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中学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圈养/终成眷属堤坝/提心吊胆作祟/崇山峻岭 B.鸟瞰/不堪一击玷污/拈轻怕重模仿/装模作样 禅让/潺潺流水评估/怙恶不悛搪塞/敷衍塞责 D.媲美/鞭辟入里龃龉/咀嚼品味看守/看家本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再到现在引发民间热议的吴英案,最近,废除死刑这一原本看起 来遥不可及的法律命题,开始在普通民众层面引起了争议。如果说几年前,废除死刑的观点 还被人道路以目的话,那么近几年来,“少杀、慎杀”的观点已陆续成为各地法院在实践中 遵循的原则,也在民众层面被逐步接受,不再被视为天方夜谭。 A.热议 B.遥不可及 C.道路以目 D.天方夜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代表们认为,政府只有不断改善民生,社会才能真正保持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国 民的幸福指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B.苹果是一家充满了乔布斯基因的公司,虽然也是一家完整的公司,并不会因为乔 布斯的离开而轰然倒下,人亡政息不适应苹果 C.林书豪在短短的时间里,连续掀起了篮球场上的传奇,在对阵猛龙的比赛当中得到 27分,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了他的狂热粉丝。 D.3月4日,李长春来到广东代表团住地看望出席“两会”的广东代表,希望广东吸 取小悦悦事件的教训,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木 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千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眀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 不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 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 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 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 月,而敌犹未退平?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 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擾 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梅州中学 2012 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圈.养/终成眷.属 堤.坝/提.心吊胆 作祟./崇.山峻岭 B.鸟瞰./不堪.一击 玷.污/拈.轻怕重 模.仿/装模.作样 C.禅.让/潺.潺流水 评估./怙.恶不悛 搪塞./敷衍塞.责 D.媲.美/鞭辟.入里 龃.龉/咀.嚼品味 看.守/看.家本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药家鑫到李昌奎案,再到现在引发民间热议的吴英案,最近,废除死刑这一原本看起 来遥不可及的法律命题,开始在普通民众层面引起了争议。如果说几年前,废除死刑的观点 还被人道路以目的话,那么近几年来,“少杀、慎杀”的观点已陆续成为各地法院在实践中 遵循的原则,也在民众层面被逐步接受,不再被视为天方夜谭。 A.热议 B.遥不可及 C.道路以目 D.天方夜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代表们认为,政府只有不断改善民生,社会才能真正保持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国 民的幸福指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B.苹果是一家充满了乔布斯基因的公司,虽然也是一家完整的 IT 公司,并不会因为乔 布斯的离开而轰然倒下,人亡政息不适应苹果。 C.林书豪在短短的时间里,连续掀起了篮球场上的传奇,在对阵猛龙的比赛当中得到 27 分,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了他的狂热粉丝。 D.3 月 4 日,李长春来到广东代表团住地看望出席“两会”的广东代表,希望广东吸 取小悦悦事件的教训,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木 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 不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 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 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 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 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 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 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 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衷谓受围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怎聂俱死煮黄流递 貝憔僉。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 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 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掎之。汲自以牙兵四 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 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 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纯难之 诘难,责难 B.寅出午反 通“返”,返回 C.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掎之牵制 D.敌大至,汲死之 为……而战死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 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 B.其听送其家 麾其众阵以待 C.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 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7.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汲认为“诏书未可遽信”,理由是诏令到达的时间过长,议和之后没见退兵 B.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但是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 C.赵宗印从小道隐蔽行军,随后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军队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 来之后他们都作殊死战斗, D.刘汲为了坚守城池,召集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留下来,敢死战士有四百人,让 做官的人把家人送走,众人都感动佩服。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 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3分) ②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 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 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 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 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掎.之。汲自以.牙兵四 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 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 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公纯难.之 诘难,责难 B.寅出午反. 通“返”,返回 C.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掎.之 牵制 D. 敌大至,汲死.之 为……而战死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 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 B.其听送其.家 麾其.众阵以待 C.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 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7.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3 分)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 ①④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刘汲认为“诏书未可遽信”,理由是诏令到达的时间过长,议和之后没见退兵。 B.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但是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 C.赵宗印从小道隐蔽行军,随后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军队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 来之后他们都作殊死战斗。 D.刘汲为了坚守城池,召集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留下来,敢死战士有四百人,让 做官的人把家人送走,众人都感动佩服。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 金 人 奄 至 杀 成 林 汲 集 将 吏 谓 曰 吾 受 国 恩 恨 未 得 死 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 曰 惟 命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3 分) ②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4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 分)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 (4)、箫鼓追随春社近, 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论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王永利 ①中国画画分三科:山水、花鸟和人物,其中以山水画居于首位,中国画之气质、情 趣、法理在山水画中得到最充分、最典型的展现,可以说,只有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才能真 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不是只立足于忠实地描摹眼前 的实景,而是画家将他对整个宇宙万物生命本体的思考和体悟融化在那万千山水中,是艺术 升华的哲学思考。 ②山水画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成为一画科,关键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篇重要的山水 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 ③宗炳和王微之前的山水,或者是人物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场所,带有符号性质,或者 是类似于地形图,这些都不是独立的山水画,只是具有萌芽性质的山水因素。宗炳和王微则 对山水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史载,宗炳好山水,爱远游”,“凡所游覆,皆图之于室 宗炳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和亲近无疑受到了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说:“道法自然”,使人 与自然更为接近,庄子不但过着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他虚境之 心而来的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常常是以自然作象征(例如他曾以蝴蝶作他自己的象征) 魏晋时期弥漫于整个土人阶层的是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玄学,土人们悠游于山林,欣赏自然山 水本身蓬勃的生机,不但人与自然是亲和的,而且进一步将人加以自然化”,用“松下风” 春月柳、游云、“朝霞等自然美来形容人的美。山水画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老 庄思想的艺术表现,是亲近的、平等的、融合的,人不是自然的改造者或征服者,人也没有 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山水是“作为人来亲近作为能响应其琴韵的知音相待”,“抚琴 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宗炳),“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 ④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对于南方的文人来说,元 代是天地巨变的时代,家国沦丧于异族之手,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归隐,游荡于山村水乡之间 隐逸成了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他们寄情于诗文书画,将他们的时间和才能全部投入到书画 的创作中,以书画抒发性情。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虽然悠游于山水之中,但是很少 以描绘真山真水作为目的,而是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用心灵冶铸,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山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泡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 分) (2)“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4)、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论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王永利 ①中国画画分三科:山水、花鸟和人物,其中以山水画居于首位,中国画之气质、情 趣、法理在山水画中得到最充分、最典型的展现,可以说,只有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才能真 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不是只立足于忠实地描摹眼前 的实景,而是画家将他对整个宇宙万物生命本体的思考和体悟融化在那万千山水中,是艺术 升华的哲学思考。 ②山水画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成为一画科,关键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篇重要的山水 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 ③宗炳和王微之前的山水,或者是人物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场所,带有符号性质,或者 是类似于地形图,这些都不是独立的山水画,只是具有萌芽性质的山水因素。宗炳和王微则 对山水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史载,宗炳“好山水,爱远游”,“凡所游覆,皆图之于室。” 宗炳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和亲近无疑受到了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说:“道法自然”,使人 与自然更为接近,庄子不但“过着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他虚境之 心而来的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常常是以自然作象征(例如他曾以蝴蝶作他自己的象征)。” 魏晋时期弥漫于整个士人阶层的是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玄学,士人们悠游于山林,欣赏自然山 水本身蓬勃的生机,不但人与自然是亲和的,而且进一步将人加以“自然化”,用“松下风”、 “春月柳”、“游云”、“朝霞”等自然美来形容人的美。山水画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老 庄思想的艺术表现,是亲近的、平等的、融合的,人不是自然的改造者或征服者,人也没有 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山水是“作为人来亲近,作为能响应其琴韵的知音相待”,“抚琴 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宗炳),“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 ④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对于南方的文人来说,元 代是天地巨变的时代,家国沦丧于异族之手,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归隐,游荡于山村水乡之间, 隐逸成了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他们寄情于诗文书画,将他们的时间和才能全部投入到书画 的创作中,以书画抒发性情。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虽然悠游于山水之中,但是很少 以描绘真山真水作为目的,而是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用心灵冶铸,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山
川烟岚融化为一片理想的恒定的远离人世喧嚣的隐逸之境。正如倪瓒(元四家之-)所说 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倪瓒的山水画,他的典型面貌是一 河两岸式,前岸是一小片坡石土岸,上植几株或荣或枯的树木,萧瑟荒寒,对岸平缓山丘或 几道汀渚,山石树木皆以干枯之笔画岀,轻拂慢扫,着力甚轻,笔行纸上若即若离,似实还 虚,远景和近景墨色一致,并无近浓远淡之分。中间是空阔的湖面,不着一笔,空明浩渺, 干净明洁,萧疏淡远,不食人间烟火。树下有时添一草亭,但绝不见人物。元之前的山水中 往往不可缺点景人物,渔、樵、耕、隐,他们和山川草木一样都是自然的-部分,表现了人 与自然的亲和。而倪瓒的山水已经不需要这些人物,因为山水即是倪瓒的化身,画面寂静、 空旷、萧索、荒寒,实乃画家心境在山水之投射,画的是山水,但意已不在山水,在乎画家 之情。元四家的山水画已是抒情诗,以情构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物我终化为同 ⑤山水画传达的是画家在自然山水中对无限生命的把握和体悟,是对道"的追求,而 欲将无限生动和丰富的自然展现于数尺绢素之内决定了中国画迥异于西画的空间。画面中的 山水不能依据透视的原理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来表现,按沈括的说法,这样的画法“只合见一 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 耳"(《梦溪笔谈》)“竖画三寸,当干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者多认为宗炳说 明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实则表现的是从全景上把握自然的全面节奏,西方的透视无论如 何也是无法达到中国画家如此开阔的胸襟和视野。宗炳和王微在老庄道家思想影响下确定了 山水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平等互赏的关系,“在艺术精神上直接奠定了山水画的基础”, 后世山水的创作和对山水的理解无不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发展 (选自《文艺评论》2012第1期,有删改)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5分) A.只要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就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 B.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为中国绘画思想体系确立了基础,不仅指导了魏 晋时期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对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倪瓒的山水画画出了自然山水的精神特质,达到了形与神的统一。 D.中国山水画家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不仅赋予自然 以人格化,而且将人加以自然化 E.中国山水画站在一个具有人文精神追求的高度上,表现自然山川,折射人类热爱自然、 反映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怀 13.以下不能体现山水画中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一项是()(3分) A.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 B.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 C.夕照在山云在水,高歌人醉杏花天 D.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14.请结合全文概括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的不同点。(4分) 15.为什么说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15分) 乡村
川烟岚融化为一片理想的恒定的远离人世喧嚣的隐逸之境。正如倪瓒(元四家之一)所说: “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倪瓒的山水画,他的典型面貌是一 河两岸式,前岸是一小片坡石土岸,上植几株或荣或枯的树木,萧瑟荒寒,对岸平缓山丘或 几道汀渚,山石树木皆以干枯之笔画出,轻拂慢扫,着力甚轻,笔行纸上若即若离,似实还 虚,远景和近景墨色一致,并无近浓远淡之分。中间是空阔的湖面,不着一笔,空明浩渺, 干净明洁,萧疏淡远,不食人间烟火。树下有时添一草亭,但绝不见人物。元之前的山水中 往往不可缺点景人物,渔、樵、耕、隐,他们和山川草木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表现了人 与自然的亲和。而倪瓒的山水已经不需要这些人物,因为山水即是倪瓒的化身,画面寂静、 空旷、萧索、荒寒,实乃画家心境在山水之投射,画的是山水,但意已不在山水,在乎画家 之情。元四家的山水画已是抒情诗,以情构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物我终化为同 一。 ⑤山水画传达的是画家在自然山水中对无限生命的把握和体悟,是对“道”的追求,而 欲将无限生动和丰富的自然展现于数尺绢素之内决定了中国画迥异于西画的空间。画面中的 山水不能依据透视的原理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来表现,按沈括的说法,这样的画法“只合见一 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 耳”(《梦溪笔谈》)。“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论者多认为宗炳说 明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实则表现的是从全景上把握自然的全面节奏,西方的透视无论如 何也是无法达到中国画家如此开阔的胸襟和视野。宗炳和王微在老庄道家思想影响下确定了 山水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平等互赏的关系,“在艺术精神上直接奠定了山水画的基础”, 后世山水的创作和对山水的理解无不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发展。 (选自《文艺评论》2012 第 1 期,有删改)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两项是( )( )(5 分) A.只要理解了山水画的奥妙就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 B.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为中国绘画思想体系确立了基础,不仅指导了魏 晋时期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对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 倪瓒的山水画画出了自然山水的精神特质,达到了形与神的统一。 D.中国山水画家受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不仅赋予自然 以人格化,而且将人加以自然化。 E. 中国山水画站在一个具有人文精神追求的高度上,表现自然山川,折射人类热爱自然、 反映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怀。 13. 以下不能体现山水画中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一项是( )(3 分) A.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 B.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 C.夕照在山云在水,高歌人醉杏花天。 D.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14. 请结合全文概括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的不同点。(4 分) 15.为什么说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融合至元代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境界?(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15 分) 乡 村
屠格涅夫 ①六月的最后一天;漫漫一千俄里之内,都是俄罗斯大地一一我的故乡①。 ②茫茫长空匀净地碧悠悠;只有一片白云—一仿佛是在轻轻飘浮,又似乎是在袅袅融散。 微风敛迹,天气暖洋洋的……空气—一就像刚刚挤出、还冒着丝丝热气的牛奶一样新鲜! ③云雀在悠扬地歌唱;大嗉囊鸽子在咕咕叫唤;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来掠去;马儿在喷 着响鼻,不停地嚼着草;狗儿-声不吠地站在那里,温顺地轻摇着尾巴。 ④空气中弥漫着烟火味和青草味一一其中还夹杂着一丝焦油味,一丝皮革味。大麻地 里的大麻枝繁叶茂,郁郁青青,散发岀一阵阵香烘烘、醉陶陶的气味。 ⑤一条坡度平缓的深深峡谷。两边的坡上长着几排爆竹柳,一棵棵树冠似盖,枝叶婆 娑,下面的树干却都已龟裂了。一条小溪从谷底潺潺流过;波光粼粼,似乎可见水底的小石 子在微微颤动。远处,天地合一的地方,一条大河就像连接天地的一道蓝莹莹的花边, ⑥沿着峡谷一一一面坡上是一个个整洁的小粮仓和间间双门紧闭的小库房;另一面则是 五六家木板铺顶的松木农舍。每一家的屋顶上都高髙竖着根挂着椋鸟笼的竿子;毎一家的 小门廊上都钉着一匹鬃毛直竖的小铁马。……护窗板上信手涂画着—个个插满鲜花的带把高 水罐。毎一间农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摆着-条完好无损的小长凳;只只猫像线团那样蜷缩在 墙根附近的土台上,警觉地竖起透明的耳朵在细听 ⑦我铺开一件披衣,躺在峡谷边沿;四周到处是整堆整堆刚刚割下的干草,清香扑鼻 让人心醉神迷。……睡在这干草堆上,那真是美滋滋的 ⑧孩子们那头发卷曲的小脑袋,从每一个干草堆里纷纷钻出来;羽毛蓬松的母鸡在干 草里翻寻小蚊蚋和小昆虫;一只白嘴唇的小狗崽在乱蓬蓬的草堆里翻来滚去地自在嬉耍 ⑨几个长着亚麻色头发的小伙子,穿着干千净净、下摆上低低束着腰带的衬衣,蹬着 笨重的镶边皮靴,胸脯靠在一辆卸了马的大车上,在伶牙利舌地相互取笑 ⑩—个脸庞圆圆的少妇,从窗口探出头来张望;她笑盈盈的,不知是小伙子们的说笑 让她忍俊不禁,还是乱草堆里孩子们的嬉闹使她笑逐颜开。 η个年老的主妇站在我面前,她身穿一件崭新的家织方格呢裙子,脚蹬一双新崭崭的 厚靴子。空心大珠子串成的一条项链,在她那黑黝黝、瘦筋筋的脖子上绕了三圈;斑斑白发 上系着条带红点的黄头巾老人的眼睛和蔼殷勤地微笑着皱纹密布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容。 嗨,这老人也许有七十岁了吧….不过,就是现在也依然看得出来:她当年是一个美人儿! ⑩她把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右手五指大大张开,托着罐直接从地窖里取岀来的、未脱 脂的冷牛奶;罐壁上凝着层珍珠似的小小水珠。老人家把左手掌心里那一大块余温犹存的 面包递给我,说:“吃吧,随便吃点儿呀,过路的客人! 〔3}一只公鸡突然咯咯地大叫起来,还起劲地不停扑扇着翅膀;作为回应,一头关在栏里的小 牛犊慢慢悠悠地拖长调子“哞”了一声。 4啊,这燕麦长得多好呀!"我那马车夫的声音传了过来。 哦,自由自在的俄罗斯乡村生活,是多么富庶、安宁、丰饶啊!哦,它是多么的宁静 和美满! 06我不禁想到:皇城圣索菲亚大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②,还有我们城里人费尽心血所 追求的切,在这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1878年2月 (曾思艺译,全文有删改) 注:①1872年2月,居住在国外的屠格涅夫晚年身体多病,十分想念自己的祖国,故写下 了这篇文章。②指1878年的俄土战争,当年1月,俄军占领阿德里安堡后又准备进军君士 坦丁堡,准备重新让东正教的十字架挂在圣索菲亚的大教堂上。 16.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空气一一就像刚刚挤出、还冒着丝丝热气的牛奶一样新鲜
屠格涅夫 ①六月的最后一天;漫漫一千俄里之内,都是俄罗斯大地——我的故乡①。 ②茫茫长空匀净地碧悠悠;只有一片白云——仿佛是在轻轻飘浮,又似乎是在袅袅融散。 微风敛迹,天气暖洋洋的……空气——就像刚刚挤出、还冒着丝丝热气的牛奶一样新鲜! ③云雀在悠扬地歌唱;大嗉囊鸽子在咕咕叫唤;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来掠去;马儿在喷 着响鼻,不停地嚼着草;狗儿一声不吠地站在那里,温顺地轻摇着尾巴。 ④空气中弥漫着烟火味和青草味——其中还夹杂着一丝焦油味,一丝皮革味。大麻地 里的大麻枝繁叶茂,郁郁青青,散发出一阵阵香烘烘、醉陶陶的气味。 ⑤一条坡度平缓的深深峡谷。两边的坡上长着几排爆竹柳,一棵棵树冠似盖,枝叶婆 娑,下面的树干却都已龟裂了。一条小溪从谷底潺潺流过;波光粼粼,似乎可见水底的小石 子在微微颤动。远处,天地合一的地方,一条大河就像连接天地的一道蓝莹莹的花边。 ⑥沿着峡谷——一面坡上是一个个整洁的小粮仓和一间间双门紧闭的小库房;另一面则是 五六家木板铺顶的松木农舍。每一家的屋顶上都高高竖着一根挂着椋鸟笼的竿子;每一家的 小门廊上都钉着一匹鬃毛直竖的小铁马。……护窗板上信手涂画着一个个插满鲜花的带把高 水罐。每一间农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摆着一条完好无损的小长凳;一只只猫像线团那样蜷缩在 墙根附近的土台上,警觉地竖起透明的耳朵在细听…… ⑦我铺开一件披衣,躺在峡谷边沿;四周到处是整堆整堆刚刚割下的干草,清香扑鼻, 让人心醉神迷。……睡在这干草堆上,那真是美滋滋的! ⑧孩子们那头发卷曲的小脑袋,从每一个干草堆里纷纷钻出来;羽毛蓬松的母鸡在干 草里翻寻小蚊蚋和小昆虫;一只白嘴唇的小狗崽在乱蓬蓬的草堆里翻来滚去地自在嬉耍。 ⑨几个长着亚麻色头发的小伙子,穿着干干净净、下摆上低低束着腰带的衬衣,蹬着 笨重的镶边皮靴,胸脯靠在一辆卸了马的大车上,在伶牙利舌地相互取笑。 ⑩一个脸庞圆圆的少妇,从窗口探出头来张望;她笑盈盈的,不知是小伙子们的说笑 让她忍俊不禁,还是乱草堆里孩子们的嬉闹使她笑逐颜开。 ⑾一个年老的主妇站在我面前,她身穿一件崭新的家织方格呢裙子,脚蹬一双新崭崭的 厚靴子。空心大珠子串成的一条项链,在她那黑黝黝、瘦筋筋的脖子上绕了三圈;斑斑白发 上系着一条带红点的黄头巾;老人的眼睛和蔼殷勤地微笑着;皱纹密布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容。 嗨,这老人也许有七十岁了吧……不过,就是现在也依然看得出来:她当年是一个美人儿! ⑿她把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右手五指大大张开,托着一罐直接从地窖里取出来的、未脱 脂的冷牛奶;罐壁上凝着一层珍珠似的小小水珠。老人家把左手掌心里那一大块余温犹存的 面包递给我,说:“吃吧,随便吃点儿呀,过路的客人!” ⒀一只公鸡突然咯咯地大叫起来,还起劲地不停扑扇着翅膀;作为回应,一头关在栏里的小 牛犊慢慢悠悠地拖长调子“哞”了一声。 ⒁“啊,这燕麦长得多好呀!”我那马车夫的声音传了过来。 ⒂哦,自由自在的俄罗斯乡村生活,是多么富庶、安宁、丰饶啊!哦,它是多么的宁静 和美满! ⒃我不禁想到:皇城圣索菲亚大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②,还有我们城里人费尽心血所 追求的一切,在这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1878 年 2 月 (曾思艺译,全文有删改) 注:①1872 年 2 月,居住在国外的屠格涅夫晚年身体多病,十分想念自己的祖国,故写下 了这篇文章。②指 1878 年的俄土战争,当年 1 月,俄军占领阿德里安堡后又准备进军君士 坦丁堡,准备重新让东正教的十字架挂在圣索菲亚的大教堂上。 16.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①空气——就像刚刚挤出、还冒着丝丝热气的牛奶一样新鲜!
②波光粼粼,似乎可见水底的小石子在微微颤动 17.本文②-段是按怎样的空间顺序描写俄罗斯乡村景物特点的?有何好处?(5分) 18本文描写的俄罗斯的乡村生活有何特点?你欣赏这种生活吗?联系现实谈谈。(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互联网:没有脚印的道路 李河 与当今计算机互联网相比,代步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只能算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史前史。 现代信息文明直接产生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当电子技术尚处于襁褓中时,它就在与传统 代步工具的较量中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力量。 1888年中国与法国在云南交战,满清军队在当地义军的配合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 中国使者在漫长的驿道上换马不换人向朝廷飞传捷报时法国政府早已通过刚刚发明的电报 得悉了战争结果。于是它电令其驻中国公使对尚未得知事情真相的中国政府进行欺骗,称中 国军队已在战争中失利。最后,当中国信使到达京城时,腐败的满清政府已经与法方签订了 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显然,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更是电子文明战胜驿道文明的 范例。 如今以大型超音速飞机、高速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代步工具(1)已经把传统的敝车驽马 送进博物馆。不过,代步工具,无论多先进,也只是人的行走的代理工具,使人走得更快 更远。相比之下,互联网是一条没有脚印的道路。它的理想是成为行走和道路的代理者。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这座古老都城是中国传统城市格局的典型代表:每一条通衢干道、 每一座房屋的朝向都有明确的方向。在北京问路,你常会听人们回答说:先向南走,再向西 一拐……后来我到上海读书。又有机会到西方的现代城市游历,发现那些现代都市都很邪, 城市道路迂回曲折,完全没有一定的方向可循,所以感到很不适应。或许由于对方向的敏感 当我在网络中穿梭几回后,首先发现这里完全没有空间方位坐标。当然,许多大型网络中都 有类似于世界地图那样的查询数据库,但那里只有地址,没有方向,更没有经纬线坐标。 网络中也没有空间性的距离单位,对我们来说,纽约和北京在网络上一样远或一样近。 那些憧憬着网络社会未来的人们总是说:在未来时代,你不必出门就可以受教育、上班、购 物、探亲访友。你甚至不必再出游,受那冈餐露宿之苦,因为按照《数字化生存》一书作者 的说法:假如我在波士顿起居室的电子窗口(电脑屏幕)一眼望出去,能看到阿尔卑斯山,(2) 听到牛铃的叮当声,闻到数字化的)夏日牛粪味儿,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已经几乎身在瑞士 了。 毫无疑问,这种不需步行的社会将大大开拓人们生活的选择空间。一个公司的会计可以 在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为公司理财,而某个大商场如果那时还存在的话的经理也可以在 远离都市的黄山或峨眉山从事经营管理。家园的概念将成为陈迹,人从一个地域性的定居动 物重新变成逐水草而居的流浪者。 不必步行的前景固然美妙,但有时也使人迷惘。不久前我看到一幅题为“未来时代”的 漫画:一群像海豹一样的未来人趴在电子化的沙滩上晒太阳!画中的意思是说,当那双长期 进化而来的脚不再为生计而奔忙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变成像阑尾一样多余的器官,最起码也 会退化成人体的摆设或装饰品 不过从生理上说,(3)人们的腿脚如果长期闲置,并不会立刻像阑尾那样退化,倒是可 能发生萎缩性病变。于是在一次关于网络的神仙会上,有人一本正经地说:网络的出现只是 给了人更多的选择自由。如果你愿意,照样可以把工作地点放在离住处20里外的地方步行 上下班。当然,你也可以把一台登山器(它肯定是将来最有市场的健身器械)搬到家里,一边
②波光粼粼,似乎可见水底的小石子在微微颤动。 17. 本文②—⑤段是按怎样的空间顺序描写俄罗斯乡村景物特点的?有何好处?(5 分) 18.本文描写的俄罗斯的乡村生活有何特点?你欣赏这种生活吗?联系现实谈谈。(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互联网:没有脚印的道路 李 河 与当今计算机互联网相比,代步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只能算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史前史。 现代信息文明直接产生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当电子技术尚处于襁褓中时,它就在与传统 代步工具的较量中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力量。 1888 年中国与法国在云南交战,满清军队在当地义军的配合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当 中国使者在漫长的驿道上换马不换人向朝廷飞传捷报时,法国政府早已通过刚刚发明的电报 得悉了战争结果。于是它电令其驻中国公使对尚未得知事情真相的中国政府进行欺骗,称中 国军队已在战争中失利。最后,当中国信使到达京城时,腐败的满清政府已经与法方签订了 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显然,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更是电子文明战胜驿道文明的 范例。 如今以大型超音速飞机、高速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代步工具(1)已经把传统的敝车驽马 送进博物馆。不过,代步工具,无论多先进,也只是人的行走的代理工具,使人走得更快、 更远。相比之下,互联网是一条没有脚印的道路。它的理想是成为行走和道路的代理者。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这座古老都城是中国传统城市格局的典型代表:每一条通衢干道、 每一座房屋的朝向都有明确的方向。在北京问路,你常会听人们回答说:先向南走,再向西 一拐……。后来我到上海读书。又有机会到西方的现代城市游历,发现那些现代都市都很邪, 城市道路迂回曲折,完全没有一定的方向可循,所以感到很不适应。或许由于对方向的敏感, 当我在网络中穿梭几回后,首先发现这里完全没有空间方位坐标。当然,许多大型网络中都 有类似于世界地图那样的查询数据库,但那里只有地址,没有方向,更没有经纬线坐标。 网络中也没有空间性的距离单位,对我们来说,纽约和北京在网络上一样远或一样近。 那些憧憬着网络社会未来的人们总是说:在未来时代,你不必出门就可以受教育、上班、购 物、探亲访友。你甚至不必再出游,受那风餐露宿之苦,因为按照《数字化生存》一书作者 的说法:假如我在波士顿起居室的电子窗口(电脑屏幕)一眼望出去,能看到阿尔卑斯山,(2) 听到牛铃的叮当声,闻到(数字化的)夏日牛粪味儿,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已经几乎身在瑞士 了。 毫无疑问,这种不需步行的社会将大大开拓人们生活的选择空间。一个公司的会计可以 在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为公司理财,而某个大商场(如果那时还存在的话)的经理也可以在 远离都市的黄山或峨眉山从事经营管理。家园的概念将成为陈迹,人从一个地域性的定居动 物重新变成逐水草而居的流浪者。 不必步行的前景固然美妙,但有时也使人迷惘。不久前我看到一幅题为“未来时代”的 漫画:一群像海豹一样的未来人趴在电子化的沙滩上晒太阳!画中的意思是说,当那双长期 进化而来的脚不再为生计而奔忙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变成像阑尾一样多余的器官,最起码也 会退化成人体的摆设或装饰品。 不过从生理上说,(3)人们的腿脚如果长期闲置,并不会立刻像阑尾那样退化,倒是可 能发生萎缩性病变。于是在一次关于网络的神仙会上,有人一本正经地说:网络的出现只是 给了人更多的选择自由。如果你愿意,照样可以把工作地点放在离住处 20 里外的地方步行 上下班。当然,你也可以把一台登山器(它肯定是将来最有市场的健身器械)搬到家里,一边
抽动着鼻子嗅着从电子屏幕上发散出的野外的芬芳气息,一边体会登山的乐趣。虽然有这样 的建议,但我总感到这样的步行连同一双脚已经别无选择地变得多余了。 (选自《网络与文明的传说》,有删改) 19.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互联网:没有脚印的道路”,请结合全文分析说明。(4分)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中任选两句,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话言特色。(6分) 21.本文重点讲述的对象是互联网,文章却用相当的篇幅来描述传统的代步工具。你认为文 章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5分) 五、语言运用题(12分) 22.以“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可适当 增删文字,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雨果从来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者。在他的作品中,不缺少激情、想像、夸张和 渲染,同样也不缺少对于社会的深刻省察和对弱小群体的关心,因此有人评价雨果是“为穷 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 答:“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 2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简要概括新型混凝土的三个主要优点,加标点不要超过18个字。 (6分) 人的皮肤被割伤,除非伤势很严重,一般都会自行愈合,因为人体的微脉管系统很快就 会给皮肤输送材料,帮助修复伤口。美国工程师研发的新型混凝土拥有与皮肤类似的特性, 破碎之后能够自行“愈合”。工程师们利用特殊的微纤维加固水泥,这种纤维允许混凝土弯 曲,即使发生断裂,裂口宽度也只有头发直径那么小。断裂后,这种混凝土吸收周围空气中 的湿气而后软化并“生长”,填补裂缝。自愈合混凝土的造价是传统混凝土的3倍,但由于 维护成本降低,足以抵消高出的造价。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 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一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抽动着鼻子嗅着从电子屏幕上发散出的野外的芬芳气息,一边体会登山的乐趣。虽然有这样 的建议,但我总感到这样的步行连同一双脚已经别无选择地变得多余了。 (选自《网络与文明的传说》,有删改) 19.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互联网:没有脚印的道路”,请结合全文分析说明。(4 分) 20.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中任选两句,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6 分) 21.本文重点讲述的对象是互联网,文章却用相当的篇幅来描述传统的代步工具。你认为文 章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5 分) 五、语言运用题(12 分) 22.以“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可适当 增删文字,但不得改变原意。(6 分) 雨果从来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者。在他的作品中,不缺少激情、想像、夸张和 渲染,同样也不缺少对于社会的深刻省察和对弱小群体的关心,因此有人评价雨果是“为穷 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 。 答:“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 2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简要概括新型混凝土的三个主要优点,加标点不要超过 18 个字。 (6 分) 人的皮肤被割伤,除非伤势很严重,一般都会自行愈合,因为人体的微脉管系统很快就 会给皮肤输送材料,帮助修复伤口。美国工程师研发的新型混凝土拥有与皮肤类似的特性, 破碎之后能够自行“愈合”。工程师们利用特殊的微纤维加固水泥,这种纤维允许混凝土弯 曲,即使发生断裂,裂口宽度也只有头发直径那么小。断裂后,这种混凝土吸收周围空气中 的湿气而后软化并“生长”,填补裂缝。自愈合混凝土的造价是传统混凝土的 3 倍,但由于 维护成本降低,足以抵消高出的造价。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 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梅州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juan,d/ti,sui/ chong: B kan/kan, dian /nian, mo/mu; C shan /chan, gu/hu, se: D pi, ju, kano 2.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C道路以目:在路上遇到不敢 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此词不合语境,不妥。A热议 指很多人积极发表意见而且意见不完全相同。B遥不可及:指很远很远。非常遥远、难以得 到的东西。D天方夜谭:比喻虚诞夸饰的议论、荒诞不经的说法 3.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误以为“社会”与“政府”均为主语,语序不 当导致语义不连贯。“社会”应该放到“和谐稳定”的前面,使“政府”成为领起后面句子 的主语;B不合逻辑,“虽然”应为“但”;C搭配不当。“掀起……传奇”不能搭配。 4.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本段议论文字的主要论题是“木叶”一词暗示的 颜色属性,②为大容上的领起句,所以排前。①⑤分别讨论树的颜色和木的颐色,⑤承开头 的疑间可,故在①前。③是①的论据。承③。④总結前文,引出空格后文烹内容 难:以……为难(意动用法) 6、BA之:助词,的;代词,他们。B其:代词,他的。C以:连词,表目的,来,以 便;动词,率领。D为:介词,为了;动词,作 7、B④⑤⑥指刘汲勇敢无畏、精忠报国 8、C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刘汲来到戚鼎的军队 9、【断句与翻译】(10分) (1)断句。(3分) 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 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汲集将吏”后可断可不断) (2)翻译(6分) ①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谈判).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退”、介词结构后
梅州中学 2012 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juàn,dī/tí,suì/ chóng;B.kàn/kān,diàn/niān,mó/mú;C.shàn/chán,gū/hù,sè;D.pì,jǔ,kān。 5、A 难:以……为难(意动用法) 6、B A 之:助词,的;代词,他们。B 其:代词,他的。C 以:连词,表目的,来,以 便;动词,率领。D 为:介词,为了;动词,作。 7、B ④⑤⑥指刘汲勇敢无畏、精忠报国 8、C 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刘汲来到戚鼎的军队。 9、【断句与翻译】(10 分) (l)断句。(3 分) 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 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 (“汲集将吏”后可断可不断) (2)翻译(6 分) ①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谈判).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退”、介词结构后
置、句意各1分,共3分) ②不久,他(刘汲)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 的准备(计划)。(“寻”“摄”、“飨”、句意各1分,共4分) 附译文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各道(行政区域)有 三个月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冯延绪传达诏书并安抚通告,说皇帝出郊外签订和议,命令各道 罢兵。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诏书不能立刻相信。”高公纯询问缘故,刘汲说:“诏 书从去年十二月就下达了,邓州离京城七百里,现在才到达邓州,是为什么呢?怎么会用三 个月来议和,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这一定是金人胁迫朝廷来缓和保卫朝廷的部队罢 了,可以迅速进兵。”高公纯感到为难,刘汲请求自己出发,高公纯不得已和他一起到了南 阳,不能进城,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 不久他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计划(准备)。 随后,升任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这时金人又渡过黄河,通过谍报知道邓州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命令他的大将银朱猛烈进 攻京西。刘汲派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卫南阳,金人忽然到来,杀死了候成林。刘汲召集将领和 官吏对他们说:“我们承受国恩,遗憾没有找到死的处所,金人来了我们必定.战死,你 们有能和我一起去死的人吗?”众人都留着眼泪说:“听从你的命令。”有百姓请求在山 上扎寨来躲避敌人的,刘汲说:“这是抛弃城池。然而,你们都去死,也没有什么意义。”就 下令说:“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听任他们留下来,其余的人听从他们的方便。”得到敢 死的战士四百人。又下令说:“凡是在这里做官的人,听任他们把家人送走,寅时出去午 时返回,违者依军法惩办。”众人都感动佩服,没有一个过期不到 等到南阳失陷,命令大将戚鼎率领三千名士兵迎战,并且命令靳仪与赵宗印分守西门 南门牵制敌人。刘汲自己率领牙兵四百人登上城墙瞭望,看到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就自己来 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他的部下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殊死战斗,敌人退却 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 说:“让敌人知道安抚使在这里为国家尽死力。”敌人大举到来,刘汲为国家而战死。事情报 告皇上,赠他为太中大夫,谥号为忠介 10、古诗词鉴赏答案(7分) (1)(4分)比喻。(1分)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1 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2分) (2)(3分)思想感情: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1分)具体分析:如果能得到千寻铁 锁,把长江截断、锁住,词人就可与友人长聚不分了。(1分)诗人想像奇特,感情真挚深 沉。(1分) 11、(1)且举世蓍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 皆无尽也(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4)衣冠简朴古风存拄杖无时夜叫门 13,泉EA.原文是“只有理解了山水画的奧妙才能真正地把握中国画的本质。”(第 段),“只要.就 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只有.才.”表达的是必要 条件。E.由第三段末尾“人不是自然的改造者或征服者,人也没有表现出对自然的恐惧和 崇拜”可知,“改造自然的情怀”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 13.D(3分) 14.立足点的不同之处: (1)西方的风景画立足于忠实地描摹眼前的实景,讲究的是客观性、真实性。(1分) (2)中国的山水画立足于将整个宇宙万物生命本体的思考和体悟融化在万千山水中,讲究 的是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1分) 空间表现上的不同之处
置、句意各 1 分,共 3 分) ②不久,他(刘汲)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 的准备(计划)。(“寻”“摄”、“飨”、句意各 1 分,共 4 分) 附译文: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各道(行政区域)有 三个月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冯延绪传达诏书并安抚通告,说皇帝出郊外签订和议,命令各道 罢兵。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 “诏书不能立刻相信。”高公纯询问缘故,刘汲说: “诏 书从去年十二月就下达了,邓州离京城七百里,现在才到达邓州,是为什么呢?怎么会用三 个月来议和,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这一定是金人胁迫朝廷来缓和保卫朝廷的部队罢 了,可以迅速进兵。”高公纯感到为难,刘汲请求自己出发,高公纯不得已和他一起到了南 阳,不能进城,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 不久他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计划(准备)。 随后,升任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这时金人又渡过黄河,通过谍报知道邓州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命令他的大将银朱猛烈进 攻京西。刘汲派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卫南阳,金人忽然到来,杀死了候成林。刘汲召集将领和 官吏对他们说: “我们承受国恩,遗憾没有找到死的处所,金人来了我们必定.战死,你 们有能和我一起去死的人吗?”众人都留着眼泪说: “听从你的命令。”有百姓请求在山 上扎寨来躲避敌人的,刘汲说:“这是抛弃城池。然而,你们都去死,也没有什么意义。”就 下令说:“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听任他们留下来,其余的人听从他们的方便。”得到敢 死的战士四百人。又下令说: “凡是在这里做官的人,听任他们把家人送走,寅时出去午 时返回,违者依军法惩办。”众人都感动佩服,没有一个过期不到。 等到南阳失陷,命令大将戚鼎率领三千名士兵迎战,并且命令靳仪与赵宗印分守西门、 南门牵制敌人。刘汲自己率领牙兵四百人登上城墙瞭望,看到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就自己来 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他的部下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殊死战斗,敌人退却。 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 说:“让敌人知道安抚使在这里为国家尽死力。”敌人大举到来,刘汲为国家而战死。事情报 告皇上,赠他为太中大夫,谥号为忠介。 13.D(3 分) 14. 立足点的不同之处: (1)西方的风景画立足于忠实地描摹眼前的实景,讲究的是客观性、真实性。(1 分) (2)中国的山水画立足于将整个宇宙万物生命本体的思考和体悟融化在万千山水中,讲究 的是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1 分) 空间表现上的不同之处;
(1)西方的风景画依据透视的原理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来表现。(1分) (2)中国的山水画是从全景上把握自然的全面节奏。(1分) 15.①元之前的山水画往往不可缺点景人物,将人物作为自然山水的一部分来表现:而元山 水画不再需要点景人物,自然山水已成为画家的化身(或已成为画家自我的外化、物化) (2分) ②元之前的山水画表现出人与自然是亲近的、平等的、融合的关系;而元山水画则强调以情 构境,在情景交融中表现画家的心境(情意、生命体验皆可)。(2分) 16.(4分)答: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空气比作刚挤出的、冒热气的牛奶,生动地写出 了空气的清新宜人。(2分)②作者运用了间接(侧面)描写,不直接写溪水如何清澈,而 写“似乎可见水底的小石子在微微颤动”,含蓄而简洁地写出了溪水的清澈见底。(2分) 17.(5分)答:①空间顺序,写景时由上到下,再由近及远(“先是典型的初夏的天空, 然后由天空逐渐降到空中和地面,接着是峡谷。最后,又由近及远,摇向天边的地平线”亦 可)。(2分)②好处:使景物层次分明,能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或“层次感”),(1分)有 利于展现俄罗斯乡村景物清新优美的特点,(1分)给读者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1分) 18.(6分)①俄罗斯的乡村生活的特点:淳朴、宁静、丰饶(富庶)、自由、快乐。(2分) ②我欣赏这种乡村生活。(1分)现代城市人费尽心血、孜孜不倦地追求名利,容易身陷物 欲之中,失去自我,失去本真,失去内心的和谐与宁静。(答“现代城市人的生活节橐快, 人们每天奔波劳碌,精神压力大,缺乏自由,难以享受生活的快乐”亦可)因此作者笔下的 乡村生活特别可贵,特别令我向往。(3分,分析一定要结合特点谈)或:我不欣赏这种生 活。(1分)因为这种生活只是作为游子的作者的乡愁难耐时的一种自我安慰,只是作者的 一种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或许是不存在的,当时的俄罗斯乡村实际上十分贫国落后;作为一 个现代人,应该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应该积极的面对人生的各 种挑战,而不能沉迷于梦幻之中,逃避现实。所以我不欣赏这种生活。(3分,分析一定要 结合特点谈) 19【答案】“没有脚印的道路”是个比喻性说法,凸显了互联网“没有空间性的距离”而优 于“传统代步工具”的特性:(2分)“没有脚印的道路”也是“互联网”和“传统代步工 具”对比的联结点,这样标题就更好地呼应了文章要表述的内容。(2分)(其他答案合理即 可酌情给分 20【答案】(1)“敝车驽马”代指“传统的代步工具”,“送进博物馆”暗示“传统的代步工 具”为时代所淘汰,(1分)这里化抽象为具体(1分),很好说明了“代步工具”的巨大变化 (1分)。 (2)这里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1分),极言“互联网世界”给人的身临其境的感受(1分),从 而说明“网络中也没有空间性的距离单位”(1分。 (3)这里使用了比喻性语言(1分),生动形象而又幽默(1分),很好地说明了互联网会使人的 某些功能弱化(1分) 21【答案】这样处理合适。虽然文章花了相当的篇幅来描述传统的代步工具,但写传统代步 工具的目的其实是与互联网作对比,传统的代步工具的特性描述得越充分,就越能凸显互联 网的特性;在层层深入的比较中,清楚明了地说明互联网在信息获得与传递方面要比传统代 步工具快得多。(观点1分,分析论证4分,大意正确即可)
(1)西方的风景画依据透视的原理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来表现。(1 分) (2)中国的山水画是从全景上把握自然的全面节奏。(1 分) 15. ①元之前的山水画往往不可缺点景人物,将人物作为自然山水的一部分来表现;而元山 水画不再需要点景人物,自然山水已成为画家的化身(或已成为画家自我的外化、物化)。 (2 分) ②元之前的山水画表现出人与自然是亲近的、平等的、融合的关系;而元山水画则强调以情 构境,在情景交融中表现画家的心境(情意、生命体验皆可)。(2 分) 16.(4 分)答: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空气比作刚挤出的、冒热气的牛奶,生动地写出 了空气的清新宜人。(2 分)②作者运用了间接(侧面)描写,不直接写溪水如何清澈,而 写“似乎可见水底的小石子在微微颤动”,含蓄而简洁地写出了溪水的清澈见底。(2 分) 17.(5 分)答:①空间顺序,写景时由上到下,再由近及远(“先是典型的初夏的天空, 然后由天空逐渐降到空中和地面,接着是峡谷。最后,又由近及远,摇向天边的地平线”亦 可)。(2 分)②好处:使景物层次分明,能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或“层次感”),(1 分)有 利于展现俄罗斯乡村景物清新优美的特点,(1 分)给读者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1 分) 19【答案】“没有脚印的道路”是个比喻性说法,凸显了互联网“没有空间性的距离”而优 于“传统代步工具”的特性;(2 分)“没有脚印的道路”也是“互联网”和“传统代步工 具”对比的联结点,这样标题就更好地呼应了文章要表述的内容。(2 分)(其他答案合理即 可酌情给分) 20【答案】(1)“敝车驽马”代指“传统的代步工具”,“送进博物馆”暗示“传统的代步工 具”为时代所淘汰,(1 分)这里化抽象为具体(1 分),很好说明了“代步工具”的巨大变化 (1 分)。 (2)这里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1 分),极言“互联网世界”给人的身临其境的感受(1 分),从 而说明“网络中也没有空间性的距离单位”(1 分)。 (3)这里使用了比喻性语言(1 分),生动形象而又幽默(1 分),很好地说明了互联网会使人的 某些功能弱化(1 分)。 21【答案】这样处理合适。虽然文章花了相当的篇幅来描述传统的代步工具,但写传统代步 工具的目的其实是与互联网作对比,传统的代步工具的特性描述得越充分,就越能凸显互联 网的特性;在层层深入的比较中,清楚明了地说明互联网在信息获得与传递方面要比传统代 步工具快得多。(观点 1 分,分析论证 4 分,大意正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