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章”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 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难点: 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 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3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章”等 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 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难点: 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 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品味古诗中的节日,看一·看 千百年前古人留下来怎样的节日记忆 、初读古诗,疏通字词。 1.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同桌之间交流学习 2.教师检査生字学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生字:侯章泣盈脉栖鸦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进行生字书写。 三、学习《寒食》 1.简介作者韩翃和寒食节。 2.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 3.结合课文注释,尝试自己翻译诗句,同桌之间相互检査翻译得 是否准确 4.教师逐句翻译诗句,讲解诗歌大意 大意:暮春时节,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 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傍晩皇宫传赐新火,袅袅的轻烟飘散到权贵豪门 的家中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品味古诗中的节日,看一看 千百年前古人留下来怎样的节日记忆。 二、初读古诗,疏通字词。 1.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同桌之间交流学习。 2.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生字:侯 章 泣 盈 脉 栖 鸦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进行生字书写。 三、学习《寒食》 1.简介作者韩翃和寒食节。 2.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 3.结合课文注释,尝试自己翻译诗句,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得 是否准确。 4.教师逐句翻译诗句,讲解诗歌大意。 大意:暮春时节,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 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傍晚皇宫传赐新火,袅袅的轻烟飘散到权贵豪门 的家中
5.引导学习第一、二句。从“无处不飞花”中感受春天京城里花 开烂漫的生机勃勃景象。“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 然生机外,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6.学习第三、四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 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五侯”这里泛 指权贵豪门 7.讲解诗歌中蕴含的讽刺情感。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做饭是我国 的传统习俗,可是权贵豪门却能够破例点蜡烛,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 委婉的讽刺 8.归纳主旨:《寒食》前两句运用高度凝练而华美的语言,描绘 了春意浓郁、笼罩全城的画面,后两句借古讽今,委婉表达了对权臣 乱象的不满和讽刺。 9.板书设计: 寒食「春城→飞花斜柳不满、讽刺 寒食→权臣烛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迢迢牵牛星》 简介《古诗十九首》
5.引导学习第一、二句。从“无处不飞花”中感受春天京城里花 开烂漫的生机勃勃景象。“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 然生机外,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6.学习第三、四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 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五侯”这里泛 指权贵豪门。 7.讲解诗歌中蕴含的讽刺情感。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做饭是我国 的传统习俗,可是权贵豪门却能够破例点蜡烛,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 委婉的讽刺。 8.归纳主旨:《寒食》前两句运用高度凝练而华美的语言,描绘 了春意浓郁、笼罩全城的画面,后两句借古讽今,委婉表达了对权臣 乱象的不满和讽刺。 9.板书设计: 寒食 春城→飞花 斜柳 不满、讽刺 寒食→权臣 烛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迢迢牵牛星》 1.简介《古诗十九首》
2.齐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先理解诗句大意 3.教师逐句翻译诗句,讲解诗歌大意。 4.让学生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一说诗歌表达的情感。从哪些 词句中能看出来? 5.学习诗歌的前四句。诗的前两句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 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后两句不仅 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 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6.读“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想一想,为什么织女会“泣 涕零如雨”呢? 7.引导感悟诗中表现出分离的悲苦。结尾的“脉脉不得语”,将 这种悲苦表现得更浓郁更真切动人。 8.归纳主旨:这首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主要写织女,通过织 女织布的“不成章”,到“零如雨”,再到“不得语”,描写细腻,充 分表现出分离的悲苦。结尾的“脉脉不得语”,将这种悲苦表现得更 浓郁更真切动人。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形状→皎皎动作→擢素手弄机杼苦闷思念
2.齐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先理解诗句大意。 3.教师逐句翻译诗句,讲解诗歌大意。 4.让学生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一说诗歌表达的情感。从哪些 词句中能看出来? 5.学习诗歌的前四句。诗的前两句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 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后两句不仅 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 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6.读“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想一想,为什么织女会“泣 涕零如雨”呢? 7.引导感悟诗中表现出分离的悲苦。结尾的“脉脉不得语”,将 这种悲苦表现得更浓郁更真切动人。 8.归纳主旨:这首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主要写织女,通过织 女织布的“不成章”,到“零如雨”,再到“不得语”,描写细腻,充 分表现出分离的悲苦。结尾的“脉脉不得语”,将这种悲苦表现得更 浓郁更真切动人。 9.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形状→皎皎 动作→擢素手 弄机杼 苦闷思念
织女结果→终日不成章原因→泣涕零如雨分离的悲苦 慨叹一脉脉相望不得语 二、学习《十五夜望月》 1.简介作者王建。 2.教师讲解诗句大意。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 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 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提示:“树栖鸦”这三个字 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4.诗的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你还知道哪些类似 的诗句,和同学交流一下。 提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结合所学《寒食》,说一说这两首诗蕴含了哪些传统习俗,查 找资料,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歌写到了传统习俗。 6.归纳主旨:诗人运用形象凝练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时清寂月明 的氛围,结尾运用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将思亲之情表现得委 婉动人,也给全诗留下了思深情长的意境和结尾
织女 结果→终日不成章 原因→泣涕零如雨 分离的悲苦 慨叹— 脉脉相望 不得语 二、学习《十五夜望月》 1.简介作者王建。 2.教师讲解诗句大意。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 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 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提示:“树栖鸦”这三个字, 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4.诗的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你还知道哪些类似 的诗句,和同学交流一下。 提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结合所学《寒食》,说一说这两首诗蕴含了哪些传统习俗,查 找资料,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歌写到了传统习俗。 6.归纳主旨:诗人运用形象凝练的语言,渲染了中秋时清寂月明 的氛围,结尾运用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将思亲之情表现得委 婉动人,也给全诗留下了思深情长的意境和结尾
7.板书设计: 景地白树栖鸦→清寂明亮 十五夜望月 冷露湿桂花→无声轻盈思深情长 情人尽望月 思亲之情委婉动人 秋思谁家?→委婉发问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三个节日。在教学时,针对诗歌不 同的内涵,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同。比如像《寒食》这首诗,学生自 行理解诗人的不满和委婉的讽刺就比较难,因此这里我是先带领学生 理解诗意,然后补充诗歌背景,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讽刺。 像《迢迢牵牛星》的情感则相对比较直白,我采取提问的方法启发学 生在诗中找出答案。总体上学生比较配合,课堂效果还不错,但是如 果对诗歌中蕴含的传统习俗讲解得更充分一些会更好,更契合单元主 题
7.板书设计: 景 地白 树栖鸦 → 清寂明亮 十五夜望月 冷露 湿桂花 → 无声轻盈 思深情长 情 人尽望月 → 思亲之情 委婉动人 秋思谁家? → 委婉发问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三个节日。在教学时,针对诗歌不 同的内涵,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同。比如像《寒食》这首诗,学生自 行理解诗人的不满和委婉的讽刺就比较难,因此这里我是先带领学生 理解诗意,然后补充诗歌背景,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讽刺。 像《迢迢牵牛星》的情感则相对比较直白,我采取提问的方法启发学 生在诗中找出答案。总体上学生比较配合,课堂效果还不错,但是如 果对诗歌中蕴含的传统习俗讲解得更充分一些会更好,更契合单元主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