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观潮 导学学案王传红 教师寄语: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学习目标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雷霆()艨艟数百()如履平地()罗绮()僦赁看幕()万仞 2、《观潮》选自《 》,作者 代湖州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遡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理解探究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5、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合作释疑 6、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7、这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四、课内精读
28 观潮 导学学案 王传红 教师寄语: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学习目标: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雷霆( )艨艟数百( )如履平地( )罗绮( )僦赁看幕( ) 万仞 ( ) 2、《观潮》选自《 》,作者 , 代湖州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二、理解探究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5、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合作释疑 6、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7、这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四、课内精读 (一)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 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8、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9、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10、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11、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 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12、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 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 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 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3、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 的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14、概括两段内容。 15、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6、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 么? 五、拓展迁移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 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 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8、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9、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10、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 11、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 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12、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 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二)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 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 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3、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 的 、 、 等特征。 “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14、概括两段内容。 15、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6、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 么? 五、拓展迁移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 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
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 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 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 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 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 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髙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 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然风号浪吼。过 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屹立( )大堤( )踮着脚( 18、本文按照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涌潮景象。为了突 出潮水的汹涌,分别从 和 两个角度,抓住潮水的颜 色和样子描写,把潮水写得逼真、奇特。 19、下列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B.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C.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D.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六、作业
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 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 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 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 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 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 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然风号浪吼。过 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屹立( ) 大堤( ) 踮着脚( ) 18、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涌潮景象。为了突 出潮水的汹涌,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角度,抓住潮水的________、颜 色和样子描写,把潮水写得逼真、奇特。 19、下列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B.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C.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D.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