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本质观分析简单的社会变迁 现象: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现阶段国家方针和政策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深刻 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帮助高职大学生自 觉形成维护国家方针和政策的意识。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教学难点 (1)如何认识“消除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 (2)如何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如何理解“发展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思考法: 四、课时安排:2学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播放:苏东剧变 (参考视频资料:凤凰大视野专栏:http:ww,ifeng.com)(同学们熟 悉) 观看上述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1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本质观分析简单的社会变迁 现象;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现阶段国家方针和政策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深刻 理解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帮助高职大学生自 觉形成维护国家方针和政策的意识。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教学难点 (1)如何认识“消除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 (2)如何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如何理解“发展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 而且是政治问题”?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思考法; 四、课时安排:2 学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播放:苏东剧变 (参考视频资料: 凤凰大视野专栏: http://www.ifeng.com/)(同学们熟 悉) 观看上述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思考题目:“苏东剧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简要点评:80年代末国际风云变幻,苏东剧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发 展的问题,(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要与政治问题紧密结合) 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1989年东欧6国:波、匈、捷、保、民德、罗从 波兰团结工会组阁,到罗马尼亚政权更迭,共104天,通过三种形式发生剧变即: 和平演变、西德吞并东德和人民推翻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权。1990年6月和 1991年6月,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受东欧剧变的影响,也先后实现解体和政 权更替。东欧剧变的原因是:经济上长期照搬苏联模式,既违反经济发展规律 又违背各国国情,使东欧经济发展缓慢,结构极不合理,人民日用消费品匮乏, 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经济没有搞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是东欧剧变的 基础。政治上缺乏民主,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本章包括二节内容: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 识,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二节和第三节是重点,我们首先学习第一 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 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 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 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 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 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 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 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讲话提出 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 2
2 思考题目:“苏东剧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简要点评:80 年代末国际风云变幻,苏东剧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发 展的问题,(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要与政治问题紧密结合) 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1989 年东欧 6 国:波、匈、捷、保、民德、罗从 波兰团结工会组阁,到罗马尼亚政权更迭,共 104 天,通过三种形式发生剧变即: 和平演变、西德吞并东德和人民推翻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权。1990 年 6 月和 1991 年 6 月,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受东欧剧变的影响,也先后实现解体和政 权更替。东欧剧变的原因是:经济上长期照搬苏联模式,既违反经济发展规律, 又违背各国国情,使东欧经济发展缓慢,结构极不合理,人民日用消费品匮乏, 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经济没有搞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是东欧剧变的 基础。政治上缺乏民主,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本章包括二节内容: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 识,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二节和第三节是重点,我们首先学习第一 节。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 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 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 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 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 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 年 4 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 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 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讲话提出 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
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 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讲话提出 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 导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 业化方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 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热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正如 邓小平指出的:“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 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交流研讨】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点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 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播放:(参考视频资料:风凰大视野专栏:http:ww,ifeng.com)(同学 们不熟悉)2006-07-06大跃进年代-反省错误(3分钟) 外交档案:苏联如何看待中国大跃进(3分钟)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 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 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3 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 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讲话提出 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 导意义。 1957 年 2 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 业化方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 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正如 邓小平指出的:“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 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交流研讨】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点 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 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播放:(参考视频资料: 凤凰大视野专栏: http://www.ifeng.com/)(同学 们不熟悉)2006-07-06 大跃进年代-反省错误(3 分钟) 外交档案:苏联如何看待中国大跃进(3 分钟)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 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 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由于社会主义运动 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 些己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 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 刻的认识。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很快地实现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 望,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 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产生的不同 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 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致后来 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虽然如此,党没有停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末 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 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提出了 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 泽东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 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出要大兴 调查研究之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一百多年的时 间,是不行的,要准备着由于自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提出了不搞科 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应当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 经济计划:同时,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的角度,提出了 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 变质的思想:等等。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 4
4 1957 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由于社会主义运动 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 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 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 刻的认识。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很快地实现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 望,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 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产生的不同 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 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致后来 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虽然如此,党没有停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 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提出了 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毛 泽东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 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出要大兴 调查研究之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一百多年的时 间,是不行的,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提出了不搞科 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应当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 经济计划;同时,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的角度,提出了 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 变质的思想;等等。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
他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 分”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等等。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 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我 国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从历史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经 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才使党逐步掌握了中国革命的规律,领导革命取 得成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经过了一个反复的探索过程,其间也经历过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重大挫折,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二十多年 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教训。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 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提供了基础。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入、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58:一个村庄的食堂记忆(组图) 食堂炊事员在进行分菜 【思考题目】:看完照片后有何感想?贫穷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吗? 【点评】 这是一个典型的华北村庄,坐落在河北省的南端。村庄的东边就是古卫运河 的河道,一些老人还记得当年河水充盈,现在已经完全干涸了。但这条河流上的
5 他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 分”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等等。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 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我 国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从历史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经 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才使党逐步掌握了中国革命的规律,领导革命取 得成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经过了一个反复的探索过程,其间也经历过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重大挫折,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二十多年 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教训。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 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提供了基础。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58:一个村庄的食堂记忆(组图) 食堂炊事员在进行分菜 【思考题目】:看完照片后有何感想?贫穷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吗? 【点 评】 这是一个典型的华北村庄,坐落在河北省的南端。村庄的东边就是古卫运河 的河道,一些老人还记得当年河水充盈,现在已经完全干涸了。但这条河流上的
漕运孕育了这里的粮食贸易传统,使这块土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这里历史上粮 食产量很低。 1958年,政治形势早己稳定,但当时的农业科技还没有明显进步。从官方 资料看,当时小麦平均亩产135斤,玉米和高粱平均140斤,红薯平均1600斤。 办食堂前己经没有多少粮食了。1958年春天,办公共食堂的指示开始执行。先 做的事情是把农民家里的粮食收到公共食堂。那时,大部分农民家里只有30斤 左右的粮食。多的也不过二三百斤,这样的户数有三四户,所以收到的粮食吃不 了多久。当时的会计现在七十多岁了,他回忆,干部从他家里拿走十几斤黄豆, 七八斤带皮谷子,还有红薯干三四十斤,黑南瓜二百多斤。他还说,1957年的 时候,农民每家每天也就吃3两粮食。公共食堂刚开始办的时候,是放开肚皮吃, 但因为粮食很少,也就不敢精米精面地吃。成人吃的饭是粮食与地瓜干混合煮的 饭,比较稀。干部们做了一个决策,给儿童、小学生和老人吃稠一点的饭,大家 都没有意见。 有人拿西北山区农民和华北平原的农民做了一个比较,发现西北山区农民从 房屋建造到室内中堂布置,都显示出某种文化气息,而华北平原的农民则似乎过 着一种没有任何文化含量的生活,全部生活围绕一个字- 一吃。原来这是农民 的一种十分无奈的生活方式选择。农民靠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贫穷与琐屑,换得 了活命的机会。当人只顾得活命的时候,就只能与所谓文化相揖别。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 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 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 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 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这一新的理论概括,从历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 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中,抽象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范畴,从更深的 层次上使人们科学地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 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6
6 漕运孕育了这里的粮食贸易传统,使这块土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这里历史上粮 食产量很低。 1958 年,政治形势早已稳定,但当时的农业科技还没有明显进步。从官方 资料看,当时小麦平均亩产 135 斤,玉米和高粱平均 140 斤,红薯平均 1600 斤。 办食堂前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1958 年春天,办公共食堂的指示开始执行。先 做的事情是把农民家里的粮食收到公共食堂。那时,大部分农民家里只有 30 斤 左右的粮食。多的也不过二三百斤,这样的户数有三四户,所以收到的粮食吃不 了多久。当时的会计现在七十多岁了,他回忆,干部从他家里拿走十几斤黄豆, 七八斤带皮谷子,还有红薯干三四十斤,黑南瓜二百多斤。他还说,1957 年的 时候,农民每家每天也就吃 3 两粮食。公共食堂刚开始办的时候,是放开肚皮吃, 但因为粮食很少,也就不敢精米精面地吃。成人吃的饭是粮食与地瓜干混合煮的 饭,比较稀。干部们做了一个决策,给儿童、小学生和老人吃稠一点的饭,大家 都没有意见。 有人拿西北山区农民和华北平原的农民做了一个比较,发现西北山区农民从 房屋建造到室内中堂布置,都显示出某种文化气息,而华北平原的农民则似乎过 着一种没有任何文化含量的生活,全部生活围绕一个字———吃。原来这是农民 的一种十分无奈的生活方式选择。农民靠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贫穷与琐屑,换得 了活命的机会。当人只顾得活命的时候,就只能与所谓文化相揖别。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 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 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 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 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这一新的理论概括,从历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 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中,抽象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范畴,从更深的 层次上使人们科学地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 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 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 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 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 因。 案例1:深圳事业单位改革正式启动中央及各省寄予厚望 深圳将撤销27家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启动,被撤单位涉及分流安置在 编人员仅80名,经过近几年的积垫和一年多的精心准备,深圳继国企改革、农 村城市化后又一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改革于昨天正式启动。昨天上午,深圳 召开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启动了这项酝酿已久的改革。市属518家事业 单位将被甄别分类,或回归政府、或转为企业,或转换机制,或坚决撤销。改革 政策中体现以人为本改革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体制创新,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 满足人民的需求。改革的过程亦要关注人们的利益。因此,在这次改革中,深圳 采取了适当投入一定财力、分类处理、缓步推进、先试点后推行等策略,希望将 改革的阵痛降至最小,并反复强调这场改革只是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较高的 改革智慧。 【点评】此次改革的真正意图在于,创新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体 制及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 社会责任。既涉及到一些经营服务类的事业单位归集企业组织的位置,又涉及到 一些事业单位微观组织管理的变革,因此这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之一 案例2: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退出历史 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9日电“赞成162票:反对0票:弃权1票。” “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宜布。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
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 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 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 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 因。 案例 1:深圳事业单位改革正式启动 中央及各省寄予厚望 深圳将撤销 27 家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启动,被撤单位涉及分流安置在 编人员仅 80 名 ,经过近几年的积垫和一年多的精心准备,深圳继国企改革、农 村城市化后又一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改革于昨天正式启动。昨天上午,深圳 召开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启动了这项酝酿已久的改革。市属 518 家事业 单位将被甄别分类,或回归政府、或转为企业,或转换机制,或坚决撤销。改革 政策中体现以人为本 改革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体制创新,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 满足人民的需求。改革的过程亦要关注人们的利益。因此,在这次改革中,深圳 采取了适当投入一定财力、分类处理、缓步推进、先试点后推行等策略,希望将 改革的阵痛降至最小,并反复强调这场改革只是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较高的 改革智慧。 【点 评】此次改革的真正意图在于,创新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体 制及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 社会责任。既涉及到一些经营服务类的事业单位归集企业组织的位置,又涉及到 一些事业单位微观组织管理的变革,因此这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之一。 案例 2:农业税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退出历史 新华社北京 2005 年12月29日电 “赞成 162 票;反对 0 票;弃权 1 票。” “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
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从明年第一天开始,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 00年的“皇粮国税”一农业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在 广大农村地区征收农业税。从1983年开始,除农业税外,国务院还根据农业 税条例的规定,决定开征农林特产农业税,1994年改为农业特产农业税:牧 区省份则根据授权开征牧业税。至此,我国现行农业税制实际上包括了农业税、 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等三种形式。 【点评】为减轻农民负担,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从2004年的8个, 迅速扩大到2005年的28个,其他3个省份也将农业税税率降至2%以下。此外, 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正在稳步 展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步伐加快。但也应看到 目前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性、长期性因素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农村改革的步伐 仍需进一步加快。免征农业税为农民减轻了压力,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 径。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 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 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 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上。过去由于缺乏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方面,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实现共同 富裕,甚至脱离实际条件,盲目扩大公有制的范围,提高公有制的程度,结果导 致远离根本目的的结果。这在多次出现的“穷过渡”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改革 开放的进程中,对改革开放的一些政策调整之所以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从认 8
8 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从明年第一天开始,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 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在 广大农村地区征收农业税。从1983年开始,除农业税外,国务院还根据农业 税条例的规定,决定开征农林特产农业税,1994年改为农业特产农业税;牧 区省份则根据授权开征牧业税。至此,我国现行农业税制实际上包括了农业税、 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等三种形式。 【点 评】为减轻农民负担,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从 2004 年的 8 个, 迅速扩大到 2005 年的 28 个,其他 3 个省份也将农业税税率降至 2%以下。此外, 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正在稳步 展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步伐加快。但也应看到, 目前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性、长期性因素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农村改革的步伐 仍需进一步加快。免征农业税为农民减轻了压力,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 径。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 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 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 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上。过去由于缺乏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方面,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实现共同 富裕,甚至脱离实际条件,盲目扩大公有制的范围,提高公有制的程度,结果导 致远离根本目的的结果。这在多次出现的“穷过渡”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改革 开放的进程中,对改革开放的一些政策调整之所以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从认
识论的角度看,也是因为离开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孤立地看待是否符合公有 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的特征。因此,提出一个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的 统一起来的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搞清楚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 标,对于统一认识,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保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 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 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邓 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针对性,一方面是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 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作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 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另一方面是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部分人富而大 部分人穷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寻找一种能够从更深层 次把握住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一条 发展更快、人民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最大、能够充分体现出对资本主义优越 性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 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曾经提出,群众性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 争已经过去,我们的任务是搞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向自然界开战。党的八大在 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后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 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但是后 来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发 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9
9 识论的角度看,也是因为离开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孤立地看待是否符合公有 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的特征。因此,提出一个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的 统一起来的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搞清楚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 标,对于统一认识,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保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 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 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邓 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针对性,一方面是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 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作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 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另一方面是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部分人富而大 部分人穷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寻找一种能够从更深层 次把握住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一条 发展更快、人民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最大、能够充分体现出对资本主义优越 性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广阔前景。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 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曾经提出,群众性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 争已经过去,我们的任务是搞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向自然界开战。党的八大在 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后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 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但是后 来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发 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 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 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早在《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 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我们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更 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的首要的任务。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 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 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 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只有生产力发 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 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中 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使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逐步相信社会主义,使相信社会 主义的人进一步坚信社会主义。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 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 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 本任务。邓小平指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 有某种忽略。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 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社会主 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 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 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 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 平越靠得住。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等到中 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不仅维护世界和平需要中国 10
10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 的重要性。1992 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 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早在《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 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我们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更 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的首要的任务。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 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 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 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只有生产力发 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 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中 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使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逐步相信社会主义,使相信社会 主义的人进一步坚信社会主义。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 革开放前的 20 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 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 本任务。邓小平指出,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 有某种忽略。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 停滞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社会主 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 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 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 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 平越靠得住。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有利的。等到中 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不仅维护世界和平需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