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值亚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2.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2.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基础自主梳理 导 核心重难探究 航 新知川练巩固 素能演练提升
导 航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重难探究 新知训练巩固 素能演练提升
基础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 2.过程 :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选举为副总 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3.意义 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重要成果
基础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过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 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3.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重要成果
知识点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南北和谈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 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也曾表 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 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清帝退位 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下诏退位,清朝统 治结束
知识点二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南北和谈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 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也曾表 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 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 治结束
3.孙中山辞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 总统。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 条件。 4.袁世凯就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 式解除 职务。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孙中山辞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 总统。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 条件。 4.袁世凯就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 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知识点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 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 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 议院行使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 责任,司法独立等
知识点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 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 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 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 责任,司法独立等
3.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性质的重要文 件。 4.评价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 和 ,是辛亥革 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3.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 件。 4.评价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 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易错易混 1.清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是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而不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从这一点上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易错易混 1.清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是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而不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从这一点上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历史解释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没有提出彻底 的反帝纲领,不敢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2)帝国主义的破坏。 (3)对袁世凯认识不清,再加上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 加压力,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历史解释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没有提出彻底 的反帝纲领,不敢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2)帝国主义的破坏。 (3)对袁世凯认识不清,再加上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 加压力,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