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1917年3月12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布《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号召人民推翻沙皇统治,建立 民主共和国,没收皇室和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这表明二月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 B.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 C已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D.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答案B 解析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目标集中反映了二月革命中俄国工农大众反对封建专制压迫、争 取政治经济权利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故选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 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A项;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转向社会主义革命”说法错 误,排除C项:二月革命并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D项。 2.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 历史的引领者。”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它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它的胜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B 懈析题干材料强调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 义运动的新局面,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 册,故A项错误:推翻沙皇统治,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是二月革命,故C项错误:1848年《共 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D项错误。 3.俄国苏维埃政权于1917年11月颁布《工人监督条例》,对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不久, 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这些做法() A开创了经济国有化的先例 B.继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客案D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对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不久,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可知 这些做法具有公有制的性质,即在当时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故D项正确:题千材料不能 表明开创了经济国有化的先例,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年实行的,排除B 项:C项是指巴黎公社,排除
第 15 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后· 合格考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1917 年 3 月 12 日,布尔什维克党发布《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号召人民推翻沙皇统治,建立 民主共和国,没收皇室和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这表明二月革命 ( )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 B.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 C.已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D.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答案 B 解析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目标集中反映了二月革命中俄国工农大众反对封建专制压迫、争 取政治经济权利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质,故选 B 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 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 A 项;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转向社会主义革命”说法错 误,排除 C 项;二月革命并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 D 项。 2.“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 历史的引领者。”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它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它的胜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 B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 义运动的新局面,故 B 项正确;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 册,故 A 项错误;推翻沙皇统治,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是二月革命,故 C 项错误;1848 年《共 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 D 项错误。 3.俄国苏维埃政权于 1917 年 11 月颁布《工人监督条例》,对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不久, 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这些做法( ) A.开创了经济国有化的先例 B.继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对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不久,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可知 这些做法具有公有制的性质,即在当时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故 D 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 表明开创了经济国有化的先例,排除 A 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 1918 年实行的,排除 B 项;C 项是指巴黎公社,排除
4.“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 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 纠正错误,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 A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C.使苏俄(联)经济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使苏俄(联)逐步走出经济大危机的阴影 客案B 懈析材料“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导致国内战争结束后出现经济和政治危机,因此,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了新经济 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得到稳定和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项正确:粉碎国 内外敌对势力进攻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A项错误,苏俄(联)实现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执 政时期,C项错误;苏俄(联)没有出现经济大危机,D项错误。 5.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 意义在于() A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 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A 解析实行粮食税,便于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将剩余粮食投入市场,为农产品的商品化提供了 条件,故A项正确。 6有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经济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答案D 解析在苏联模式下,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片 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对农民和农村索取太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 选D项。 7.在苏联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 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苏联模式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A项错误,B项 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1917年)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 格勒。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这些革命者将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他们的推测证明是正确
4.“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 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 纠正错误,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 ) A.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C.使苏俄(联)经济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使苏俄(联)逐步走出经济大危机的阴影 答案 B 解析材料“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导致国内战争结束后出现经济和政治危机,因此,1921 年苏俄政府实行了新经济 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得到稳定和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 项正确;粉碎国 内外敌对势力进攻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A 项错误;苏俄(联)实现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执 政时期,C 项错误;苏俄(联)没有出现经济大危机,D 项错误。 5.1921 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 意义在于( ) A.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 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 A 解析实行粮食税,便于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将剩余粮食投入市场,为农产品的商品化提供了 条件,故 A 项正确。 6.有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经济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答案 D 解析在苏联模式下,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片 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对农民和农村索取太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 选 D 项。 7.在苏联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 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苏联模式 (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 A 项错误,B 项 正确。C、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 (1917 年)4 月 16 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 格勒。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这些革命者将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他们的推测证明是正确
的。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 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 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材料二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向这一政策挑战,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 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 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年底时, 许多人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人们获得极 为想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 一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 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德国最高指挥部的推测证明是正确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惨考答案1)原因:列宁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主张,实质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危及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从而“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 (2)原因:二月革命己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 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同时,俄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 一、外部战争继续的情况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3)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但俄军在前线遭到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制造七月事件,残酷镇压革命群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人。这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解决 人们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等级考拓展提高 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 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 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含案p 解析该学者认为十月革命的爆发是植根于俄国历史中的,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激化的必然产 物,故排除A、B、C三项,D项符合题意。 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曾提道:“十月革命4年后,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下生存下 来,并刚刚平息了国内叛乱的苏维埃政权,遭遇了一场自下而上、突如其来的风暴。”为平息 “风暴”,当时苏俄领导人采取的对策是( A实行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 C.实行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D.实施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答案A 解析题千材料“十月革命4年后”指的是192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领导人为 解决困境推行的主要措施是新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的。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 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 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材料二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向这一政策挑战,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 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 那些在 4 月份似乎还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 1917 年年底时, 许多人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人们获得极 为想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 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德国最高指挥部的“推测证明是正确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参考答案(1)原因:列宁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主张,实质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危及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从而“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 (2)原因: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 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同时,俄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这种内政不统 一、外部战争继续的情况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3)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但俄军在前线遭到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制造七月事件,残酷镇压革命群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人。这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解决 人们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等级考拓展提高 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 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 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 D 解析该学者认为十月革命的爆发是植根于俄国历史中的,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激化的必然产 物,故排除 A、B、C 三项,D 项符合题意。 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曾提道:“十月革命 4 年后,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下生存下 来,并刚刚平息了国内叛乱的苏维埃政权,遭遇了一场自下而上、突如其来的风暴。”为平息 “风暴”,当时苏俄领导人采取的对策是( ) A.实行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 C.实行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D.实施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十月革命 4 年后”指的是 1921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1 年苏俄领导人为 解决困境推行的主要措施是新经济政策,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 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 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客案B 解析1929一1933年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此时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并未受到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故A项错误;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 国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所以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1932年美国正 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 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国家从农 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不会引起美国 人的关注,故C项错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它不会关注苏联公 有制的优越性,故D项错误。 4.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 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 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窨案p 解桐材料“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 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苏联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不注重改善民生,故 D项正确。 挑战创新 材料1917一1940年苏俄(联)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表(对比:1917年的百分比) 年份 全部工业 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 消费产品生产(第二部类) 1917年 100 100 100 1921年 44 35 49 1924年 63 64 62 1925年 102 99 104 1927年 155 157 154 1928年 185 192 180 1929年 222 247 206 1931年 326 439 256 1933年 394 555 295 1936年 740 1152 487 1937年 823 1250 561 1938年 921 1405 623
3.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 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 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 B 解析 1929—1933 年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此时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并未受到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故 A 项错误;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 国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所以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 1932 年美国正 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 B 项正确;苏 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国家从农 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不会引起美国 人的关注,故 C 项错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它不会关注苏联公 有制的优越性,故 D 项错误。 4.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 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 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苏联模式下( )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化的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答案 D 解析材料“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 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苏联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不注重改善民生,故 D 项正确。 挑战创新 材料 1917—1940 年苏俄(联)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表(对比:1917 年的百分比) 年份 全部工业 生产资料生产(第一部类) 消费产品生产(第二部类) 1917 年 100 100 100 1921 年 44 35 49 1924 年 63 64 62 1925 年 102 99 104 1927 年 155 157 154 1928 年 185 192 180 1929 年 222 247 206 1931 年 326 439 256 1933 年 394 555 295 1936 年 740 1 152 487 1937 年 823 1 250 561 1938 年 921 1 405 623
1940年 1193 1918 74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1917一1940年苏俄(联)经济发展划分阶段,并对划分的阶段进 行阐述。 惨考答案示例 1917一1921年经济低谷阶段。 阐述:从整体工业总产值和两部类数据看,均呈现急速下降趋势。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为巩固新生政权,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战后的经济危机。 1921一1928年恢复增长阶段。 阐述:工业总产值稳步提升,两部类生产均衡发展。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工业 方面允许私营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发展;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1928一1940年快速增长阶段。 阐述:工业总产值进一步提升,第一部类生产资料迅速提升,消费品生产稳步增长,但两部类发 展失衡。苏联从1928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 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的方针: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1940 年 1 193 1 918 74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 1917—1940 年苏俄(联)经济发展划分阶段,并对划分的阶段进 行阐述。 参考答案示例 1917—1921 年经济低谷阶段。 阐述:从整体工业总产值和两部类数据看,均呈现急速下降趋势。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为巩固新生政权,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战后的经济危机。 1921—1928 年恢复增长阶段。 阐述:工业总产值稳步提升,两部类生产均衡发展。1921 年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工业 方面允许私营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发展;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1928—1940 年快速增长阶段。 阐述:工业总产值进一步提升,第一部类生产资料迅速提升,消费品生产稳步增长,但两部类发 展失衡。苏联从 1928 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 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的方针;到 1937 年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