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习导纲 【课标要求】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 义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知识线素】 伟大的转折-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北京) 1、背景(条件) ①“文革”结束卮,由于受“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影响,社会发展出现“徘徊”局面。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5开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 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宜言书 两个凡是”思想: ①含义: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 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 ②实质:坚持“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③形成错误的根源:个人祟拜,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影响:“文革”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社会发展出现“徘徊”局面。 *1978年5月,《光明且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 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 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 了思想基础 *1978年底(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 冲破“两个凡是”的蔡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宜言书。 2、内容: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钍,作出把 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经济路线:确立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作出实行 的伟大决策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始)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萌芽: 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丛的重大历史 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 的宜言书
【课标要求】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 义。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知识线索】 一、伟大的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北京): 1、背景(条件): ①“文革”结束后,由于受“两个凡是” 错误思想的影响,社会发展出现“徘徊”局面。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5 开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1978 年底,在中共中央 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 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新理论的宣言书。 * “两个凡是”思想: ①含义: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 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 ②实质:坚持“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③形成错误的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影响:“文革”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社会发展出现“徘徊”局面。 * 1978 年 5 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 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 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开创 社会主义建设 新局面奠定 了思想基础。 * 1978 年底(12 月 13 日),在中共中央 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 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 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新理论的宣言书。 2、内容: ① 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② 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 党和国家 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 经济路线:确立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作出实行 的伟大决策。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始)。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萌芽: 1978 年底,在中共中央 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 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新理论 的宣言书
2、产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北京),确立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发展: ①中共“十二大”(1982),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京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同中国的县体实际(国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中共“十三大”(1987),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成熟: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1-2),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他指出,①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②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 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 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④过划 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南方谈话”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 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热并形成体系;同时,它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20 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 基础 5、完普 中共“十四大”(1992,10),提出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武装全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下一步且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 体制。 6、(最终)确立: 中共“十五大”(1997),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 写入《中国共 产党章程》 邓小平理论的评价(认识) ①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释东思想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品。 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伟大旗 归)。 ④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 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 ①社会: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②中共: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创立过程: ①2001年,在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上 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
2、产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北京),确立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发展: ①中共“十二大”(1982),邓小平 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同中国的具体 实际(国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中共“十三大”(1987),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 初级 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 初 级阶段 “_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 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_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成熟: 邓小平 南方谈话(1992.1—2),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个 ,他指出,①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②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 “ ”,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 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④计划 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南方谈话”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 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体系;同时,它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社会主义 现 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奠定了思想理论 基础。 5、完善: 中共“十四大”(1992.10),提出用邓小平 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武装全党,明确 经济体制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 体制。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 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 ①社会: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进入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②中共: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 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创立过程: ①2001 年,在庆祝中共 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 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②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复 进了党章 3、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 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评价(意义):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 想体系,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手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量最新成果,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 量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执政为民 *(简单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辨证关系: 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要点解析】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间题上: 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建设道路: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基本路线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⑥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⑥发展动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⑦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⑧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⑨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3)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比较: 思想体系创立者 解决问题 思想精髓 历史作用 以毛泽东为校中国革命道路;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站起 毛泽东思想心的党的第一会主义改造利独立自主来了; 代领导集体陆社会主义建设群众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 以邓小平为核什么是社会主解放思想使中国人民富起 邓小平理论心的党的第三义,怎样建设祖实事求是了 代领导集体侩会主义。 创有中国特色 会主义道路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② 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 进了党章。 3、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 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评价(意义):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 想体系,是进入 21 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共 集体智慧的结 晶。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执政为民。 * (简单了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要点解析】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建设道路: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④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⑤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⑥发展动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 生产力。 ⑦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⑧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⑨经济体制: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3)祖国统一 问题上: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比较: 思想体系 创立者 解决问题 思想精髓 历史作用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党的第一 代领导集体 中国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和 社会主义建设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 使 中 国人 民站起 来了; 建 立 社会 主义制 度。 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 心的党的第二 代领导集体 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使 中 国人 民富起 来了; 开 创 有中 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以江泽民为核进一步回答了什解放思想向全面建设小康 个代表心的党的第三么是社会主义,实事求是社会迈进:; 代领导集体怎样建设社会主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 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 党、怎样建设党
三个代表 以江泽民为核 心的党的第三 代领导集体 进一步回答了什 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 党、怎样建设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向 全 面建 设小康 社会迈进; 加 快 推进 社会主 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