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列加点字解释其意义 (1)蔽林间窥之 (2)远遁 (3)以为且噬己也 (4)惟吾德馨 (5)谈笑有鸿儒 (6)无案牍之劳形 (7)濯清涟而不妖 (8)陶后鲜有闻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曳屋许许声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 (4)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尽: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气: (6)半卷红旗临易水(临: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参看课本《黔之驴》 1、写出三个与课文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有仙则名( )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 斯是陋 室(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孔子云:何陋之有? 3、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2分) 4、“南阳诸葛庐”中的“诸葛”是指 “西蜀子云亭”中“子云”是指 (1分) 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分)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1 1、给下列加点字解释其意义。 (1)蔽林间窥.之 (2)远遁. (3)以为且噬.己也 (4)惟吾德馨. (5)谈笑有鸿儒. (6)无案牍之劳.形 (7)濯.清涟.而不妖 (8)陶后鲜.有闻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曳.屋许许声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 )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 ) ⑶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 ) ⑷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尽: 去: ) ⑸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气: ) ⑹半卷红旗临易水(临: )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参看课本《黔之驴》 1、写出三个与课文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 (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有仙则名.( ) 往来无白丁..( ) 无丝竹..之乱耳( )斯.是陋 室( )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孔子云:何陋之有? 3、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2 分) 4、“南阳诸葛庐”中的“诸葛”是指 ,“西蜀子云亭”中“子云”是指 (1 分) 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 分)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2、作者借花喻人,文中“菊”、“牡丹”、“莲”分别比喻哪三种人?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5、.《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 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 ,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四)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 作用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 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就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 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 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2、作者借花喻人,文中“菊”、“牡丹”、“莲”分别比喻哪三种人?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 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 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五)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 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就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 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 儿含 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 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呓语()_声()中间()曳屋()许许声( 几欲先走()犬吠()夫叱大儿声( 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古今异义 (1)会宾客大宴古义 今义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 今义: (3)两股战战古义 今义: (4)几欲先走古义 今义: 翻译句子。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三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施八尺屏障( )(2)但闻( (3)众妙毕备( )(4)意少舒( (5)虽人有百手( 2.文章首尾为什么都交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文中主要是从哪两方面来写失火、救火场景的? 4.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④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④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④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总观全段回答: 5全段是围绕口技者之 来描述的。 6此段有四次描写听众情态,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属() A.正面描写口技者B侧面描写口技者C.直接叙述 7.文中描写听得入神的句子是 ,表现宾客由紧张而放松的句子是 色”、“战战”、“几欲先走”这些词语都是写听众表现的,都很好的从面描写口技者技 艺之“ 8.“虽”“色”、“股”、“走”的意思依次应是() A.即使脸色大腿跑B.虽然颜色屁股离开 9.第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 侧写
3 ③未几,夫鼾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 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 ⑤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呓语( )齁声( )中间( )曳屋( )许许声( ) 几欲先走( )犬吠( )夫叱大儿声( ) 2·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古今异义。 (1)会宾客大宴 古义: 今义: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 今义: (3)两股战战 古义: 今义: (4)几欲先走 古义: 今义: 二、翻译句子。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施八尺屏障( )(2)但闻( ) (3)众妙毕备( )(4)意少舒( ) (5)虽人有百手( ) 2. 文章首尾为什么都交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文 中主要是从哪两方面来写失火、救火场景的? 4.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 ④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 ④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 ④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总观全段回答: 5.全段是围绕口技者之“______ ”来描述的。 6.此段有四次描写听众情态,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属( ) A.正面描写口技者 B.侧面描写口技者 C.直接叙述 7.文中描写听得入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现宾客由紧张而放松的句子是________,“变 色”、“战战”、“几欲先走”这些词语都是写听众表现的,都很好的从______面描写口技者技 艺之“________”。 8.“虽”、“色”、“股”、“走”的意思依次应是( ) A.即使 脸色 大腿 跑 B.虽然 颜色 屁股 离开 9.第 4 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____ ____ ,侧写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