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考内容(新课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考什么(19分) 1.实词的解释 2.虚词的用法 3.文意的把握 4.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造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 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切以词为单位,切分句子 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遝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1、注意对译 古汉语多用单音节词,翻译时应把原文中一些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词或者多音节词。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多义词要根据文意选用恰当的义项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 2、注意保留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 等 例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例4: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阴历三月晚春)的开初,(我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的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3、注意替换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5:若含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 (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例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 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2012 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考内容(新课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考什么(19 分) 1. 实词的解释 2. 虚词的用法 3. 文意的把握 4. 句子的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 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 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切 以词为单位,切分句子。 连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1、注意对译 古汉语多用单音节词,翻译时应把原文中一些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词或者多音节词。 例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 例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多义词要根据文意选用恰当的义项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 2、注意保留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 等。 例 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例 4: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阴历三月(晚春)的开初,(我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的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3、注意替换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 (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例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 4、注意删减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誉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赞,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 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例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5、注意增补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通顺。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9: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 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10: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道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③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日:“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宜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1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6、注意调整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例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士,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 的缘故。 例14: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四、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色彩变化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文:宝玉上有斑点,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 ③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将军披坚执锐译文:将军披着(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译文:将军披着(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动用法 译文: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内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疆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 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是大国呢?
2 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 4、注意删减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 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 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例 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5、注意增补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通顺。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 9: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 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 10: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③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 1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 1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6、注意调整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例 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 的缘故。 例 14: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四、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色彩变化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译文:宝玉上有斑点,请让我指点给大王看。 ③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将军披坚执锐译文:将军披着(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译文:将军披着(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动用法 译文: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疆。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比喻 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是大国呢?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婉指长辈去世 译文:希望趁着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译文: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 5、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 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用 为 来表示判断 译文:人家是刀和案板,我们是鱼和肉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用“.为所来表被动 译文: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译文: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语后置 译文:(被敲打时)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总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文言文翻译实战训练 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惟②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①灾病②愧疚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病,是第一件乐事;抬起头无愧 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能教育他,是第三件乐事。君子有这三件乐事,但 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全国卷1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魔者。 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全国卷2 (1)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 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 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高,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翻译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 (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婉指长辈去世 译文:希望趁着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译文: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 5、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 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用“……为……”来表示判断 译文:人家是刀和案板,我们是鱼和肉。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用“……为所……“来表被动 译文: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译文: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语后置 译文:(被敲打时)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总 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文言文翻译实战训练 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①灾病②愧疚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病,是第一件乐事;抬起头无愧 于天,低下头无愧于人,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能教育他,是第三件乐事。君子有这三件乐事,但 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 全国卷 1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 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2)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全国卷 2 (1)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自认为不能广泛地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 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 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翻译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 (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
4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