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 和监督政府。”下列思想与上述材料具有相似性的是() A.儒家的仁政德治” B.墨家的“兼爱“尚贤” C.儒家的“礼治 D.法家的法治变革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 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可知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 相符,故选A项。 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曾说:“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 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 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D 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可知是墨家的观,点,体现了讲求实 际功利的精神,故选B项;A、C两项为儒家的观,点,D项为道家的观,点,故排除。 4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 1 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后·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 和监督政府。”下列思想与上述材料具有相似性的是( ) A.儒家的“仁政”“德治” B.墨家的“兼爱”“尚贤” C.儒家的“礼治” D.法家的“法治”“变革”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 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可知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 相符,故选 A 项。 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曾说:“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 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 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 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D 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可知是墨家的观点,体现了讲求实 际功利的精神,故选 B 项;A、C 两项为儒家的观点,D 项为道家的观点,故排除。 4.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答案:A 解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被后人概括 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A项。 5.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 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答案:A 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抨击封建专制,侣导经世致用,是思想文 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 度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 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D项错误。 6.“汉朝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形成既有合作又相 互制衡的辩证关系。”此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A.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 B.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 C.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 D.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D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 必先练兵”。这主要表明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 A.己经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可知清政府中的部 分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器物,认为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举措,这说明他们并未深刻 认识到清政府落后的根源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西 方制度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只认识到了学习西 方器物的重要性,未提及对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学习,无法体现循序渐进,排除B项: 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信息,故C项错误
答案:A 解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被后人概括 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 A 项。 5.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 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答案:A 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是思想文 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 A 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 B 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 度不断强化,故 C 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 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 D 项错误。 6.“汉朝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形成既有合作又相 互制衡的辩证关系。”此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 A.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 B.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 C.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 D.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D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 必先练兵”。这主要表明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 ) A.已经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可知清政府中的部 分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器物,认为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举措,这说明他们并未深刻 认识到清政府落后的根源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西 方制度的重要性,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只认识到了学习西 方器物的重要性,未提及对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学习,无法体现循序渐进,排除 B 项; 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信息,故 C 项错误
8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这说明董仲舒( ) 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出谋划策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答案:C 解析: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出谋划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 强调的是通过“限民名田”的方式来抑制土地兼并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而不 是强调商鞅变法与土地兼并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题千材料,可知土地兼并导 致贫富悬殊,通过“限民名田”的方式缓和矛盾,通过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 反思,故C项正确: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出谋划策,并未否定帝王 之制,故D项错误。 9.下列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 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句名言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C 解析:题千材料中的两句名言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A项反映的是人际 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的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强调以国家 为重,反映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伴随着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特别是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一摘编自许国彬《中国文化精要》 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 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 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一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 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 或理论形式,进行玫造和发展的工作
8.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这说明董仲舒( ) 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出谋划策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答案:C 解析: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出谋划策,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 强调的是通过“限民名田”的方式来抑制土地兼并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而不 是强调商鞅变法与土地兼并的关系,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土地兼并导 致贫富悬殊,通过“限民名田”的方式缓和矛盾,通过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 反思,故 C 项正确;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出谋划策,并未否定帝王 之制,故 D 项错误。 9.下列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 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句名言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两句名言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A 项反映的是人际 关系,B 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的方式,D 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 项强调以国家 为重,反映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故选 C 项,排除 A、B、D 三项。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 伴随着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特别是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许国彬《中国文化精要》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 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 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 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 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一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 一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含义: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 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学兴起,“士”阶层的崛 起。 (2)认识: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维护君臣、长幼秩序)。主张:强本节用”。 (3)影响: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成为后世 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 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11.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一《荀子·天论》 材料二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入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 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 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 说。 一《朱子语类·释氏》 材料三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 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为世界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蛮而进文明之革命, 除奴隶而为主人之革命。 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 复我天赋之权利。 一邹容《革命军》(19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的重 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儒学家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列举邹容倡导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 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 一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含义: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 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学兴起,“士”阶层的崛 起。 (2)认识: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维护君臣、长幼秩序)。主张:“强本节用”。 (3)影响: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成为后世 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 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11.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荀子·天论》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入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 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 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 说。 ——《朱子语类·释氏》 材料三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 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为世界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蛮而进文明之革命, 除奴隶而为主人之革命。 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 复我天赋之权利。 ——邹容《革命军》(1903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的重 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儒学家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列举邹容倡导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
参考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礼(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不 会因人而异:统治者应该利用、顺应客观规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祸乱国家。重要 贡献: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2)态度:一方面,宋朝儒学家吸收并借鉴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另一方面,宋 朝儒学家认为“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对此持批判态度。 (3)目的:推翻专制统治:寻求民族独立;提高国际地位;保障国民权利。背景:改良道 路的受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 拓展提高 1.《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公元前6世纪到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 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 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 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A 解析:公元前6世纪到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 会出现大变革,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 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故A项正 确。 2.宋朝理学家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 若小辟,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朱熹实际 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 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也没有好结果。题干材料强调国家公职人员应自我 克制,廉洁奉公,故选B项。 3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 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 根本原因是(
参考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礼(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不 会因人而异;统治者应该利用、顺应客观规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祸乱国家。重要 贡献: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2)态度:一方面,宋朝儒学家吸收并借鉴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另一方面,宋 朝儒学家认为“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对此持批判态度。 (3)目的:推翻专制统治;寻求民族独立;提高国际地位;保障国民权利。背景:改良道 路的受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 拓展提高 1.《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公元前 6 世纪到前 3 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 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 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 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A 解析:公元前 6 世纪到前 3 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 会出现大变革,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 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故 A 项正 确。 2.宋朝理学家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 若小辟,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朱熹实际 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 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也没有好结果。题干材料强调国家公职人员应自我 克制,廉洁奉公,故选 B 项。 3.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 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 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黄宗羲的民主思想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但发展较为缓慢,故A项正确:黄宗羲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体现出了“跳出传统思 想的窠臼”,故B项错误: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的原因在于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 进,故C项错误;黄宗羲提出“君民共治“公是非于学校”等未来社会蓝图,故D项 错误。 4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A.提倡节俭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依法治国 D强调民本思想 答案D 解析: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导致天下治乱的根源,与节俭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 朱熹认为统治者要节用爱民,与批判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两人的主张都与 依法治国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爱民必先于节用”和黄宗羲“万民之忧乐”都体现 了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 5材料一老子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观点。 他认为,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 与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律思想相适应的是老子的理想国,在老子看 来,理想的社会应是实行“无为而治”的一种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在这种理 想国里,虽有圣人、侯王、贵族等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等被统治阶级,但却没有矛 盾和斗争,虽有军队和法令,但却都不发生实际作用。显然,这是一种否定一切人 定法的复古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取向。 材料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阐述了他们的“顺从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学观点,其中 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法思想。斯多葛学派的重要贡献在于,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的基于人的不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发展为“人类基本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认 为自然法的实质就是宇宙的理性,这种宇宙的理性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古罗 马自然法学家西塞罗明确指出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 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尹良海《“道”与“自然法”:中西古代自然法思想比较研 究》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黄宗羲的民主思想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但发展较为缓慢,故 A 项正确;黄宗羲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体现出了“跳出传统思 想的窠臼”,故 B 项错误;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的原因在于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 进,故 C 项错误;黄宗羲提出“君民共治”“公是非于学校”等未来社会蓝图,故 D 项 错误。 4.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 A.提倡节俭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依法治国 D.强调民本思想 答案:D 解析: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导致天下治乱的根源,与节俭思想无关,故 A 项错误; 朱熹认为统治者要节用爱民,与批判君主专制无关,故 B 项错误;两人的主张都与 依法治国无关,故 C 项错误;朱熹“爱民必先于节用”和黄宗羲“万民之忧乐”都体现 了民本思想,故 D 项正确。 5.材料一 老子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观点。 他认为,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 与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律思想相适应的是老子的理想国,在老子看 来,理想的社会应是实行“无为而治”的一种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在这种理 想国里,虽有圣人、侯王、贵族等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等被统治阶级,但却没有矛 盾和斗争,虽有军队和法令,但却都不发生实际作用。显然,这是一种否定一切人 定法的复古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取向。 材料二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阐述了他们的“顺从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学观点,其中 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法思想。斯多葛学派的重要贡献在于,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的基于人的不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发展为 “人类基本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认 为自然法的实质就是宇宙的理性,这种宇宙的理性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古罗 马自然法学家西塞罗明确指出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尹良海《“道”与“自然法”:中西古代自然法思想比较研 究》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西方自然法的含义并分析导 致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 影响。 参考答案:(1)含义: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维护等级差别,否定人为,反对 人定法:古代西方思想家主张顺从自然而生活,人类彼此平等,崇尚正义,人定法要 符合自然法。原因:春秋时期,农耕经济逐步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 割据混战,社会动荡:古希腊和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平等意识 增强,人文精神产生并发展。 (2)影响:古代东方自然法思想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丰富了古代中国思想 的内涵: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汉初和唐初都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良好作用:但由 于它反对人定法,否定人为和道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中未能成为一种主流法律思 想。古代西方的自然法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社会的法律 传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西方法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挑战创新 材料一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 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 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 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 面。 一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三津村先生肯则海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 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各课皆须于 三月前完了。 —梁启超《梁启超家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形成 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材料二相比,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内涵:强调节俭、谦恭:注重农业生产;追求宽容、仁义。主要因素:小 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影响。 (2)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西方自然法的含义并分析导 致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 影响。 参考答案:(1)含义: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维护等级差别,否定人为,反对 人定法;古代西方思想家主张顺从自然而生活,人类彼此平等,崇尚正义,人定法要 符合自然法。原因:春秋时期,农耕经济逐步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 割据混战,社会动荡; 古希腊和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平等意识 增强,人文精神产生并发展。 (2)影响:古代东方自然法思想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丰富了古代中国思想 的内涵;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汉初和唐初都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良好作用;但由 于它反对人定法,否定人为和道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中未能成为一种主流法律思 想。古代西方的自然法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社会的法律 传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西方法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挑战创新 材料一 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 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 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 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 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 面。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三 津村先生肯则诲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 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各课皆须于 三月前完了。 ——梁启超《梁启超家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形成 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材料二相比,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内涵:强调节俭、谦恭;注重农业生产;追求宽容、仁义。主要因素:小 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影响。 (2)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不同之处:由注重儒家传统教育到强调学习经济理论和政治制度。原因:近代 经济发展的影响;西学东渐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推动:爱国救亡意识的感 召
(3)不同之处:由注重儒家传统教育到强调学习经济理论和政治制度。原因:近代 经济发展的影响;西学东渐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推动;爱国救亡意识的感 召