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三讲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全面把握对外 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客观依据: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现阶 段国家方针和政策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 意义,明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关于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有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又有政治体制、科 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2、关于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这个问题是改革过程 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 3、关于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个问题实践性非常强。 【教学难点】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这是分析改革开放的理论出发点,理 论的色彩比较浓厚,对于学生而言,感性的认识不强,所以理解有些困难。 2、关于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改革是一场革命,却同传统的革命不同,是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专题讨论、案例研讨、社会实践等。 四、学时安排:2学时 五、教学过程 【历史史实回放】 播放视频资料:http:/m,ifeng.coml-1979年深圳百万人逃港 事件 凤凰大视野专栏:黑潮-三十年逃港风波纪事2007.11-19日
- 专题三 第三讲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全面把握对外 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客观依据;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现阶 段国家方针和政策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学习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 意义,明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关于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有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又有政治体制、科 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2、关于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这个问题是改革过程 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 3、关于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个问题实践性非常强。 【教学难点】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这是分析改革开放的理论出发点,理 论的色彩比较浓厚,对于学生而言,感性的认识不强,所以理解有些困难。 2、关于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改革是一场革命,却同传统的革命不同,是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专题讨论、案例研讨、社会实践等。 四、学时安排:2 学时 五、教学过程 【历史史实回放】 播放视频资料: http://www.ifeng.com/-1979 年深圳百万人逃港 事件 凤凰大视野专栏: 黑潮-三十年逃港风波纪事 2007.11-19 日
不同的同学会对此有不同的思考。图为一个内地妇女偷渡香港,被香港 当局造送前与丈夫告别.据深圳解密的档案记载,深圳共出现了4次大规模偷渡 第一次1957年前后,实行公社化运动期间,一次外逃了5000多人。 第二次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一次外逃1.9万人。 第三次1972年,外逃2万人。 第四次是1979年,撤县建市初期,有7万多人沿着几条公路成群 结队地拥向边境线,伺机越境。最后外逃3万人。对于只有11万劳动力的宝安 县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大失血。 【现实资料呈现】 香港居民返回内地生活,更已成为大趋势。香港规划署调查发现,到内地居 住的港人每两年以50%的速度增长。以2005年计算,有9.1万多人,而2001年 只有4万多人,增幅已超过一倍。事实上,调查更显示,港人在内地自置的物业 数量,达18.16万个,而且多集中在深圳、东莞和广州。 【交流研讨】 1.为什么改革开放前国人全身心偷渡到香港? 2.从内地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去香港到如今更多的港人回内地置产,说明了 什么问题? 【点评】 为什么大家人心向外要偷渡到香港?这件事当时震惊了中央,包括邓 小平当时也知道。80年代后出生的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 据后来扛起广东改革开放大旗的吴南生说,他带着秘书下到田间进行 调查,发现了一件蹊跷的事:深圳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有个罗芳村。不 过,深圳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4元,而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 元:宝安一个农民劳动日的收入为0.70到1.20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 60一70港币,两者差距悬殊到100倍。更耐人寻味的是,新界原本并没有一个 什么罗芳村,居住在这里的人竟然全都是从深圳的罗芳村逃过去的
- 不同的同学会对此有不同的思考。图为一个内地妇女偷渡香港,被香港 当局遣送前与丈夫告别。据深圳解密的档案记载,深圳共出现了 4 次大规模偷渡。 第一次 1957 年前后,实行公社化运动期间,一次外逃了 5000 多人。 第二次 1961 年,经济困难时期,一次外逃 1.9 万人。 第三次 1972 年,外逃 2 万人。 第四次是 l979 年,撤县建市初期,有 7 万多人沿着几条公路成群 结队地拥向边境线,伺机越境。最后外逃 3 万人。对于只有 11 万劳动力的宝安 县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大失血。 【现实资料呈现】 香港居民返回内地生活,更已成为大趋势。香港规划署调查发现,到内地居 住的港人每两年以 50%的速度增长。以 2005 年计算,有 9.1 万多人,而 2001 年 只有 4 万多人,增幅已超过一倍。事实上,调查更显示,港人在内地自置的物业 数量,达 18.16 万个,而且多集中在深圳、东莞和广州。 【交流研讨】 1.为什么改革开放前国人全身心偷渡到香港? 2.从内地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去香港到如今更多的港人回内地置产,说明了 什么问题? 【点 评】 为什么大家人心向外要偷渡到香港?这件事当时震惊了中央,包括邓 小平当时也知道。80 年代后出生的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 据后来扛起广东改革开放大旗的吴南生说,他带着秘书下到田间进行 调查,发现了一件蹊跷的事:深圳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有个罗芳村。不 过,深圳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 l34 元,而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 13,000 元;宝安一个农民劳动日的收入为 0.70 到 1.20 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 60 一 70 港币,两者差距悬殊到 l00 倍。更耐人寻味的是,新界原本并没有一个 什么罗芳村,居住在这里的人竟然全都是从深圳的罗芳村逃过去的
从内地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波去香港到如今更多的港人回内地置产,说明了什 么问题?说明中国内地发展了。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007年1月25日宣布, 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我国GDP为209407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加快 0.3个百分点。20多年来,中国为什么能发展的如此之快? 一一社会主义改革和 对外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入、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改革的国内国际背景: 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20年间,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追求生产 资料所有制的纯而又纯,结果使我国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多大的提 高。 国际: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原有的经济体制和经 济结构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 B、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思考:中国的第一次革命是什么? 毛泽东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三大改造,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为什么把改革同这一次革命相提并论? 首先,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革命是为 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其次,从改革所带来的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上来说,改革不亚于一场革命。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比如从我国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再次,从改革所引起的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 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 从内地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去香港到如今更多的港人回内地置产,说明了什 么问题?说明中国内地发展了。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 2007 年 1 月 25 日宣布, 初步核算显示,2006 年我国 GDP 为 209407 亿元,增长 10.7%,增速比上年加快 0.3 个百分点。20 多年来,中国为什么能发展的如此之快?——社会主义改革和 对外开放 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改革的国内国际背景: 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 20 年间,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追求生产 资料所有制的纯而又纯,结果使我国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多大的提 高。 国际: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原有的经济体制和经 济结构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 B、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思考:中国的第一次革命是什么? 毛泽东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三大改造,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 20 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为什么把改革同这一次革命相提并论? 首先,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革命是为 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其次,从改革所带来的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上来说,改革不亚于一场革命。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比如从我国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再次,从改革所引起的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 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任何一个制度都有一个不断完 善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亦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北欧是高福利国家,以瑞典为例,孕妇除了分娩住院有补助外 坐出租车到医院分娩,不论多少次都可获得政府三分之二车费的补助。小孩出生 后每月可领取约1000元人民币左右的补助,一直领到18岁;16岁以前补助费 由父母支配,16岁以后可由本人自立账户,自行支配。除了幼儿园要视家长经 济情况酌情收费外,读小学、中学、大学都免收学费,只收书本费和住宿费,每 月还可领取约800元人民币补助。生一个小孩,母亲有一年有薪假期(原工资的 80%),父亲有一个月全薪产假呆在家中带小孩做家务(芬兰两个月,挪威是女权 国家,有四个月)。大家可能会说这样的资本主义我们也要。但资本主义制度不 是一帆风顺的发展到今天这样的。 大家知道,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崛起。英国的崛起,离 不开牛顿和瓦特,但亚当·斯密靠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一一《国富论》,为工业 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新的经济秩序就是自由主义经济。自由 主义经济给英国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北美的美国也采用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但 1929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全球,危机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 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损失。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 段,即“罗斯福新政”。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 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可见,任何一种制度都有一个自我完善的 讨程。 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 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 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 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 创新。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 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 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 方向
-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任何一个制度都有一个不断完 善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亦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北欧是高福利国家,以瑞典为例,孕妇除了分娩住院有补助外, 坐出租车到医院分娩,不论多少次都可获得政府三分之二车费的补助。小孩出生 后每月可领取约 1000 元人民币左右的补助,一直领到 18 岁;16 岁以前补助费 由父母支配,16 岁以后可由本人自立账户,自行支配。除了幼儿园要视家长经 济情况酌情收费外,读小学、中学、大学都免收学费,只收书本费和住宿费,每 月还可领取约 800 元人民币补助。生一个小孩,母亲有一年有薪假期(原工资的 80%),父亲有一个月全薪产假呆在家中带小孩做家务(芬兰两个月,挪威是女权 国家,有四个月)。大家可能会说这样的资本主义我们也要。但资本主义制度不 是一帆风顺的发展到今天这样的。 大家知道,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崛起。英国的崛起,离 不开牛顿和瓦特,但亚当·斯密靠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国富论》,为工业 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新的经济秩序就是自由主义经济。自由 主义经济给英国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北美的美国也采用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但 1929 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全球,危机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 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损失。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 段,即“罗斯福新政”。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 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可见,任何一种制度都有一个自我完善的 过程。 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 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 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 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 创新。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 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 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 方向
以前苏联改革导致的解体说明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仁)、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提问: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什么? 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弄混这两个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毛泽东要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背景:1956年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之后,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摆在了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面前。1956年苏共二十 大后,中因开始从借鉴苏联建设经验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从1956年冬到1957 年春,由于苏共20大以及随后爆发的波兰、匈牙利事件的影响,加上国内社会 改造急促,经济建设上又未能完全克服冒进,致使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出现某些紧 张,农村出现了少数农民闹退社的风波,城市里出现了少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 事件。层出不穷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显现和突出。有些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缺乏准 备,陷于被动:或者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把群众闹事和尖锐批评一概视为阶级 斗争的表现,企图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进行压服。急切的现实迫切需要党从理 论上加以指导。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的讲话。 科学的认识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在这之前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斯大林对此有何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一一阐述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尤其阐述了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 题。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还会存在,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 有进行系统阐述。 斯大林晚年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 矛盾,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 以前苏联改革导致的解体说明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提问: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什么? 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弄混这两个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毛泽东要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背景:1956 年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之后,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摆在了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面前。1956 年苏共二十 大后,中国开始从借鉴苏联建设经验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从 1956 年冬到 1957 年春,由于苏共 20 大以及随后爆发的波兰、匈牙利事件的影响,加上国内社会 改造急促,经济建设上又未能完全克服冒进,致使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出现某些紧 张,农村出现了少数农民闹退社的风波,城市里出现了少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 事件。层出不穷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显现和突出。有些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缺乏准 备,陷于被动;或者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把群众闹事和尖锐批评一概视为阶级 斗争的表现,企图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进行压服。急切的现实迫切需要党从理 论上加以指导。1957 年 2 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的讲话。 科学的认识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在这之前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斯大林对此有何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尤其阐述了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 题。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还会存在,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 有进行系统阐述。 斯大林晚年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 矛盾,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 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特点: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性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认识上的局限:认为与生产力发展相矛盾 的生产关系主要是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那部分生产关系。后来他又把社会 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当作主要矛盾。理论认识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实践上的失 误,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的思考: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的思考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 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入、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 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特点: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性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 非对抗性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认识上的局限:认为与生产力发展相矛盾 的生产关系主要是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那部分生产关系。后来他又把社会 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当作主要矛盾。理论认识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实践上的失 误,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的思考: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的思考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 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 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过去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 于调动农民 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到1978年,全国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 温饱问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点:改革后的新体制实行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 一经营相结合。其特点是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过程:迄今大致经历了两步:第一,推行以家 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凤阳的变化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富有生命力的。第二,调整 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1984年10月,中共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 节。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与此同时,政治、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也全面展开。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因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但是,政治体制改 革,文化、科技体制的改革也必须推进。 请同学们全方位地说说改革的成果。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 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06年香港前卫生署的署长陈冯富珍女士当选为世卫总干 事,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召开,处理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时中国在
- 1.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 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过去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 于调动农民 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到 1978 年,全国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 温饱问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点:改革后的新体制实行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 一经营相结合。其特点是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过程:迄今大致经历了两步:第一,推行以家 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凤阳的变化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富有生命力的。第二,调整 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1984 年 10 月,中共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 节。 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20 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与此同时,政治、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也全面展开。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因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但是,政治体制改 革,文化、科技体制的改革也必须推进。 请同学们全方位地说说改革的成果。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 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06 年香港前卫生署的署长陈冯富珍女士当选为世卫总干 事,2006 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召开,处理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时中国在
世界舞台上频频出现的身影,中日关系恶化,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破冰之旅首先 递过来的橄榄枝,·都说明了中国的不断崛起。这些都成为中国改革发展成 果的最好注脚。 带给了深圳什么变化? 播放学生自制小电影一一深圳的变化。 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播放邓小平南巡讲话纪实视频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 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 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大家都知道,2007年的两会有一大重要成果就是《物权法》被高票通过。 这部法律的通过很不容易! 从倡议到五审的12年间,《物权法》的修订和审议纷争此起彼伏,几经周折。 本来早就应该通过,却一直拖到这次人大。2005年8月,北大教授巩献田写了 一封致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公开信。这封信也被称为是 法制史上最“牛”的一封信。信中称《物权法(草案)》“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开历史倒车”,并且涉嫌违宪。名人抗旗,新老左派纷纷上阵,以网络为阵地, 对物权法群起讨伐。公开信成功地使人大放弃了在去年3月人大会议上通过《物 权法》的计划,将草案交回人大常委会继续审议,使《物权法(草案)》成为中 国历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典。为了最终能阻止这部法律出台,不久巩献田 们又把公开信改为联名上书,征集了777名各界人士的签名,分送政治局常委和 人大常委。 争论的实质还是姓社姓资问题。这次通过的《物权法》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 财产。在巩献田们看来,似乎社会主义就是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化,一提私有财 产就是资本主义。巩献田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还是我国改革开放前、前苏联和东 欧当年实行的,朝鲜古巴现在仍然坚持的那种单一的僵化的模式,似乎我们正在
- 世界舞台上频频出现的身影,中日关系恶化,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破冰之旅首先 递过来的橄榄枝......都说明了中国的不断崛起。这些都成为中国改革发展成 果的最好注脚。 带给了深圳什么变化? 播放学生自制小电影——深圳的变化。 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播放邓小平南巡讲话纪实视频 1992 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 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 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大家都知道,2007 年的两会有一大重要成果就是《物权法》被高票通过。 这部法律的通过很不容易! 从倡议到五审的 12 年间,《物权法》的修订和审议纷争此起彼伏,几经周折。 本来早就应该通过,却一直拖到这次人大。2005 年 8 月,北大教授巩献田写了 一封致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公开信。这封信也被称为是 法制史上最“牛”的一封信。信中称《物权法(草案)》“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开历史倒车”,并且涉嫌违宪。名人抗旗,新老左派纷纷上阵,以网络为阵地, 对物权法群起讨伐。公开信成功地使人大放弃了在去年 3 月人大会议上通过《物 权法》的计划,将草案交回人大常委会继续审议,使《物权法(草案)》成为中 国历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典。为了最终能阻止这部法律出台,不久巩献田 们又把公开信改为联名上书,征集了 777 名各界人士的签名,分送政治局常委和 人大常委。 争论的实质还是姓社姓资问题。这次通过的《物权法》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 财产。在巩献田们看来,似乎社会主义就是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化,一提私有财 产就是资本主义。巩献田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还是我国改革开放前、前苏联和东 欧当年实行的,朝鲜古巴现在仍然坚持的那种单一的僵化的模式,似乎我们正在
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衡量一个社会制度的好坏要 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看其能否带来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其不能,名字再好听,理念再纯正又有什么用? 所以围绕着的改革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出现争论怎么办?裹足不前还 是继续推进?如何评价改革的成果?这就有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三个有利于”标准呢?“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 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 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和体现。“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 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思考: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提出“三个有 利于”标准主要是希望人们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因 无谓的争论贻误时机,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如何?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请同学们思考当前影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东突”分裂分子 社会分配不公 腐败问题 贫富差距悬殊.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 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改革中,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 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衡量一个社会制度的好坏要 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看其能否带来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其不能,名字再好听,理念再纯正又有什么用? 所以围绕着的改革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出现争论怎么办?裹足不前还 是继续推进?如何评价改革的成果?这就有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三个有利于”标准呢?“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 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 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和体现。“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 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思考: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提出“三个有 利于”标准主要是希望人们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因 无谓的争论贻误时机,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如何?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请同学们思考当前影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东突”分裂分子 社会分配不公 腐败问题 贫富差距悬殊.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 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改革中,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大家如何认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的关系? 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中《百年维新》片断,即百年维新中的改革先锋人物一 一大久保利通被刺杀及日本的相扑挑战政府,说明改革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 系,改革需要稳妥进行。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对外开放的提出: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 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 本国策。 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一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产 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 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 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思考:上面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人类社会的世界性、开放性趋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突出。经济全球 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客观进程,它使世界各国联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 整体,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但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协作化程度不断提高,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必须要求突破国界,发展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由 本国范围发展为世界范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掌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 术和生产工艺,生产本国所需的所有产品。每一个国家,都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 和合作。 欧洲“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德国的MBB公司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生产的。 英国生产机翼,西班牙生产机尾,荷兰和比利时生产机翼的一部分部件和仪表 法国生产驾驶舱。各国生产的飞机部件全部运到法国的图卢兹总装。总装完成后
-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大家如何认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的关系? 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中《百年维新》片断,即百年维新中的改革先锋人物— —大久保利通被刺杀及日本的相扑挑战政府,说明改革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 系,改革需要稳妥进行。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对外开放的提出:1980 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 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 本国策。 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早在 150 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产 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 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 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思考:上面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人类社会的世界性、开放性趋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突出。经济全球 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客观进程,它使世界各国联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 整体,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但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协作化程度不断提高,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必须要求突破国界,发展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由 本国范围发展为世界范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掌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 术和生产工艺,生产本国所需的所有产品。每一个国家,都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 和合作。 欧洲“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德国的 MBB 公司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生产的。 英国生产机翼,西班牙生产机尾,荷兰和比利时生产机翼的一部分部件和仪表, 法国生产驾驶舱。各国生产的飞机部件全部运到法国的图卢兹总装。总装完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