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要点 垄断 1,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中,行业中仅存在一家完全垄断厂商。此时市场需求曲线即为该厂商的需求曲线。 完全厂商利润最大化决策maxr(y)-c(y)的一阶条件即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实际上,边际收益等于 边际成本(MR=MC),是任何一个市场结构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单个厂商面临的 需求曲线为给定市场均衡价格下的水平下,此时边际收益横等于产品价格MR=印,因此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MR==MC。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厂商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不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中,厂商是价格的设定者, 厂商在确定利润最大化产量的同时,市场均衡价格也就相应被决定了。 2.考虑完全垄断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关心两个问题:是什么造成完全垄断,应该如何对 完全垄断市场进行规则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际上,现实社会中最接近完全垄断市场结构的行业大多数集 中在公用事业部门,主要食因为这些行业存在较大程度的规模经济:此外,由于专利或者专有技术也会产生完 全垄断现象。对完全垄断行业的规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出于某种需要,有时候需要允许垄断的存在,如 通过专利许可鼓励技术创新。在面对完全垄断市场中低产量、高价格、低效率问题,税收政策是无能为力的 (有趣的是也许我们还要通过补贴来提高垄断厂商的产量)。 垄断行为 1,如果垄断厂商只了解总市场需求(函数),那么他只能通过单一定价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更多有关 消费者个体的需求信息使得垄断厂商可通过歧视性定价来增加垄断利润。 ·如果垄断厂商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也可识别消费者的类型,并能有效阻止产品在不同消费 者之间的相互买卖(套利),那么垄断厂商就能进行一级价格歧视一向不同消费者索取不同最高保留价 格。此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实现了最大化,社会处于最优产量水平,但所有的剩余都被厂商 获得,消费者剩余为零。 ·一级价格歧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较难找到现实中的例子。有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只知道市场 上消费者大致分为几种类型,但并不能区分那个消费者属于哪种类型。如果垄断厂商能有效阻止商品在不同 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买卖的套利行为,依然可以进行二级价格歧视此时。二级价格歧视下,垄断厂商实际上是 根据市场需求类型设计不同的数量(质量)包,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对号入座。一般情况下,含商品数量越多 的消费包平均价格越低,因此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数量折扣,通俗来讲就是买得越多越便宜。例如,商场 中“满100送50”就是给高需求消费者一个价格折扣。现实情况下,因为不能有效阻止消费者之间相互买卖 的套利行为,二级价格歧视更多是通过两部定价或者质量歧视的方案来实施。 ·另外一些情况下,垄断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有关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等)识别不同需求类型 的消费者,这样厂商就可以把整个市场分为几个不同类型的子市场。如果厂商能有效阻止产品在不同需求市 场的买卖行为,那么厂商就能实行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下,垄断厂商会在不同需求市场制定不同的 价格。如有些商家会在居民楼里统一派发一些折扣券,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如学生、老年人等)就会 持券来购买商品,商家通过消费者是否持券来辨析消费者的需求类型并相应索取不同价格。 2.如果垄断厂商是多产品垄断市场的提供者,那么,垄断厂商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产品组合来提高垄断 利润。最常见的产品组合包括捆绑(bund Iing)和搭售(tie-in)。捆绑和搭售等销售方案与产品的互补性以 及消费者对两种商品保留价格的相关性有关
1)两部收费制与二级价格歧视存在密切联系,有关这一问题,可以参考例题2。 2)垄断竞争是现实中最为常见的市场结构,但其分析的难度也最高。垄断竞争市场的垄断性使得厂商 面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竞争性导致最后厂商经济利润为零。因此,垄断竞争市场均衡的一个特征就是厂 商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现实中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垄断性大都来自于产品的差异化。虽然说垄断竞 争的均衡并不是最低平均成本的产量水平,但产品差异化确实使得我们的生活更有色彩
要素市场 1,如果要素市场(上游)和产品市场(下游)均为卖方垄断市场,这时候我们就称之为双重垄断的市场 结构,如图263所示。例如,考虑上游厂商为批发商,下游厂商为零售商。若该批发一零售产业链中存在双重 垄断,下游零售商根据市场需求所对应的边际产品收益来确定要素需求,即图264中的MR)线;而上游批发商根 据下游零售商要素需求的边际收益线来进行利润最大化决策,对应的边际收益线为图26-4中MRU的。给定边际成 本为MC,双重垄断下批发价格为p',终端零售价格为p”,市场均衡数量ym低于纵下一体化后的垄断产量水平 ym。因此说,比垄断更糟糕的是垄断链。 价格 MC MRu 卖方垄断 MRp D MC 卖方垄断 终端市场 需求曲线 终端市场 数量 图26-3 图26-4 寡头垄断 1,产量领导模型(也称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以德国经济学家Stackelberg命名):在此模型中,寡头厂商 之间存在领导者和跟随者的关系。领导厂商确定产量决策后,跟随厂商随之制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因 此,领导厂商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具有先行者优势,他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跟随厂商的生产成本等信息来判断 自己产量水平对市场的最终影响,并确定使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在产量领导模型中,可以理解产量决 策是一次性的:先是领导厂商确定一个产量水平,然后跟随厂商确定一个产量水平,最终产量水平也就被决定 了。 2.同时定产模型(也称古诺模型,以法国经济学家Cournot命名):在古诺模型中,寡头厂商之间产量决 策博弈是多次的,各方可以根据对方的产量再次调整自己的产量水平从而追求更大利润水平。与斯塔克尔伯格 模型类似,我们在分析过程中将反应曲线和等利润线相结合,这也是不同于初级微观的方法,要熟悉并掌握。 古诺模型可进一步推导到多厂商的古诺模型均衡:p(Y)[1-S;/|E(Y)门=MC(y1),S;表示厂商的市场份额可 以发现,该公式中对应两种极端情况分别即是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相关结论: ◆完全竞争市场:S1→0,既有p=MC ·完全垄断市场:S=1,即有p(1-1/八E|)=MC 3.价格领导模型:在寡头厂商之间存在一个价格领导厂商。所谓价格领导者,其实是市场价格的维护 者,即向市场发布价格,并相应调整自己的产量以维持该价格。该模型的关键在于要根据市场总需求曲线以及 跟随者的供给曲线求出价格领导者所面临的剩余需求曲线,从而确立其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水平及相应的产量。 4.联合定价模型(也称伯特兰模型,以法国经济学家Bertrand命名):在该模型下,假设各厂商都有足 够的市场供给能力,为了争夺整个市场,厂商会相互竞价直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里隐含认为厂商边际成本 相等,否则高边际成本的厂商会被挤出市场)。这种与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现象也称为寡头垄 断市场中的“伯特兰悖论”,现实中考虑到产能约束和信息等客观条件,“伯特兰悖论”实际上不会发生,不 过对该问题更深入的讨论已超出本书范围
5.串谋(Co1Iude):前面提到,如果所有厂商联合起来,制定一个总体利润最大化水平的产量决策,那 么这些厂商就总称作卡特尔,与前面几个模型相比较,串谋解总产量水平最低,总利润最高(这与串谋的出发 是一致的)。与之前模型中非合作博弈不同,串谋属于合作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