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单元导航 1、本单元五篇课文,包括四篇古代散文(其中语录体散文一篇,叙事散文 三篇),六首古代诗歌(其中古乐府一首,五律一首,七律一首,七绝三首)。 从内容看,主要是短小生动的故事。 、初次学习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不同。学习古代诗文,特别是 古代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多感悟。 四篇古代散文中,有的涉及学习,有的涉及诚信,同学们要联系自身 联系社会,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遵循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4、六首古代诗歌中,《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其他五首唐 诗的内容或感慨或送别或倾诉或思念,感情极为真挚 文言文翻译学法指导 ①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起居等,可照 录不翻译。 ②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③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夫” ④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岁征民间”中的“岁”应换成“年” ⑤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如“何陋之有”可调成“有何陋 之”。 ⑥选。选出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次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 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⑦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⑧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如“得无……乎”译为“恐怕……吧” ⑨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第六单元 单元导航 1、 本单元五篇课文,包括四篇古代散文(其中语录体散文一篇,叙事散文 三篇),六首古代诗歌(其中古乐府一首,五律一首,七律一首,七绝三首)。 从内容看,主要是短小生动的故事。 2、 初次学习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不同。学习古代诗文,特别是 古代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多感悟。 3、 四篇古代散文中,有的涉及学习,有的涉及诚信,同学们要联系自身, 联系社会,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遵循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4、 六首古代诗歌中,《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其他五首唐 诗的内容或感慨或送别或倾诉或思念,感情极为真挚。 文言文翻译学法指导 ①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起居等,可照 录不翻译。 ②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③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夫” ④ 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岁征民间”中的“岁”应换成“年” ⑤ 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如“何陋之有”可调成“有何陋 之”。 ⑥ 选。选出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次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 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⑦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⑧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如“得无……乎”译为“恐怕……吧” ⑨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论语》六则 学习导航 1、学习此文,能深入思考,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 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能诵读课文,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 3、从积累文言字词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沙滩拾贝 填空 ①《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②《论语》全书共篇,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 修养等方面,行文以 为主,是体散文的典范 ③南宋朱熹把《论语》和 合为《四书》。 2、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说乎( (3)学而不思则罔( (4)思而不学则殆( (5)默而识之( (6)敏而好学( 3、读后你有哪些疑惑?请写在下面。(一、二点即可) 4、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是以谓之‘文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浪里串珠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论语》六则 学习导航 1、 学习此文,能深入思考,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 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能诵读课文,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 3、 从积累文言字词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一、 沙滩拾贝 1、填空: ①《论语》是记录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名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 ②《论语》全书共 篇,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 修养等方面,行文以 为主,是 体散文的典范。 ③南宋朱熹把《论语》和 、 、 合为《四书》。 2、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不亦说乎( ) (3)学而不思则罔( ) (4)思而不学则殆( ) (5)默而识之( ) (6)敏而好学( ) 3、读后你有哪些疑惑?请写在下面。(一、二点即可) 4、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是以谓之‘文’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 浪里串珠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6、古今异义。 学而不厌 古义 今义: 是以谓之“文”也古义 今义 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7)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 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 9、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0、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古今异义。 学而不厌 古义: 今义: 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 今义: 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 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 敏而好学( ) 学而不厌(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9、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0、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2)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 (3)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 (4)表明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的句子: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 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三、深海探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 亦 君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12、《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1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1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⑸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 (2)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 。 (3)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 。 (4)表明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的句子: 。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 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 三、深海探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12、《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1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 1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15、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16、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2)关于 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1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目的? 1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 四、扬帆弄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 智慧)也。”(《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 乎?”(《学而》) 19、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16、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 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1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目的? 1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 例。 四、扬帆弄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 智慧)也。”(《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 乎?”(《学而》) 19、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2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22、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导航 1、学习此文,要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2、掌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沙滩拾贝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到 间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给下列字的读音 华歆()辄()携()拯() 3、注意下列句子的节奏。 君与家君期日中 宁可以急相弃邪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浪里串珠 4、通假字 不:通 译为“” 5、词类活用 歆辄难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 6、特殊句式 何为不可?(宾语前置句,“何为”是“为何”的倒装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 2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22、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导航 1、学习此文,要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2、掌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一、 沙滩拾贝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到 之 间 。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 2.给下列字的读音: 华歆( ) 辄( ) 携( ) 拯( ) 3、注意下列句子的节奏。 君与家君期日中 宁可以急相弃邪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 浪里串珠 4、通假字 不:通“ ”,译为“ ”。 5、词类活用 歆辄难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 ”。 6、特殊句式 何为不可?(宾语前置句,“何为”是“为何”的倒装)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过中不至(过: (2)去后乃至(乃: 去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4)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5)元方入门不顾(顾 (6)歆辄难之(辄: (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8)王欲舍所携人(舍 (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⑩0既已纳其自托(托 下车引之(引: 8、.译句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4)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深海探宝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 ) ⑵去后乃至(乃: 去: )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 ⑹歆辄难之(辄: ) 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 ⑻王欲舍所携人(舍: ) 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 ⑽既已纳其自托(托: ) ⑾下车引之(引: ) 8、.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三、 深海探宝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 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 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9、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10、《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 行为? 11、《期行》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1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14.“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什么? 15、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16、《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17、《乘船》结尾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是如何评价二人的优劣? 18、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 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 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9、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10、《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 行为? 11、《期行》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1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14.“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什么? 15、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16、《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17、《乘船》结尾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是如何评价二人的优劣? 18、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19.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2) 四、扬帆弄潮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周处 《世说新语》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 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 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 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 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 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 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命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20.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为为乡里所患() 义兴人谓为三横() 终为忠臣() ②患为人情所患() 且人患志之不立() ③或或说处杀虎斩蛟() 统或浮或没() 21.说明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 ①实冀三横唯余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9.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扬帆弄潮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周 处 《世说新语》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 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 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 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 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 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 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命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20.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为 为.乡里所患( ) 义兴人谓为.三横( ) 终为.忠臣( ) ②患 为人情所患.( ) 且人患.志之不立( ) ③或 或.说处杀虎斩蛟( ) 统或.浮或没( ) 21.说明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 ①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②古人贵朝闻夕死 22.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周处年轻时弃从的经过,赞扬了周 处 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③。应声便为诗曰:“煮 豆持作羹,漉豆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 注释:①文帝:曹丕,字子桓。②东阿王:曹植,字子建,封东阿王。 ③大法:重刑处分 解释加点字 (1)文帝尝令东阿王 (2)应声便为诗曰 ①应 。②为: (3)相煎何太急 相 24.翻译文言句子。 (1)萁在釜下然。 译 文 (2)帝深有惭色 译 文 2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②古人贵.朝闻夕死 22.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周处年轻时弃______从______的经过,赞扬了周 处_______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③。应声便为诗曰:“煮 豆持作羹,漉豆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 注释:①文帝:曹丕,字子桓。②东阿王:曹植,字子建,封东阿王。 ③大法:重刑处分。 23.解释加点字。 (1)文帝尝.令东阿王 尝.:______________。 (2)应.声便为.诗曰 ①应.:______________。 ②为.: ______________。 (3)相煎何太急 相.:______________。 24.翻译文言句子。 (1)萁在釜下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深有惭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