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周清考试 班级 姓名 分数 解释加横线字词。(7分) 水尤清冽: 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渣 隶而从者 斗折蛇行 斗折蛇行 悄怆幽邃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句子翻译。(12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解性默写。(11分) 1、《小石潭记作者》中作者“心乐之”的原因是: 2、《小石潭记作者》中描写潭中鱼采用了动静相合的手法,其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是 静态描写的句子是 3、《小石潭记作者》中描写潭中气氛冷寂的句子是 四、问答题。(10分 1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什么?文章运用什么方法来突出它的这一特点的?请结 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小石潭记》中前文写“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文写“凄神寒骨”, 乐一忧是否矛盾,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周清考试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 解释加横线字词。(7 分) 水尤清冽: 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 斗折蛇行 斗折蛇行 悄怆幽邃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二. 句子翻译。(12 分) 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理解性默写。(11 分) 1、《小石潭记作者》中作者“心乐之”的原因是: , , 。 2、《小石潭记作者》中描写潭中鱼采用了动静相合的手法,其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是: , ; 静态描写的句子是: , 。 3、《小石潭记作者》中描写潭中气氛冷寂的句子是: , , , 。 四、问答题。(10 分) 1.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什么?文章运用什么方法来突出它的这一特点的?请结 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小石潭记》中前文写“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文写“凄神寒骨”,一 乐一忧是否矛盾,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理解
3.《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 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 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本文就写于此时。) 4赏析《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句话好在哪里。 5、比较《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异同(从写作手法和作者感情两 方面进行比较)。 五.比较阅读。(10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 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十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译文: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出卷人:李娟审卷人:王永祥
3. 《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 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 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本文就写于此时。) 4.赏析《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句话好在哪里。 5.、比较《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异同(从写作手法和作者感情两 方面进行比较)。 五.比较阅读。(10 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 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译文: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 分) 出卷人:李娟 审卷人:王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