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13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二) 语文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誊写/藤萝脚踝/裸露折桂/折皱 B.蛰伏/车辙颧骨/鹳雀弄堂/玩弄 C.虔诚/黔剧翌日/横竖散文/散失 巨擘/破译毡房/粘附塞车/闭塞 E: D(A. teng huai/luo zhe; B. zhe quan/guan long/nong: C. gian y1 /shu san/san: D. bo/po zhan/nian sai/se)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下,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的平衡局面渐被打破,批评离创作越来越远,作家 只管写好自己的作品,批评家仅负责作品的评论。这种不良趋势发展到极致,便是文学批评 与文学创作成为两张皮:原本是批评与创作的对话问题,现在却成为批评家一厢情愿的问题 如何能鞭辟入里地评判作品的优劣得失?的确是文学批评界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A.相得益彰 极致C.两张皮D.鞭辟入里 答案:B(A相得益彰:彼此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好处。B.极致:最高 的境界、最高的造诣或成就、学识、才能,用于正面。C.两张皮:指的是相互之间原本存 在必然联系或依附关系的两种事物发生游离而单独存在。D.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 中要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影 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去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标着着中国数千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 性的变化,意味着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C.从今年高考“一模”统计数据看,学生成绩整体正常,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 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 D.城市雕塑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公共艺术,应该慎之又慎。既然城市雕塑是面向大众, 是由民众买单,那么接受民众的审核不仅是对民众的尊重,更是民众的权利 答案:A(B.搭配不当,“价值观念”不能和“改善”搭配,应改为“改变”。C.“反 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 体问题和短板”兼有句式杂糅及缺主语的毛病。D.“城市雕塑”是前后分句的主语,应放 在“既然”前,“接受民众的审核”“是民众的权利”搭配不当。)
1 汕头市 2013 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二) 语文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誊.写/藤.萝 脚踝./裸.露 折.桂/折.皱 B.蛰.伏/车辙. 颧.骨/鹳.雀 弄.堂/玩弄. C.虔.诚/黔.剧 翌.日/横竖. 散.文/散.失 D.巨擘./破.译 毡.房/粘.附 塞.车/闭塞. 答案:D(A.téng huái/luǒ zhé;B.zhé quán/guàn lòng/nòng;C.qián yì /shù sǎn/sàn;D. bò/pò zhān/nián sāi/sè。)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下,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的平衡局面渐被打破,批评离创作越来越远,作家 只管写好自己的作品,批评家仅负责作品的评论。这种不良趋势发展到极致,便是文学批评 与文学创作成为两张皮:原本是批评与创作的对话问题,现在却成为批评家一厢情愿的问题。 如何能鞭辟入里地评判作品的优劣得失?的确是文学批评界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A.相得益彰 B.极致 C.两张皮 D.鞭辟入里 答案:B(A 相得益彰:彼此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好处。B.极致:最高 的境界、最高的造诣或成就、学识、才能,用于正面。C.两张皮:指的是相互之间原本存 在必然联系或依附关系的两种事物发生游离而单独存在。D.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 中要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影 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去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标着着中国数千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 性的变化,意味着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C.从今年高考“一模”统计数据看,学生成绩整体正常,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 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 D.城市雕塑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公共艺术,应该慎之又慎。既然城市雕塑是面向大众, 是由民众买单,那么接受民众的审核不仅是对民众的尊重,更是民众的权利。 答案:A(B.搭配不当,“价值观念”不能和“改善”搭配,应改为“改变”。C.“反 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 体问题和短板”兼有句式杂糅及缺主语的毛病。D.“城市雕塑”是前后分句的主语,应放 在“既然”前,“接受民众的审核”“是民众的权利”搭配不当。)
4.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常听人 。也有人认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 ①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②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③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④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⑤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⑥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④②①⑤⑥③B.②④①⑤⑥③C.④②⑥③①⑤D.②④⑥③①⑤ 答案:D(②承接上文的“中国哲学”包括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④具体讲孔子思想, 与⑥③衔接,肯定孔子思想的作用,①⑥指出孔子思想的弊端,放在⑥③后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 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 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 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丢也,其意 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自 骨平?”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 试之何如?”王太熹,求友。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 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 “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 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 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 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 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 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 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毎以一味取跄。有苦痨瘵者,教 之胎息,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2 4.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常听人 说 , , 。也有人认 为 ,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 ①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②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③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④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⑤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⑥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④②①⑤⑥③ B.②④①⑤⑥③ C.④②⑥③①⑤ D.②④⑥③①⑤ 答案:D(②承接上文的“中国哲学”包括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④具体讲孔子思想, 与⑥③衔接,肯定孔子思想的作用,①⑤指出孔子思想的弊端,放在⑥③后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 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 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 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 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①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 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 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 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 “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 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 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 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 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 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 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 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 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急治任旋里 行李 B.医虽小道,攻之不精 研究 C.病家多不能致 达到 令与之善者诱致之 交好 谷案:C(致:招来、招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就诊于太医院某 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 B.乃具告所言 乃脑髓亏耗 C.试为汝诊之 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D.问王归意,以疾告 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 答案:D(以:介词,把;A于:介词,到/在;B乃:副词,于是、就/是、原来是; 为:介词,替、给/被。)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组是(3分) ①果尔,态何? ②太熹,求友。③傅谂之,思:“不死。” ④彼真周手想,基意不谡。⑤服之,立止。⑥每以味取跄 A.①③⑥ B.②③⑤C.①④⑥ D.②④⑤ 答案:B(①是傅青主对王尧病情的担心;④是傅青主对太医诊断的肯定。)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 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 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 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 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答案:C(“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不是傅青主的意思。)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3分) 答案:太医院里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关键词“盍”1 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①关键词“盍”,兼词,相当于“何不”,译为“为什么
3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 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急治任.旋里 行李 B.医虽小道,攻.之不精 研究 C.病家多不能致. 达到 D.令与之善.者诱致之 交好 答案:C(致:招来、招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就诊于.太医院某 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 B. 乃.具告所言 乃.脑髓亏耗 C. 试为.汝诊之 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D. 问王归意,以.疾告 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 答案:D(以:介词,把;A 于:介词,到/在;B 乃:副词,于是、就/是、原来是;C 为:介词,替、给/被。)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组是(3 分) ①果尔,奈何? ②王大喜,求方。 ③傅诊之,曰:“不死。” ④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 ⑤服之,立止。 ⑥每以一二味取验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答案:B(①是傅青主对王尧病情的担心;④是傅青主对太医诊断的肯定。)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 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 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 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 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答案:C(“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不是傅青主的意思。)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3 分) 答案:太医院里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关键词“盍”1 分,判断句式 1 分,句意 1 分)(①关键词“盍”,兼词, 相当于“何不”, 译为“为什么
不”“怎么不”或者直接写“何不”,得1分;②“国手也”判断句,翻译“是”字,体 现判断句的标志,得1分;③“国手”译为“国家闻名的医师”“名医”“国内有名的御医” 国家级的医生”等得1分。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4分) 答案: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 竞不能起死回生吗?(关键词“诚”“着和、缓名”“生死人而肉白骨”各1分,句意1分) (①关键词“诚”,译为“如果确实”“果真”,得1分;②“着和、缓名”译为“有着像和、 缓一样的名气”“有着和、缓两位名医的名气”“有着和、缓名医的名声”“有着和、缓两位 名医一样的医术和声望”“有着和、缓那样的名望”等,得1分;③“乃”,副词,译为“竟 然”“却“反而”,得1分;④“生死人而内白骨”,“生”“肉”,使动用法,译为“使…… 活过来”或“让…复活”、“使……长肉”“让……长肉”,或者意译为“起死复生”“起死 回生”,得1分。)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3分) 谷案:太医送王尧出门,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求医的人,闭口不再谈医术了。(补 充主语1分,关键词“谢”1分,句意1分)(①补充主语“太医”得1分;②“乞休”译 为“请求退休”“请求辞退官职”,得1分;③“谢”译为“谢绝”“拒绝”,得1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7分)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3分) 答案: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 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①能够点明“拟人化手 法(或化静为动)”给1分;②能够结合诗句分析给1分,应扣住“翠绿的泉水”;③能够 谷出效果:“生动传神”的效果给1分;或者答“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也给 1分。)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②“坐久”“归迟
4 不”“怎么不”,或者直接写“何不”,得 1 分;②“国手也,”判断句,翻译“是”字,体 现判断句的标志,得 1 分;③“国手” 译为“国家闻名的医师”“名医”“国内有名的御医” “国家级的医生”等得 1 分。)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4 分) 答案: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 竟不能起死回生吗? (关键词“诚”“着和、缓名”“生死人而肉白骨”各 1 分,句意 1 分) (①关键词“诚”,译为“如果确实”“果真”,得 1 分;②“着和、缓名”译为“有着像和、 缓一样的名气”“有着和、缓两位名医的名气”“有着和、缓名医的名声”“有着和、缓两位 名医一样的医术和声望”“有着和、缓那样的名望”等,得 1 分;③“乃”,副词,译为“竟 然”“却”“反而”,得 1 分;④“生死人而肉白骨”,“生”“肉”,使动用法,译为“使…… 活过来”或“让……复活”、“使……长肉”“让……长肉”,或者意译为“起死复生”“起死 回生”,得 1 分。)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3 分) 答案:太医送王尧出门,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求医的人,闭口不再谈医术了。(补 充主语 1 分,关键词“谢”1 分,句意 1 分)(①补充主语“太医”得 1 分;②“乞休”译 为“请求退休”“请求辞退官职”,得 1 分;③“谢”译为“谢绝”“拒绝”,得 1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7 分)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3 分) 答案: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 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①能够点明“拟人化手 法(或化静为动)”给 1 分;②能够结合诗句分析给 1 分,应扣住“翠绿的泉水”;③能够 答出效果:“生动传神”的效果给 1 分;或者答“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也给 1 分。)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②“坐久”“归迟
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③“细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能 够答出①点给2分,其中一句1分;能够答出②③点中任何一点给2分。第②点答“恬淡 闲适”“淡泊闲散”等同样给2分,答喜爱、愉悦等不给分;第⑧点答“失落、无奈、落寞 孤独”等同样给2分,答伤感、悲伤等可给1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知者不 。”(《论语》) (2)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 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 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此去经年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答案:(1)仁者不优勇者不惧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顺 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 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 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 “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髙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 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 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 “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 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 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
5 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③“细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能 够答出①点给 2 分,其中一句 1 分;能够答出②③点中任何一点给 2 分。第②点答“恬淡 闲适”“淡泊闲散”等同样给 2 分,答喜爱、愉悦等不给分;第③点答“失落、无奈、落寞、 孤独”等同样给 2 分,答伤感、悲伤等可给 1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子曰:“知者不 惑, , 。”(《论语》) (2)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 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3) ,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 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此去经年, 。 ,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答案:(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顺 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 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 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 “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 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 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 “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 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 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
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 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 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 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 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 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 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 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 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 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 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 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 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 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 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 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 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 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 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 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 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 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 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
6 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 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 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 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 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 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 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 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 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 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 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 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 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 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 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 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 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 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 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 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 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 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
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 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 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D.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 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划分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 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答案:BE(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错,据第2 段,应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区分文化的“雅”与“俗”,意味着…;E.武 断,“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 两者之间“相联系”。)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 品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 也会出粗俗之作。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 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 化 答案:C(A.“只要……就”的推断与原文“只有……才”不合;B.把原文的特称判 断“大都”变为全称判断“都”;D.因果推断不成立。) 14.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雅”和“俗”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大众文化”就是“低俗”的(在第一段找 信息)。或:“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在 第四段找信息)。②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在 第五段找信息)。③把文化领域“重心下移”的趋势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 滥”(在第七段找信息)。(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15.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4 分)
7 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 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 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D.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 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E.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划分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 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答案:B E(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错,据第 2 段,应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区分文化的“雅”与“俗”,意味着……;E.武 断,“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 两者之间“相联系”。) 1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 品。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 也会出粗俗之作。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 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 化”。 答案:C(A.“只要……就”的推断与原文“只有……才”不合;B.把原文的特称判 断“大都”变为全称判断“都”;D.因果推断不成立。) 14.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雅”和“俗”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4 分) 答案:①“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大众文化”就是“低俗”的(在第一段找 信息)。或:“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在 第四段找信息)。②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在 第五段找信息)。③把文化领域“重心下移”的趋势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 滥”(在第七段找信息)。(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15.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4 分)
答案:①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要具体化的 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画等号。(1分)②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看,“雅文 化”与“精英文化”相联系,“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相联系。(1分)“俗文化”中 的一些精品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某些原先的“雅文化”则可能成为文化糟粕或垃圾。 (或:“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 变化。)(1分)④“大众文化”并非只能是粗野简陋,“精英文化”未必一定是高雅精致。 (或:“大众文化”中也有精致高雅之作,“精英文化”中也可能有粗俗之作。)(1分) (每点1分,共4分。在第三和第四段中筛选信息。)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 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 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灵魂的巢 冯骥才 ①对于一些作家,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 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但我却不然,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我太熟悉 次次从天南海北、甚至远涉重洋旅行归来而返回故土的那种感觉了。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天 津”的路牌,或者听到航空小姐说出它的名子。心中便充溢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 底的放松 ②我喜欢在夜间回家,远远看到家中亮着灯的窗子,一点点愈来愈近。一次一位生活杂 志的记者要我为“家庭”下一个定义。我马上想到这个亮灯的窗子,柔和的光从纱帘中透出, 静谧而安详。我不禁说:“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 ③我的故乡给了我的一切 ④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无 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一部部十数万字或数十万字的作品的写作;无论是梦幻般的初恋还 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当然,它也给我人生的另一面。那便是挫折、穷困、冷遇与折磨, 以及意外的灾难。比如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 我在这个城市里搬过至少十次家。有时真的像老鼠那样被人一边喊打一边轰赶。我还有过 次非常短暂的神经错乱,但若有神助一般地被不可思议地纠正回来。在很多年的生活中,我 都把多一角钱肉馅的晚饭当做美餐,把那些帮我说几句好话的人认做贵人。然而,就是在这 样困境中,我触到了人生的真谛。从中掂出种种情义的分量,也看透了某些脸后边的另一张
8 答案:①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要具体化的 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画等号。(1 分)②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看,“雅文 化”与“精英文化”相联系,“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相联系。(1 分)③“俗文化”中 的一些精品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某些原先的“雅文化”则可能成为文化糟粕或垃圾。 (或:“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 变化。)(1 分)④“大众文化”并非只能是粗野简陋,“精英文化”未必一定是高雅精致。 (或: “大众文化”中也有精致高雅之作,“精英文化”中也可能有粗俗之作。)(1 分) (每点 1 分,共 4 分。在第三和第四段中筛选信息。)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 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 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灵魂的巢 冯骥才 ①对于一些作家,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 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但我却不然,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我太熟悉一 次次从天南海北、甚至远涉重洋旅行归来而返回故土的那种感觉了。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天 津”的路牌,或者听到航空小姐说出它的名子。心中便充溢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 底的放松。 ②我喜欢在夜间回家,远远看到家中亮着灯的窗子,一点点愈来愈近。一次一位生活杂 志的记者要我为“家庭”下一个定义。我马上想到这个亮灯的窗子,柔和的光从纱帘中透出, 静谧而安详。我不禁说:“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 ③我的故乡给了我的一切。 ④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无 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一部部十数万字或数十万字的作品的写作;无论是梦幻般的初恋还 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当然,它也给我人生的另一面。那便是挫折、穷困、冷遇与折磨, 以及意外的灾难。比如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 我在这个城市里搬过至少十次家。有时真的像老鼠那样被人一边喊打一边轰赶。我还有过一 次非常短暂的神经错乱,但若有神助一般地被不可思议地纠正回来。在很多年的生活中,我 都把多一角钱肉馅的晚饭当做美餐,把那些帮我说几句好话的人认做贵人。然而,就是在这 样困境中,我触到了人生的真谛。从中掂出种种情义的分量,也看透了某些脸后边的另一张
脸。我们总说生活不会亏待人。那是说当生活把无边的严寒铺盖在你身上时,一定还会给你 根火柴。就看你识不识货,是否能够把它擦着,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⑤我的许多温情的故事是裹在海河的风里的:我挨批挨斗就在五大道上。一处街角,一 个桥头,一株弯曲的老树,都会唤醒我的记忆。使我陡然“看见”昨日的影像。它常常叫我 骄傲地感觉到自己拥有那么丰富又深厚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全装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 ⑥一次,在法国,我和妻子南下去到马赛。中国驻马赛的领事对我说,这儿有位姓屈的 先生,是天津人,听说我来了,非要开车带我到处跑一跑。待与屈先生一见,情不自禁说出 两三句天津话,顿时一股子惟津门才有的热烈与义气劲儿扑入心头。屈先生一踩油门,便从 普罗旺斯一直跑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路上,说得净是家乡的新闻与旧闻,奇人趣事,直 说得浑身热辣辣,五体流畅,上千公里的漫长的路竟全然不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如此 亲热与忘情? ⑦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它哺育我的不仅是海河蔚蓝色的水和 亮晶晶的小站稻米,更是它斑斓又独异的文化。它把我们改造为同一的文化血型。它精神的 因子已经注入我的血液中。这也是我特别在乎它的历史遗存、城市形态乃至每一座具有纪念 意义的建筑的原故。我把它们看做是它精神与性格之所在,而决不仅仅是使用价值 ⑧我知道,人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还得听天由命。今后我是否还一直生活在这 里尚不得知。但我无论到哪里,我都是天津人。不仅因为天津是我出生地一一它决不只是我 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 (选自《大家文丛·冯骥才》有删减) 16.作者为什么“喜欢在夜间回家”?(4分) 答案:①因为夜晚的家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静谧、安详。②夜间的家灯光给 人温暖之感,让人有归属之感。(每点2分,①谷出“夜晚的家有柔和的灯光”等意思给1 分,答出“静谧、安详”给1分。②答出“家的灯光给人温暖之感”,或“让人感受到踏实、 温情、彻底的放松”,或“让人认识到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等意思给1分, 答出“让人有归属之感(归宿感)”给1分。) 17.作者在文中写了在法国马赛的经历,请分析其作用。(5分) 答案:①插叙。(1分)②这一段插写了身在法国的天津人对家乡的回忆绵绵不绝,突 出身处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无比眷恋之情。(2分)③这样写更加有力地突出了家乡在每 个人心中的地位,家乡给人丰富且深厚的人生,是人们的精神栖息地,灵魂的归属地。(2 分)(①答出“插叙”给1分。②准确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给1分,答出“突出游子对家 乡的感情”等给1分。⑧答出“突出了家乡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地位”给1分,准确回答家 乡对人精神与性格的影响给1分。)
9 脸。我们总说生活不会亏待人。那是说当生活把无边的严寒铺盖在你身上时,一定还会给你 一根火柴。就看你识不识货,是否能够把它擦着,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⑤我的许多温情的故事是裹在海河的风里的;我挨批挨斗就在五大道上。一处街角,一 个桥头,一株弯曲的老树,都会唤醒我的记忆。使我陡然“看见”昨日的影像。它常常叫我 骄傲地感觉到自己拥有那么丰富又深厚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全装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 ⑥一次,在法国,我和妻子南下去到马赛。中国驻马赛的领事对我说,这儿有位姓屈的 先生,是天津人,听说我来了,非要开车带我到处跑一跑。待与屈先生一见,情不自禁说出 两三句天津话,顿时一股子惟津门才有的热烈与义气劲儿扑入心头。屈先生一踩油门,便从 普罗旺斯一直跑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路上,说得净是家乡的新闻与旧闻,奇人趣事,直 说得浑身热辣辣,五体流畅,上千公里的漫长的路竟全然不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如此 亲热与忘情? ⑦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它哺育我的不仅是海河蔚蓝色的水和 亮晶晶的小站稻米,更是它斑斓又独异的文化。它把我们改造为同一的文化血型。它精神的 因子已经注入我的血液中。这也是我特别在乎它的历史遗存、城市形态乃至每一座具有纪念 意义的建筑的原故。我把它们看做是它精神与性格之所在,而决不仅仅是使用价值。 ⑧我知道,人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还得听天由命。今后我是否还一直生活在这 里尚不得知。但我无论到哪里,我都是天津人。不仅因为天津是我出生地——它决不只是我 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 (选自《大家文丛·冯骥才》有删减) 16. 作者为什么“喜欢在夜间回家”?(4 分) 答案:①因为夜晚的家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静谧、安详。②夜间的家灯光给 人温暖之感,让人有归属之感。(每点 2 分,①答出“夜晚的家有柔和的灯光”等意思给 1 分,答出“静谧、安详”给 1 分。②答出“家的灯光给人温暖之感”,或“让人感受到踏实、 温情、彻底的放松”,或“让人认识到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等意思给 1 分, 答出“让人有归属之感(归宿感)”给 1 分。) 17. 作者在文中写了在法国马赛的经历,请分析其作用。(5 分) 答案:①插叙。(1 分)②这一段插写了身在法国的天津人对家乡的回忆绵绵不绝,突 出身处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无比眷恋之情。(2 分)③这样写更加有力地突出了家乡在每一 个人心中的地位,家乡给人丰富且深厚的人生,是人们的精神栖息地,灵魂的归属地。(2 分)(①答出“插叙”给 1 分。②准确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给 1 分,答出“突出游子对家 乡的感情”等给 1 分。③答出“突出了家乡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地位”给 1 分,准确回答家 乡对人精神与性格的影响给 1 分。)
增加第、第6、第⑥三个得分点:④笼统地回答这样写“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 章主旨”等可给1分;回答“照应上文所写的作者对故乡踏实、温情、放松的感觉”给1 分;⑥回答“引出下文的议论抒情”给1分,答出议论抒情的具体内容再给1分。但本题 总得分不得超过5分。 18.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天津是我出生地一一它决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结 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①表达了家乡孕育着人、人与家乡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2分)②作者在家乡 经历的一切,包括童年、写作,甚至是不幸的遭遇,这使得作者感悟了人生的真谛、生命 的意义;(2分)③故乡的个性、城市的文化造就着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的个性,在人的内 心深处镌刻出深刻的乡士烙印,二者共生共长、水乳交融,而这些是融注于血液的文化认 同感。(2分)(第②个得分点若摘抄第④段相关内容或第6段故乡让作者拥有“丰富又深厚 的人生”等语句作答也可酌情给分。第③个得分点若摘抄第①段相关内容,如故乡把“斑 潮又独异的文化”“注入我的血液中”,塑造了“我”的“精神与性格”等可酌情给分。) 增加第⊕、第两个得分点:@准确回答“生命的巢”的含义,如答“故乡诞生了作 者的生命,故乡海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在物质上哺育了作者”等可得2分;6 如根据第①段回答“故乡让作者心中充溢着踏实、温情和彻底的放松,让作者的灵魂得以 休憩”等可得2分。但本题总得分不得超过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 邓海建 ①城镇化是最近最热门的议题,与城镇化相关的提案也最多。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 副主席辜胜阻直言,“参加两会21年,研究城镇化28年,深感今年城镇化最热”。在今年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然而与往年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 作报告直指城镇化三大核心问题,即“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落实人口城镇化”以及“城 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并行”,推动城镇化实至名归。 ②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这是世界最多人口的城镇化。仅此观之,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 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
10 增加第○4 、第○5 、第○6 三个得分点:○4 笼统地回答这样写“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 章主旨”等可给 1 分;○5 回答“照应上文所写的作者对故乡踏实、温情、放松的感觉”给 1 分;○6 回答“引出下文的议论抒情”给 1 分,答出议论抒情的具体内容再给 1 分。但本题 总得分不得超过 5 分。 18.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天津是我出生地——它决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结 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案:①表达了家乡孕育着人、人与家乡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2 分)②作者在家乡 经历的一切, 包括童年、写作,甚至是不幸的遭遇,这使得作者感悟了人生的真谛、生命 的意义;(2 分)③故乡的个性、城市的文化造就着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的个性,在人的内 心深处镌刻出深刻的乡土烙印,二者共生共长、水乳交融,而这些是融注于血液的文化认 同感。(2 分)(第②个得分点若摘抄第○4 段相关内容或第○5 段故乡让作者拥有“丰富又深厚 的人生”等语句作答也可酌情给分。第③个得分点若摘抄第○7 段相关内容,如故乡把“斑 斓又独异的文化”“注入我的血液中”,塑造了“我”的“精神与性格”等可酌情给分。) 增加第○4 、第○5 两个得分点:○4 准确回答“生命的巢”的含义,如答“故乡诞生了作 者的生命,故乡海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在物质上哺育了作者”等可得 2 分;○5 如根据第①段回答“故乡让作者心中充溢着踏实、温情和彻底的放松,让作者的灵魂得以 休憩”等可得 2 分。但本题总得分不得超过 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 邓海建 ①城镇化是最近最热门的议题,与城镇化相关的提案也最多。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 副主席辜胜阻直言,“参加两会 21 年,研究城镇化 28 年,深感今年城镇化最热”。在今年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然而与往年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 作报告直指城镇化三大核心问题,即“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落实人口城镇化”以及“城 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并行”,推动城镇化实至名归。 ②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这是世界最多人口的城镇化。仅此观之,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五年转移农村人口 8463 万人,城镇化率由 45.9%提高到 52.6%—— 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