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受愈 蘇坡 文亨一
、简介本词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 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 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 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 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 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 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 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 辙诀别
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 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 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 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 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 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 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 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 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 惠院,后迁临皋亭。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 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 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 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到黄州 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 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 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 惠院,后迁临皋亭。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 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 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 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到黄州 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 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 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另一种说法 冷《赤璧怀古 《赤壁赋》等篇章,才是作者对 人生乐观冷静的态度。而写作此词时,应该还没 有完成这种成熟。所以,从词中,读者看到的是 种冷清与寂寞的情怀。即使如此,此词还是很 后人推端如《山谷题跋有:语意高妙 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 的仙骨气质,历来对这育词的主自说法 有 人认为是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 女作,即这是一首爱情词;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 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也就是说这 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 的寂寞之情的。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据《宋六 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 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摘录如下:
另一种说法 ❖ 《赤壁怀古》、《赤壁赋》等篇章,才是作者对 人生乐观冷静的态度。而写作此词时,应该还没 有完成这种成熟。所以,从词中,读者看到的是 一种冷清与寂寞的情怀。即使如此,此词还是很 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 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 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 的仙骨气质,历来对这首词的主旨说法不一,有 人认为是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 女作,即这是一首爱情词;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 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也就是说这是一 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 的寂寞之情的。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据《宋六 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 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摘录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顺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 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 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 之子汋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 坡回惠,为赋此词。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 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 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 是苏轼词上阕所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 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 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 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 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 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 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 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 坡回惠,为赋此词。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 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 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 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 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 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 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 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 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 令人拍案叫绝。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 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 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 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 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 仙人采诗作步虛,玉皇饮之碧琳腴。” 这个记载好像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 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 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 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 令人拍案叫绝。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 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 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 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 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 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这个记载好像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 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 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 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 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 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 见人。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 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 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 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 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 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 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 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 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 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 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
❖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 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 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 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 见人。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 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 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 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 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 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 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 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 。 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 , 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 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