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戏剧(二) 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 (1)应对本时期的戏剧运动概况有大致的了解。三种戏剧运动都带有主潮的特色,即适 应30年代革命与救亡的时代需求,其中“无产阶级戏剧”的中心在上海,1930年成立的中 国左翼剧团联盟(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提倡“演剧大众化,以话剧直接反映现实革命 斗争,并将演出面向工厂农村。在红军队伍中则活跃着为红色政权服务的“红色戏剧”“九← 八”事变以后,为配合抗战,又兴起了“国防戏剧”。此外,还应对30年代前期熊佛西主持 下的河北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有所了解。以上几种戏剧运动都有共同的大众化的趋向, 即让话剧“走向广场”。 (2)应注意前一期已成名的田汉在30年代创作出现的转向。包括题材转向现实,基调由 感伤转为明朗,唯美的倾向让位于比较客观的写实。这种转向有得有失。其剧作《回春之曲》 的成功,在于既表现现实的抗日救亡的题材,又保持了田汉原有的抒情浪漫的艺术个性。洪 深的《农村三部曲》则是较早用阶级观点反映农村现实斗争的剧作。通过对两位剧作家创作 得失大致的评析,可了解30年代主潮剧作的一般面貌 、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 (3)30年代中期上海等地“大剧场”演出,使职业化、营业性的“剧场戏剧”得以确立, 不但培养了包括曹禺、夏衍等一批剧作家,也培养了观众。对这种现象应有知识性的了解, 并与早期“文明新戏”联系起来,探讨隔代呼应的现象。 (4)30年代由“大剧场”培育的作家,曹禺之外,夏衍最重要,是评述的重点。应集中 分析其代表作《上海屋檐下》。这部剧作将上海小市民的生活搬上舞台,从平凡琐屑的感情 纠纷与人事摩擦中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曹禺相比,夏衍不擅于从剧烈的传奇的冲突中展现 人性悲剧,而是将焦点放到凡人小事,从朴素的取材中发掘悲剧性与喜剧性。也不同于曹禺 的《雷雨》、《原野》等剧那样注重情节的精心组织,大起大落,而是追求情节结构的简约 含蓄。可以着重分析该剧如何在同一舞台空间展现五家人的悲喜剧,领略剧作者关注大时代 中普通人命运时所流露的浓郁的人情味,以及类似契诃夫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此外,对 李健吾、袁牧之等作家不同于主潮的艺术追求及其对戏剧艺术探索的贡献也要有所关注。 [知识点] 南国社、上海艺术剧社、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红色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白薇《打
第十八章 戏剧(二) 一、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 (1)应对本时期的戏剧运动概况有大致的了解。三种戏剧运动都带有主潮的特色,即适 应 30 年代革命与救亡的时代需求,其中“无产阶级戏剧”的中心在上海,1930 年成立的中 国左翼剧团联盟(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提倡“演剧大众化,以话剧直接反映现实革命 斗争,并将演出面向工厂农村。在红军队伍中则活跃着为红色政权服务的“红色戏剧”。“九·一 八”事变以后,为配合抗战,又兴起了“国防戏剧”。此外,还应对 30 年代前期熊佛西主持 下的河北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有所了解。以上几种戏剧运动都有共同的大众化的趋向, 即让话剧“走向广场”。 (2)应注意前一期已成名的田汉在 30 年代创作出现的转向。包括题材转向现实,基调由 感伤转为明朗,唯美的倾向让位于比较客观的写实。这种转向有得有失。其剧作《回春之曲》 的成功,在于既表现现实的抗日救亡的题材,又保持了田汉原有的抒情浪漫的艺术个性。洪 深的《农村三部曲》则是较早用阶级观点反映农村现实斗争的剧作。通过对两位剧作家创作 得失大致的评析,可了解 30 年代主潮剧作的一般面貌。 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 (3)30 年代中期上海等地“大剧场”演出,使职业化、营业性的“剧场戏剧”得以确立, 不但培养了包括曹禺、夏衍等一批剧作家,也培养了观众。对这种现象应有知识性的了解, 并与早期“文明新戏”联系起来,探讨隔代呼应的现象。 (4)30 年代由“大剧场”培育的作家,曹禺之外,夏衍最重要,是评述的重点。应集中 分析其代表作《上海屋檐下》。这部剧作将上海小市民的生活搬上舞台,从平凡琐屑的感情 纠纷与人事摩擦中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曹禺相比,夏衍不擅于从剧烈的传奇的冲突中展现 人性悲剧,而是将焦点放到凡人小事,从朴素的取材中发掘悲剧性与喜剧性。也不同于曹禺 的《雷雨》、《原野》等剧那样注重情节的精心组织,大起大落,而是追求情节结构的简约、 含蓄。可以着重分析该剧如何在同一舞台空间展现五家人的悲喜剧,领略剧作者关注大时代 中普通人命运时所流露的浓郁的人情味,以及类似契诃夫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此外,对 李健吾、袁牧之等作家不同于主潮的艺术追求及其对戏剧艺术探索的贡献也要有所关注。 [知识点] 南国社、上海艺术剧社、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红色戏剧、《放下你的鞭子》、白薇《打
出幽灵塔》、洪深《农村三部曲》、熊佛西的“农村戏剧实验”、夏衍的《赛金花》、李健吾的 《这不-过是春天》、袁牧之的《一个女人和一条狗
出幽灵塔》、洪深《农村三部曲》、熊佛西的“农村戏剧实验”、夏衍的《赛金花》、李健吾的 《这不-过是春天》、袁牧之的《一个女人和一条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