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c 2.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内国内工农业总值变化情况。对图中℃”点经济发展 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 1200 1000 800 ◆农业总产值(亿元) 600 口重工业总产值(亿元)】 400 女轻工业总产值(亿元)】 200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完成 B.“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 C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成效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点重工业总产值达到最高峰,远远高出同时期的农业和轻工业的总产 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故B项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初期,重工业相对落后,A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有利于缩小工业、农业、轻工业 的比例差距,C项错误:社会主义玫造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图示信息无关,D项错误。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 答案A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吃大锅饭,农民没 有生产积极性,反映的实质是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A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项错误,人民公 社体制是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不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C项错误;D项 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4.下图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 年均增长率(%) 12 1953一1958-1963-1966-1971-1976-1981- 1957年1962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 中国1953一1985年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统计图 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 B.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后· 合格考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 C 2.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内国内工农业总值变化情况。对图中“C”点经济发展 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完成 B.“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 C.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成效 答案 B 解析从图中可知,“C”点重工业总产值达到最高峰,远远高出同时期的农业和轻工业的总产 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故 B 项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初期,重工业相对落后,A 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有利于缩小工业、农业、轻工业 的比例差距,C 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图示信息无关,D 项错误。 3.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 答案 A 解析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吃大锅饭,农民没 有生产积极性,反映的实质是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A 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 项错误;人民公 社体制是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不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C 项错误;D 项 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4.下图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 ) 中国 1953—1985 年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统计图 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 B.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 D.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中央对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调整,实行“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故A项正确;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在1956年已经建立,排除 B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1953年已经开始,排除C项:D项发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排 除D项。 5.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中指出,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 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6.生活的细节在不经意间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 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答案B 解析1977年中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错误还没有得到纠正。 7.“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 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 多内涵。“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大生产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 D.“大跃进” 答案 8.1955年10一12月中国商品展览会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举行。1958年2月,日本工商界访华 代表团同中方签订了钢铁领域的长期(1958年至1962年5月)货贸协议,引起了各方的重 视。这说明( A.中日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 B.日本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经济交流突破意识形态束缚 D.中国外交方针实行重大调整 含案c 解析0世纪50年代中日两国分属不同阵营,但从题千材料信息来看,两国之间开展正常的 经济交往和贸易往来,说明两国的经济交流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选C项。中日建交是 在1972年,20世纪50年代两国关系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排除A项:题千材料没有反映B 项,排除;中国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没有进行重大调整,排除D项。 9.1971年4月,法新社评论道:“(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员访华)这是‘中国的新外交战 略’。北京选择了在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向美国舆论以及世界舆论伸出手。”由此可知,当 时中国的新外交战略”( A.意在推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 B.开始对外宣扬和平外交理念 C.开创了政府间交往的新途径 D.具有改善中美关系的灵活性 含案D 解桐题干材料“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说明中国对美国的“新外交战略”避开了政治上的抵触 因素,这是外交上灵活性的体现,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 D.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60 年中央对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调整,实行“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故 A 项正确;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在 1956 年已经建立,排除 B 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 1953 年已经开始,排除 C 项;D 项发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排 除 D 项。 5.1962 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中指出,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 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D 6.生活的细节在不经意间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 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 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答案 B 解析 1977 年中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错误还没有得到纠正。 7.“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宁可少活 20 年,拼命也要 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 多内涵。“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 A.大生产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 D.“大跃进” 答案 C 8.1955 年 10—12 月中国商品展览会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举行。1958 年 2 月,日本工商界访华 代表团同中方签订了钢铁领域的长期(1958 年至 1962 年 5 月)货贸协议,引起了各方的重 视。这说明( ) A.中日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 B.日本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经济交流突破意识形态束缚 D.中国外交方针实行重大调整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中日两国分属不同阵营,但从题干材料信息来看,两国之间开展正常的 经济交往和贸易往来,说明两国的经济交流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选 C 项。中日建交是 在 1972 年,20 世纪 50 年代两国关系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排除 A 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 B 项,排除;中国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没有进行重大调整,排除 D 项。 9.1971 年 4 月,法新社评论道:“(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员访华)这是‘中国的新外交战 略’。北京选择了在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向美国舆论以及世界舆论伸出手。”由此可知,当 时中国的“新外交战略”( ) A.意在推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 B.开始对外宣扬和平外交理念 C.开创了政府间交往的新途径 D.具有改善中美关系的灵活性 答案 D 解析题干材料“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说明中国对美国的“新外交战略”避开了政治上的抵触 因素,这是外交上灵活性的体现,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下表反映的是我国1953一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 材料一 时间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材料二 时间 1966-1967年 1967-1968年 1972-1973年 1974-1975年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 长 -9.6% -4.2% 9.21% 1.9% (1)根据材料一中的数字变化,指出1953一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中不正常的 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72一1973年、1974一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增长 的原因。 (3)1953一1976年我国经济建设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失误,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1)趋势:增长一下降—增长一下降。 不正常的情况:1958一1962年和1966一1976年。 原因: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再 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一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 均年增长率很低。1966一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 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较低。 (2)原因:1972年和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领导进行 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3)教训: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言之有理即可) 等级考拓展提高 1.造成下图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职工人数(百万) 6000 '3000 519452 4000 310 3000 2000 1000 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 1957一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 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含案B 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是1953一1957年,与题千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图中从1958年职工 人数突然上升,与“大跃进”有关,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只是在农村强调公有制的规模,与城 镇职工人数的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不符合题千中 的时间信息,故D项错误。 2.1964年,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中央做出工业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纵深发展 的部署。到1965年,在西北、西南建设项目达300多个,东北迁往西部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 目就有140个,涉及多个行业,调出约8万人左右。这些举措旨在()
10.下表反映的是我国 1953—1976 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 材料一 时间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1953—1957 年 14.6% 1958—1962 年 0.6% 1963—1965 年 15.7% 1966—1976 年 7.1% 材料二 时间 1966—1967 年 1967—1968 年 1972—1973 年 1974—1975 年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 长 -9.6% -4.2% 9.21% 1.9% (1)根据材料一中的数字变化,指出 1953—1976 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中不正常的 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1972—1973 年、1974—1975 年出现两次较大增长 的原因。 (3)1953—1976 年我国经济建设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失误,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1)趋势:增长——下降——增长——下降。 不正常的情况:1958—1962 年和 1966—1976 年。 原因: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再 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经济困难,所以 1958—1962 年工农业总产值平 均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 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 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较低。 (2)原因:1972 年和 1975 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领导进行 了各方面的整顿,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3)教训: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言之有理即可) 等级考拓展提高 1.造成下图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7—1960 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 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答案 B 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是 1953—1957 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图中从 1958 年职工 人数突然上升,与“大跃进”有关,故 B 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只是在农村强调公有制的规模,与城 镇职工人数的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八字方针于 1961 年初开始实施,不符合题干中 的时间信息,故 D 项错误。 2.1964 年,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中央做出工业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纵深发展 的部署。到 1965 年,在西北、西南建设项目达 300 多个;东北迁往西部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 目就有 140 个,涉及多个行业,调出约 8 万人左右。这些举措旨在( )
A建立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 B.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 C.扭转近代畸形的工业布局 D.保持工业化进程的连续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可知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保障国防安全,以保 持工业化的进程不被打断,故选D项:这些举措是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不是为了建立完整的 工业制造体系和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更不仅仅是为了扭转工业布局,排除A、B、C三 项。 3.从总体上来看,下图中这种变化反映出( 80 70 支持一 50 反对-一 40 30 196119641965196819701971年份 1961一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 A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 D.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管案c 懈析题千材料反映的是1961一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这 主要和当时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关,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C项正确:当时仍然是发达 国家主导联合国,排除A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排除B 项;支持中国的国家增多,并不一定代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排除D项。 挑战创新 白沙村建置沿革 1950年5月,全县设8区81乡347行政村。保安区置13乡。白沙为保安区定村乡第二村。 1951年土地改革时,改第二村为第三村。后又改称第二村。 1956年11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白沙称胜利社。 1958年9月,峡口人民公社成立。白沙改称峡口公社定村大队白沙生产队。 1961年8月,白沙成立生产大队。同属此大队的有白沙自然村一、二、三生产队,洋槽自然 村是第四生产队。1962年,第三生产队分设两个生产队,洋糟易名第五生产队。 一摘编自《白沙村志》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具有的史料价值。(要求: 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角度信息 价值 1950年5月,白沙为保安区定村乡第二村;1956年11 可以用来说明我国农村基层 政治 月,白沙称胜利社;1958年9月,白沙改称峡口公社定村 的行政建置、行政区划等的 大队白沙生产队:1961年8月,白沙成立生产大队 历史演变 经济 1951年进行土地改革;1956年11月,成立高级农业生 可以用来说明我国农村的土 产合作社:1958年9月,峡口人民公社成立 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等情况 材料选自地方志,属于一手史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
A.建立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 B.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 C.扭转近代畸形的工业布局 D.保持工业化进程的连续性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可知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保障国防安全,以保 持工业化的进程不被打断,故选 D 项;这些举措是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不是为了建立完整的 工业制造体系和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更不仅仅是为了扭转工业布局,排除 A、B、C 三 项。 3.从总体上来看,下图中这种变化反映出( ) 1961—1971 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 A.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 D.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答案 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 1961—1971 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这 主要和当时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关,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C 项正确;当时仍然是发达 国家主导联合国,排除 A 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排除 B 项;支持中国的国家增多,并不一定代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排除 D 项。 挑战创新 白沙村建置沿革 1950 年 5 月,全县设 8 区 81 乡 347 行政村。保安区置 13 乡。白沙为保安区定村乡第二村。 1951 年土地改革时,改第二村为第三村。后又改称第二村。 1956 年 11 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白沙称胜利社。 1958 年 9 月,峡口人民公社成立。白沙改称峡口公社定村大队白沙生产队。 1961 年 8 月,白沙成立生产大队。同属此大队的有白沙自然村一、二、三生产队,洋槽自然 村是第四生产队。1962 年,第三生产队分设两个生产队,洋槽易名第五生产队。 ——摘编自《白沙村志》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具有的史料价值。(要求: 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角度 信息 价值 政治 1950 年 5 月,白沙为保安区定村乡第二村;1956 年 11 月,白沙称胜利社;1958 年 9 月,白沙改称峡口公社定村 大队白沙生产队;1961 年 8 月,白沙成立生产大队 可以用来说明我国农村基层 的行政建置、行政区划等的 历史演变 经济 1951 年进行土地改革;1956 年 11 月,成立高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1958 年 9 月,峡口人民公社成立 可以用来说明我国农村的土 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等情况 材料选自地方志,属于一手史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