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13) 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精辟闭门羹纤绳阡陌殷切殷实 B炽热诚挚梦魇笑靥稽査稽首 C.唱和喝倒彩砒霜纰漏剽悍剽窃 D.联袂魅力蓦然募集累次累及 答案C( he pi piao;A。 pibi qianqian yin; B chichi yanyan Jv,D. mei momu lei) 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 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二是即使被抓, 处罚也轻,罚不当罪,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中国式过马 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即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谈 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但全民讨论并且对此忧心忡忡,也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A.调侃B.罚不当罪C.不齿D.忧心忡忡 答案:B.罚不当罪:指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瑞典文学院在11日的一份新闻公告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 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B.“元芳,你怎么看”一时成了热词,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 政治理念,其中不仅关系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而且涉及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 C.近日,由央视记录频道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纪录频 道播出后,大大超过原时段电视剧播出收视率,让一度远离电视的许多年轻人重新回到了电 视屏幕前。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 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答案:A(B句中“作为”缺少宾语,在“理念”后加上“的引子”C语序不当,“许多”放到 度”前:D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道德是历史范畴,道德功能又在于现实地规范行为,在行为的具体的道德规范作用中历史现 实化 ①即是说,这个社会与这个个人必须具有一个共同体关系,否则,道德的行为规范性就无法 形成与发挥作用 ②这就是为什么政治道德对非政治群体中人不具有行为规范性,基督教道德对于非基督教群 体中人不具有行为规范性的原因 ③这个社会也不是任意社会,而是使个人得以存在的各种群体性生活构成的社会 ④个人在社会中生存,这种说法基于两个前提,即这个个人不是任意个人,而是在特定社会 群体生活中存在的个人 ⑤道德之于个体行为,其规范性获得于社会对个人的规定性与构成性
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13) 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精辟闭门羹纤绳阡陌殷切殷实 B.炽热诚挚梦魇笑靥稽查稽首 C.唱和喝倒彩砒霜纰漏剽悍剽窃 D.联袂魅力蓦然募集累次累及 答案:C(hè pī piāo; A。pì∕bì qiàn∕qiān yīn;B.chì∕zhì yǎn∕yèn jī∕qǐ; D.mèi mò∕mù lěi) 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 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二是即使被抓, 处罚也轻,罚不当罪,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中国式过马 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即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谈 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但全民讨论并且对此忧心忡忡,也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A.调侃 B.罚不当罪 C.不齿 D.忧心忡忡 答案:B.罚不当罪:指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瑞典文学院在 11 日的一份新闻公告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 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B.“元芳,你怎么看”一时成了热词,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 政治理念,其中不仅关系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而且涉及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 C.近日,由央视记录频道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纪录频 道播出后,大大超过原时段电视剧播出收视率,让一度远离电视的许多年轻人重新回到了电 视屏幕前。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 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答案:A(B.句中“作为”缺少宾语,在“理念”后加上“的引子”;C.语序不当,“许多”放到“一 度”前;D.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道德是历史范畴,道德功能又在于现实地规范行为,在行为的具体的道德规范作用中历史现 实化。 。 ①即是说,这个社会与这个个人必须具有一个共同体关系,否则,道德的行为规范性就无法 形成与发挥作用。 ②这就是为什么政治道德对非政治群体中人不具有行为规范性,基督教道德对于非基督教群 体中人不具有行为规范性的原因。 ③这个社会也不是任意社会,而是使个人得以存在的各种群体性生活构成的社会。 ④个人在社会中生存,这种说法基于两个前提,即这个个人不是任意个人,而是在特定社会 群体生活中存在的个人; ⑤道德之于个体行为,其规范性获得于社会对个人的规定性与构成性
A.①⑤④③②B.⑤①②④③C.①④⑤③②D.⑤④③①② 答案:D(⑤紧承全面谈道德,并引出下文谈社会和个人,③句中的“也不是”呼应④句中的 不是”,所以应该确定④③:②为举例,应放在道理的后面,所以应放在最后。)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22分)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淅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 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 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 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 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 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 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 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 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 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 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 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 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 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 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 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 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脱有衅,吾当坐 衅:祸患 B.事闻,朝廷嘉之 嘉:赞许 C.勒其还趋直沽 勒:命令 D.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脱:脱离 答案:D脱:如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②悉去之,抚以恩意 B.①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 ②完所漕而还 C.①比待命,民且死 ②子孙贫且行乞 D.①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 答案:C(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拿、用;B.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
A.①⑤④③②B.⑤①②④③C.①④⑤③②D.⑤④③①② 答案:D(⑤紧承全面谈道德,并引出下文谈社会和个人,③句中的“也不是”呼应④句中的 “不是”,所以应该确定④③;②为举例,应放在道理的后面,所以应放在最后。)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9 小题。(22 分)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 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 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 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 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 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 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 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 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 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 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 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 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 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 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 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 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 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脱有衅,吾当坐 衅:祸患 B.事闻,朝廷嘉之 嘉:赞许 C.勒其还趋直沽 勒:命令 D.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 脱:脱离 答案:D 脱:如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 ②悉去之,抚以恩意 B.①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 ②完所漕而还 C.①比待命,民且死 ②子孙贫且行乞 D.①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 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 答案:C(A.① 介词:因为 ②介词:拿、用;B.① 连词:表转折 ②连词:表顺承
C.①副词:将②副词:将D.①介词:在②介词:被)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 (3分)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 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③脱有衅,吾当坐 ④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 ⑤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⑥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 A.①⑤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⑥ 答案:A(②写征讨日本陷于其国的士兵向王克敬申诉:③表现王克敬的敢作敢当;④表现 王都中的为政爱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 张接纳他。 B.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 为监察御史 C.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 上交盐额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除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朝 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答案:B(“王克敬为他辩护”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没有因果关系。)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 乏此耶具论免之 答案: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 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2)翻译。(6分) ①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 ②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3分) 答案:①译文: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 ②(王克敬)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感激他。(3分,“德”1分, 大意2分。大意主要落实在“具”闻”“夺”三字上,每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具”也 可译成“全部”,“夺”也可译成“改变”。) 【参考译文】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任检校。调任奉议 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前往四 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互相贸易。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心理不可揣测,必然要 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军队,用恩惠抚安他
C.① 副词:将 ② 副词:将 D.①介词:在 ②介词:被)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 (3 分)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 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③脱有衅,吾当坐 ④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 ⑤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 ⑥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A(②写征讨日本陷于其国的士兵向王克敬申诉;③表现王克敬的敢作敢当;④表现 王都中的为政爱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 张接纳他。 B.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 为监察御史。 C.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 上交盐额。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除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朝 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答案:B(“王克敬为他辩护”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没有因果关系。)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 分) 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 乏此耶具论免之 答案: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 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2)翻译。(6 分) ①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 ②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3 分) 答案:①译文: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 ②(王克敬)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感激他。(3 分,“德”1 分, 大意 2 分。大意主要落实在“具”“闻”“夺”三字上,每错一个扣 1 分,扣完 2 分为止。“具”也 可译成“全部”,“夺”也可译成“改变”。) 【参考译文】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任检校。调任奉议 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前往四 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互相贸易。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心理不可揣测,必然要 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军队,用恩惠抚安他
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此时跟从日本 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有人担心这样会成为祸端,王克敬说:“哪 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担罪责。”此事上报 朝廷,朝廷赞许他。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 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鄱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省发布命令,饥民将 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被授予 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 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于是 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协定的 人照例没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王克敬说:“某 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弃近 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 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姓食 盐税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历之 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治督 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 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是他 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入朝担 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 元统初年,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他的建议。 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运万石大米献给京城,那人死后,他的子孙穷得将要行乞,有关 部门仍然每年征收,不够就混杂在松江田赋之中,让百姓负责交纳。王克敬说:“匹夫乱献 大米,求取名爵来求得一人的荣耀,如今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经取消他的名爵,不可以 让全郡的人都受他的损害,国家的用度难道就少这一万石粮食吗?”详论此事,免除其所献 粮额。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2)结合下片,赏析“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3分) 答案:(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丝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1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 如万缕千丝。(1分)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了 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2分) (2)“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运用了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海棠绽放,满眼绿色,但词人久 滞客乡,故乡遥远,看到这满眼绿色,更添思乡之愁。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的运用,把词人 的这种思乡之苦写得婉转而含蓄
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此时跟从日本 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有人担心这样会成为祸端,王克敬说:“哪 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担罪责。”此事上报 朝廷,朝廷赞许他。鄱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 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鄱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省发布命令,饥民将 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被授予 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 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于是 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协定的 人照例没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王克敬说:“某 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弃近 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将这些情况向上详细呈报,众人不能驳倒 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姓食 盐税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历之 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治督 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 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是他 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入朝担 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 元统初年,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他的建议。 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运万石大米献给京城,那人死后,他的子孙穷得将要行乞,有关 部门仍然每年征收,不够就混杂在松江田赋之中,让百姓负责交纳。王克敬说:“匹夫乱献 大米,求取名爵来求得一人的荣耀,如今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经取消他的名爵,不可以 让全郡的人都受他的损害,国家的用度难道就少这一万石粮食吗?”详论此事,免除其所献 粮额。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虞 美 人·梳楼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4 分) (2)结合下片,赏析“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3 分) 答案:(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丝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1 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 如万缕千丝。(1 分)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了 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2 分) (2)“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运用了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海棠绽放,满眼绿色,但词人久 滞客乡,故乡遥远,看到这满眼绿色,更添思乡之愁。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的运用,把词人 的这种思乡之苦写得婉转而含蓄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樊迟未达。子曰:“ (4)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常作客 (3)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4)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文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 论中国的绘画 宗白华 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 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 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 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它所 描写的对象 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但因为自然是顺 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 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至于山水画如倪云林的一丘一壑 简之又简,譬如为道,损之又损,所得着的是一片空明中金刚不灭的精萃。它表现着无限的 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 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 不已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万象皆从空虚 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 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或名“透视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它的境界是世界中 有限的具体的一域。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 间因人物而显。人与空间,溶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 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因为中国 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笪重光说: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它是万象的 源泉、万动的根本。中国山水画是最客观的,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 山川。或是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 背景。中国画家不是以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对坐而描摹之,使画境与观者、 作者相对立。中国画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不见人迹,没有作者,亦没 有观者,纯然一块自然本体、自然生命。所以虽然也有阴阳明暗,远近大小,但却不是站立 在一固定的观点所看见的 Plastic(造型的)形色阴影如西洋油画。西画、中画观照宇宙的 立场与出发点根本不同。一是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由线条与光线表现。一是浑茫的太空无边 的宇宙,此中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有人欲融合中、西画法于一张画面的,结果无不失败
⒒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樊迟未达。子曰:“ , 。” (4)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 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3)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4)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文的文字,完成第 12—15 题。 论中国的绘画 宗白华 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 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 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 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它所 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但因为自然是顺 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 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至于山水画如倪云林的一丘一壑, 简之又简,譬如为道,损之又损,所得着的是一片空明中金刚不灭的精萃。它表现着无限的 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 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 不已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万象皆从空虚 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 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或名“透视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它的境界是世界中 有限的具体的一域。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 间因人物而显。人与空间,溶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 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因为中国 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笪重光说: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它是万象的 源泉、万动的根本。中国山水画是最客观的,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 山川。或是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 背景。中国画家不是以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对坐而描摹之,使画境与观者、 作者相对立。中国画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不见人迹,没有作者,亦没 有观者,纯然一块自然本体、自然生命。所以虽然也有阴阳明暗,远近大小,但却不是站立 在一固定的观点所看见的 Plastic(造型的)形色阴影如西洋油画。西画、中画观照宇宙的 立场与出发点根本不同。一是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由线条与光线表现。一是浑茫的太空无边 的宇宙,此中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有人欲融合中、西画法于一张画面的,结果无不失败
因为没有注意这宇宙立场的不同。清代的朗世宁、现代的陶冷月就是个例子。中国画中不是 没有作家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是早己全部化在笔墨里面。有时亦或寄托于一二人物, 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 所以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 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真可以用来咏赞 幅精妙的宋人花鸟。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中国人 不是像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 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他的画是讲求空灵 的,但又是极写实的。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要充满着静气。一言蔽之,他是最超越自 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表现这种微妙艺术的工 具是那最抽象最灵活的笔与墨。笔墨的运用,神妙无穷,也是千余年来各个画家的秘密,无 数画学理论所发挥的 (选自《美学散步》,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中国画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认为,自然法则是虽动而静,画家顺应 自然,故画中无须表现世间生命的动 B.中国古代的哲人们认为,世间万象、世间万物生命的灵动,乃至生生不已的创造力,都 来源于宇宙深处的无形无色的虚空 C.因为认识宇宙的立场和出发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不可能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画法融 合在一张画中,古今失败的例子很多 D.中国画常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一处云山烟景,因此往往显得荒寒,就像原 始的天地,看不出作画者的个性特征。 E.中国画追求深沉静默与无限自然合为一体的精神境界,而宋元山水画却是最写实的作品, 堪称传统中国画中的独树一格的另类 答案:【信息整合】(5分)B、C(A.中国画中有一层“深深的静寂”但并不是说无须表现“生 命的动”,而是更具有了“无尽的气韵生动”;D.作者的精神都融化在笔墨里,表现在山水 中,并非没有作画者的个性;E.宋元山水画同样表现出空灵的精神,具有典型的中国画特 征,并非另类。)[5分,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3.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画的画底不着色,而西洋画的画底全部着色 B.中国画中的景物有明暗无阴影,而西洋画注重明暗阴影变化 C.中国画颜色单纯无光,而西洋画油色光彩灵动。 D.中国画从不使用模特,而西洋画必须使用模特 答案:D(中国画并非不用模特,只是并不单纯地描画实物。 14.画线句“他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超越”与“切近”,是否矛盾?为什 么?(4分)
因为没有注意这宇宙立场的不同。清代的朗世宁、现代的陶冷月就是个例子。中国画中不是 没有作家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是早已全部化在笔墨里面。有时亦或寄托于一二人物, 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 所以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 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真可以用来咏赞一 幅精妙的宋人花鸟。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中国人 不是像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 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他的画是讲求空灵 的,但又是极写实的。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要充满着静气。一言蔽之,他是最超越自 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表现这种微妙艺术的工 具是那最抽象最灵活的笔与墨。笔墨的运用,神妙无穷,也是千余年来各个画家的秘密,无 数画学理论所发挥的。 (选自《美学散步》,有删节)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⒓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 分) A.中国画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认为,自然法则是虽动而静,画家顺应 自然,故画中无须表现世间生命的动。 B.中国古代的哲人们认为,世间万象、世间万物生命的灵动,乃至生生不已的创造力,都 来源于宇宙深处的无形无色的虚空。 C.因为认识宇宙的立场和出发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不可能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画法融 合在一张画中,古今失败的例子很多。 D.中国画常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一处云山烟景,因此往往显得荒寒,就像原 始的天地,看不出作画者的个性特征。 E.中国画追求深沉静默与无限自然合为一体的精神境界,而宋元山水画却是最写实的作品, 堪称传统中国画中的独树一格的另类。 答案:【信息整合】(5 分)B、C(A.中国画中有一层“深深的静寂”但并不是说无须表现“生 命的动”,而是更具有了“无尽的气韵生动”; D.作者的精神都融化在笔墨里,表现在山水 中,并非没有作画者的个性;E.宋元山水画同样表现出空灵的精神,具有典型的中国画特 征,并非另类。)[5 分,答对一项给 2 分,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3.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画的画底不着色,而西洋画的画底全部着色。 B.中国画中的景物有明暗无阴影,而西洋画注重明暗阴影变化。 C.中国画颜色单纯无光,而西洋画油色光彩灵动。 D.中国画从不使用模特,而西洋画必须使用模特。 答案:D(中国画并非不用模特,只是并不单纯地描画实物。) 14.画线句“他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超越”与“切近”,是否矛盾?为 什 么?(4分)
答案:不矛盾。“超越”是指中国画追求空灵的精神表现,“切近”是指中国画超越了画者小己 的主观限制,表现自然的本真。[4分。表明观点,1分;对两个词语的解释,一个2分,两 个3分。意思对即可。] 15.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擅长画虾,他画的 水中之虾,栩栩如生,但画面中只见小虾不见滴 水。依据文意,分析齐白石先生的虾趣图(见右 图)表现出来的中国绘画的特点。(4分) 答案:中国的绘画追求空灵却又写实,以气韵生动为理想,又充满静气,常以空白为画底表 现宇宙灵气往来。齐白山先生的虾趣图,以空白为画底,表现无限的水中世界,虾在其中表 现出最灵动的生命。白石先生的虾趣图正是中国绘画最优秀的典范。[4分。引用、概述文 本意,1分:结合文本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 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5分 特技 [日本星新一 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其日,一如往常,刚要播放稿件,竟违背自已的意志,信口开河 起来 “下面报告新闻。发现了一起行贿受贿案件。据报,K企业定期向主管机关的高级官员重 金行贿…… 播后,电台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讲了原稿上根本不存在的事儿? 我也不知道,是无意之中说出口的。是脑袋出了毛病吧? “脑袋出毛病?真丢人,人家会抗议的。胡诌下去,我们电台就会威信扫地。” 电台里的人都吓得面色如土,广播员也静等着革职。然而,奇怪的是压根没有人打来电 话表示抗议 不仅如此,电台还得到情报说,电台点名的那几位高级官员已经引咎辞职。还听说,对 此报道半信半疑的警方,在K企业进行搜查,很快就发现了行贿的证据,立刻逮捕了嫌疑 者 电视台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肯定播音员第一个报道了爆炸性新闻:赞许的呼声代替了
答案:不矛盾。“超越”是指中国画追求空灵的精神表现,“切近”是指中国画超越了画者小己 的主观限制,表现自然的本真。[4 分。表明观点,1 分;对两个词语的解释,一个 2 分,两 个 3 分。意思对即可。] 15.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擅长画虾,他画的 水中之虾,栩栩如生,但画面中只见小虾不见滴 水。依据文意,分析齐白石先生的虾趣图(见右 图)表现出来的中国绘 画的特点。(4分) 答案:中国的绘画追求空灵却又写实,以气韵生动为理想,又充满静气,常以空白为画底表 现宇宙灵气往来。齐白山先生的虾趣图,以空白为画底,表现无限的水中世界,虾在其中表 现出最灵动的生命。白石先生的虾趣图正是中国绘画最优秀的典范。[4 分。引用、概述文 本意,1 分;结合文本分析,3 分。意思对即可。]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 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16—18 题。(15 分) 特技 [日本]星新一 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其日,一如往常,刚要播放稿件,竟违背自已的意志,信口开河 起来。 “下面报告新闻。发现了一起行贿受贿案件。据报,K 企业定期向主管机关的高级官员重 金行贿……” 播后,电台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讲了原稿上根本不存在的事儿?” “我也不知道,是无意之中说出口的。是脑袋出了毛病吧?” “脑袋出毛病?真丢人,人家会抗议的。胡诌下去,我们电台就会威信扫地。” 电台里的人都吓得面色如土,广播员也静等着革职。然而,奇怪的是压根没有人打来电 话表示抗议。 不仅如此,电台还得到情报说,电台点名的那几位高级官员已经引咎辞职。还听说,对 此报道半信半疑的警方,在 K 企业进行搜查,很快就发现了行贿的证据,立刻逮捕了嫌疑 者。 电视台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肯定播音员第一个报道了爆炸性新闻;赞许的呼声代替了
责难 真是惊心动魄!你说的全是事实,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也不大清楚。只是这念头在脑子里一闪,就变成话语脱口而出了 说不定这是特技哪。你具有发现暗地违法的能力。今后可要大力发挥你的才能哟,我们 电视台的听众,会一下子增多的。” “哦,但不知能否一帆风顺。 第二天的新闻节目时间里,这位广播员又胡诌起来 “播送去年偷税者前十名名单。第一名 随后,不仅播放了偷税的金额,还详细地报道了他柄份税的手段。这次又给他说中了 税务署的人员立刻出动,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证据。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 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了不起,是大众的战友!用你的特技,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坏家伙揪出来,让我们大家心里 痛快痛快! 这位播音员便住在电视台,每天三次上电视,每一次他都报道一条爆炸性新闻,声望越 来越高。 但是,接连几天,他的身体便支持不住了,每周都想方设法地请假。他打算回家。可是 就在他回家的一路上,不管是谁,一见了他便逃之夭天。 有的也许骗取了公司的旅差费,是违章乘车的人;装病不上班的、学生时代考试作过弊 的、骗过女人的等等,全都有点什么把柄。他们不愿接近这位电视台里最有威信的播音员, 也许害怕自己的弊端也被宣扬出去,那就吃不消,因此,尽作鸟兽散了 他心神不快,总算回到了家。但是,妻子不见了,据说几天前就逃之夭天。特技即使对 她,也毫不例外 16.小说中说“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①交代了社会背景,揭示了社会现实;②与下文人们的躲避形成对比,并深化了主 题。(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赏析文中“电视台新闻广播员”的形象。(4分) 答案: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是一个能认清社会黑暗并与之抗争的斗士,他利用“特技”揭露社 会黑暗,并一度取得成功:但他又是一个悲剧人物,面对当时社会,他为自己的抗争而不安, 想放弃,最终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他成了孤独之人。(4分,两个方面各2分。意思基本 符合即可) 18.找出文中两处“意外之笔”,并分析其作用。(6分)
责难。 “真是惊心动魄!你说的全是事实,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也不大清楚。只是这念头在脑子里一闪,就变成话语脱口而出了。” “说不定这是特技哪。你具有发现暗地违法的能力。今后可要大力发挥你的才能哟,我们 电视台的听众,会一下子增多的。” “哦,但不知能否一帆风顺。” 第二天的新闻节目时间里,这位广播员又胡诌起来: “播送去年偷税者前十名名单。第一名……” 随后,不仅播放了偷税的金额,还详细地报道了他柄份税的手段。这次又给他说中了。 税务署的人员立刻出动,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证据。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 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了不起,是大众的战友!用你的特技,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坏家伙揪出来,让我们大家心里 痛快痛快!” 这位播音员便住在电视台,每天三次上电视,每一次他都报道一条爆炸性新闻,声望越 来越高。 但是,接连几天,他的身体便支持不住了,每周都想方设法地请假。他打算回家。可是 就在他回家的一路上,不管是谁,一见了他便逃之夭夭。 有的也许骗取了公司的旅差费,是违章乘车的人;装病不上班的、学生时代考试作过弊 的、骗过女人的等等,全都有点什么把柄。他们不愿接近这位电视台里最有威信的播音员, 也许害怕自己的弊端也被宣扬出去,那就吃不消,因此,尽作鸟兽散了。 他心神不快,总算回到了家。但是,妻子不见了,据说几天前就逃之夭夭。特技即使对 她,也毫不例外。 16.小说中说“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 分) 答案:.①交代了社会背景,揭示了社会现实;②与下文人们的躲避形成对比,并深化了主 题。(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赏析文中“电视台新闻广播员”的形象。(4 分) 答案: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是一个能认清社会黑暗并与之抗争的斗士,他利用“特技”揭露社 会黑暗,并一度取得成功;但他又是一个悲剧人物,面对当时社会,他为自己的抗争而不安, 想放弃,最终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他成了孤独之人。(4 分,两个方面各 2 分。意思基本 符合即可) 18.找出文中两处“意外之笔”,并分析其作用。(6 分)
答案:示例一:主人公担心自己信口开河报道的第一则爆炸性新闻会带来种种危害,而事实 上却得到了许多赞许。其作用是:使故事情节曲折,吸引读者: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推 动情节发展。示例二:最后,主人公的妻子也逃之天天,他成了孤独的斗士。其作用是:产 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丑恶。(6分,每处3分。找出“意外之笔”1 分,分析作用2分。有欠缺酌扣)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 菌儿自传 高士其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 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 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 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 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蝗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 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 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 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 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 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 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 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 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 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 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 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 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 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答案:示例一:主人公担心自己信口开河报道的第一则爆炸性新闻会带来种种危害,而事实 上却得到了许多赞许。其作用是:使故事情节曲折,吸引读者;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推 动情节发展。示例二:最后,主人公的妻子也逃之夭夭,他成了孤独的斗士。其作用是:产 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丑恶。(6 分,每处 3 分。找出“意外之笔”1 分,分析作用 2 分。有欠缺酌扣)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19—21 题。(15 分) 菌儿自传 高士其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 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 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 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 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蝗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 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 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 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 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 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 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 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 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 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 蝇的眼睛还小 1000 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 100 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 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 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 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 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 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 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 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 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 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 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19.文章开头写道:“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作者所谓的“闲话”有什么作 用?(4分) 答案:交代写作目的和行方式——文章是“我”的自述,巧妙暗示“菌儿”很小的特点:(2分) 用饶有趣味的语言设置悬念,引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2分) 20.纵观全文,“菌儿”有哪些特点?(5分) 答案:(1)身躯幼小,单细胞出身,分得快分得多:(2)没有聚合性,弧单生存,又短又细 (3)是菌族里最小最轻的一种生物,属于寄生植物:(4)能参与和把持生命活动,有时会 引发疾病。(答出一点给1分。) 21.这篇文章在写作风格上有哪些特点和表达效果?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 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 “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 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 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 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 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 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 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19.文章开头写道:“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作者所谓的“闲话”有什么作 用?(4 分) 答案:交代写作目的和行方式——文章是“我”的自述,巧妙暗示“菌儿”很小的特点;(2 分) 用饶有趣味的语言设置悬念,引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2 分) 20.纵观全文,“菌儿”有哪些特点?(5 分) 答案:(1)身躯幼小,单细胞出身,分得快分得多;(2)没有聚合性,弧单生存,又短又细; (3)是菌族里最小最轻的一种生物,属于寄生植物;(4)能参与和把持生命活动,有时会 引发疾病。(答出一点给 1 分。) 21.这篇文章在写作风格上有哪些特点和表达效果?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