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三中八年级语文预习案编号8128班级 姓名 级别 课题:观潮 编制人:张敏琴 编制时间:2013-8-11 审核人:张敏琴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方”“既而”“倏尔”“为”“文”“江干”“溢”“穹”等词的含义。 2、结合注释、运用所学知识疏通文意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线索。 4、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炼、形象生动的特点。 5、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完成目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雷霆()吞天沃日()京尹()艨艟()如履平地 倏尔()一舸无迹()善泅者()鲸波万仞() 罗绮溢目()倍穹()僦赁看幕()() 、解释下列词语,翻译下列句子 伟观 际天 倏尔 出没 以此夸能 饮食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两句加点词的含义。 方其远出海门 吞天沃日 2、“天下之伟观也”在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在描写海潮时,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不仅写了海潮的声,而且还写了它 的力,它的势。试找出相应的句子 力 势: 文中引用杨万里的诗句作用是什么? 四、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广灵三中八年级语文预习案 编号 8128 班级 姓名 级别 课 题:观 潮 编制人:张敏琴 编制时间:2013-8-11 审核人:张敏琴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方”“既而”“倏尔”“为”“文”“江干”“溢”“穹”等词的含义。 2、结合注释、运用所学知识疏通文意。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线索。 4、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炼、形象生动的特点。 5、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完成目标: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雷霆.( ) 吞天沃.日( ) 京尹.( ) 艨艟..( ) 如履.平地( ) 倏.尔( ) 一舸.无迹( ) 善泅.者( ) 鲸.波万仞( ) 罗绮.溢目( ) 倍穹.( ) 僦赁..看幕( )( ) 二、解释下列词语,翻译下列句子。 伟观 际天 倏尔 出没 以此夸能 饮食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三、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 1、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两句加点词的含义。 方.其远出海门 吞天沃.日 2、“天下之伟观也”在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3、 作者在描写海潮时,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不仅写了海潮的声,而且还写了它 的力,它的势。试找出相应的句子。 远: 近: 声: 力: 势: 4、 文中引用杨万里的诗句作用是什么? 四、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把练习当考试 把考试当中考 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_ 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随波而逝 2、该文段写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选用文中语句填空,然后回答问题 (1)写“参战”船只之多 (2)阵势变化之多 (3)士兵作战技能娴熟 (4)“战斗”的视觉形象 (5)“战斗”的听觉形象(水军习战之激烈) (6)“战斗”的结局 (7)上述描写十分生动,这样写的好处是 五、读完全文,你一定知道下列问题的答案。 1、请用“/”线标出正确停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一一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一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 枪、挥刀的,就你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一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一—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 3、对本文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 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 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多,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 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 出的特点 仿照例句改写下面的句子(不改变愿意) 例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 江上飘着一片片白帆,像一幅画、又像一首诗。改写: 课堂小结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把练习当考试 把考试当中考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 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随波而逝. 2、该文段写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 选用文中语句填空,然后回答问题。 (1)写“参战”船只之多 (2)阵势变化之多 (3)士兵作战技能娴熟 (4)“战斗”的视觉形象 (5)“战斗”的听觉形象(水军习战之激烈) (6)“战斗”的结局 (7)上述描写十分生动,这样写的好处是 五、读完全文,你一定知道下列问题的答案。 1、请用“/”线标出正确停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 枪、挥刀的,就你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 3、对本文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 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 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多,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 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 出的特点。 4、仿照例句改写下面的句子(不改变愿意)。 例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 江上飘着一片片白帆,像一幅画、又像一首诗。 改写: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