为宿主环境(包括遗传、年龄,营养、精神、 内分药物、针灸、锻炼等)和外界环境(气候、季节、 温湿度、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 病原菌:能否引起宿主疾病取决于它的毒力、侵入数量和 侵入路径。 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组成。侵袭力包括吸附和侵入、 繁殖和扩散、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力;毒素分为内 毒素(endotoxin)和外毒素(exotoxin)。 宿主的免疫力(immunity):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 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immunologic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 宿主的免疫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 异性免疫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环境因素:分为宿主环境(包括遗传、年龄,营养、精神、 内分药物、针灸、锻炼等)和外界环境(气候、季节、 温湿度、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凡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生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 针对性的对病原微生物的天然抵抗力,称为非特异性免 疫或先天免疫。 在人和高等动物中,主要由宿主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 的吞噬功能、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炎症反应 等组成。 正常体液中的抗菌物质有:补体和干扰素,以及溶菌酶、 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白细胞素、血小板 素、正铁血红素、精素、精胺碱和乳素等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凡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生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 针对性的对病原微生物的天然抵抗力,称为非特异性免 疫或先天免疫。 在人和高等动物中,主要由宿主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 的吞噬功能、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炎症反应 等组成。 正常体液中的抗菌物质有:补体和干扰素,以及溶菌酶、 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白细胞素、血小板 素、正铁血红素、精素、精胺碱和乳素等
补体与干扰素 补体:存在于正常人体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11种)非特异 性血清蛋白,主要是β及γ球蛋白,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具有溶解细胞膜、杀灭病毒、促进 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释放组胺等多种功能。不稳定,室温下 数天或56℃30分钟即可灭活。 干扰素: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 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 质的合成。是脊椎动物细胞所产生的防御外来物质尤其是 “有害核酸”入侵的物质。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是广谱的。 干扰素诱生剂有各种活的或灭活的病毒、人工合成的双链 RNA、在细胞内繁殖的各种微生物、微生物产物、多聚物、 低分子物质、细胞有丝分裂素和特异性免疫诱导等
补体与干扰素 补体:存在于正常人体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11种)非特异 性血清蛋白,主要是β及γ球蛋白,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具有溶解细胞膜、杀灭病毒、促进 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释放组胺等多种功能。不稳定,室温下 数天或56℃30分钟即可灭活。 干扰素: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 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 质的合成。是脊椎动物细胞所产生的防御外来物质尤其是 “有害核酸”入侵的物质。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是广谱的。 干扰素诱生剂有各种活的或灭活的病毒、人工合成的双链 RNA、在细胞内繁殖的各种微生物、微生物产物、多聚物、 低分子物质、细胞有丝分裂素和特异性免疫诱导等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个体在其后天活动中接触了相应的抗原后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quired specific immunity). 特点:获得性、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及细胞介导免 疫系统、个体差异 获得方式: 自动获得(感染、接种,终生或短期) 被动获得(输血、输入淋巴细胞、注射血清组分等,新生儿从胎盘 和初乳中获得) 免疫应答:抗原有选择地识别其特异性淋巴细胞,继而触发 一系列变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的生理过程。 免疫刺激——抗原识别——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和 分化——表现出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效应过程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个体在其后天活动中接触了相应的抗原后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quired specific immunity). 特点:获得性、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及细胞介导免 疫系统、个体差异 获得方式: 自动获得(感染、接种,终生或短期) 被动获得(输血、输入淋巴细胞、注射血清组分等,新生儿从胎盘 和初乳中获得) 免疫应答:抗原有选择地识别其特异性淋巴细胞,继而触发 一系列变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的生理过程。 免疫刺激——抗原识别——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和 分化——表现出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效应过程
辅助细胞 (成熟的TH) 活化的 辅助细胞 (效应性TH)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过程示意图 抗 原 TD 辅佐 抗原 细胞 TI 抗原 呈递抗原 成熟的 TC、TD 成熟的 B 细胞 效应性 TC、TD 淋巴因子 记忆性T细胞 记忆性B细胞 浆细胞 执行细胞 免疫功能 抗体(执行体液 (Ig)免疫功能) 感应阶段 增殖和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活化阶段 +
辅助细胞 (成熟的TH) 活化的 辅助细胞 (效应性TH)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过程示意图 抗 原 TD 辅佐 抗原 细胞 TI 抗原 呈递抗原 成熟的 TC、TD 成熟的 B 细胞 效应性 TC、TD 淋巴因子 记忆性T细胞 记忆性B细胞 浆细胞 执行细胞 免疫功能 抗体(执行体液 (Ig)免疫功能) 感应阶段 增殖和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活化阶段 +
本节内容 一、免疫器官(略) 二、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三、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 一、免疫器官(略) 二、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三、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
二、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免疫细胞:immunocyte,包括各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 噬细胞和粒细胞等一切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immunologically competentcell,特指能特异 地识别抗原,即能接受抗原的刺激,并随后进行分化、增 殖和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以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 细胞群。 种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K细胞、NK细胞、N细胞、 D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
二、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免疫细胞:immunocyte,包括各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 噬细胞和粒细胞等一切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immunologically competentcell,特指能特异 地识别抗原,即能接受抗原的刺激,并随后进行分化、增 殖和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以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 细胞群。 种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K细胞、NK细胞、N细胞、 D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
三、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
三、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