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 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 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己经得到正式确认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共商建国大计”,可知反映的是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故A项正确。 2.1949年3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 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 北京市()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政策。根据材料“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 指挥”,可知彭真强调工人是国家的主人,说明社会性质已发生改变;而工人在工厂中又要接受 资本家指挥,说明保留了民族资本主义,这是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的表现,B项正确:此时暂时 保留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不是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和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A、 C两项:“准备接管”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务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指导下颁布了 《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 政治动机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的领布,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 级登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规范社会组织活动,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 作用,从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A项;该办法与取缔非法社团组织无关,排除B项;该办 法的政治动机并不是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排除C项:该办法并不能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排 除D项。 4.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 标题是( 第一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三节土地改革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人民政权的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九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 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 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共商建国大计”,可知反映的是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故 A 项正确。 2.1949 年 3 月,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 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 北京市( )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政策。根据材料“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 指挥”,可知彭真强调工人是国家的主人,说明社会性质已发生改变;而工人在工厂中又要接受 资本家指挥,说明保留了民族资本主义,这是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的表现,B 项正确;此时暂时 保留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不是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和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 A、 C 两项;“准备接管”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D 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务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指导下颁布了 《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 政治动机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答案 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的颁布,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 级登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规范社会组织活动,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 作用,从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 A 项;该办法与取缔非法社团组织无关,排除 B 项;该办 法的政治动机并不是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排除 C 项;该办法并不能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排 除 D 项。 4.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 标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人民政权的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 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属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故B项符合题意。 5.20世纪50年代,中印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 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 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动中苏两国建立同盟关系 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50年代…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 界限,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B项正确:“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才提出 的,排除A项;中苏同盟在这之前已经建立,排除C项:对美苏争霸主题的积极响应不符合史 实,排除D项。 6.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与此 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 A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 B.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 D.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这些措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故A项正确;1954 年日内瓦会议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提出,排除B项;这些做法是中国政府的主动作为,不 是与其他大国协商的结果,排除C项;1971年10月,联合国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排除D项。 7.“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 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更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 “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解桐根据题干材料“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 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目的,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实 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不能克服分散经营,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无 关,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没有克服分散经营,故D项错误。 8.据图表信息可知当时我国( 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单位:%) 年份 全国所有制经 集体所有制经 公私合营经 前三项合计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济 济 济 1952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 7.0 A.私有经济已不存在 B.工业化目标己基本实现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 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属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故 B 项符合题意。 5.20 世纪 50 年代,中印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 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 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动中苏两国建立同盟关系 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20 世纪 50 年代……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可知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 界限,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B 项正确;“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才提出 的,排除 A 项;中苏同盟在这之前已经建立,排除 C 项;对美苏争霸主题的积极响应不符合史 实,排除 D 项。 6.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与此 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 ( ) A.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 B.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 D.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些措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故 A 项正确;1954 年日内瓦会议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提出,排除 B 项;这些做法是中国政府的主动作为,不 是与其他大国协商的结果,排除 C 项;1971 年 10 月,联合国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排除 D 项。 7.“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 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更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 ‘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 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目的,故 B 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实 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不能克服分散经营,故 A 项错误。“大跃进”运动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无 关,故 C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没有克服分散经营,故 D 项错误。 8.据图表信息可知当时我国( ) 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单位:%) 年份 全国所有制经 济 集体所有制经 济 公私合营经 济 前三项合计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 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 年 32.2 53.4 7.3 92.9 0.1 7.0 A.私有经济已不存在 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经过三大改造后,全国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私合营经 济占据所有制结构比例上升到92.9%,而私营和个体经济几乎为零,这说明此时我国私有制经 济逐渐转变为公有制经济,故D项正确:题干表格显示私有经济占0.1%,并不是不存在,故A 项错误;题千表格反映的不是工业化建设,而是三大改造,故B项错误;题千表格反映了生产关 系的变革,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 9.有学者说,1954年宪法“既不是一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那样的新民主主 义类型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这是因为该宪法() A修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过渡性 答案D 10.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 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题千材料强调的是相对于1953年及1952年,1954年俄文书刊借阅总数大幅增加,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俄文书刊借阅量大幅增加与当时中国的工 业化建设有关,故D项正确。题千材料未涉及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科教兴国” 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题千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千材料中借阅俄文书刊是为了满足工 业化建设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反思苏联建设的问题,故C项错误。 11.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 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由此可见中共八大 A.对我国国情有正确认识 B.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C,找到共产主义建设道路 D.注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可 知中共八大坚持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是对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A项正确。题干材料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认识,而不是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排除B项。题千材 料没有涉及找到共产主义建设道路的信息,而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认识,排除C 项。题千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认识没有涉及注重发辉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信息 排除D项。 12.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 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主题确立的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阶级矛盾己经彻底解决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答案D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经过三大改造后,全国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私合营经 济占据所有制结构比例上升到 92.9%,而私营和个体经济几乎为零,这说明此时我国私有制经 济逐渐转变为公有制经济,故 D 项正确;题干表格显示私有经济占 0.1%,并不是不存在,故 A 项错误;题干表格反映的不是工业化建设,而是三大改造,故 B 项错误;题干表格反映了生产关 系的变革,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C 项错误。 9.有学者说,1954 年宪法“既不是一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那样的新民主主 义类型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这是因为该宪法( ) A.修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过渡性 答案 D 10.据统计,1954 年 1 月到 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 1953 年同期 的 5 倍,为 1952 年同期的 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 D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相对于 1953 年及 1952 年,1954 年俄文书刊借阅总数大幅增加,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 1954 年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俄文书刊借阅量大幅增加与当时中国的工 业化建设有关,故 D 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故 A 项错误;“科教兴国” 战略是 1995 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借阅俄文书刊是为了满足工 业化建设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反思苏联建设的问题,故 C 项错误。 11.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 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由此可见中共八大 ( ) A.对我国国情有正确认识 B.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C.找到共产主义建设道路 D.注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可 知中共八大坚持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是对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A 项正确。题干材料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认识,而不是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排除 B 项。题干材 料没有涉及找到共产主义建设道路的信息,而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认识,排除 C 项。题干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认识,没有涉及注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信息, 排除 D 项。 12.1957 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 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主题确立的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阶级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答案 D
13.某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 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作者的回忆表明 ()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 D.照片反映了当时真实的农业发展水平 答案c 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照片是当时社会的真实 反映,并不是毫无史料价值的,故B项错误:材料“《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稻穗的厚和密 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左”的错误严重,存在浮夸风故C项正确:照片的 内容并非反映当时真实农业发展水平,故D项错误。 14.出现下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变化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600r亿元 00 40 300 200 100 195619571958195919601961(年份)】 1956一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示意图 A.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B.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比1960年相比大幅度下降,这是由于中 共中央实施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故选B项。 15.1959年4月,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 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 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B.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反思 C.提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D.具体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数据和“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可知当时毛泽东已经认识到经济 建设中的问题,A项正确。 16.某电视连续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帅子偷阅司汤达的《红与黑》并到处宣讲,因公社认为 他在宣传资产阶级文化而被抓了典型,由新来的革命委员会主任牛鲜花负责批评教育。这个 情节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C 17.1964一1978年,国家在西南、西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 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答案A
13.某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 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作者的回忆表明 ( )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 D.照片反映了当时真实的农业发展水平 答案 C 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错误;照片是当时社会的真实 反映,并不是毫无史料价值的,故 B 项错误;材料“《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稻穗的厚和密 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左”的错误严重,存在浮夸风,故 C 项正确;照片的 内容并非反映当时真实农业发展水平,故 D 项错误。 14.出现下图中 1961 年工业国民收入变化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 1956—1961 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示意图 A.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B.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 1961 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比 1960 年相比大幅度下降,这是由于中 共中央实施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故选 B 项。 15.1959 年 4 月,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 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 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B.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反思 C.提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D.具体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数据和“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可知当时毛泽东已经认识到经济 建设中的问题,A 项正确。 16.某电视连续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帅子偷阅司汤达的《红与黑》并到处宣讲,因公社认为 他在宣传资产阶级文化而被抓了典型,由新来的革命委员会主任牛鲜花负责批评教育。这个 情节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C 17.1964—1978 年,国家在西南、西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 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 A.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涉及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领域,据 此并联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形势,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处于敌对状态,在这种国际形势 下,加紧三线建设为的是国防安全的需要,A项正确。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三线建设主要是出 于战略需要,而非发展内地经济,排除B项:C项是三线建设的作用而非目的,排除。国民经济 的恢复与题千时间不符,排除D项。 18.邓稼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从事两弹研究数十年。时人总 好奇邓稼先研究两弹得到了多少奖金,1986年邓老病危时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 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投入的不足 B.中国科技事业进展缓慢 C.中美在国防上的巨大差距 D.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精神 答案D 19.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中的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 难农业生产等。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调整的重点是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到否定 含案A 解析根据题千中关键信息“1963年%:《人民日报》*“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 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反映的是政府大力调整国民经济,重点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 系,纠正之前的“左”的错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A项正确。 20.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 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 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 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 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6分) (2)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制:资产阶级共和制。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 22材料一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 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五年计刻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 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 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 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涉及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领域,据 此并联系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形势,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处于敌对状态,在这种国际形势 下,加紧三线建设为的是国防安全的需要,A 项正确。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三线建设主要是出 于战略需要,而非发展内地经济,排除 B 项;C 项是三线建设的作用而非目的,排除。国民经济 的恢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18.邓稼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从事两弹研究数十年。时人总 好奇邓稼先研究两弹得到了多少奖金,1986 年邓老病危时说:原子弹 10 元、氢弹 10 元。邓 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投入的不足 B.中国科技事业进展缓慢 C.中美在国防上的巨大差距 D.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精神 答案 D 19.据统计,1963 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中的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 难”“农业生产”等。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调整”的重点是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到否定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963 年”“《人民日报》”“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 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反映的是政府大力调整国民经济,重点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 系,纠正之前的“左”的错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 A 项正确。 20.1971 年 10 月 25 日,美国代表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 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 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 组成,行使立法权; 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 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 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史地位。(6 分) (2)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6 分) 参考答案(1)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制:资产阶级共和制。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宪法)。 22.材料一 1956 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 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 177 亿元,而 1956 年这一年就增加了 139 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 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 586 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 1957 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 加了 150 万吨,而 1956 年就增加了 161 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
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 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一据《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 材料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 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增长,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 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 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 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一据《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6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特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 为突出。 (2)判断:没有。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左”倾错误的扩大:农业 生产并没有得到实际重视;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 (3)认识:应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应片面发展某一方面,等等。 2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 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对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 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 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给各自政府。 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 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中英之间友好、互 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 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 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 国的信件。 -摘编自金光耀《1949一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6分) (2)根据英国的回信,分析中国政府没有答复其信件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外交政策: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 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新的外交关系,实行“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 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2)原因:英国没有正确认识近代的中英关系,并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英国没有明确对中 国的承认,没有申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
等重工业产品,1956 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 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据《1957 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 材料二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 1958 年 和 1959 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增长,粮食两年增长 46%,棉花两年增长 47%。充分发挥农 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 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 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据《1960 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6 分) (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6 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4 分) 参考答案(1)特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 为突出。 (2)判断:没有。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左”倾错误的扩大;农业 生产并没有得到实际重视;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 (3)认识:应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应片面发展某一方面,等等。 23.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 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对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 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 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给各自政府。 10 月 5 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 10 月 1 日周 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中英之间友好、互 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 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 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 国的信件。 ——摘编自金光耀《1949—1950 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6 分) (2)根据英国的回信,分析中国政府没有答复其信件的原因。(6 分) 参考答案(1)外交政策: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 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新的外交关系;实行“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 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2)原因:英国没有正确认识近代的中英关系,并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英国没有明确对中 国的承认,没有申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