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第1页 第六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生物体内的脂类 第二节脂肪的降解 第三节脂肪的合成 第四节类脂代谢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1 页 共 16 页 1 第六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 第二节 脂肪的降解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 第四节 类脂代谢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第2页共16页 第一节生物体内的脂类 脂类:是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一类生物分 功能:(1)生物膜的成分磷脂、糖脂及胆固醇是膜脂类的三种 主要类型。 (2)重要能源 (3)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VA、VD、VE、V、胆酸及固醇类激 素等。 (4)保护作用防止机械损伤、热量散失 (5)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及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脂类按化学结构和组成可分为三大类: 、单纯脂质 是脂肪酸(C4以上)和醇(甘油醇和高级一元醇)构成的酯。 又分为脂肪(室温下:液态→油;固态→脂 甘油+3个不同脂肪酸(多为偶数碳原子→脂肪) 蜡:高级脂肪酸(C1-C3)+高级醇(C26-C28)或固醇→蜡 、复合脂质 单纯脂质+非脂溶性物质 磷脂 含磷酸的单纯脂质衍生物,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2、糖脂 即糖脂酰甘油,糖苷与甘油分子第三个羟基以糖苷键相连,甘油的另两 个羟基被脂肪酸脂化。 主要存在于:动物神经系统、植物叶绿体及代谢活跃部位。 三、非皂化脂质 特点:大都不含脂肪酸 包括萜类、类固醇类及前列腺素等 (一)萜类 萜类和类固醇类(除胆固醇外)都是不含脂肪酸的非皂化脂质,而且均为异戊 二烯的衍生物,又称异戊二烯的脂质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2 页 共 16 页 2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 脂类:是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一类生物分 子。 功能:(1)生物膜的成分 磷脂、糖脂及胆固醇是膜脂类的三种 主要类型。 (2)重要能源 (3)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VA、VD、VE、VE、胆酸及固醇类激 素等。 (4)保护作用 防止机械损伤、热量散失 (5)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及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脂类按化学结构和组成可分为三大类: 一、 单纯脂质 是脂肪酸(C4 以上)和醇(甘油醇和高级一元醇)构成的酯。 又分为 脂肪(室温下:液态→油;固态→脂): 甘油+3 个不同脂肪酸(多为偶数碳原子→脂肪) 蜡:高级脂肪酸(C12—C32)+高级醇(C26—C28)或固醇→蜡 二、 复合脂质 单纯脂质+非脂溶性物质 1、 磷脂 含磷酸的单纯脂质衍生物,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2、糖脂 即糖脂酰甘油,糖苷与甘油分子第三个羟基以糖苷键相连,甘油的另两 个羟基被脂肪酸脂化。 主要存在于:动物神经系统、植物叶绿体及代谢活跃部位。 三、非皂化脂质 特点:大都不含脂肪酸 包括萜类、类固醇类及前列腺素等 (一)萜类 萜类和类固醇类(除胆固醇外)都是不含脂肪酸的非皂化脂质,而且均为异戊 二烯的衍生物,又称异戊二烯的脂质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异戊二烯的结构: CH2=C-CH=CH 由二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单萜例柠檬苦素(柠檬油主成分) 三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倍半萜法尼醇(昆虫保幼激素) 四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二萜叶绿醇(叶绿素组分) 单萜结构 (二)固醇类 为环状高分子一元醇,可离态或与脂肪酸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都含环戊烷多 氢菲母核。 菲 环戊烧多氢菲 固醇类基本结构 第二节脂肪的降解 脂肪是由甘油的三个羟基与三个脂肪酸缩合而成,也称为甘油三酯 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当机体需要时,贮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 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进入血液,被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这- 过程也称为脂肪动员作用。水解产物脂肪酸和甘油在动物体内经扩散作用进入肠黏 膜细胞,再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脂肪的酶促降解 脂肪酶 甘油二酯酶 甘油单酯酶 1、动物:甘油三酯一→甘油二酯、“油单酯→甘油 脂肪酸 肪酸 脂肪酸 2、植物:由α一脂酶完成。 、甘油命运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3 页 共 16 页 3 异戊二烯的结构: 由二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单萜 例柠檬苦素(柠檬油主成分) 三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倍半萜 法尼醇(昆虫保幼激素) 四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二萜 叶绿醇(叶绿素组分) 单萜结构 (二)固醇类 为环状高分子一元醇,可离态或与脂肪酸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都含环戊烷多 氢菲母核。 菲 环戊烧多氢菲 固醇类基本结构 第二节 脂肪的降解 脂肪是由甘油的三个羟基与三个脂肪酸缩合而成,也称为甘油三酯。 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当机体需要时,贮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 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进入血液,被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这一 过程也称为脂肪动员作用。水解产物脂肪酸和甘油在动物体内经扩散作用进入肠黏 膜细胞,再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一、 脂肪的酶促降解 脂肪酶 甘油二酯酶 甘油单酯酶 1、动物: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甘油单酯 甘油 脂肪酸 脂肪酸 脂肪酸 2、 植物:由α—脂酶完成。 二、甘油命运 C H 2 = C - C H = C H 2 C H 3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脂肪动员的结果使脂肪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进入血液。甘油经血 液运送至肝、肾、肠等组织,主要在肝中甘油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α一磷酸甘油。 甘油一甘油激E 脂肪合成 一a-磷酸甘油 脱氢E 脂肪合成 ATP ADP 2DHAK国m ⑨(TC 糖异生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供给能量,氧化分解存在几条不同的途径,主要有β 氧化、a一氧化、ω一氧化 (一)β-氧化(主要途径):是19世纪初提出的 是发生在脂肪酸β-碳原子上的氧化作用,即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a、B碳 原子之间断裂,分解下两个碳,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少了两个碳的脂肪酸 1、历程 五种E催化的五步反应完成 (1)脂肪酸的活化:在细胞液中进行,在脂酰COA合成酶的,脂肪酸转变为脂酰 CO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COA和ATP的参与,注意 ATPAMP相当于消耗2 分子ATP脂酰COA需经运载系统进入线粒体才能进行β-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 该运载系统后面讲 (2)脱氢: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脂酰COA在α、β位碳原子上脱氢 形成a、β一烯脂酰COA,同时FAD接受氢被还原成FADH (3)水化:在烯脂酰COA水化酶的催化下,烯脂酰COA在双键上加上一分子水,形 成β一羟脂酰COA。 (4)脱氢:在β一羟脂酰C0A脱氢酶的催化下,B一羟脂酰COA的β位上的羟基脱 氢氧化成B一酮脂酰COA,同时NAD接受氢被还原成NADH (5)硫解:在β一酮脂酰C0A硫解酶(简称硫解酶)的催化下,β一酮脂酰C0A在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4 页 共 16 页 4 脂肪动员的结果使脂肪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进入血液。甘油经血 液运送至肝、肾、肠等组织,主要在肝中甘油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α—磷酸甘油。 二、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供给能量,氧化分解存在几条不同的途径,主要有β- 氧化、α—氧化、ω—氧化。 (一)β-氧化(主要途径):是 19 世纪初提出的。 是发生在脂肪酸β-碳原子上的氧化作用,即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α、β碳 原子之间断裂,分解下两个碳,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少了两个碳的脂肪酸。 1、历程 五种 E 催化的五步反应完成 (1)脂肪酸的活化:在细胞液中进行,在脂酰 COA 合成酶的,脂肪酸转变为脂酰 COA 的过程,该过程需要 COA 和 ATP 的参与,注意 ATP AMP 相当于消耗 2 分子 ATP。脂酰 COA 需经运载系统进入线粒体才能进行β-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 该运载系统后面讲。 (2)脱氢:在脂酰 COA 脱氢酶的催化下,脂酰 COA 在α、β位碳原子上脱氢, 形成α、β—烯脂酰 COA,同时 FAD 接受氢被还原成 FADH2。 (3)水化:在烯脂酰 COA 水化酶的催化下,烯脂酰 COA 在双键上加上一分子水,形 成β—羟脂酰 COA。 (4)脱氢:在β—羟脂酰 COA 脱氢酶的催化下,β—羟脂酰 COA 的β位上的羟基脱 氢氧化成β—酮脂酰 COA,同时 NAD 接受氢被还原成 NADH。 (5)硫解:在β—酮脂酰 COA 硫解酶(简称硫解酶)的催化下,β—酮脂酰 COA 在 甘油 甘油激E α − 磷酸甘油 脂肪合成 糖异生 脂肪合成 ATP ADP 2H DHAP EMP TCA 脱氢E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5页共16页 α和β位之间被1分子C0A硫解,产生乙酰COA和缩短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后四步反应组成了1次β-氧化。 注意:以上4步反应都是可逆反应,但由于第四步硫解作用是高度放能反应, 从而使整个β一氧化过程往裂解方向进行。对于长链脂肪酸需要经过多次β-氧化, 每次降解下一个二碳单位,直至成为二碳(含偶数C的脂肪酸)或三碳含奇数碳的 脂肪酸)。 脂肪酸 ATP 乙酰COA Y ADP+PPi 脂酰CO4 COASH B-酮脂酰COA a·B-烯脂酰COA β-羟脂酰COA (NAD 能量计算 以C16软脂酸为例,经7次循环,产生8分子乙酰COA,7分子FADH2,7分子 NADH,消耗2分子ATP,净生成ATP数:129 能量公式: 软脂酸+8 COASH+ATP+7FAD+7NAD+7H2O+8乙酰 COA+AMP+PP,+7FADH,+7NADH + 7H 8乙酰COA经TCA 8×12=96 7×2=14 (NADH+H) 7×3=21 131 ATP 消耗1ATP(2个高能键),C6净生成130(129)ATP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5 页 共 16 页 5 软脂酸+8CoASH+ATP+7FAD+7NAD+ +7H2O 8 乙酰 COA+AMP+PPi + 7FADH2 + 7NADH + 7H+ 8 乙酰 COA 经 TCA 8×12=96 7FAD 7×2=14 7(NADH+H+ ) 7×3=21 131 ATP α和β位之间被 1 分子 COA 硫解,产生乙酰 COA 和缩短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 COA, 后四步反应组成了 1 次β-氧化。 注意:以上 4 步反应都是可逆反应,但由于第四步硫解作用是高度放能反应, 从而使整个β—氧化过程往裂解方向进行。对于长链脂肪酸需要经过多次β-氧化, 每次降解下一个二碳单位,直至成为二碳(含偶数 C 的脂肪酸)或三碳含奇数碳的 脂肪酸)。 2、能量计算 以 C16 软脂酸为例,经 7 次循环,产生 8 分子乙酰 COA,7 分子 FADH2,7 分子 NADH,消耗 2 分子 ATP,净生成 ATP 数:129 能量公式: 消耗 1 ATP (2 个高能键),C16净生成 130(129)ATP 乙酰COA 脂肪酸 脂酰 COA α • β − 烯脂酰 COA β − 羟脂酰 COA β − 酮脂酰 COA ATP ADP+PPi 2H H2O 2H (NAD )+ CoASH *12 2 2 1) *5 2 ( − + − n n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3、乙酰COA的去路 (1)进入TCA CO2和H2O (2)进入乙醛酸循环 琥珀酸 进入线粒体CA_苹果酸 苹果酸 进入细胞质—→草酰乙酸丙酮酸糖异生 (3)合成胆固醇。注:合成胆固醇的碳源为乙酰COA,此外还需要还原剂 NADPH 和能源ATP合成过程分4个阶段P238。 (4)动物肝细胞中生成酮体(乙酰乙酸、β一羟丁酸和丙酮)。注:(1)肝脏组织 将乙酰COA转变为酮体;(2)肝外组织则将酮体转变为乙酰COA 4、动、植物β-氧化的区别 (1)动物:β氧化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而脂肪酸的活化则在胞液中进行 产生的脂酰COA不能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必须以肉毒碱为载体,形成脂酰肉碱的 形式才能穿过线粒体膜 RC-SCoA 肉碱胞侧内购基质侧肉碱、xRC-scoA COA SH"亠RC肉碱 RC一肉碱 COA SH 肉碱脂酰转移酶I I:肉碱脂酰转移酶Ⅱ 以上转运机制首先在动物细胞中被确证,目前发现在植物细胞中脂酰COA也有 类似的转运机制 (2)植物:β氧化发生在乙醛酸体中(一种过氧化物酶体),也有在线粒体中进行。 (二)a—氧化 脂肪酸的Ca位氧化,每次脱去1分子CO 特点: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6 页 共 16 页 6 3、乙酰 COA 的去路 (1)进入 TCA CO2 和 H2O (2)进入乙醛酸循环 琥珀酸 进入线粒体 TCA 苹果酸 苹果酸 进入细胞质 草酰乙酸 丙酮酸 糖异生 (3)合成胆固醇。注:合成胆固醇的碳源为乙酰 COA,此外还需要还原剂 NADPH 和能源 ATP 合成过程分 4 个阶段 P238。 (4)动物肝细胞中生成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注:(1)肝脏组织 将乙酰 COA 转变为酮体;(2)肝外组织则将酮体转变为乙酰 COA。 4、动、植物β-氧化的区别 (1)动物:β-氧化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而脂肪酸的活化则在胞液中进行, 产生的脂酰 COA 不能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必须以肉毒碱为载体,形成脂酰肉碱的 形式才能穿过线粒体膜。 I:肉碱脂酰转移酶 I II:肉碱脂酰转移酶 II 以上转运机制首先在动物细胞中被确证,目前发现在植物细胞中脂酰 COA 也有 类似的转运机制。 (2)植物:β-氧化发生在乙醛酸体中(一种过氧化物酶体),也有在线粒体中进行。 (二)α—氧化 脂肪酸的 Cα位氧化,每次脱去 1 分子 CO2 特点: 胞液侧 肉碱 内膜 肉碱 肉碱 肉碱 基质侧 R C - S C o A C o A S H I R C O R C O II C o A S H R C - S C o A O O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①需过氧化氢及脂肪酸过氧化物酶 ②以CC18的游离脂肪酸为底物 ③消除β一氧化的β-位阻,如β-碳原子上有取代基团(分枝)先 进行α-氧化,便可消除障碍 ④a-氧化协同β氧化可产生奇数的脂肪酸一丙酸(COA、ACP组成 成分丙aa前体) (三)-氧化 脂肪酸ω-端甲基发生氧化,先转变成羟甲基,继而再氧化成羧基,从而形成 -二羧酸的过程称为一氧化。 意义:形成α、ω-二羧酸,两端同时进行β-氧化,在生物体内加速脂肪酸的 降解,生成水溶物,消除石油污染 (四)酮体代谢 1、酮体的生成:主要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由乙酰COA缩合而成。P219图8-7酮体的 生成途径 酮体的利用:酮体在肝内产生,本身不能利用。酮体随血液流到肝外组织(包 括心肌、骨骼肌及大脑等),进行氧化功能,酮体的分解。P20图8-8。 3、酮体的生理意义: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缺葡萄糖时,可利用酮体氧化分 解功能以节约葡萄糖,与脂肪酸相比,酮体能更为有效的代替葡萄糖,机体的 这种安排是把脂肪酸的氧化集中在肝脏中进行,在那里先把他消化为酮体,再 输出,以利于其他组织利用。 4、酮病: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很少,肝脏中产生酮体的速度和肝外组织 分解酮体的速度处于动态平衡中,由于酮体主要成分是酸性的物质,其大量积 存的结果常导致动物酸碱平衡失调,引起酸中毒。 四、乙醛酸循环 1、意义:(1)在植物脂肪酸分解转化中是一个重要途径,将C C4酸补充 TCA循环中的C4酸。油料种子发芽,将脂肪—◆糖 7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7 页 共 16 页 7 ①需过氧化氢及脂肪酸过氧化物酶 ②以 C12—C18的游离脂肪酸为底物 ③消除β—氧化的β-位阻,如β-碳原子上有取代基团(分枝)先 进行α-氧化,便可消除障碍 ④α-氧化协同β氧化可产生奇数的脂肪酸—丙酸(COA、ACP 组成 成分丙 aa 前体) (三)ω—氧化 脂肪酸ω-端甲基发生氧化,先转变成羟甲基,继而再氧化成羧基,从而形成 α、ω-二羧酸的过程称为ω—氧化。 意义:形成α、ω-二羧酸,两端同时进行β-氧化,在生物体内加速脂肪酸的 降解,生成水溶物,消除石油污染。 (四)酮体代谢 1、 酮体的生成:主要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由乙酰 COA 缩合而成。P219 图 8-7 酮体的 生成途径。 2、 酮体的利用:酮体在肝内产生,本身不能利用。酮体随血液流到肝外组织(包 括心肌、骨骼肌及大脑等),进行氧化功能,酮体的分解。P220 图 8-8。 3、 酮体的生理意义: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缺葡萄糖时,可利用酮体氧化分 解功能以节约葡萄糖,与脂肪酸相比,酮体能更为有效的代替葡萄糖,机体的 这种安排是把脂肪酸的氧化集中在肝脏中进行,在那里先把他消化为酮体,再 输出,以利于其他组织利用。 4、 酮病: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很少,肝脏中产生酮体的速度和肝外组织 分解酮体的速度处于动态平衡中,由于酮体主要成分是酸性的物质,其大量积 存的结果常导致动物酸碱平衡失调,引起酸中毒。 四、乙醛酸循环 1、意义:(1)在植物脂肪酸分解转化中是一个重要途径,将 C2 C4 酸补充 TCA 循环中的 C4 酸。油料种子发芽,将脂肪 糖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2)参与植物光呼吸。 2、发生部位 植物细胞的乙醛酸体 历程及关键酶 乙酰COA COASE 草酰乙酸 柠檬酸 苹果酸 异柠檬酸 乙酰COA 乙醛 琥珀酸 总反应2乙酰COA+NAD—→琥珀酸+2COA+NADH+Hr 关键酶 异柠檬酸裂解E 苹果酸合成E 第三节脂肪的生物合成 脂肪的生物合成可分为三个部分:1、甘油的生成;2、脂肪酸的生成;3、由甘 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体内的脂肪酸多种多样,不但链的长短不一,不饱和键的数目和位置也各 不相同,他们的合成过程包括:1、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2、脂肪酸碳链的延长; 3、不饱和键的形成。 (一)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主要途径 合成地点:细胞质 碳源:乙酰COA 还原剂: NADPH+H来自:PP途径(60%),其余由EMP的NADH 再经转化而来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8 页 共 16 页 8 异柠檬酸裂解 E 苹果酸合成 E (2)参与植物光呼吸。 2、发生部位 植物细胞的乙醛酸体 3、历程及关键酶 总反应 关键酶 第三节 脂肪的生物合成 脂肪的生物合成可分为三个部分:1、甘油的生成;2、脂肪酸的生成;3、由甘 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 一、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体内的脂肪酸多种多样,不但链的长短不一,不饱和键的数目和位置也各 不相同,他们的合成过程包括:1、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2、脂肪酸碳链的延长; 3、不饱和键的形成。 (一)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主要途径) 合成地点:细胞质 碳源:乙酰 COA 还原剂:NADPH+H+ 来自: PPP 途径(60%),其余由 EMP 的 NADH 再经转化而来。 2 乙酰 COA + NAD+ 琥珀酸 + 2COA + NADH + H+ 乙酰COA 柠檬酸 异柠檬酸 琥珀酸 乙醛酸 乙酰COA 苹果酸 草酰乙酸 CoASH 2H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9页共16页 H+NADH+草酰乙酸苹果酸脱HE,苹果酸+NAD 苹果酸苹果酸E Pyr+C02 NADP NADPH +H 乙酰COA的来源: Pyr-乙酰COA(mt) aa降解 脂肪酸氧化(mt) 1、乙酰COA的转运 脂肪酸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基质中的乙酰COA不能自由越膜,借助于柠 檬酸一丙酮酸循环的转运途径实现其转移。在植物体内,线粒体内产生的乙酰COA 先脱去COA以乙酸的形式运出线粒体,再在线粒体外由脂酰COA合成酶催化重新 形成乙酰COA。因此植物体内可能不存在“柠檬酸穿梭”过程 乙酰COA从线粒体 →细胞质 M膜 柠檬酸 柠檬酸 CoASHX ADP+Pi 乙酰COA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乙酰COA 羧化 ATP 苹果酸 2HNADPH HO 丙酮酸 丙酮酸 Py脱氢酶系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9 页 共 16 页 9 H+ +NADH+草酰乙酸 苹果酸+NAD+ 苹果酸 乙酰 COA 的来源: 1、乙酰 COA 的转运 脂肪酸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基质中的乙酰 COA 不能自由越膜,借助于柠 檬酸—丙酮酸循环的转运途径实现其转移。在植物体内,线粒体内产生的乙酰 COA 先脱去 COA 以乙酸的形式运出线粒体,再在线粒体外由脂酰 COA 合成酶催化重新 形成乙酰 COA。因此植物体内可能不存在“柠檬酸穿梭”过程 乙酰 COA 从线粒体 细胞质 Pyr 乙酰 COA(mt) aa 降解 脂肪酸氧化(mt) ⎯苹果酸脱 ⎯ → ⎯⎯⎯HE ⎯ N A D P + N A D P H + H + P y r+ C O 2 苹果酸E Mt膜 柠檬酸 柠檬酸 乙酰COA 草酰乙酸 乙酰COA 苹果酸 丙酮酸 丙酮酸 Pyr脱氢酶系 ATP CoASH ADP+Pi 2H 2H CO2 CO 2 ATP CO2 H2O E 化 羧 草酰乙酸 (N A D P H )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10页共16页 2、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C2供体合成) 脂肪酸合成原料为乙酰COA,但参入脂肪酸链的二碳单位的直接供体不是乙酰 OA,而是乙酰COA的羧化产物丙二酸单酰COA。(与糖原、淀粉合成比较:G的 供体为糖核苷酸即ADPG、UDPG、GDPG。) ①乙酰COA羧化酶复合体 由生物素羧化E(BC)、羧基转移E(CT)、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三个 不同的亚基组成,其中BCCP连结有生物素辅基。每个亚基行使着不同的功能,但只 有当他们聚合成完整的酶后才有活性。 ②反应:反应需消耗ATP ATP+ HCO+47P- BC.MI?1 BCCP-CO2+CH3-0-ACo4-Cl M O2+ADP+ Pi )C00H-CHo-CO-SCoA+BCCP 反应分两步:第一步由BC亚基催化生物素的羧化作用,C原子来自比CO2更活泼的 HCO3第二步由CT亚基催化使羧基从BCCP-C2转移到乙酰COA上形成丙二酸单酰 COA。(图) 3、脂肪酸合酶系统(FAS) 脂肪酸合酶系统是一个多酶复合体,7种蛋白组成,6种酶以酰基载体蛋白为 酰基载体蛋白(ACP) 乙酰COA:ACP酰基转移酶(AT) 丙二酸单酰COA:ACP转移酶(MT) β一酮脂酰-ACP合成酶(KS) β一酮脂酰-ACP还原酶(KR) β一羟脂酰-ACP脱水酶(HD) β一烯脂酰-ACP还原酶(ER) 注意:尽管不同生物体内脂肪酸的合成过程相似,但FAS的组成却不相同(参见P225 图8-13)。在大肠杆菌中,上述6种酶以ACP为中心,有序地组成松散的多酶复合 体。ACP是一个由77个A残基组成的热稳定蛋白质,在它的第36位SER残基上连 有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该辅基犹如一个转动的手臂,以其末端的巯基携带着脂酰 基依次转到各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发生各种反应。通常把ACP上的巯基叫中央巯基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10 页 共 16 页 10 2、丙二酸单酰 COA 的合成(C2 供体合成) 脂肪酸合成原料为乙酰 COA,但参入脂肪酸链的二碳单位的直接供体不是乙酰 COA,而是乙酰 COA 的羧化产物丙二酸单酰 COA。(与糖原、淀粉合成比较:G 的 供体为糖核苷酸即 ADPG、UDPG、GDPG。) ①乙酰 COA 羧化酶复合体 由生物素羧化 E(BC)、羧基转移 E(CT)、 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三个 不同的亚基组成,其中 BCCP 连结有生物素辅基。每个亚基行使着不同的功能,但只 有当他们聚合成完整的酶后才有活性。 ②反应:反应需消耗 ATP 反应分两步:第一步由 BC 亚基催化生物素的羧化作用,C 原子来自比 CO2更活泼的 HCO3 - 。第二步由 CT 亚基催化使羧基从 BCCP—CO2 - 转移到乙酰 COA 上形成丙二酸单酰 COA。(图) 3、脂肪酸合酶系统(FAS) 脂肪酸合酶系统是一个多酶复合体,7 种蛋白组成,6 种酶以酰基载体蛋白为 中心。 酰基载体蛋白(ACP) 乙酰 COA:ACP 酰基转移酶(AT) 丙二酸单酰 COA:ACP 转移酶(MT) β—酮脂酰-ACP 合成酶(KS) β—酮脂酰-ACP 还原酶(KR) β—羟脂酰-ACP 脱水酶(HD) β—烯脂酰-ACP 还原酶(ER) 注意:尽管不同生物体内脂肪酸的合成过程相似,但 FAS 的组成却不相同(参见 P225 图 8-13)。在大肠杆菌中,上述 6 种酶以 ACP 为中心,有序地组成松散的多酶复合 体。ACP 是一个由 77 个 AA 残基组成的热稳定蛋白质,在它的第 36 位 SER 残基上连 有 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该辅基犹如一个转动的手臂,以其末端的巯基携带着脂酰 基依次转到各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发生各种反应。通常把 ACP 上的巯基叫中央巯基, COOH CH CO SCoA BCCP CT Mg BCCP CO CH O ACoA BCCP CO ADP Pi BC Mn ATP HCO ATP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 2 3 2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