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 语文 解析人:刘海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丰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 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 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 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髙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 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 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 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 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 语文 解析人:刘海燕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丰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 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 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 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 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 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 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 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 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
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 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 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 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 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 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 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Ks5u.com (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 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 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 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 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 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 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 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 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 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 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 斑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
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 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 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 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 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 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 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Ks5u.com (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 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 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 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 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 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 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 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 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 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 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 一斑。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
【解析】D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 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晩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 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 【思路分析】信息的筛选,主要是迅速找到信息源,并将其和原文进行仔细比对,不要拘泥 于个别字句,不要是看意思是否吻合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 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 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 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 出色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对中心意思的概括 【解析】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 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 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 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 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D项信源在 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 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高考资源网 【思路分析】现代文小阅读常见的“陷阱”有:偷换概念、轻重混淆(如D项)、随意逆推、 源流颠倒或主客倒置、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范围失当、时态错置或混淆已然与未然、混淆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张冠李戴(如A、B两项)、答非所问或游离题干、说法武断、强加因 果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D 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 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 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 【思路分析】信息的筛选,主要是迅速找到信息源,并将其和原文进行仔细比对,不要拘泥 于个别字句,不要是看意思是否吻合。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 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 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 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 出色。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对中心意思的概括 【解析】A 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 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 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 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 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D 项信源在 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 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高考资源网 【思路分析】现代文小阅读常见的“陷阱”有:偷换概念、轻重混淆(如 D 项)、随意逆推、 源流颠倒或主客倒置、无中生有、以偏槪全或范围失当、时态错置或混淆已然与未然、混淆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张冠李戴(如 A、B 两项)、答非所问或游离题干、说法武断、强加因 果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 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 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 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 崇的 【答案】B 【考点】考查根据原文推断信息。 【解析】B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 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思路分析】考生要仔细和原文比对。如B项原文说杜甫地位在他“死后数年后才建立” 与“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而不是其诗歌难以流行的原因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 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 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 “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 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 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 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 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 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 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 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 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 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 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 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 崇的。 【答案】B 【考点】考查根据原文推断信息。 【解析】B 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 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思路分析】考生要仔细和原文比对。如 B 项原文说杜甫地位在他“死后数年后才建立”, 与“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而不是其诗歌难以流行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 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 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 “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 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 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 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 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 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 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 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 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
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 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 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 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 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 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析】C项:“薄”应为“迫近” 【思路分析】C项原文是“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大意是“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答案】D 【考点】考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
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 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 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 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 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 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析】C 项:“薄”应为“迫近” 【思路分析】C 项原文是“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大意是“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 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
【解析】①②原文是“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宜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朱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天 子推行新政的事。据此可排除A、B、C 【思路分析】文言文信息的筛选的关键是据题干要求(①朱昭,②主张抗敌)进行排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 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 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 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 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解析】D项原文在文末:“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 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啖”,吃,诱使:不是“害死”的意思。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答案】(10分) (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 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 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解析】①②原文是“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朱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天 子推行新政的事。据此可排除 A、B、C 【思路分析】文言文信息的筛选的关键是据题干要求(①朱昭,②主张抗敌)进行排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 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 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 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 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解析】D 项原文在文末:“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 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啖”,吃,诱使;不是“害死”的意思。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答案】(10 分) (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 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 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 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宣 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 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 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 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 消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 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鹅梯准 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 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 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 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 盾牌上前,诉说末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 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 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 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 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 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 没什么用了。”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 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 了。(震威城)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计谋来防御敌 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却没有军队来支援。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 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 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 此结束了。”众人都还没答应。此时,朱昭的幼子在门阶前玩耍,朱昭马上上前 把他杀了,长子惊讶地望着他,朱昭又把他杀了 跟着朱昭带领着几名兵 士把他们自家的人全杀了,把尸体全都抛入井中。部将贾宗的老母亲刚走到前来, 朱昭对她说:“老人家,(你是我的)同乡人,我不想亲自杀你,请你自己投井 吧。”她服从了。跟着用土把井给填埋了。将士们于是跟着把自己的妻儿全杀了。 朱昭对众人说:“我和大家都没有了顾虑了。”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 对敌人说:“朱昭与他产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 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带领 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从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 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把他生擒 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 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 宣 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 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 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 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 消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 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鹅梯准 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 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 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 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 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 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 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 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 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 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 没什么用了。”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 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 了。(震威城)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计谋来防御敌 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却没有军队来支援。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 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 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 此结束了。”众人都还没答应。此时,朱昭的幼子在门阶前玩耍,朱昭马上上前 把他杀了,长子惊讶地望着他,朱昭又把他杀了。 跟着朱昭带领着几名兵 士把他们自家的人全杀了,把尸体全都抛入井中。部将贾宗的老母亲刚走到前来, 朱昭对她说:“老人家,(你是我的)同乡人,我不想亲自杀你,请你自己投井 吧。”她服从了。跟着用土把井给填埋了。将士们于是跟着把自己的妻儿全杀了。 朱昭对众人说:“我和大家都没有了顾虑了。”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 对敌人说:“朱昭与他产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 是敢死的人。”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带领 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从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 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想把他生擒。 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 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解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形象意义)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 解释诗句)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 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 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是什么”,“Ⅹ指什么”,“×在诗中是什 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 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 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 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 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 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考点】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 分) 【答案】(5 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 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解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 + (形象意义)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 解释诗句) 答题步骤: 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 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 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 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 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 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 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 分) 【答案】(6 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 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 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考点】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解析】解题格式:①手法+表达作用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主旨情感)③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④赏析表现手法: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思路分析】题目类型:(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 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 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 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 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宫中府中,俱为 体 (诸葛亮《出师 表》) (2)无丝竹之乱 耳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少 (李煜《虞美人》) 【答案】(6分) (1)涉罚臧否 不宜异同 (2)无案牍之劳形 阳诸葛庐
【解析】 解题格式: ①手法+表达作用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主旨情感) ③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④赏析表现手法: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思路分析】题目类型:(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 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 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 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 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 体, , 。(诸葛亮《出师 表》) (2)无丝竹之乱 耳, 。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少? , 。(李煜《虞美人》) 【答案】(6 分) (1)涉罚臧否 不宜异同 (2)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孕妇和 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 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 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夜怀了 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 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 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一一呀!”她夸张地拖长声, 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 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 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 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 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 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 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 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孕妇和 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 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 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夜怀了 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 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 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 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 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 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 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 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 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 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 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