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任课班级:201金苦1.万1.表#1 法律1.教学1.地理12小.艺术1-2) 任课教师:王忠燕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研究所 2012- -2013学年第1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任课班级:2011 公管 1、历史 1、旅游 1、 法律 1、数学 1、地理(1-2)、艺术(1-2) 任课教师: 王忠燕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研究所 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姓 王忠燕 职称讲师总学时 48 使用 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有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 发的其木思相观占和理论休系通过木门积的学习向受生传卫古思 教学 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票 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 的 强服务。 章次 名 学时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4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6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2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2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 时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二、真理与价值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8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4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4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 第五意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中讲程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
2 姓 名 王忠燕 职 称 讲师 总 学 时 48 使用 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 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 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 强服务。 学 时 分 配 章 次 章 名 学 时 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4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6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2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2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4 二、真理与价值 2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8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4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4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6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6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2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 2
2012年月日 章节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 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目的 2学时 1.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教学 3.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级和成果 重点、难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难点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 更若颗, 作业、思考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源是什么? 阅 3如何了解马点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材料 阅读书目:《共产党宜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3 2012 年 月 日 章节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教 学 目 的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2 学时 教 学 内 容 1.马克思主义在 19 世纪 40 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级和成果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难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教学方法: 讲授法(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源是什么? 3. 如何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月日 章节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 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目的 2字时 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教学内容 3.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重点与难点: 教学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重点 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方法与课堂讨论(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 作业、思考 思考题: 题(讨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题)、阅读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章义和其木方法 材料 阅读材料: 《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毛泽东文集》第8卷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公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4 2012 年 月 日 章节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 教 学 目 的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2 学时 教 学 内 容 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3.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与难点: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方法: 讲授方法与课堂讨论(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阅读材料: 《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毛泽东文集》第 8 卷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月日 章节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学习和把握莫斯科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者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 学 一性原理和实践的观点,充分把握世界的实践本质。 目的 1、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2、世界观、哲学基本问题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内容 4、实践及其特点、类型、作用 5、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教学 重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重点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难点:1、如何理解物质? 2、如何理解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讨论对物质的理解 作业、思考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题(讨论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题)、阅读阅读材料: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恩选集第一卷》, 材料 人民出版补1005年断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列宁选集》第2卷,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5 2012 年 月 日 章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教 学 目 的 学习和把握莫斯科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 一性原理和实践的观点,充分把握世界的实践本质。 教 学 内 容 1、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2、世界观、哲学基本问题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实践及其特点、类型、作用 5、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难点:1、如何理解物质? 2、如何理解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讨论对物质的理解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阅读材料: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恩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列宁选集》第 2 卷,人 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日日 章节 第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普遍连和发展的本性,把握联系发展的基 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 普遍联系、 水后发属 教学 3、矛盾、斗争性与统一性 重点:1、联系与发展 教学 2、矛盾的同一性与与斗争性 难点:1、发展的实质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教学 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思考题:1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题(讨论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是 题)、阅读 怎样的? 材料 阅读材料: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6
6 2012 年 月 日 章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教 学 目 的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普遍连和发展的本性,把握联系发展的基 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教 学 内 容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3、矛盾、斗争性与统一性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1、联系与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与与斗争性 难点:1、发展的实质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1.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是 怎样的? 阅读材料: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月日 章节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普遍连和发展的本性,把握联系发展的基 教学 本规律一一对立统一规律 目的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教学内容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重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教学 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 思考题: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题(讨论 题)、阅读 阅读材料: 材料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7 2012 年 月 日 章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教 学 目 的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普遍连和发展的本性,把握联系发展的基 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教 学 内 容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难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阅读材料: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月日 章节 第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四 客视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 系,树立正确的对待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态度,同时也要正确 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 1、规律及其客观性 2、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霍 教学 3、意识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 教学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 难点: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2、意识的能动性 教学 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思考题: 题(讨论 1.如何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题)、阅读 2.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材料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题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8 2012 年 月 日 章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四)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教 学 目 的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 系,树立正确的对待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态度,同时也要正确 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 学 内 容 1、规律及其客观性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3、意识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1、规律的客观性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难点: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2、意识的能动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2. 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月日 章节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 第二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教学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基本观点,把握认识舞 目的 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1.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的本质 举 3.能动的反映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及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4.从实践到认识的辩证过程 内容 5。从认识到实践的舞证过程 6,认识运动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重点:1.认识的本质 教学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重点 难点 难点:1.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的区别 及 2.认识发展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作业、思考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的认识是有创造性的? 题(讨论 2.人对事物的认识为什么是无限发展的? 题)、阅读 材料 阅读材料:毛泽东《实践论》 题后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9 2012 年 月 日 章 节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教 学 目 的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基本观点,把握认识辩 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 学 内 容 1.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的本质 3.能动的反映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及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4.从实践到认识的辩证过程 5.从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6.认识运动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1.认识的本质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难点:1.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的区别 2.认识发展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的认识是有创造性的? 2.人对事物的认识为什么是无限发展的? 阅读材料: 毛泽东《实践论》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2年月日 章节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深入理解真理的客观性、辩证性和价值性,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 标准的观点,理解价值评价的基本原理 1.真理及其客观性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教学内容 3。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价值及其基本属性 6、价值评价的本质、特点与功能 7、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 重点:1.真理的客观性 教学 2.真理的辩证性 重点、 3.真理的检验标准 难点 难点:1.真理的辩证性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作业、思考思考题:1.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题(讨论 2.逻辑证明为什么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题)、阅读 3、真理都是有价值的么? 材料 阅读材料 毛泽东《实践论》 题后记
10 2012 年 月 日 章 节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教 学 目 的 深入理解真理的客观性、辩证性和价值性,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 一标准的观点,理解价值评价的基本原理 教 学 内 容 1.真理及其客观性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价值及其基本属性 6、价值评价的本质、特点与功能 7、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 教学 方法 重点:1.真理的客观性 2.真理的辩证性 3.真理的检验标准 难点:1.真理的辩证性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1.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2.逻辑证明为什么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都是有价值的么? 阅读材料: 毛泽东《实践论》 题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